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百合Y0Y
你喜欢广告这个专业 我建议你可以考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 这个专业有许多方向都是侧重于广告经营和出版的 对媒体的研究也比较多 这个专业现在比较热门 将来的发展前途好
Magic侠女
1、西南大的声乐学硕研究生要考以下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3中外音乐史④858作品分析2、建议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或者音乐学院官网查看专业目录等考研信息,以学校或者学院官网发布的考研信息为准。
喵喵小猫咪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3中外音乐史④858作品分析1、心理学基础参考:《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黄希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75320536362、《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3、《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4、《曲式学》,斯波索宾著,人民音乐出版社5、《曲调作法》,柏西.该丘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6、《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沙汉昆著7、《和声学教程》,桑桐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8、《声乐语音学》,郑茂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9、《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男,周柱铨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1、《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12、《音乐教学论》,尹红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3、《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高师《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编写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14、《传统作曲技法》,赵晓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5、《音乐欣赏》,周世斌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版16、《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7、《复调音乐教程》,于苏贤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8、《MIDI技术理论与实践》,程伊兵著19、《电脑MIDI系统与媒体音乐创作》,谷勇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任达敏著21、《曲调作法》, 柏西·该丘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2、《Cakewak 》使用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3、《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沙汉昆著24、《小提琴指法概论》,(苏)杨波尔斯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5、《小提琴演奏艺术》,(匈)卡尔·弗莱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6、《声乐语音学》,郑茂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27、《音乐美学教程》,张前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28、《认知心理学》,王甦、王安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9、《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林华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30、《中国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31、《欧洲音乐史》,张洪岛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32、《欧洲声乐发展史》,尚家骧著,华乐出版社33、《西方声乐艺术史》,管谨义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34、《世界著名歌唱家》,亨利·普莱桑茨著,中国文联出版社35、《西洋声乐发展概略》,李维渤编著,世界图书出版社36、《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著,人民音乐出版社37、《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38、《弦乐艺术史》,杨宝智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39、《中国音乐的新视野》,蒲亨强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0、《中国音乐通论》,蒲亨强著,南京大学出版社4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42、《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4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44、《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冯文慈,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四期(或载《中国音乐文化大观》附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5、近三年(2007-2009年)音乐学术杂志:《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黄钟》、《音乐艺术》中关于本专业的论文46、《天津音乐学院内部教材1-3套(手风琴)》 47、《论钢琴表演艺术》,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48、《钢琴演奏之道》, 赵晓生著 , 上海音乐出版社49、《西方钢琴艺术史》, 周薇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CYGUANGZHOU
尹 红,女,回族,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生于1954年,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艺术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教学工作25年,先后担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音乐教学论》、《音乐欣赏》等课程教学;担任研究生学位班、硕士生的《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课程的教学。2002年荣获西南大学优秀教师、连续十余年荣获西南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虾米啊1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论文
论文导读: 因为流行音乐节奏明快。根源,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 流行音乐,中学音乐课堂,根源,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因为流行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很具有时代感,所以我喜欢它”。发表论文,根源。这是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直接原因。流行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时代性。流行音乐总是能表达出人们在某一定时期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紧密相连,时代号召性强,易于学生理解。其次是简易型。与正统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具有旋律清晰,音域适中,伴奏手法简易,歌词内容接近生活的特点,因此针对于那些音乐理论懂得不深、表现技术手法了解的不多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流行音乐变得容易起来。再次,宣泄性。沉醉于流行音乐的同学,会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因此,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中的中学生,要想宣泄心中的压抑,往往首选流行音乐,因为他能给自己带来心中极大地快慰,这显然也是流行音乐长期收欢迎的重要潜因。发表论文,根源。最后,新异性与反传统性。所有流行的事物都是以标新立异来吸引大众的。流行音乐总是能表达出一定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爵士乐或是摇滚乐都深受中学生们喜爱。以《老鼠爱大米》为例,曲调简单上口,全曲的高潮也不过出现了四度旋律音程,可以说有嗓子就能唱;歌词浅白,易唱、易记;配器效果清爽、鲜明,有一定感染力,创意新奇,将爱情比作“老鼠爱大米”,的确出人意料。虽然有些令人费解,但好新鲜的孩子们偏偏买它的帐;加之采用网络传播这一捷径,一夜走红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基于学生的特殊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事物多了,思想情感已经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联系,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感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出少年期特有的热情,特别重视感情。他们的情绪出现多种多样,随着自我抑制和控制能力的发展,有选择的情绪反应能力在提高。但是,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与影响,带有很大的行为、爱好,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及其演唱的歌曲。再加上当代音乐的情感上,比较强调音乐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感要求。发表论文,根源。流行音乐正是以这种满足个人情感要求的优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三)基于社会音乐环境和社会传播媒介特点
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时代也产生了不同的流行歌曲。发表论文,根源。这些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烙上了不同的印记。如20世纪初,学堂乐歌流行,作曲家前往国外学习,并借用国外的曲调填词演唱,如《送别》等。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如《夜上海》,《天涯歌女》等。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社会形式,创作了不少极左的歌曲。20世纪70、80年代到现在,市场开放,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走入重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人们对音乐的选择和喜好。现在的很多电视台,电台或公共场合播放的多是流行音乐的唱片。就拿《常回家看看》,《想唱就唱》来说,几乎风靡整个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发表论文,根源。试想想看,同学们的生活环境中,听到的到处是流行音乐,唱的流行音乐,他们能不喜欢流行音乐吗?
第二章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学音乐课程的现状问题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同时也向专业化倾向,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学生的特点,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即超出中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而且量相对课时来的过大,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余地,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学习的积极性好自信心,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寻找适合个性发展的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专家们在课程编排中也尝试加如了少许流行音乐,但是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不够的。因为这些所谓的流行元素在中学生心中已经过时,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常常把音乐课上成了纯粹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内容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少。这样过于偏重技能,那么我们中学音乐课就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成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做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背道而驰的。
(二)流行音乐引进课堂,符合审美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也应该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挖掘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发表论文,根源。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不仅要注意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而且更应该注意选材的科学性。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具有非常大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这样才会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当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音乐产生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鉴别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三)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益处
1、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我们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在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奠定终身爱好音乐的基础。
流行歌曲的风格,形式比较丰富多彩,如“说唱”这一形式就可以借鉴到熟悉歌词这一环节中。另外,流行乐坛形形色色的音乐组合也给我们通过现代手法演绎优秀的儿童歌曲,音乐课有了时尚元素,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热情更高,表现力,创造力得到明显的促进。
2、 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
传统的节奏和视唱的反复练习学生普遍感觉较难和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教学素材不熟悉,不理解。因此,如何化难为易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有目的地选择一段学生最喜欢的流行歌曲进行演奏,对歌曲的喜欢和熟悉使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轻轻哼唱,情绪很快达到高潮,歌声此起彼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大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希望学会怎么来演奏这些流行歌曲,这就涉及到了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待学生的情绪像一只满弓待发的箭时,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机。节奏是音乐的骨髓,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把歌曲中的与教材内容中相关的节奏抽出来,利用分组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用手拍出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则唱出旋律。这样化难为易,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来学习课本上的节奏,比简单枯燥的反复学习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将学生们熟悉的,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贯穿到课本里枯燥的音乐知识中,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音乐信息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乐艺术
5、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任命音乐出版社
6、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7、刘俊三.中学教育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
8、毛晋平.中学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
9、吴跃跃.新版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
10、曹理.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