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2

开心土星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青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头人的老婆

已采纳

1、父母不同意的爱情,就不要坚持了。婚姻,永远是两家人的事。选对公婆,选对家庭,甚至比选对老公都要重要的多。不幸的婚姻里,除了老公不给力,胡搅蛮缠的多事公婆,也是一大祸患。2、结婚,一定要看家境。不一定要男方家里多富裕,但他一定要有担当,更要他的父母人品好。许多人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很多父母一直包办着孩子的一切,认为孩子的一切和家庭息息相关,因此,很多人在寻找或者确定另一半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参考父母的意见没有父母的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希望在一起,而父母又反对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说服父母接受对方,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父母具体为什么反对你跟对象在一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青

266 评论(9)

张轶群123

我认为应该告诉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收入是他们辛苦赚来的,如果不告诉孩子,孩子会觉得父母赚钱很不容易,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不懂得节约和理财。

292 评论(8)

九尾小妖

【心理咨询师个人简介】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移动电话:136XXXXXXXXX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3年,从事了六年青少年犯罪研究与教学的我再次被多年的困扰所扰动,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除了讲学和研究外,如何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可见的、可实现的价值;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信息,内心一动,感觉这个职业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报名参加了培训,并于2004年12月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我对如何做咨询仍然一头雾水,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开始踏上寻找成为一名咨询师的道路,这条道路由三条主线组成。 第一,心理咨询受训经历 最先参与的实践培训是2004年的“积极心理治疗与人类思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课程。2006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了萧庆仪(香港)、樊富 珉 培训的“知心知深”恋爱与婚前辅导团体领导者培训工作坊;朱建军培训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初级班。2007年黄维仁培训的“亲密之旅—爱家婚恋情商课程辅导员班”;首师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萨提亚学院主办的、贝曼培训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专业课程班”。2008年凯特博士培训的“个人成长工作坊—心理剧”;斯蒂芬培训的“改变的历程工作坊—萨提亚模式”;以色列外交部、Natal创伤治疗中心与玫瑰心灵心理咨询中心共同举办的“国际灾难心理危机干预治疗专业培训课程”。2009年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吴秀碧教授(台湾)培训的“哀伤治疗工作坊”和“创新介入技术工作坊”。2010年由上元人生主办的比利时心理咨询师米杉的解梦工作坊;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柯克.施奈德主持的存在-人本主义工作坊;由北京以人为中心成长小组举办的以人为中心系列课程第四、五期;中国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天君的中国传统文化修行课程“道家”;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北京万生心语咨询公司承办,美国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第五期中高级课程。2011年中德舞动治疗师职业培训一阶并取得合格证书;由周鼎文带领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我为大家收集) 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的培训从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个培训好,哪个是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发展到越来越能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哪类培训。随着培训以及个人成长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能在培训中实现学习与个人成长兼得。 第二、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 2006年,随着心理咨询的培训,我开始尝试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操作实践经历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边做咨询边接受督导的过程;迄今,这个过程还再继续。期间,先后做过个询、婚姻咨询和家庭治疗;带领过欧文·亚隆模式团体、人际关系团体训练坊、梦与意象工作坊、减压工作坊、爱情是什么工作坊、萨提亚课程、心理读书小组;在公安系统开展过《公安干警的心理保健》讲座。同时,担任过《时尚健康》读者心理问题解答专家,《泰客》心理客厅专栏作者。 第三、个人成长经历 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个人成长要求很高的职业,咨询师成长的多高就能把来访者带领的多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懂得这一职业的责任,它可能影响着来访者的幸福、甚至生命。每一次培训,都会听到对受训者个人成长的要求;每一个个案,都能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咨询深入的正向关系。为此,2005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并还在参加成长小组,先后有意象对话、以人为中心、深度体验工作坊、精神分析小组、舞动治疗小组;并长期接受个体咨询和督导。除此之外,每次培训也是个人成长的机会;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访者带给我的也是成长,他们与我在咨询室的互动,让我更多地发现自己、走进自己,让我更懂得生命,并使其得到滋养。深深地感谢他们! 随着对心理咨询的学习、成长和实践,我越来越知道:心理咨询是我的所爱,它让我懂得生命、懂得爱,也让我的生命越来越丰富和具有活力。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我感到我是幸运的,并由衷地喜悦,我竟然可以找到让我感兴趣、与生命深深连结、并愿意投身终生的事业! 期待在咨询中与不同的,同时又是共同的生命结缘!

