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花花Nancy
姓名: 年龄: 地址: 职业: 陈明月 25岁 台州 高尔夫球场经理 陈果 21岁 成都 经纪人 邓尘朵 24岁 北京 心理咨询师助理 王柔柔 23岁 西安 公司职员 王纡希 21岁 北京 舞蹈老师 薛丽娜 24岁 山西太原 广告媒体 孙欣 28岁 上海 总裁助理 吴玥 24岁 杭州 企业策划 伊妍 23岁 郑州 自由职业 白静 22岁 北京 秘书 徐莹 23岁 成都 化学老师 高瑶瑶 21岁 深圳 公司文员 陈熙 22岁 湖南 在读硕士 周子微 22岁 北京 健身教练 刘雪莹 23岁 黑龙江 自由职业 刘姝彤 23岁 辽宁 舞蹈老师 汪娜 25岁 厦门 高级销售管理 方琦雪 25岁 广东 服装采购 雷慧敏 25岁 广东 销售 李文杰 25岁 北京 亚太区IT经理 刘珞汐 21岁 成都 活动策划 陈彩微 22岁 南昌 自由职业 林丽 24岁 成都 销售 陈亚飞 21岁 成都 服装店主 张筠 28岁 上海 商贸公司主管 董默涵 22岁 哈尔滨 公司职员 许天伶 22岁 南京 平面设计 许天俐 22岁 南京 平面设计 代婷婷 23岁 成都 公司职员 黄智颖 28岁 苏州 会计 刘笑 27岁 杭州 通讯行业销售 周一可 21岁 湖南 自由职业 兰晓雪 22岁 北京 钢琴教师 金琼 22岁 上海 贸易公司客服主管 秦杰 22岁 杭州 经理助理 文洪 23岁 杭州 传媒策划 严蕙 28岁 北京 白雪 21岁 沈阳 广告公司策划 唐菲蔓 23岁 湖南 财会 邹蓉蓉 21岁 自由职业 韩瑞 23岁 深圳 王海沫 21岁 北京 万静娴 28岁 上海 市场 袁锐 22岁 黑龙江 服装设计 姚春 22岁 广州 博物馆文员 刘箐 23岁 杭州 学生 伍蕙仪 28岁 广州 电影工作室职员 古宜娣 24岁 杭州 服装设计 孙铭 23岁 哈尔滨 空姐 林云 22岁 广东 高尔夫教练 袁明月 21岁 南昌 公司职员 何广玉 23岁 广州 平面设计 唐怡莹 24岁 杭州 通讯 文丹妮 21岁 北京 造型师 彭超超 28岁 杭州 服装设计师 刘亚希 22岁 北京 媒体策划 黄丽燕 23岁 福建 杨雅丽 21岁 上海 杨洋 24岁 杭州 经理助理 姚娟 28岁 杭州 公司营销 陈浩琼 28岁 湖北 部门主管 孙艺菲 23岁 哈尔滨 美甲师 苏红 24岁 黑龙江 旅行社 李雪儿 25岁 上海 电子商务 金晓秋 22岁 丽水 移动公司员工 刘玉琳 21岁 杭州 活动策划 黄盼盼 21岁 金华 汽车销售 俞美汀 24岁 杭州 健身教练 苏俊伊 22岁 公安局资料员 李婷婷 28岁 新疆 公司职员 邓小暖 23岁 沈阳 调酒师 熊媚 21岁 江西 金融投资 娜米莎 29岁 包头 室内设计 张贺然 25岁 吉林 舞蹈教师 张礼薇 24岁 黑龙江 叶梓萱 21岁 上海 自由职业 李嘉熙 23岁 天津 网店老板 戴冰冰 28岁 上海 服装店老板 白沫 22岁 北京 自由职业 王晓倩 26岁 山东 销售 孙贝贝 24岁 北京 私营店主 宇佐木美美 22岁 上海 日本留学生 谈清清 23岁 杭州 交互设计师 阿雪 24岁 广州 胡悦 20岁 北京 销售 赛月 22岁 成都 学生 卢雪畅 22岁 湖北 私营店主 朱珠 22岁 北京 戏剧演员 朱晓彤 22岁 大连 服装设计 钟晓红 24岁 成都 私营业主 韩央央 24岁 浙江 芭蕾舞教师 安卓 28岁 杭州 设计总监 林丽燕 25岁 深圳 公司职员 单蓓 29岁 上海 翻译 林益贞 30岁 厦门 企业高级管理 张婧 22岁 成都 健身教练 杨亚琳 21岁 四川广元 传媒 吴佳灿 21岁 北京 助理 李悠可 22岁 江西 摄影助理 余艳丽 29岁 广州 医护管理
东宫洗马
迷茫好像是很多人的通病,我在咨询过程中遇见较多的案例,除了感情困扰,就是人生迷茫。每个月一次社群里的迷信局,找郭老师算的比较多的,也是这两个问题。 郭老师经常苦笑说,被迫营业的两个问题就是,“我会不会幸福”以及“我后半生会不会有钱”…… 我和郭老师的观点殊途同归,先有钱后幸福。幸福的穷人是少数! 而有没有钱,除了天生的运气,命盘里有没有钱,大部分因素,都叫 “动中求财”。 虽然我不懂命理,但是我懂心理,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也是半个算命先生。 基本有些人的性格找我一测,我也敢预测,这辈子就是混吃等死的平庸之人。忧愁是一辈子的事儿,不解决性格的懒惰贪婪侥幸,这辈子就一直捉襟见肘,普罗大众的活法,很难翻身破局。 