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9

樱桃香香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与心理咨询师访谈感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洁博利郑少波

已采纳

初始访谈对于咨询师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开始或起点,对于来访者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我始终希望自己从一个专业角度,一个作为来访者体验的维度,来写心理科普文。就像荣格、科胡特、弗洛伊德或者芮克那样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自己的理论,这是我走进精神分析的一个源泉,准备用一个大师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这一生就是一个小兵,也需要这一种态度。当你真正从这个方向开始启程时,你会发现有好多不可抵抗的阻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在文章中自我暴露的程度多少合适,是否影响你和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从体验维度来说,你经历了只敢在咨询关系中的体验,不想让第三个人 知道的一种自尊心的受挫感。当你真正走上这条道路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缺乏这一种勇气的,才会感知到所谓大师让你追求所着迷的地方在哪里,当自己看到这一部分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建立这一份勇气的路途中。同样,这一篇文章会从三个维度来阐述,即:来访者;咨询师;同辈督导观察者的身份,从体验的维度来谈一谈初始访谈对来访者意义非凡的时刻。这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咨询关系的那一个瞬间。当时自己还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助理,在跟着一个教师患有焦虑症的教学个案。面对一个旁听的个案,无法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去形成自己的咨询思路。总把教师这一种职业看作可以给人力量和方向的高高在上的工作,自己在面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来访者,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的学生,不配与这类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从那一刻开始,想处理自己在咨询中的反移情。第一次进入咨询关系的我,将面对一个咨询经历和理论都比自己丰富的咨询师前辈。我必须准备好一切,当一个被前辈所期待的学生。让自己的分析师能支持我、鼓励我,在这个职业上走下去。咨询的头一晚上,我像写咨询记录一样写好自己要向“前辈”请教的一系列问题。咨询一开始,摄像头打开的那一瞬间,看见一个身材魁梧,比较坚定的眼神,带着慈祥的微笑坐在轮椅上。那一瞬间,自己一句话都无法表达,眼泪已经在眼睛里打转了,似乎我准备两页纸的内容在当下毫无用处。至今自己已经忘记了开始说了什么,但是那种被抱持的安全感的体验还在,看到咨询师的样子并笃定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咨询师的坚定感还在。第二次面对初始访谈的时候,是我准备好从产后抑郁走出来的时刻,自己生完孩子以后一直处于抑郁状态,这种抑郁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看不到任何光的一个房间里,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日子,能睡就睡的生活,不清楚自己现在可以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感觉自己努力去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大的笑话。这种抑郁状态而且不敢直面自己的家人,感受到一种羞耻感,也不清楚自己的产后抑郁症是否是对家人的 一种伤害。当我躺平真的躺够了,已经是粘不在床上的感受,一下子觉得自己为什么还有那么长的人生路还要走,为什么躺来躺去自己的生命还没有终结,当时感受到自己要爬起来的那一刻,真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承重,没有一块骨头能支撑自己身体能够站立起来。眼睛无光,站起来要去哪的彷徨、恐慌、无助的向死求生。此时我清晰的知道,需要看得到一点点光,让我先离开那一张床再说,我并不奢侈能有一种方法带我去充满阳光的地方,因为哪里会刺伤我的眼睛。在面对一段新的咨询关系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想把自己所经历的365天让咨询师知道,受了那么久的苦,只希望一个人能够看到,来承认自己这365天的确是煎熬的,不是自己故意装矫情。就像是咨询师带着自己身上的光,让我看见光是什么样子,看见了光此时是什么感受体验。看见了,我借着仅有一点光下了床,看了看黑屋子是一个什么样子。此时当自己回忆起那次初始访谈时,体验到一种强烈到悲伤感,我跳出来了,就能共情并感受到当时的体验。是的,两次初始访谈都带着一种目的进入咨询关系,希望有一个人能理解自己,陪着自己去改变的一种关系,因为尝试过努力去改变却始终在打圈圈,我们都懂得许多道理,喝了许多鸡汤,却把改变驾驭到自己够不到的地方。每个人在经历痛苦,都有自我救赎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本能需要。经历痛苦,准备把经历的痛苦说出来,到面对一段关系时都需要一份勇气、一个过程。当把自己的痛苦或以往经历放在一段关系里时,都在力求自己努力变好,即使此时的自己无法言说一个很清晰的咨询目标时。当自己进入一段咨询关系时,此时的自己就发生一次改变,无论是你对心理咨询有所了解,还是一无所知。一旦开启了初始访谈,你对自己,或对咨询师,又或者是这段关系都有一个期待:期待着自己能把痛苦和困惑言说……期待着咨询师能理解自己的体验经历,自己的经历和痛苦能够暂时安放下来……期待着这段关系能带向自己找到希望、走出迷雾…

