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3

yellowmoon27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冥想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迷路的小花猫。

已采纳

总有练习冥想的朋友问我,练习冥想时会受到外在因素的打扰,无法集中注意力怎么办?

我说: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

一个是持续的练习冥想,另一个是学会全然的接纳。

我分享一个自己的特殊经历。

我的工作单位在湖边,所以我常常会坐在湖边冥想,虽然湖边的环境比较好,但还是会有很多外界的影响。

比如水潮涌动撞击声、蚊虫叮咬或是他人散步时的嘈杂声,这都会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冥想。

其中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每次冥想时都会有一些小飞虫或是蚊子落在我的身上。

每当这个时候,身体会立刻释放防御的信号,呈现抗拒的姿态,我实在无法忍受虫子在身上爬来爬去,会立刻出手将它们赶走。

其实这也是我冥想水平不够高,没有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许多外界的纷扰都让我无法集中精力。

大概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冥想,我渐渐地适应了周围的嘈杂声和潮水声,但就是无法克服蚊虫的影响。

但我每次冥想前都会告诉自己,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过激反应,无数次的“心理按摩”终究有了效果。

有一次我在冥想时,当几个虫子落在我的脖子和胳膊上时,我极力克制自己的防御行为,我不在将它们视做一种威胁。

我们之间也不在是敌对的情形,我会发现虫子们并不是总伤害我,它们大多是把我的身体当成了暂时的休息之地,来来去去。

我试着将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块石头,想像成一片大地,虫子在我身上爬来爬去,就像是自己在大地上走来走去一样。

当我尝试觉察它们在我身上“散步”的感觉时,我已经接纳它们与我身体上的接触,心中那股焦虑、紧张、不安情绪自然就消减了。

虽然偶尔也会感到一些刺痛,我想可能是它们在尝试,我这片“大地”是否结实吧。

当我完全放下自己心理的防御状态后,整个人变得更为沉静、平和,更能接纳一切事物,感谢它们对于我的信任。

我的这段经历,让我对冥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迎面任何困难,持续践行冥想。

佛家所说的“五蕴皆空”,同样也是正念冥想所追求的绝佳身心状态。

但这一切都需要你能持续的冥想下去,日常的冥想训练中,你一定会遇到很多的身心障碍,这都极为容易让你懈怠、抱怨与放弃。

你要明白,一个全力以赴做事情的人,他必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

愚蠢的人只会将自己的失误与过错怪在他人头上,或是不停的自怨自哀,而积极的人却能够自我批评,重新认识自己。

我一直都认为失败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它以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让你懂事,让你进步。

所以不要因失败而沮丧,从失败当中,无论是谁的失败,只要你肯潜心思考问题症结所在,你都将获得智慧。

特别是经历过无数的冥想障碍后,会让你更加透彻的看待这个世界,并利用一次次失败的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这并不可怕,它也是你能持续践行冥想的动力之一。

重复的耐心,全然的接纳。

冥想时你会发现,即使你很安静、平稳地冥想着,没有外界的纷扰,你还是有很多内心的“独白”。

比如我在进行扫描身体的练习时,感到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我心里可能就会嘀咕: “深呼吸让自己放松。”

或是不够专注,思绪飘走时,我会告诉自己 :“把注意力收回来,不要乱想那些没用的事情。”

内心独白是在觉察自己注意力分散时,觉察到专注力不足或是意识飘散时,能立刻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就像是身体里多了一个观察者。

这也能让你更有耐心的面对一切身心的变化,让你在生活中,不会为了琐碎小事而匆忙急躁、大惊小怪。

充分的利用这份觉知的力量,让自己获得耐心和平静,增强你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我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时,特别能引起我防御心理的蚊虫“袭击”时。

当我不在是利用身体做出攻击的行为,而是转变思想,将身体想象成一块石头或一片大地,内外皆如此。

充满慈悲的发心去接纳一切,内心中的石头、大地形象便成了我的力量之源。

当你将自己幻化为一块呼吸的石头,岿然不动,沉静无声,进入坐享境界,超越了语言和思想,保持着内敛、稳定、不动。

冥想练习时,你可以借助意像的精神力量来支撑你的意志,坚定你的决心,以便你能以最澄净简单的心体会当下此刻。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冥想心理咨询师