30+女性,如果还在迷茫未来事业走向,高不成低不就,在感情上幻想救世主横空出世,把她带离困局,这是相当要命的。 因为其实女性的黄金事业年龄,只有30-40岁(我说的是概率。你想以40以后再翻开人生新篇章,我也不拦着你) 所以当有人跟我说,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我会很犀利问她,缺钱吗?缺钱,就往离钱最近的地方去。 (我敢说,90%的人缺钱。不缺钱的可以去追寻自己的艺术爱好和精神享受,去文艺复兴)大部分写在梦想清单上的事情,只需要三样资源就能做到。第一是要有钱,第二是要有时间,第三是自律。 自律是养成好习惯,只要对自己狠点,都能做到。 而时间,富人和穷人都可能缺时间,但两种人缺时间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穷人缺时间只有一种情况,他们需要靠出卖时间换钱,而且通常都是低价出卖大量时间,且没有选择权和议价权。 归根到底,很多人的梦想清单,最大的障碍还是金钱。钱不是万能的,但90%以上的问题,都能用金钱解决。大部分人说钱够用就好,对钱没欲望,更多的是用「不想要」来掩饰「得不到」。 所以:不知道选什么方向,就去离钱近的方向,有意识地去离钱近的地方。毕竟大部分普通人的梦想只是养家糊口,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有些女生会说,冰冰姐,我也想学心理学,去哪里学怎么学?问这个问题的人,有些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有些人是羡慕咨询师不用坐班,按时间收费。爱好心理学,除非是你坐得住十年以上的冷板凳,愿意花上起码两位数的培训学习费用,也不保证一定会有人愿意为你的知识买单。所以,你的爱好一定要与你的主业有关,且能短期内有成效(变现) 我鼓励读书是要功利化的。因为你已经过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学生时期,踏入社会后,每个人的阶段性目标都是赚取生存资本。该赚钱验证自己社会价值的时候,你选择了躲进象牙塔,那不是逃避吗?不是本末倒置吗?谁来给你的读书买单?你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哪怕你学习也要去离钱近的地方。就像是上面说到的心理咨询爱好者,希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十年国企人,业余时间学了心理咨询师,她觉得主业不饱和,就去做了副业,选了微商项目。坦坦荡荡认认真真去做,很快有了自己的团队,很快月入大几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于是她在工作室辟出一间,作为心理咨询室,为了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女性,同时也反哺了她的微商项目。毕竟很多人,迈不出那一步都是因为思维里的墙啊。 同时她也有动力把心理咨询坚持下来,毕竟培训晋级都需要钱。她的副业和爱好,变成一个正向循环,生生相息。 同样的道理,在纠结自己爱好很多的人,学咖啡、学茶艺、学插花、学品酒、学滑板......就爱看书天天听樊登读书,要学以致用,如何变现? 别说只是为了陶冶性情,性情陶冶再好,明天需要还的银行卡单和花呗还是会让你回归郁闷。 不要脱离现实谈理想,那是中二病。 还有更甚一部分,是对自己有莫名其妙的信心,总自己万一不小心成为网红。(小概率的互联网网红事件让很多看不清自己的人,有了一个美丽的泡沫梦想) 天天琢磨去做抖音账号小红书博主。想做内容博主,拍照视频技术好,为什么不去代理一款产品或者是买买分享,要从0 开始去打磨自己,把自己变成一款爆品? 打个比方,你是把香奈儿卖出去难,还是把自己打造成香奈儿难?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你做代购卖香奈儿,转手变现,你觉得low, 非要把自己打造成品牌,成为网红,这个概率比彩票中奖还难...... 再分析一下,很多人的心理。明明已经穷的叮当响了,还是纠结面子,“不想做微商,好low啊“…… 做微商都是投入最低、回报最高、最容易普通人逆袭的项目,那些做微商都会亏的人,做别的项目就不会亏了吗? 微商只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客源和卖货。团队做大了,再加个团队管理。 如果这么简单的两个卡点都做不好,去做其它项目,面对选址房租装修水电设备、招聘管理消防工商物业、财务法务税务、营销流量售前售后公关(数数,18项能力),你怎么处理 ? 