123 评论(11)

牙牙的美食美刻

也不例外。能够肯定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对象,会比较受欢迎。爱情关系中能够肯定自我认同感的元素有多种。每个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专注的话题,往往与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话题,而且观点契合,会被认为三观比较契合。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是一伙的。这既证明了自己的自我认同;两个人在一起,无疑又是一个加强版的。这会成为觅偶的一个判断维度。2.陪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探讨你喜欢的话题、你的兴趣,这种相处会被感知为有质量,同时也是有质量的陪伴。遇见自己时喜悦,遇见知己时温暖, 共同话题,共同兴趣,会让彼此感觉亲近、熟悉。不少人找对象时,会考虑双方是否聊得来。与一个人能够在很多方面聊得来,有共同话题,观点彼此认同。无异于在相互陪伴中彼此肯定,同频共振。对于还在寻觅自我认同,还在建构自我认同的人,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在能够畅聊热聊共同话题的过程中,会感觉遇见了自己,遇见了知己,遇见了自我肯定,遇见了加强版,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安定。对这类人来说,能够与人畅聊共同话题,也是一件舒适的事。因为这样的聊,相当于一步一步又肯定了自我,这渲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存在焦虑。对于尚未建构起坚固的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有存在性焦虑。而这种陪伴,能够缓解这种焦虑。所以,构建爱情、发展爱情,共同话题对这类人就会比较重要。二、不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稳固、肯定的自我认同的人,这种共同话题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没事聊话题纯属浪费时间。他们知道,越厘不清楚的人,就越喜欢去厘清楚,而且还要表现出自己厘得很清楚的劲头,聊得头头是道。已经形成稳固自我认同的这些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已经在自我负责的路上,就是说,他们用行动、用创造去完成自我认同,养育自我认同。而不需要从关系的互动中来获得。他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聊话题,扯关系。或者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认同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自我认同。他们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Diy,创造。所以,你要跟他们找话题,找共同话题,不再重要,甚至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他们通过你聊的话题,来判断你的位置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共同话题不是那么重要。爱情中,有共同话题 到底 重不重要?看情况。我是心理顾问刘英雅,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人生,让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课堂。欢迎关注。刘英雅: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两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灵成长研究者。十几年的心理学工作,专注于家庭婚恋情感、个人身心灵成长。

315 评论(10)