与心理咨询师访谈感受

278 评论(12)

守望的原罪

咨询师是不会轻易给建议的除非访客急需要建议,且不给建议,咨询无法进展,会影响信任和咨访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咨询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个人建议。但这些建议往往是建设性、启发性,对访客梳理总结自己的问题,进一步聚焦真正的问题有关。 孩子要马上到了上学时间了,但是最近天天不起床、玩游戏,担心上不了学,快给我个办法吧。

咨询师这个时候直接给予建议基本是无效的,因为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常人的建议往往是普世共通性知识,这些知识落于具体的个体,会因表达者不同有的父母就是不太会说话,一说话就引发孩子反、说话时机不同有父母不管孩子在干嘛,上来就教育导致建议实施结果很差。但咨询师可以聚焦问题,询问孩子目前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询问父母和孩子交流情况。

一、以及是否父母过于担心焦虑,这通过澄清的交互中完成确认。实际咨询中,我经常发现父母会随着咨访对话逐渐看清事实真相,而不是陷入自己的揣测找到问题根本原因,开始改变或者确定下一次工作目标。如果孩子被确认确实存在休学厌学 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现其背后是否存在抑郁症、社交困难、过度自卑 议题。这些议题的发现本身就是极具有意义的。

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父母将会调整养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成长,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养。培养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相当需要慧眼和判断,咨询师此时就帮助父母从问题焦虑 中摆脱出来,发现真正的原因。这些都是咨询价值所在。咨询师经常会因自己情绪卷入、过度焦虑、不在场,而轻易给建议。这可能会破坏关系。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访客,当时我是新手咨询师恰好学了一些新知识,关于抑郁调节的。这位访客是双相和抑郁多年,我建议他可以通过益生菌群 调整自己。

二、当然,任何事都有例外如果来访者需要的是咨询师愿意给建议的关爱性态度,且如果该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咨访关系破裂。咨询师可以视情况分享一些从自身经验出发的建议。大概率该建议就问题解决层面仍然是没用的,但对于关系层面,至少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很重视TA此刻的需要。当奠定了建议本身没什么用的认知,咨询师就不太会为建议没有用的质疑而困扰,毕竟这是TA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新手咨询师出于缓解自身焦虑的目的而非关心来访者需要的初衷没忍住给来访者提供了建议,当被质疑无效时,确实有可能因为自恋受挫而感到冲击。这时候,需要做的事情是与你的咨询师或督导去讨论,因为背后可能存在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等议题。如果咨询师内心的自我价值感足够稳定且坚实,就不太会因为来访者的质疑而动摇。一个拥有更稳定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咨询师,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去理解来访者质疑背后的失望、担心、焦虑等情绪和感受,从而不太会产生为自己辩护的冲动。

三、我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还在咨询中给建议了,完了来访觉得没用那就是没用啊接下来该做的难道不是去理解如何对于来访没用,来访期待什么样的用,来访如何看待这个有用和没用,来访为了达成有用做过哪些尝试吗?至于来访质疑咨询师的能力,咨询师是不能被质疑吗?不是啊被质疑了就去了解来访质疑的是啥么?人家质疑资质就给看一下资质,质疑其他就去了解一下来访的期待是啥样的,为何有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期待背后代表了啥咨询师不要试图在给别人做咨询的时候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你有情绪,是反移情你去找督导,个人议题去找为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来访给钱不是用来解决咨询师的问题的。

想象一下,来访带着某种期许鼓足勇气走进咨询室,几次咨询过后没有达到自己一开始期待效果,很自然的一种反应就是质疑咨询师的能力。来访眼中心理咨询应该是什么样子和咨询师眼中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不能说是毫无关联但也差距非常大。被质疑、被攻击,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宿命, 也是心理咨询起效的重要因素。如果想被来访者认可崇拜,那么别做心理咨询师,不如去做个讲师。行业里有个段子:“如果来访者咨询时长不超过半年,他夸奖你、认可你的时候,你却当真了。

那你需要去处理一下自己的自恋。要知道最初来访对自咨询师总会有些理想化,也就是说最初的认可来自他对咨询师的美化,来访的质疑也在使咨询关系回归真实,对咨询师来说是考验、是褒奖、也是机会。让别人失望没那么可怕,这只是真实关系的必然。怎么回答需要根据真实情况,不会有固定的话术,当然会有某些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保持情感中立 不是价值中立、真实坦率、注意咨询关系的走向和塑造、理解质疑背后的情感和动机等等。另外,像动力性取向咨询师一般不会提供具体的建议。

285 评论(15)

wo洒脱小姐

来访者质疑你的能力时,应该要展现自己的专业度,同时切准来访者的需求。

20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