微商项目,最适合做副业,作为创业轻启动,只要做把产品卖出去这件事。其它的事情都由品牌方来完成。 所以总结来说,迷茫的时候,无论学习还是想要把自己打造成网红,都要去到离钱最近的地方。人是需要正向反馈的,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很容易三分钟热度,因为你不明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带给自己什么”!为什么社群里嫁接了那么多副业项目?因为性格匹配项目,而且“匹配”只有被验证了结果,这种坚持才能持续!比如,你热爱旅行爱分享,那就去做旅行项目,招募更多会员; 比如,你爱拍照会写文案,那就去做微商项目,你为产品代言; 比如,你爱学习愿意输出,那就去做知识变现,做知识的搬运工; 比如,你爱买买买爱体验,那就去做社群经济,带大家购物用分享赚佣金; …… 你所有的迷茫应该用在,我今天赚的比昨天少!而不是,“我应该选什么优雅又不累的方式赚钱”,那真的不是迷茫,是盲。
danyanpimmwo
姐妹俩外形高度神似,虽然一直以来,冰冰在媒体和采访中提及是妹妹,甚至做过公开声明。但由于李雪长相较冰冰更为成熟,且颇具大姐风范的她一直被工作人员及朋友称为“雪姐”。至今仍常被外界及媒体误认为是姐姐。职业:经纪人——曾任华谊兄弟联席总经理;北京和颂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核心成员;2012年加盟万达影视,任公司高管。现主要专职负责李冰冰工作室。李雪于2012年7月23日,儿子一岁之际在京举办婚礼。众多圈内名人到场庆贺。 李冰冰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的五常市,普通的工薪家庭,地道的东北姑娘。出道以来凭借努力与勤奋在娱乐圈闯下一片天空。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李冰冰还有一个亲生妹妹,名叫李雪。李雪从小成绩优异,深受爸妈偏爱被认为是家里未来的希望,同时倍受姐姐照顾,所以性格较冰冰更加过果敢,自信。1997年,李冰冰本科毕业在即,她想留在熟悉的上海,然后找份工作安心地生活。当她把想法告诉妹妹后,遭到了妹妹的否定。李雪颇有建设性地指出,作为一名艺人,北京的文化氛围要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强,那里才有更广阔的空间。李雪的话再次给李冰冰鼓足了劲,同年,李冰冰被分配到了北京实验话剧团。李雪上大学时,李冰冰则已开始常年在外拍戏。赚钱除补贴家用供母亲治病外,也资助妹妹的学费等。每逢剧组发好吃的,她都攒下来存着,一有时间就背着大包小包坐火车去妹妹学校看望,冰冰希望把自己错过的“美好“弥补给妹妹……拍戏之初,李冰冰因为自己演出经验少,一直不敢承认自己是专业演员。李雪得知后,鼓励姐姐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通一行,虽然万事开头难,但自信心绝对不可少。就这样,在妹妹一次次的鼓励下,李冰冰自信心增强了,拍的戏也渐渐多了起来。她先后接拍了《少年包青天》、《少年张三丰》、《八大豪侠》、《徽娘宛心》等颇受欢迎的电视剧。期间,李雪也曾由于外形出众被片场导演相中,希望她参与李冰冰电影里的一些角色,都被婉拒,她甘做姐姐身后绿叶。李冰冰几部对事业推动极大的电影作品,均为李雪挑选剧本,并极力说服李冰冰接演的,第一功臣李雪当之无愧。如2004年《天下无贼》、2006年《云水谣》、2009年《风声》、2010年《雪花秘扇》。如今的李冰冰不但是国内一线花旦,也因多次出演好莱坞电影,成为表现最抢眼的亚洲女演员之一。与此同时,李雪出色的能力受到业界关注,扶助姐姐之余也为自己迎来了事业的春天,虽然李冰冰总觉得亏欠妹妹,没有了休息和自己的时间,但李雪表示乐在其中,是姐姐给了成就自己理想事业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获得了如今的光环。 大银幕上五光十色,她转身是侠女,也可以柔情似水,但真正的李冰冰并没有多少人看到。她其实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公益慈善的明星,嘲笑、怀疑、不解,她都经历过。没有沮丧,没想过放弃?她说这是瞎话。