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8

初记装饰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小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识饮识吃识享受

已采纳

5月12日,太原市民赵女士给本报热线打来求助电话,说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最近经常半夜惊醒,有时候还会哭泣,这让她非常揪心。经过跟孩子聊天才知道,孩子被一个同学邀请进一个微信群,一到夜里9点多,就会有人在里面讲鬼故事。不少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乐在其中,而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他就会承受不了,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心理问题。

那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家长有何意见?心理咨询师又有哪些好建议呢?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走访。

学生扫描

敢听的会受到尊重胆小退群的会被取笑

赵女士的女儿然然今年9岁,在长治路一所小学上3年级。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了方便联系,赵女士就给孩子配了手机,手机里安装了微信等。

最近一周内,然然睡觉时总要黏着妈妈,还说要一起睡。赵女士说,他们刚刚跟孩子分开睡还不到半年,起初以为孩子不适应单独睡觉,后来有几次发现孩子在夜里惊醒,还会哭泣。

“刚开始她不说,后来还是我逼着问出来的,原来是她们班有人建了一个微信群,里面专讲鬼故事,她也加入了。”赵女士说,她进入微信群,听了几段鬼故事,的确挺吓人的。

然然说,她们学校里面,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们,都会听这个群里的鬼故事。有时候敢听这种故事,会被尊重,尤其是男同学。相反,如果有胆小的女同学退群,就会被笑话。

记者体验

鬼故事的确吓人听到不少孩子说太害怕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小学生建立的鬼故事微信群,并申请加入。一到晚上9点前后,总有群主或者其他人,将最近看到的、读过的鬼故事,读给其他人听。在群公告里显示,此群只能聊跟恐怖有关系的话题,每周有3次活动,每次活动只讲一个故事,满5个人开始讲。记者听了一段5月15日讲的鬼故事,的确有点吓人。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不停有人说“太害怕了,听不下去了”,但是,故事一直还在讲,这个时间持续了大概15到20分钟。

记者跟群主小雨聊了聊,小雨说,她上小学五年级,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别人建的鬼故事群后,觉得挺好玩,就建立了这个群,主要都是一个小区的小伙伴,听众绝大多数都是小学生,有的说还会做噩梦。鬼故事的来源,都是买的课外书,读完了就在群里讲,有人听了觉得害怕,但第二天还会想听,觉得又刺激又兴奋。

家长说法

有的说应该禁止有的说没有什么

家长郭先生说,这种迷信的鬼故事,的确应该被禁止。因为孩子的心理发育尚不健全,一旦孩子听这个上瘾,很容易对他的身心造成伤害。不仅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注意,社会各界也应该重视此事,防止这种小事往不良方向发展。

另一位家长李先生表示,他也见过孩子听这鬼故事,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必大惊小怪,家长越是提心吊胆,越给孩子一种好奇心理,孩子也就越想看,越要看。”现在手机、电脑这么普及,家长不可能从头到尾看着孩子,只能提醒孩子,提高孩子自身辨别能力,能够自我保护。听过,见过以后,他也就不再对此感兴趣了,或许注意力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一所小学的教导主任赫老师说,每个学生的抵抗力不同,所以除了色情暴力等因素之外,也要注意类似鬼神故事带给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在学校已经告知学生要主动避开迷信、色情等内容。“也不能一刀切,就说不让孩子用手机了,毕竟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赫老师还说,应该引导孩子们往积极的方面转变,比如可以模仿最近很火爆的《朗读者》,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朗读美文,也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绘画等兴趣特长。

心理咨询师建议

家长不要直接杜绝孩子听应适当引导

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崔清华。她表示,毕竟人与人不一样,有的小学生听了可能就没事,有的孩子听了就会感到害怕,他的心里会出现一种画面感,而且这种画面感不时会闪回,影响他的正常心理。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时,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告诉孩子,这种鬼故事造成的不适感,只是一种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孩子短时间内有害怕的情绪,对于单独睡觉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给他的房间开个灯,让他在醒来的第一时间,看到周围环境,然后很快从鬼故事中回到现实;对于暂时还没分床睡的孩子,家长可以多陪陪他。

6到10岁的低年级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其他同学接触的鬼故事,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譬如告诉他:这个高年级同学听的故事,“你可以听,不过不是今年听,而是明年后年再听。”

崔清华表示,不要直接杜绝孩子听,可以等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后再听,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适应,而且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很少有因为听鬼故事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少年儿童,所以家长、老师不要过分紧张,应该理性看待。

心理咨询师小雨

325 评论(13)

哈哈的静静哈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有才、有貌、还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然而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么一类人,他们生活富足,不差钱,也不缺地位和荣誉,但看上去总会给人一种不是很开心的感觉,所以有钱有权未必就是幸福的首要因素,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其实相对来说,这3类人更容易感觉幸福或者拥有幸福。

知足的人

正所谓知足常乐,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未必是不求上进,而是懂得珍惜已经得到的,不去纠结失去或无力争取的。

知足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当下,感受眼前的生活,并不会沉醉于失去的过往,不论是对事或者是对感情。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对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对了。

知足不是随性,重在心态的平和,这类人未必没有追求,也不一定没有野心,但他们会生活得更为理性清醒,不会和自己较劲,更不会荒废本美好的当前生活。

善于交际并已经得到良好 社会 关系的人会感觉到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会关联到很多,比如说日常生活的必须我们可以达到满足,比如说自己的感情和谐,建立了自己美满的家庭,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论什么阶层,亦或者是每个月多少收入,一个能够建立良好关系的人,才能感受到幸福。

相反有钱有地位,不论和谁都充满着冲突或冷漠,没有知心人,尔虞我诈孤独的生存,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财富再多,也很难感受到幸福。或许你会说,有了钱自然会有人主动迎合,是的,的确是这样,但到时候那些虚情假意的脸,会更加让你警惕提防,不会放松交往。

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我们的圈子和交际的人群,能够有社交的能力,并在这个关系中已经建立了自己良好的人脉口碑的人,最容易感受到幸福。

一个孤独体验者,会在持续时间下,加大了产生抑郁的概率, 健康 不仅仅是财富的资本,其实也是幸福感的来源,除了有机会感受幸福之外,重点人会在身体状况欠佳时,本能就会产生各种不适或激烈的情绪反应。

有一个对的爱人最幸福

人这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找到了对的人,那个人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凡事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的。

一方面家和万事兴,伴侣的不睦很难有更好的发展,家庭也很难过的幸福,另一方面,一旦人的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了,财富对人的情绪价值也就下岗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很多有钱人,依旧感到空虚的原因。

幸福感在于现实里不论遇到怎样的状况我们内心都感觉不孤单,有人疼惜,有人陪伴,一起携手风雨走过人生每个阶段,那种内心可以获得踏实的人最能优先感受到幸福。

试想一个有名誉,又多金的人却总有个习惯性拆自己台和自己对立,又或者不闻不问无法沟通的爱人,即便心态好也很难获得幸福感。

那些能够发展得很好的人,大多是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爱人和周围有价值人群之中的类型。爱也需要投资,不是你的强势,而是你的真诚与真心。

记住马克吐温那句话“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人的一生真的并不长,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最幸福的人,感受着每一刻不可逆转的今天。

文/感情中转站

(作者/小雨※心理咨询师) 人生孤单,有我相伴,站长愿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你中转走向幸福圆满的人生终点。你有什么情绪问题, 情感 困惑,又或者不同的个人观点,站长来帮你解答分析。

18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