小豆子就是我

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诉孩子。但同时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废食和过犹不及。太过富养,孩子容易骄奢;太过穷养,又会影响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资来之不易。可以带着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赚每一块钱的。孩子亲身体验到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块钱。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为了省几块钱,拉着板车走了十几里路去外乡拉煤,这个场景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会乱花钱。 2、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培养责任感。比如我们家里的钱,包括每个月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给老人的养老费,给朋友的结婚生子费用,给亲戚的孩子们买生日礼物的费用,捐给山区孩子的善款等等都会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财务支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关爱亲人,懂得了礼尚往来,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馈 社会 。 3、每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由他自由支配,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这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导,引导他正确地分配钱的去处,比如一个月给100元钱,用于储蓄、用于买玩具零食、用于社交等等各多少钱。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要允许孩子在花钱上犯错误。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别人花5块钱买到的东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没有批评她,20元能买到快乐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别人的价格后感到难过后,她才告诉孩子,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 4、引导、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钱是一个工具,它能买来很多东西,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它买不到的,比如 健康 、亲情、爱情等等。让孩子能以自然、客观、流动的态度看待金钱,既不会轻视钱财为粪土,也不会时时处处为钱所役。这方面,家长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作者: 吴志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系主任 张晓平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学员父母的经济收入是否告诉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已见,争论不休,至今为止,尚无一边倒的结论和认可。 我先讲两段故事: 一个是我父母亲。二老在世时都有退休工资,退休后的工资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们兄弟姐妹六个虽然条件各异,有好有差,经济上有时也捉襟见肘,甚至等米下锅,但从来不过问父母的收入和积蓄,也不打听资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隐私权、拥有权和自主权,活的很自由、很开心。 父亲先走,剩下母亲一个人,我们兄弟姐妹仍然坚守尊重老人自主权力,谁也不打听,谁也不打主意。相反,母亲生了一场病后,我们儿女主动凑钱给老人护理费,这样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 母亲的老年享受到儿女孝心很开心,逢人都显摆,感觉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规律、很欣慰。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钱而惴惴不安,没有为自己的养老钱被儿女瓜分,老无所依而担心受怕。始终享受着我的资金我作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经济绝对独立的权利。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母亲寿终正寝,带着自主、自信、自尊的微笑离开了我们。 一个是我自己。我和老伴都退休了,退休金由老伴保管,怎么支配互相商量。女儿出嫁十多年,无论她经济上难与不难,从来不打听我们有无积蓄,从来不管我们经济使用、开支情况。 女儿既聪明又孝顺,因为她知道: 一是要尊重我们的自主权,确保我们安心度过晚年。 二是明白我和老伴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不会乱花钱,所以,怎样花钱从不过问和干涉。 三是她是独生子女,既便现在不告诉他收入情况,只是代她积累和保管而已,早晚都会一分不留的全部交给她。 四是她真要急需用钱时,只要开口,我们会倾力相助的。 反过来,女儿、女婿一再叮嘱我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穿穿,该游游,该玩玩,不要心疼钱,不要考虑她们,她们会努力,会让我们放心。 逢新年有礼,逢我和老伴生日她们有礼。平时,稀里糊涂的接快递哥电话,稀里糊涂的把快递拿回家,总是突然“袭击”,我们想要的、没有想到的会意外的回到家,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女儿是父母小棉袄”的无限温馨。 其实,假设她像有些孩子,一门心思打听父母收入,或者是动歪脑筋啃老,就我这脾气和个性,肯定会严肃拒绝和坚决制止的。 我的道理很简单: 把孩子养到而立之年,孩子必须要有而立之志,而立之为和而立之能。自己不努力,始终盯着父母的口袋,一是太无能,二是太自私,三是太不孝顺。