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8

Cupnightsky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文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nnyzhao701

已采纳

害怕坐飞机的原因很多,特别是近期马航失去联系事件的发生,更增加了大家对飞机的恐惧,但害怕坐飞机无非包括晕机、恐惧、不适应、怕劫机等等,下面介绍一下克服害怕坐飞机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工具/原料飞机一、害怕的原因1没有正确认识了解:根据事故发生概率来看。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其实是飞机。飞机的安全系数其实比火车都要高!我们借用一张联合国1998年事故统计表来说明吧!如下图所示!2害怕恐怖劫机:特别是美国事件发生过年后对广大乘客心里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3飞机高空不可控:很多人认为飞机飞行过程中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不可能像在陆地上我们发现异常可以马上停下来查看一下!其实飞机每次起飞前都会安全检查,执行比陆地交通工具高几倍的安全检查!4高空恐惧症:人本身是陆地上的生物,天生更依赖陆地,离开地面到空中或海上都会有莫名的不适应紧张情绪。这和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情况是一样的,其实这应该是身体自我保护意识被激发的一种表现!5死亡率高,无法逃生:由于飞机高空飞行,一旦故障解体,则死亡率100%,没有逃生的机会,因为高空是低氧寒冷空间,人即使逃脱机体没有专业训练根本无法生存,而起事故后反应时间也没有!6自身状况不适用:这种情况主要是晕机,头部不适。造成的原因是飞机机舱气压与我们日常大气压不同导致的,特别是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表现更突出,有些人甚至上飞机就呕吐、头痛、胃痛。END二、解决办法:正确认识飞行安全:其实飞机一旦故障,它的逃生方案是最齐全的,无论是迫降海上还是陆地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海上有救生衣和漂浮物,陆地有气垫旋梯!了解反劫机措施:世界上除了宇宙飞船恐怕就是飞机的安全检查最为严格了,同时全部都是实名制和全程登机监控!可以物品都是没法带上飞机的,同时每架飞机还配有便衣的空警人员!他们都有专业的应对恐怖劫机处置对策!2012年6月29日新疆和田劫机时间成功处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分散注意力:当人的精神处于一种专注状态时,会对周围环境反应变得迟钝,最佳方法是上飞机时,带一本情节紧凑的故事书或者处理一些重要的手头文件。当然电子游戏多数航班是不允许的,因为电子设备可能会影响飞行安全。严格执行空乘人员的要求:航班空乘人员都经过严格专业的训练,他们在起飞降落、平飞过程中都会给你可靠专业的提醒,增加你的安全保障。熟悉机舱紧急状态可能使用的装备:座椅靠背调平,坐垫其实是遇水的漂浮物,安全带,最近安全门位置,氧气面罩使用要领,救生衣的位置和取放方法,走道紧急撤离线!熟悉紧急状况逃生技巧:上飞机时搞清离自己最近的紧急状况安全出口位置,海上迫降要穿好救生衣,机舱起火有浓烟后要有序匍匐前行,看清断电后的机舱走道紧急撤离线!遵循机组人员的指挥,不要惊慌拥挤,否则只会延缓逃离时间。紧急出口的旅客还要熟悉安全门的打开方法!紧急迫降情况下的处置:为何把它单列,因为只是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迫降过程中请系紧安全带,双手抱头弯腰!脱掉高跟鞋和身上所有的尖锐物品,手表、戒指、耳环、项链、放弃行李。一旦紧急出口的气垫打开,不要害怕,充气的,大胆按序跳下去,不会受伤,下去后迅速撤离飞机,避免飞机爆炸的二次伤害!2012年6月29日浙江中学生空难的一名中学生就是在降落过程中没有系安全带导致甩出座舱后被救援车辆碾压致死。缓和情绪:紧张的话可以尽量和同伴家人一起登机,在座位安排上可以要求工作人员将你们的座位安排在一起(飞机座位是在check in时才安排的,也可自助值机选择挨着的座位),熟悉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有安全感,同时聊天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身体反应剧烈:登机时要求安排靠前面过道的位置,不要靠近舷窗,你可以在飞机上带上眼罩,可以缓解眩晕,同时上飞机后可以要点冰水敷头,头部气压过高时可以张开嘴巴或者不停地咀嚼口香糖,可以很好地缓解头部不适!害怕是因为未知,有了上述充足的准备,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就算遇到最紧急的状况也能从容应对,那我们还害怕什么呢?

