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懒做也
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方案中山区民生小学常丽聪 孙家伟自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2004年,教育部对包括辽宁在内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万多名7-1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以及最重要的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等的持续下滑,其中耐力素质又趋居首位。为此,近年来,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以达到增进学生体能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同行们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在局部和小范围内不能不说是有所成效。然而,在整体和全局上终究尚未遏制和扭转学生体质继续下滑的局面。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理论意义首先,本研究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体质健康不仅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更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二,本研究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涵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该学说认为,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绝对需要的条件。青少年天性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适应并主动促进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充分体现了我校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全新理念。第三,本研究符合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向全党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号召。本研究就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增强未来人才体质,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践活动。第四,本研究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新课程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体育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逐步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益之举,必将对我校乃至我市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现实意义1、从宏观来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系于教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体现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针,研究结果必定成为提高人才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一项质有利保障。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遏制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趋势,提高中小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确立本课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问题解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对不断增强新一代国民体质,提高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2、从微观来看:一是可使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生成为受益者。即: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活动空间里参与学习和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增强体能,提高素质。二是从研究者教师本身来讲,研究过程可谓教师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教师更新观念,深入课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无疑是一次有利契机。三是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四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交流,能增强我市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尤其是影响体能的耐力素质的提高的重视程度,使之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和研究之中。目前,省内外还没有同类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界定所谓小学生耐力素质:是指小学生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小学生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耐力素质包括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而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通常又称为一般耐力,它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可以使学生在长时间内进行运动而不感到疲劳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的方法和实施途径。三、研究目的1、通过此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素质,使他们能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2、通过此研究,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3、通过此研究,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4、通过此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研究内容1、探索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2、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五、研究对象民生小学1——6年级学生,共计19个班,602名学生。六、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七、研究过程和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1、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2、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资料综述;3、做好计划准备,设计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一)组织发动:宣传教育,明确目的,营造氛围;(二)培训引领:更新观念,探索策略,寻找载体;(三)过程实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搜集资料,分析现状,完善机制,提供支撑,行动研究,解决困惑,反思评价,资源共享。具体措施如下:1、基本思路:依托学校两年来研发的校本课程成果,从全面开展的篮球群体活动入手,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机制,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好下列任务。(1)提升认识水平。