这是做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父母能帮自然会帮,他们见亲生儿女受苦受穷,会比儿女本人还着急,还操心,孩子不出声,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慷慨解囊。 而儿女迫不及待的打着要知情权的理由,窥探老人的收入是极不道德的,如果后面还有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不孝不敬,不仁不义。 说穿了这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 按常理: 老人老了得靠孩子们养老,这是代代相传的生存链,是天经地义。 老人老了能自给自足,不给孩子找添麻烦,是在为孩子减轻负担,孩子应该深感庆幸才是。 老人老了还能腾出手来帮孩子一把,是孩子的福气,应该具备感恩之心。 老人老了,挖空心思掏空老人腰包,全心全意为自己。老而被剥,老无所孝,老无所依,真让人心寒齿冷。 最后说一句难听的实话: 老人的收入是老人的养老保证金,告诉给你,只当耳边风;不告诉你,不打听、不指望、不生气。即便资金有盈余,只当老人帮孩子代管,不要过问,不要巧取,不要豪夺。 这笔定期存款无论多少,早晚会交到儿女手中的。 让老人家中有粮、袋中有钱,安度晚年,心中不慌, 健康 长寿是做晚辈最大的尽心和尽孝。父母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很多家长一般不会告诉。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收入过高,告诉孩子,会让孩子从小不思进取,认为家里有的是钱。有的认为不告诉孩子,是觉得自己的收入太低,怕孩子与别人家的父母的收入作比较,而影响自己的形象。其实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原因有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比如说,我曾经问过我的儿子:“妈妈挣钱容易吗?” 我儿子说:“不容易。” “为什么你觉得妈妈挣钱不容易?” “因为你的嗓音沙哑了,都还要坚持给同学们上课,好辛苦哦。” 由于我儿子知道我们挣钱也不容易,所以说他一般还是比较节俭的。第二,告诉孩子,要学会节俭。不管家里有钱没钱,节俭都是一种美德。不能手里有多少钱就用多少钱,要学会有计划的开支,要学会储蓄。如果我们不存钱,到时我们需要钱的时候到哪个地方去弄呢?第三,让孩子对家里的开支有一点点印象。比如说有一个周末,我叫儿子自己去买菜。我问儿子,你觉得应该要多少钱能把今天的菜买回来?儿子说20元。那好,我就给了他20元钱。结果他就只买了半边卤鸭子和一点点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问儿子,今天有水果吗?今天有蔬菜吗?你今天买的这点菜够我们吃两餐吗?儿子使劲的摇头。 通过这件事,儿子知道我们一家一天的开支远远不了20元钱。第四,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尤其是我们是工薪阶层,收入本身有限。别人家有的,我们家没有,不要看见别人家有什么,就一定要自己就应该有什么。所以从小儿子一般都不会乱要东西,什么零食玩具都是我们主动买给他的。 所以说,告诉孩子父母的收入,并给他传授正确的消费观对孩子还是非常有用。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 育儿 心得与经验,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分享。 父母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做为子女更不应该时刻想着父母手中的钱财,甚至忘图据为己有供自己享受。父母把子女扶养成人己经完成了把孩子养大的任务,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才能做有利于 社会 发展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在生活上年轻人有点压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创业。一味着指忘父母的帮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朝好的方向转变,只能是助长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最终惰落为腐败份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 社会 上出现年轻人不出去工作,坐吃父母祖产的不在少数,追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溺爱的结果,他们从小过着穿名牌,吃洋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生活,小活不肯做,大活又做不来总是认为自己是当大老板的料,只是手中没有资本金而已。 在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忘图鼓动父母卖掉房产做为自己的启动资金来完成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其实这种子女就是来坑爹的,用不了半年就会赔个毛干爪净。商场如战场这种人我见多了,以前我工作的物业单位是出租写字楼的,里面都是红桥市场老板,他们来的时候凌云壮志半年下来,欠下房租就跑路了的不在少数。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目的,家长把孩子养大成人,就完成了任务。自己的收入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告诉子女,捂好自己的钱带子不要让自己的养老金被子女败掉,到时候自己有个大情小事,都拿不出钱来圆场!父母应该把自己的收入告知孩子,毕竟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有知情权是孩子应得的权利。但是让孩子清楚父母的收入后,怎样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要慎重了,否则,孩子真的会不把父母辛苦挣的钱当回事,随意乱花,甚至花父母钱也不知道感恩呢。下面我谈谈怎样合理地告知并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 第一,工薪阶层父母在发工资后告知孩子。 一般来说,工薪阶层家庭都会有自己家庭理财计划,发工资后家长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专门就当月拿到手的工资进行理财计划安排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清楚父母收入都用于哪些理财与开支项目后,对怎样过日子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长不与孩子谈收入以及家庭理财与开支等事宜,又无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孩子从小就对会挣钱与理财没有概念,自然对合理花钱消费也没有概念。