心理咨询师文峰

128 评论(13)

刘阿奔好运来

亥已末,庚子春,有大疫,举国动,灭病毒, 1月29号 辖区居民张某1某被确认为疑似病例的第一时间,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商颂街道办事处金林社区便迅速对张某某所在的单元楼采取了隔离措施。 金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丽和她的同事,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一起,迅速通过各种途径,与84户业主全部取得联系。经过摸排确认,除张某某家外,有20户居民常住在该单元楼。卫生服务中心消毒人员随即对整个单元楼进行了全面消毒。社区工作人员则通过新建的微信群,为20户居家隔离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减压。 1月30日 金林社区购置了酒精和84消毒液,由卫生服务中心的消毒人员帮忙,分发到20户居民家中。每家每户都认真进行了消毒。大家默默祈祷,希望邻居张某某能尽早排除出疑似病例名单。 1月31日 今天是该单元楼居民被隔离的第3天,也是张某某病情被确诊的日子。 “大家不要紧张,安心留在家里。有什么情况,有什么需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我们会帮大家办。”张文丽通过微信群,尽力安抚着大家的情绪。她和同事还成了居民家的采购员。超市里的青菜卖完了,她跑了几里路,找到了一位蹬三轮车的菜农 2月1日 在被隔离的20户居民中,有4名党员。张文丽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向办事处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商颂街道办事处迅速做出决定,让张文丽在该单元楼成立临时党支部,并通过微信视频方式召开了第一次党支部会议。大家在张文丽的领誓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4位正居家隔离的党员,在微信群内谈感想、表态度,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月2日 距离公司开工时间越来越近,一名业主情绪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张文丽和同事杨晓民穿上简易防护服,到该户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近1个小时的时间,在外面等候的工作人员却感觉像几个小时一样漫长。门终于开了,从里面走出的张文丽和杨晓民都是满头大汗。 文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两位心理咨询师进驻微信群,与临时党支部党员一起,为被隔离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按摩。 2月3日 “全市确诊病例又增多了,我和物业商量,让他们帮忙联系菜农,将蔬菜送到小区,大家定时定点取菜。所以我想,再从小区里吸纳一些党员进来,帮忙维持秩序。”在这天的临时党支部会议上,张文丽提到了她的想法。 张文丽通过微信向小区的其他党员征求意见,大家当即表示全力支持。 2月4日 必须想法缓解大家的紧张心理。头天夜里,张文丽辗转反侧了1个小时,她琢磨出来一个办法。 “现向大家征集本群群名,被采用后,奖励10斤鸡蛋。”张文丽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居民纷纷响应,微信群一下活跃起来。 晚上,两位心理咨询师通过微信视频,为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培训,鼓励大家通过社会心理服务,帮助被隔离群众提升“心理免疫力”。 2月5日 疫情期间,困在家里没事,好多人跟着“度娘”学起厨艺。张文丽又适时推出了厨艺大赛。 “蛋糕出锅了哦!”当天中午,便有人在群里晒出了酸奶蛋糕。“赶紧给我说说咋做的,一会儿我也给我儿子做。”群里马上便有人点起了赞。 2月6日 两项评选活动揭晓,张文丽带着工作人员为大家兑现了奖品。 从这天起,他们的微信群,有了一个正式名称——“同风雨 共抗疫”。 2月7日 细心的张文丽,在群里得知了和家人一起居家隔离的居民萍萍的生日,特意委托一个朋友,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把蛋糕送到楼上后,张文丽和党员张娜一起,隔空为萍萍送上生日祝福。 萍萍发了一个朋友圈,来纪念自己这个特殊生日:“34岁,一个不平凡的生日,感谢社区书记的蛋糕。” 2月8日 今天是元宵节。一大早,张文丽便和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开始忙碌。采买汤圆,分装手提袋。细心的他们,还用粉色小纸条,为每家住户写下了祝福语。 张文丽和她的同事,依旧在岗位上忙碌,一如平日。 2月9日 一位单独居家隔离的居民给张文丽发来微信说,手机充电器坏了,充不了电。 张文丽拿起自己的充电器,匆匆递给消毒员,让他给捎了上去。 2月10日 还有两天,这个单元楼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我不是太会说话的,我只想说,真的很感谢你们,这段时间这么认真地关心和爱护我们。”“谢谢你们,在这个非常时期,你们能够挺身而出,真的太了不起了。真心地谢谢你们。”大家相继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心声。 2月11日 今天是这个单元楼执行隔离的最后一天。社区为每户居民分发了10个口罩。张文丽通过微信群,为大家发了一条出入小区的温馨提示。 “好的,谢谢。”“收到。”大家迅速作出了回应。 卫生服务中心对这个单元楼再次进行了全方位消毒。卫生员还为每一个居民测量了体温,一切正常。 此时,张文丽的脸上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单元被隔离封闭,卫生人员消杀病毒。