246 评论(13)

光头强329

梭罗在《瓦尔登湖》书的结尾处写道: “蒙昧则暗,觉醒则明。 “冥想跟佛教的打坐有什么区别吗?” “冥想跟气功是一样的吗?” 最近这一类的问题,在我文章留言中是最多的,我想很多人对于冥想的认识都比较模糊,认为它也像佛教或道教那样,拥有着神秘的色彩。 但我认为正念冥想只是一种生活之道,而且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正念的根源在中国可以追溯到至少1500多年前中国禅宗的智慧,正念冥想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地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 它的关键在于欣赏当下,在于小心地、敏锐地持续关注当下,从而与之建立密切联系。 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也无论你的处境如何,都可以瞬间的开始冥想练习。 谈到正念减压疗法的首先要介绍的人是“正念冥想”医疗手段的发明人  乔·卡巴金博士。 他先后跟随一行禅师、崇山行愿禅师学习禅修和冥想,同时还在内观禅修社研习,并最终成为了那里的一名禅修导师。 卡巴金在建立了正念冥想的治疗方法后,在推广过程中巧妙地规避了宗教性的话题,而是采用了一个常识性的方法。 他把一个人的注意力想象成人身上的肌肉,就像肌肉一样,注意力也需要锻炼,而且,会越锻炼,注意力就越强大。 冥想的价值在于,它从本质上不是让你提升自己,也不是为了修炼带来任何结果,而仅仅是为了意识到你当下的所在。 冥想不是一个信仰系统、一门哲学,或者任何一种宗教教义。说的具体一点,它是一种与万事万物的相处之道,无论我们欢喜、烦恼或者无聊,都是情绪的存在而已,我们只需全然的去接受。 “作为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的世界间彼此是怎样关联的。” 在精神层面,这些最基本的追问一直是宗教的探讨主题。 不过,正念冥想不是宗教,而是一项实用、科学且系统化的技能,冥想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或宗教,它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方法。 宗教传授给人们的是去相信什么,而冥想带给你的则是直接的自我体验,让你欣赏生命深不可测的奥妙,让你知道万物息息相通的本质。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将这种能力视为与生俱来或理所当然,但却是需要你系统练习去培养这种力量,从而使我们更睿智,更了解自我。很多人将正念冥想误解为佛教或神秘主义,这些的认知都不正确,正念关注的是专注和觉知。所以你练习正念冥想,不必皈依佛教,也不必成为瑜伽修行者。 所以,正念不会与任何信仰或传统发生冲突,无论这种信仰或传统是宗教性的、还是科学性的。 我经常跟人聊到冥想的智慧,我并不是在向你兜售新的信仰或思想,我也不会将任何东西强加于你。 我想告诉你正念冥想只是一种修心方式,它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探索以及有意识的行为,使你能把握自我,安住当下。 正念冥想的练习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经过不断的修习,以深化我们的专注力,深化自我觉察的意识,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在进行冥想练习的时候,你要关注自己的呼吸匀和的流动,并留意自己的心对其他事物的转移,被念头带跑的时刻。 在这些时候,你要耐心静坐,专注自己的呼吸,敏锐地捕捉每时每刻出现的一切情绪和念头,容许它们自然出现,自然消散。 不要去思考、评价和排斥它们,你只需去观察,去呼吸,保持内心宁静和充满耐心。 当心中的不耐和怒意一点点涌现出来时,你要觉察它们的出现,并仔细的审视它们,这样你才不会被情绪和思绪所影响。 也许对你来说很有难度,那你就呼吸吧,让一切顺其自然,无欲无为,保持耐心。 在生活中当你想做或需要做一些事情,但又感到压力和阻力时,这种做法尤其有用。 正念冥想提供了这个简单有效的途径,让我们脱离情绪和思想的困境,使我们重拾智慧,重返生机。 你可以借助它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把控自己的生命质量,掌控我们与家人、工作、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掌控你与自我的关系。 当然,正念冥想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可以解决任何的人生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生有很多种可能,通往智慧的道路又何止千万条,不论是佛教、道教或是瑜伽等修行之法,都是通往智慧的路。 我认为正念冥想是最适合现代人的修心方式。 若是你有什么其他观点和问题,欢迎你留言跟我讨论。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11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