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对课题深入研究的意识。反复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有关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及“健康第一”的内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全校师生在认识上达成新的共识,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在训练的科学性上理性思考。① 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提出训练目标;② 市、区体育教育专家引领,科学落实训练点; ③ 因人而宜制定训练方案,合理选择训练方式并实施有效训练; ④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与现状分析,为实验提供有效详实资料;⑤ 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3)在活动载体上做好文章① 从学校角度广泛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② 从学生角度关注载体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可利用价值,保证学生人手有一、两件可从事体育锻炼的用具;③ 发挥多元载体和特殊载体的不同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④ 校内外活动一体化(寒暑假的利用)。(4)保持行为的持久性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开展小学适应教育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要让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要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最广阔的体育锻炼空间,创设最优良的活动环境,创造最优越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从提高最重要的耐力素质入手,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掌握受用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健康的体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向上级学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健康加特长的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2、坚持的理念: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立足校园,放眼未来,强身益智,和谐发展。3、主要观点:(1)强化机制管理,把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研究的脉搏。(2)通过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血氧供应充分,再加上有充足的能量物质的供应,成为其它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展的基础,进而可以促进其它素质发展。(3)耐力素质是一种健康心理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凭靠健康的心理和富有耐力的良好体质,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成功机率提供支持。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全面收集、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八、课题预期成果1、撰写系统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个体、群体活动及课例展示。2、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3、探索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体魄的人才基础。九、保障措施1、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程岩是一位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校长,历来都把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摆在与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抓好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组成员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善于学习研究的队伍,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2、条件保障 学校设有资源优越的塑料操场、室内体育馆以及各种活动设施、器械,可以满足全校学生开展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先进的设备资源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研究顺利进行。3、资金保障学校每年都计划投资,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械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补充教学及活动所需,为参与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经费,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资金上能给予充分的保障。4、措施保障(1)加大管理力度,合理组织实施,从组织管理上给予保障;(2)健全制度,落实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提供保障;(3)设计有效载体,创新活动方式,从内容形式上提供保障;(4)科学安排活动,保证活动时间,从时空条件上提供活动保障。
miumiu6571
当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到他乡求学,在适应异域的风土、文化的同时,他们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11月,一对留美夫妇在自己所居住的寓所被害,再次引发对留学生安全问题的思考。归结近几年来中国留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发现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七类: 一、自我保护意识差 北京时间2001年2月26日晚,日本传出的一条消息震惊国人:就读于立正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三年级的留日学生刘苏秦在宿舍附近遇害。据警方调查,发现死者的颈部有被绳子勒过的痕迹,旁边倒着一辆自行车。经确认,现场发现的自行车是遇害者刘苏秦本人平常骑的。 这是继韩颖去年不幸遇害事件之后又有一名富有才华的女留学生遇害的案例,让在日本的中国人深感震惊和感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去年韩颖遇难前一周一个人骑自行车出门的时候就被一陌生男子追赶,当时她的朋友就劝她不要晚上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家,还是坐公共电车比较安全,但韩颖没有在意,只是笑着说“白花一笔电车费不合算”。 专家提示:单身女性成为歹徒袭击的对象是各国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独处异域他乡的女留学生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与陌生人有过深接触,独处时尽量注意环境是否安全,不要太晚回家,这些细节看似简单,却是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 二、人为凶险 美国当地时间11月3日凌晨,来自中国福建省的一对夫妇在寓所内遇害。据《侨报》报道,被杀害的博士生杨建青原来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硕士生,到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前转到亚利桑那大学化学系继续攻读学位。 近两年来中国留学生在外遭遇不幸事件屡有发生:2000年5月29日,就读于美国奥本大学的湖北籍夫妇陈常青、吴仪被乱刀砍死;2001年2月4日,就读于基辅语言大学预备系的江苏女留学生陈娣娣在乌克兰基辅遭枪杀;2001年3月18日,两名19岁留学生在爱尔兰被害,尸体被烧焦。 