给居民分配一次性口罩

在居民楼成立临时党支部

入户对不安家庭进行心理疏导

临时支部召开支部视频会议

厨艺大比拼奖品

居民过生日,送上祝福的蛋糕。

电话一直没有消停,两个电话轮换用

排查楼上住户,绝不漏掉一个家庭。

中午的饭到了下午四点才吃到嘴里

平时还要负责社区其他工作

祝福这些社区工作人员,平安幸福。

326 评论(15)

常陆院尼美

害怕坐飞机但难以启齿?别因此瞧不起自己:至少有几百万人跟你一样。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飞行是一种特殊的处境,它会让人的心理变得更脆弱,改变人们对自我的意识。”心理学家认为,飞机集中了引发人不安的某些元素。在飞机这样一个视野受限的环境中,人的身体感受力会受影响,人的接收感知力和听觉都会产生变化。空间定位感和时间定位感的缺乏——悬在出发地和到达地之间——导致一种不真实感。乘客被关闭在一个无法逃离的密闭空间里,自由被剥夺,成为完全被动的人。他们被儿童化——固定在座位上,只能听从空乘人员的指挥,自己什么也不能控制。害怕乘坐飞机的6种人对于飞行的恐惧有种种不同表现:避免乘飞机、跟机组人员对抗、干脆缩进自我的壳子里。某些人完全拒绝乘飞机;另一些人虽然乘飞机,但是极其谨慎。心理学家、法国索邦大学教授玛丽-克劳德·邓丹总结出害怕乘坐飞机的6种人。陆地人——一旦离开陆地,就会觉得危险重重。首先,他们会感到起飞引发的紧张;一旦升空,地面坐标的消失让他们觉得置身虚空,再加上空气流的振动,更令他们不安;最后,是对事故的担忧。他们的不安源自对“空气”元素和飞机运作的不了解。合理的解释就足以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决策人——抱怨自己失去控制。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控制局面,无法忍受自己处于被动之中。他们的不安常常会消散在驾驶舱:让他们跟驾驶员聊聊,就能让他们放下心来。焦虑人——总往坏的方面想,如乘飞机前好几天就开始想象坠机事件。他们应学会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紧张。空难受害人——某些乘客本来一直没有飞行的问题,直到有一天自己经历一起飞行事故,或者有一段与飞行有关的痛苦回忆。从此以后,他们会害怕飞行。要让他们重新适应飞行,就必须帮助他们解开“死亡”和飞机的关联。空间恐惧人——他们对空间的恐惧源自以下几种不安:被封闭,被局限于各色人等中间,身处高空,远离家园。有针对他们的特定治疗,尤其是在行为心理学方面。惊慌失措人——这类人经历过危险的时刻,他们担心危险再度来临。首先,机组人员受过充分训练,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其次,一旦他们发生严重的健康问题,飞机可以改变航向来帮助他们。克服你的乘机恐惧如果乘机让您担忧,那做一些放松训练,如瑜伽的放松术或是深呼吸,就可以降低您的警惕度,让您接近睡眠状态,从而得到放松。如果您非常紧张,可以尝试想象脱敏训练。清楚地想象飞机的画面,保持想象中的场景,当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如果您已经发展到恐惧的地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您。您可求助专业人员做实地适应训练。可以先看一些飞机的照片,谈飞机的事情;等到看惯了,可试着走近飞机场,靠近真正的飞机,最后坐飞机。Tips:飞机比火车和汽车更可靠文峰是一位企业管理咨询师,经常奔波于各大城市。他说,“我超级害怕坐飞机,但因为工作关系我平均一个月要坐两次,有时还是10多个小时的长途。每次飞前的几天,我都会失眠。我几乎想要换工作了,我不断告诉自己飞机的安全性最高,但似乎没有一点用。”事实上,飞机的确是最可靠的交通工具,但它也是最让人害怕的。中国民航学院安全科学研究所所长孙瑞山说:“按每百万次飞行发生的有人员死亡的空难事故次数计算,1991年是次,1999年降到1次以下,2000年再次下降到次。按2000年的概率算,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假如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难。而以路程为标准的安全度量单位,即平均每飞行1000公里死亡的人数,自上个世纪 70年代中期以后大约为个,远远低于铁路和公路。”飞机出事故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是很小的,飞机和汽车的比例是1:3000 ;和火车是1:1000。

9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