但是就像玩潜水,玩各种极限项目,李冰冰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对爱情,她已经到了不相信童话的年龄,反而深信“一见钟情”,有了爱情可以给忙碌的工作画个暂停键,她第一次许下了这样的诺言。我们请来她的最亲近的身边人,这是李冰冰父母第一次面对媒体说出对女儿的真实感受,她的妹妹,她的朋友,来描摹生活里的李冰冰,说说她的小气、唠叨、眼泪、拳头与幼稚。机会永远不会消失殆尽,而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李冰冰父母:“冰冰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对我们关怀细腻之处,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她工作太辛苦,弄得一身病痛,我们心疼却无法分担。”十五岁李冰冰离家去外地读书,母亲说:冰冰,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就送本笔记本吧。那本精装橙色日记本,扉页上父亲用特别规整的字迹写了十二个字“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立,自信”。这十二个字约束着她一生。带着凑来的7000元钱和父母的嘱咐,李冰冰来到上海,从此一分钱也没有问家里要过。1995年,李冰冰拍了玉兰油广告,效果出奇的好得到了一笔不小的酬劳,经济上一下子没有了压力。她没有为了钱去拍过戏,委屈过自己。“从我上学开始,从小到大不求人,不麻烦任何人,把自己跟男人一样对待,从来没觉得男女是有区别的。”这种可以堪称为倔犟的性格从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李冰冰用冻得发红的双手洗一家子的衣服,一直到成为上戏无往不胜的广告女王,到现在依然是家人父母身边人最最重要的依靠。她一直告诫自己,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华服美食、大钻石带来的快乐,不如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2011年关,母亲急病住院,作为有合约在身的女主角分身乏术。一边是请假一天全剧组停工几百万的损失,一边是病重的母亲在电话里安慰充满歉意的李冰冰:拍戏重要,拍戏不是你一人的事,不要影响大家。“他们一辈子不麻烦人,到这时候还这样说。”李冰冰放任泪水自流,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难道有了钱就一定要和父母见得少?难道发誓照顾他们就一定要牺牲在一起的时间?2013年春节,李冰冰把如今选择定居在杭州的父母接到北京来过年,这是好几年以来她第一次和家人安安静静地过个节。平时不是拍戏就是有工作,每年春节都只能靠电话、Facetime给父母道声平安。腻在父母身边,和外甥小王子玩玩捉迷藏,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游学洛杉矶的闲散时光,每个深夜当她反省自己时,想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机会永远不会消失殆尽,而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努力工作换来的金钱可以照顾家人,但随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幸福与金钱绝不能等价交换。“我还是和父母缘分浅。”李冰冰遗憾地说。李雪:“当你获得荣誉时就如同自己获得,当你受到伤害时恨不得能替你去受伤。”从小到大,李雪都是最了解李冰冰的人:“读书时好多男孩跟着冰冰到家,我从来没有男孩追,都是追她的。”李雪的话并没有得到李冰冰的认同,李冰冰立马反击:“是吗?我还真不知道这事。可能因为李雪那时太牛了,就学习很好呗,从小到大不是学习委员就是班长,都戴三道杠,有人敢追她吗?妈妈老说,我是老大,就应该让着。我不服气,凭什么老大就得让着,她学习还那么好!”有这样厉害的妹妹做对比,李冰冰一度完全没有梦想,“当售货员最好,她太有钱了,你永远得把钱给她,然后才给你东西,她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卖,我觉得她是最厉害的。”生病打针,李冰冰觉得当医生好。天天给家里的胶皮娃娃打针,打到布娃娃都是湿的。