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5

设计监理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洛伊德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魔女小楠

已采纳

弗洛伊德的三大理论:

一、精神分域理论:

1、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3、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二、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3、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三、性心理发展时期理论:

1、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4、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5、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6、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扩展资料

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可和批评:

1、优势

弗洛伊德的观察为后来的人格理论和研究确立了方向。在他之后的多数人格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借用了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没有弗洛伊德,心理治疗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之类的方法,已经成为许多治疗师的标准工具。

调查发现,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2、批评

弗洛伊德可能见过其他人的著作。在弗洛伊德的工作之前,许多“弗洛伊德”思想就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弗洛伊德捍卫者认为,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许多零散观点组织成一套人类行为理论的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能验证的,支持者认为不能指责他不努力寻找证据支持其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另一些人不同意弗洛伊德只强调本能,而不考虑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重要影响。还有人认为,弗洛伊德倾向于关注人格障碍,而不是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积极面。

心理咨询师洛伊德

199 评论(13)

CENGUODIAN13247606080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於後来由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结」、「性冲动」(Libido)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即伊底帕斯情结,参见:伊底帕斯),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娶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又叫厄勒克特拉情结,参见:厄勒克特拉),以及儿童性行为等理论。其成就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但他的理论自诞生到如今,却一直饱受争议。

243 评论(8)

王嘉卿WJQ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最主要的主张是认为力比多即人的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类心理及行为的最深根源,它的三个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以及他的人格发展阶段都是建立在力比多的基础上。弗洛伊德的关于人的本能说中有一个观点是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120 评论(8)

一梦三只鸭

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 (1895)、《梦的解释》 (1900)、《性欲三论》 (1905)、《论无意识》 (1915)、《自我与本我》 (1923)、《焦虑问题》 (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26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