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家具
韦老师认为,心理咨询师有一条共性的成长之路,那就是—术、道、德三个阶段。 “术”,顾名思义,就是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安生立命的根本。掌握一个技术,我们既要懂得如何用,也要能够知晓技术背后的原理,更要懂得灵活运用,如此才能完成掌握技术的三个层次,即:知其一,知其二,又知其三。其中的深挖原理(知其二)和灵活运用(知其三)是掌握技术的关键要素,特别是立足于本土文化进行技术的创新,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道”,不同于《道德经》的“道”(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心理咨询的“道”是表达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在“道”这个层次的成长,我们要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投入时间和金钱,要有一颗谦虚的心勇于接受专家的批评和指正。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以科学体系为参照进行整理,并能够以论文或讲座的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使经验上升到理论,经过一番沉淀之后,再过滤掉无用和错误的经验,把实用和正确的经验升华之后纳入到科学的体系当中,我们的心理咨询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德”,不仅仅是狭义的道德层面,心理咨询师的“德”是更广义的,包括心理品格、社会品德和自然品德。心理品格即人的心理资本,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品德的高低让咨询师之间产生差距,是咨询师专业的保障。社会品德是指人的价值观,咨询师的社会品德决定了他是否有为社会服务的“侠士”精神,是否有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决定着咨询师的专业能做到多大。自然品德是咨询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自然品德的高低决定着咨询师的专业高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特立独行的表现的咨询师有着独特的创造性,是极具天赋的。“德”的三个品格不是命定的,善于思考可以提高自然品德,从小我走向大我可以提高社会品德,探索自己找到盲区可以提升心理品格。 作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说“德”是必须贯穿始终陪伴咨询师的成长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德”始终是位居第一的优秀品质,“厚德载物”“德行天下”是古代先贤们修身立命的根本,正因为他们把“德”放在第一位,才使得他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可以达到一个高山仰止的高度。我以为,只要我们咨询师把“德”贯穿始终,“术”和“道”才能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所以,韦老师说,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成长的路线一定是“德”“道”“术”,我是深深地认同的。 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厚德载物”,“德行天下”,我们咨询师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a416066323
昨晚《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开课了,韦老师主讲,感受太多了,四位主任对心理咨询的见解让我有别开生面之感,振奋不已;韦老师口若悬河,旁征博引,让我如沐春风,收获多多;秀菊主任穿针引线的引领,知识要点的总结分享都让我感恩敬佩,感触最深的是韦老师的豆浆理论及知其一、知其二、还要知其三的真知灼见。 韦老师拿到杨鑫辉教授的《心理学技术》一书后,在返回广州的飞机上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待下飞机后已读完大半,接着又在大巴车上读,回家后操起电话把他的感悟告知杨教授:教授们的理论研究就像原始黄豆,一般人嚼不动,吸收不到其中的营养,便说黄豆生涩难吃,有人用豆浆机把黄豆打成豆浆,再加点水,加点糖,变成了好喝的豆浆,也就是心理学技术,于是很多人便贩卖来开工作坊,卖点很大,很多人就照搬套用,全盘吸收了,韦老师在贩卖一段时间后,便知其一,知其二,又发明了知其三,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技术,我们又成了吸收他豆浆营养的人。 我向来粗浅鄙陋,不求甚解,今年开始给学生上心理课,我拼命地阅读韦老师的各种书籍,从中找出可用的技术。我曾在不同的级部用过戴高帽技术,让学生先用桃花朵朵开技术描画出自己的五个优秀品质,然后在班级交流,此后再让学生轮流坐上热板凳,同学们轮番给同学戴高帽,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学生所戴的帽子不够高大,被截高帽的同学感受力也不太强,不过他们还是会吸收到一些正能量,积极品质也会有所提升。 网校的教学理念是知行合一,我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已成为我的家常便饭,知其一并不难,实践的机会也很多,我让把我所学更多地运用到我的学生身上,努力做到知其二,现还应在知其三上下些功夫,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多实用而有效的技术。 豆浆机已备好,磨制豆浆还在路上……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