上学了她想当歌唱家,特别特别喜欢唱歌,后来发现歌唱也不是最好的,又变成了科学家,“科学家知识多”,但她迅速发现自己缺乏这样的天赋,特别是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和空间感,“头大、头晕、除去身体本能的物理反应,心里的化学变化促使一大批女生从此由理科转向学了文科。”到中学,父母开始给她压力,“你得考上高中,考上高中你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你就赢了。”考上大学意味着什么,当时的李冰冰想法很简单,“这辈子再也不用奋斗了,吃喝都有了,为了一分虚荣心,一份终于能找着一个机会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机会,因为我从小太没自信了。”李雪考98分哭了,李冰冰只有60多分。“98分,那就是我的梦啊,你哭啥啊?这一哭,我父母就说,你看你妹自尊心强。我就是我们家的反面典型。”之后李冰冰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因为不用考数学,“我人生第一次成功就是考上大学。走在我妹妹前面,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孩子式的你强我也要强的比较,早就烟消云散。李冰冰刚出道时,姐妹俩朝夕相处,提着大包小包赶火车,赶飞机。李雪是经纪人是助理还是化妆师造型师。为了上杂志给编辑挨个打电话,李冰冰常称李雪“打不死的小强”。她支持着李冰冰一直走下去,“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声‘我好累’,但永远不要在心里承认说‘我不行’”。李雪以前经常说,“现在还不是你歇着的时候。你是个好演员,你应该站在你应有的高度。”无论是鼓励还是棒喝,在艰辛的道路上,“因为有她,我才相信我自己真的很棒。”如今,李冰冰和李雪是事业搭档,李雪的儿子小王子则是李冰冰现在最喜欢的宝贝。特别不高兴,特别寂寞的时候,李冰冰把小王子的照片拿出来,或者和小王子视频。小王子看到李冰冰的照片,就会指着叫:大大,大大……,大大就是大姨。李冰冰说,小王子是她的心理医生,一如李雪曾经是她的心理医生。姐妹俩携手走过的岁月是任何金钱奖项都无法代替的。关于公益,李冰冰从不避讳曾经想过放弃。“拍电影属于我干了什么都能引起共鸣,所有的人在这段时间都狂讨论你。一说到做慈善,大家的声音立刻变小了,效果不明显,能感同身受的人怎么就那么少。”从一开始的风风火火、充满激情到最后被打击了、被别人质疑做秀,李冰冰不愿意后退:“如果真不做的,倒真的成了做秀了。”她直言自己不是那种只求心安不计其他的人,很明确希望看到成果。“其实公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做了就行了。还要看效果、关注度。这些年不光是我,有很多艺人不都在做?现在至少老百姓知道有人是在做公益的,也都知道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十年前谁在乎? “老是做一件事,没有效果你会气馁。但咬咬牙,继续走,就这样持续,到不能支撑的时候,再往前一步,就成功了。”她不觉得做公益很累,或许也和骨子里的倔犟有关,“坚持的过程中有放弃的想法,这都正常,因为你是一个人。我做一件事,从来就没有打退堂鼓?这不可能。这个世界,通常都是一个人愿意为一件事坚持才叫伟大。慈善也好,玩也好,事业也好,爱情也好,要是能坚持下去,这件事情就伟大了,而且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李冰冰有个外号:女大胆。从跳伞到潜水,没有她不敢玩的游戏。去法国度假,李冰冰没穿救生衣从游艇跳进海里。大家目送着她的身影离蔚蓝海岸越来越小、越来越远,身影渐渐消逝为看不到的红点,差点以为她要上演一幕“碧海情”。去希腊玩浮潜,李冰冰又差点闯祸,“本来沿着礁石下潜,有珊瑚啊、鱼啊,特别美,突然礁石断层了,美景变成漆黑一片,人很容易就会被水流吸进去!”李冰冰嘻嘻哈哈说着这些事,一脸好玩与回味,仿佛危险和自己毫不相干。除了大胆,还直接。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追求极致完美地严苛足以写一本教科书。她可以板着脸一条条指出化妆师的细节问题,小到连眼角的晕妆都能看出来,当你以为她从此把你拉进黑名单,不会再给任何机会,她却会倾听你内心的梦想并尽量为你提供发展的机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