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再告知孩子相对合理,因为孩子对数有了概念,课本知识中也学到钱的相关知识。 第二,做生意的父母就收入告知孩子的方式。 相对来讲,做生意的父母由于收入不可能像工薪阶层的父母那样,有一个相对的确数,就得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与孩子一起来做分析了。当父母和孩子谈收入话题时,恰好是对孩子进行财商的培养呢。比如让孩子知道何为公司经营中的流动资金、负债、用于家庭可支配的资金、家庭固定理财资金等。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父母每天都在生意中都会有不少收入,自己可以随意去花,反正花的也不多。因此,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清楚公司经营部分的资金和家庭理财开支是两块内容。 第三,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做生意的父母,都要就收入给孩子明确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就是父母挣的钱除给孩子的零花钱外,其余所有的钱都不属于孩子。否则,孩子就会误以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很容易不知道珍惜,胡乱消费。事实上,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中,恰就是父母辛苦操劳一辈子,将来都要把钱与物留给儿女。很多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用这种观念害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啃老族。因此,现代父母应该更新观念,让孩子知道将来成人后,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而不是靠继承去享受。即便父母有让孩子继承的意愿,也得先培养孩子自食其立和持家理财的能力,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当给予经济支持,而不应该孩子一要就全数给。 总之,告诉孩子自己的收入,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父母慎重考虑,合理告知,并适当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花钱应节约。 我爸妈从来不告诉我,我一直以为家里很穷,上了大学买衣服都只买淘宝几十块钱的,后来有一天我妈来看我,看我穿的一身地摊货看不下去了,于是拉着我去商场买了一身衣服,说咱们家没那么穷……… 答:视孩子品格而言。 1、优秀孩子,只关心父母的 健康 ,不问父母收入,更不要父母丝毫。 2、孩子经常叮咛我们:“爸爸妈妈尽管吃好、用好、生活精致、身心 健康 ,孩子们永远是父母的坚强后盾,有孩子在,请爸妈做月光族。” 3、对于啃老族,父母必须留一手。 4、 历史 的经验值得注意,周边有许多老人因全盘托出,最终后悔莫及。我觉得应该因家庭而议。我们老俩口都有退休金,我们又种了二十五亩地,我从零三年退休到现在,老伴从一二年退休到现在,儿子两口子从来没问过我们每月工资多少,都是我拿着钱工资卡自己分配,儿媳经常给我俩买各种穿戴,我们的穿戴基本都她包,儿子只管往家买吃的,变着花样买各种好吃的,有时我说买多了吃不了,他说你舍不得吃。我说你知道我们开多少工资吗!他说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不需要知道,只是你们喜欢啥就买啥,你留那么多钱干嘛。因为我身体不好把密码写在纸上,告诉他放在哪里,他说妈你想太多了,你身体没大碍的,只要你开开心心的玩,快快乐乐的什么事也没有。听了这样的话你心里能不甜吗!这不是用钱换来的幸福,而是媳孝孙贤的快乐!大宝的同学来我们家玩,每次回去都会问大宝索要一个玩具,前两次大宝都爽快的给了他同学玩具,后来,他同学的妹妹也过来,因为第一次大宝给了他同学和妹妹一人一个玩具,他妹妹第二次来,她走的时候又开始问大宝要玩具。 而这次她妹妹想要的是大宝最喜欢的超级飞侠的套装玩具,大宝把他摆在了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当他同学妹妹提出要这个玩具时,大宝态度很明确的说:“不行,这个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你让你妈妈买吧。”可是他妹妹却一直不肯走,她爷爷就在外面一直等着,最后还是哭着回去的。 记得有次大宝在小卖部买吃的,这个同学很想买然后跟大宝说:“我爸爸说我家没钱。”然后大宝买了吃的就分了一半给他。 然后回来大宝就问我:“某某同学说他爸说的他家没钱,我家有钱吗?” 我认真的看着大宝说:“你读书,买书,买吃的,买玩具的钱咱家有,你不要太担心家里没钱了,不过我们买东西也是要有计划,并且节约一点。还记得以前爸爸妈妈带你去爸爸公司参加年会吗?那就是爸爸工作赚钱的地方。” 大宝点点头,说记得记得。 我接着和大宝说:“你有想要的东西,要和妈妈说,只要是合理的,在我们家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们可以有计划的买,但是妈妈绝不允许你伸手去问别人要吃的,要玩具,这样子是很没礼貌的,要是让妈妈知道了会有惩罚的,想要的东西我们要自己努力买,而不是只想伸手去问别人要。” 我认为父母是可以把家里的收入情况告诉孩子的,但是要注意说的方式,而不是只告诉孩子一句,我家里没钱。 这样子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钱的匮乏中,每天都活在没钱的担心中,可能很多孩子会像大宝的同学一样,既然家里没钱,就会想办法去问别人要,这些习惯都是很不好的。 尤其是当孩子主动问家里有没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说,用他听的懂语言去说,他才能理解。 即使家里没什么钱,也可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并且要和孩子说,没钱只是暂时的,以后努力学习可以自己赚钱的,不要让孩子每天都担心着家里没钱,而不能好好学习。 还有那些本来家境还可以,骗孩子说没钱的,可能父母想让孩子节约,但是如果方式不对,孩子也容易陷入钱匮乏中去,所以最重要的和孩子说的方式,并且告诉孩子要养成节约,并有计划用钱的好习惯。 说不好,小时候家里做生意,有时候有亏损,家里的事我也都关心都知道,小小年纪就很忧愁,我爸妈都没我愁的狠,挺累。而我弟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跟他说挣钱不容易,他也不拿钱当回事,不知道心疼。

35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