专家提示:万一发生意外则首先要与中国驻当地外交机构联系,请求帮助;二是与当地中国留学生组织联系,请求当地华人媒体多方呼吁,包括在网上发出呼吁;三是尽量请律师,可以通过当地法学院的教师或者学生找到免费律师;四是提出高额民事赔偿;五是按国际惯例办理保险。 三、中介欺诈 2000年8月,一些苏州市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的学生从苏州市因私出国服务中心得到了塞浦路斯CTL学院的留学信息,在缴纳了报名费、学费、中介费等多项费用(总计约12万人民币)后,2000年10月份,12名苏州学生怀揣着对国外留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塞浦路斯的国土,然而,他们接下来的所见所闻让人无法想像他们来到了一所国际知名学院。 CTL学院位于塞浦路斯利马索市一个人口稀少、没有商业气氛的镇上,学校用房相当“节省”:一幢4层楼商场的3至4层。该学院凭借十多间10平方米的房间以及7名教师大张旗鼓地招收了100多名留学生,而中国学生占了90%。学生的学习时间都为半天,平均每月只上两星期课,对中国学生来说,在这里上课真可谓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外方承诺的可以让学生变相打工却是打工机会少之又少。在上述情况下,很多中国学生在半年的时间内就花掉了带来的计划一年的生活费,多在5000美元以上,更让学生震惊的是,今年7月十多位苏州学生从有关方面得知,CTL学院文凭别说国际认可,就连塞浦路斯本国教育部都不承认,所谓的CTL学院彻头彻尾就是人们俗称的“野鸡大学”。早就对该学院教育质量及管理方式心存疑虑的苏州学生顿时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纷纷要求返回国内,今年8月前后12名学生中先后有9名学生回到了苏州。 专家提示:选择中介一定要慎重,必须查看对方是否具有办理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的合法资质。许多中介在办理业务之前说得天花乱坠,必须与它签订缜密谨严的合同以防止事后连索赔的机会都没有。 四、遭遇欺生 去年11月3日清晨4:00,就读于日本福冈电脑教育学院的张晓冬像往常一样去送报。在福冈市博多区天代新博多住宅楼三幢门口,他遇见一位年近四十、浓妆艳抹的胖女人,两人同时走进电梯,女人的头莫名其妙地靠向张晓冬的肩膀。张晓冬以为她是醉了,怕她摔倒,同时也怕有失体统,用手扶住她的胳膊,把她慢慢地顶了回去。谁知道当天,电梯里遇到的那个叫高松的女人控告张晓冬对她性骚扰。张晓冬被推上了法庭。庭审中高松漏洞百出,例如她在遭受侮辱后为何不去警署直接报案,而要先去报社了解了被告的底细之后再去报案?一个初来乍到孤立无援的外国青年,既不了解日本的法律,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同情,原告是否在有意利用这一点?可惜法官很少注意这些问题。 专家提示: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而被讹诈“碰瓷”的确很窝火,但这是初到异域的留学生都应该提防的。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要给他们可乘之机。当然,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诉诸法律也是可以考虑的,尽管麻烦,但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五、交友不慎 2001年9月26日,日本警视厅国际搜查课以强盗杀人罪逮捕了中国留学生李扬名(21岁)和王帅(22岁),他们两人涉嫌在6月26日杀死中国留学生程岩(22岁),并夺走她的银行卡和戒指。 王帅、李扬名和程岩据说是在东北老乡等聚会喝酒时相识的,李扬名和王帅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生活比较窘迫。他们听说她在横滨的一家按摩店里打工,估计她一定很有钱,于是王帅起了歹念,他找来李扬名一起商量想抢劫程岩。他们于6月26日一起来到了程岩的家里,程岩一看是两个朋友来了,也没多加防备,就让他们进了屋。没想到以后两个人变了脸,他们逼问出了程岩的银行号码,然后一个人看住程岩,一个人去银行取出了程岩的50万日元存款。他们得手后又杀人灭口。 2000年9月22日,筑波大学许昕被同学薛松杀害;2001年2月26日,立正大学刘苏秦在江南町被同学韩某杀害;2001年6月26日,专门学校女留学生程岩被朋友李扬名、王帅杀害。2001年11月7日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中国女博士生郭常颖(30岁),被日本情人佐藤博史绞杀。4起均为“朋友”所为,残酷的现实告诉远在异国的女留学生们,在交友时要慎之又慎。 专家提示:选择朋友时一定要慎重,品行好是最重要的标准,否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六、不守规矩 在新西兰,没有驾车执照或驾车经验的亚洲学生,开豪华汽车在路上乱闯的情况日益严重。两名到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被驱逐出境。 移民厅发言人说,当局正考虑驱逐一名17岁的中国学生,因为这名没有驾车执照的中国学生不顾警方屡次警告而继续驾车。移民厅考虑驱逐出境的另外一名中国学生,现年22岁,他只持有中国的驾车执照,但几乎没有在新西兰路上开车的经验。 新西兰汽车公会的克赖斯特彻奇分会发言人麦克布雷亚迪说,该地区的亚洲学生遇车祸死亡,都是因开快车出事所致。他说,最近警方在一个检查站截查到有六人开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50公里,比规定的速度限制多了一倍。这六人中有三名是亚洲学生。 专家提示:遵守当地基本的法律法规是入乡随俗的底线。因为出格的行为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实在是不值当的。 七、突发事件 目前,出国留学的群体大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历。由于国际上动荡不安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出国求学者来说,应该充分重视个人的安全问题和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培养。 在国外如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在国外,常见的事故多为交通事故、财物遗失、生病等,此外还有种族骚乱、政变、国际恐怖活动等。留学生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事情更趋恶化。一般来说,遭遇此类事件,一要沉着冷静,二要及时寻求援助。留学生平时应了解学校的紧急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居住地附近的报警电话号码、当地中国使领馆的电话号码等。如果遭遇的事故较为严重,留学生应尽快与当地中国使领馆联系,以请求帮助,同时报当地有关机构要求给予必要的调查或协助。 专家提示:这里提醒每一位留学生,护照是证明自己的身份的证件,在寻求帮助时一般需要出示,因此必须妥善保管。最好将护照的复印件保留一份在国内亲人处,以便万一遗失时可以提供备查的证据
华蓥山5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都渴望着得到同学、家长及老师的认可,尤其是异性同学。他们有爱别人的需求,也需要被爱。如果家长或老师在孩子青春期一味的制止孩子早恋的行为,极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们对爱情产生恐惧。久而久之,很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的情愫。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指出,在孩子成长阶段,家长对于孩子进行性教育是非常重要。那么性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孩子出生后,要让孩子在性别、姓名、穿着等方面有性别混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第二,随着言语功能的提高,家长要将性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书籍、画报、故事等,让孩子对自然繁殖有一个自然的认识。第三,孩子对自己身体感兴趣是家长进行性教育的良好开端。孩子在睡前和洗澡前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生殖器官要保持自然的态度,不要给其蒙上羞耻的神秘色彩,同时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四,家长不要对孩子关于性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回答,尤其是在“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上这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第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自己的行为也是好的榜样。父母感情真挚,可以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热爱生活,能够正确对待性问题。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