真锈菜刀
心理咨询室一般都在什么单位工作?心理咨询师一般会催眠吗?这个不是所有的都会要擅长这方面的催眠术。心理咨询师,而且心理咨询师有好多都是在医院或者是自己开的心理诊所上班。
小呆呆321
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人一样也会做噩梦,也会做其他内容的梦。 关于梦,不同的心理学派解释不太相同,收到广泛接受的是精神学派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梦是人的潜意识。我个人比较倾向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对梦的阐述。 简单介绍个体心理学对梦的解读:1.梦是一种强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生活方式与其眼下遇到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尝试,梦由象征和隐喻构成。2.什么时候人会做梦?在不能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在现实压力延及人们的睡眠的时候;提醒人们所面临困难的时候;提示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时。3.什么人不做梦?那些不喜欢被感觉所迷惑,更乐于以科学方法来行事的人,不做梦。 从心理学角度讲,梦对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多心理治疗及治疗方法会涉及到梦-潜意识,比如催眠治疗。从这个角度让讲,噩梦往往代表了人在现实中的“压力或生活方式的问题”,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噩梦,对结构心理焦虑等问题有帮助。中国老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也有心理学依据的。梦的原因非常简单,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脑海中出现各种奇幻情景,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形式。正如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所指出的:“对做梦现象所作的不偏不倚的观察必定使我们相信,尽管(梦的解析)这些理论说得很漂亮,但它们仍然与真实的情况背道而弛”。梦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消化不良、心脏悸动(心悸或心慌)、呼吸困难,以及诸如此类的症状引起的(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浙江教育出版社)。如,找厕所的梦是尿急这种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寒夜薄被时冷的客观事物的刺激会使人整夜反复做各种感到冷的梦,鬼压床或者睡眠瘫痪是睡眠时发生非常可怕的头晕、非常可怕的心悸、喊不出动不了的神经功能障碍、睁开眼睛后看不见东西的视觉障碍的脑缺血症状这种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任何人睡眠时枕头过高导致颈部受屈血流不畅都必定会整夜反复发生非常可怕的脑缺血症状,因此,任何人睡眠时枕头过高都必定会整夜反复发生鬼压床或者睡眠瘫痪这种噩梦等等。心理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做噩梦。噩梦是超我(道德警察)和本我、自我之间的鏖战,只要内心有冲突,情绪有压抑,过往有创伤,这些就会在做梦时体现出来。这是你和你自己的交锋与对话,所以,记录自己的梦境,有利于精神分析和自我分析,很多事的答案和预警早就在梦里出现了,只不过,梦的语言不是直接的,为了骗过超我的审核,它们会变化得非常诡异展现给你看,而且梦是有保护功能的,当非常血腥恐怖的场景出现,你往往会惊醒,就是这个原因。心理咨询师和一般人唯一不同的就在于,他们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去思考自己的梦,从而破解自己内心的迷惑。 会的,排除有关心理咨询以外的噩梦的话 一些咨询者过于悲惨的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咨询师的心理状态 再比如咨询者问题过于刁钻难以解决,咨询的人太少等等都会给咨询师带来工作压力。 欠佳心理状态与较大的工作压力便会导致噩梦了 心理师做噩梦是自己患病了。 医生也会生病 应该会做噩梦,因为咨询的朋友什么类型的都有,如果不排除一些情绪,做恶梦那就难免了。
开心准新娘
这个问题很大,可以作为一个论文的主题展开讨论;但是我在这里想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聊聊,一定还有很多不准确和不深入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不吝指正,共同讨论,探索。 1、什么是禅修? 禅修madetaion,印度语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其实践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 佛教的修行道路,使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随分随力地行践八正道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渐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欲、嗔恚、愚痴的束缚;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 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共八支性质不同的正道,可以分为“戒定慧”三个不同范畴的修习。 即:正见、正思惟组成“慧学”——正知正见的培育;正语、正业、正命组成“戒学”——行为品德的培育;正精进、正念、正定组成“定学(心学)”——心灵素质的培育。禅修就是定学的修习,就是八正道中最后三支正道的修习,使我们培育出对止恶行善的工作有积极的热诚,勤奋上进的素质——正精进;留心、觉察及了解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不忘失、不放逸的素质——正念;内心平稳、沈静、喜悦、慈爱,不易受苦乐等所动摇的素质——正定。 禅修者必须完整的修习八正道,因为解脱由此而生,烦恼主要由此而灭。禅修,它并不神秘,只是心灵的训练。 2、什么是正念? 正念,最早的文献出处,来自佛教《四念住经》,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禅法。有时正念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Vipassanā)。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介绍到西方,为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等学者介绍和科学研究,渐渐改良和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mindfulness),并因此诞生了诸多著名的心理疗法。 因此,正念并无统一的定义,有些尊者认为是纯粹注意与正知,卡巴金认为是针对每个片刻的浮现,不加评判的觉察;康菲尔德认为是爱与觉知; 3、什么是冥想? 止禅(约等于冥想)是让我们脑子中纷扰的念头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在某一项东西或事情上。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类引导式冥想训练,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闭上眼睛,放慢你的呼吸,想象眼前一个美丽的胡泊,湖水清澈而又平静,天空和高山倒映在湖面上......在这种感觉停留一会儿,然后,慢慢的,慢慢睁开你的眼睛....” 我们可以简单将冥想和正念理解为是两种不同的禅修方式,虽然二者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冥想和正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注意的方式,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禅修分为止禅和观禅,有一种说法,大家可以参考理解二者,如果不纠结太多细节,基本可以对应区分为冥想和正念。直白的解释就是:观禅(约等于正念)是让我们的头脑对周遭的事物保持一份盎然的注意力,对此时此刻此身此境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着清晰的觉察。比如说:你在锻炼就专心的锻炼,而不是一边举铁一边脑子里想着吃什么;在吃饭就专心的吃饭,而不是一边吃着一边刷着朋友圈,正念就是身心合一的当下的专心。一句话说明二者的区别:冥想强调注意力维持,旨在从意识上引发放松状态;而正念侧重监控注意,强调不评判的接纳。提升这种觉察力和注意力离不开每天规律地正念练习。正念练习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正念冥想,观呼吸;也可以成为坐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行禅、身体扫描、正念瑜伽、正念舞蹈等正式的形式,也包括对愉快与不愉快事件的感知、对呼吸的觉知、对日常行为和事件的细致与审慎的觉知等形式。因此,个人目前不成熟不深入的理解是禅修包括了正念,正念包括了观禅得到正念冥想和止禅的引导式冥想。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补充。祝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