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60

yukisnowfox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性格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下一个路岔

已采纳

敏感恰恰是做心理咨询师必须的,不能设想一个反映迟钝的人会是一个好的咨询师。尤其是大学学的艺术治疗,更让你更有敏感性的培养。做咨询师要走进他人的精神世界,而这个前提就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探索。与人交往保持界限,尤其是清楚的界限,更是咨询师职业操守,如果是哥们的话你就不是咨询师了。 再说到怕生,我看来是缺乏一些自信,而接纳自己,悦纳自己正是你做咨询师首先需要解决的。 既然喜欢人本,人本主义的精神正是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将人本主义的思路用来看待自己,变问题为资源,化消极为积极,你就一定会在关心自己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不断进步!

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性格

148 评论(13)

宇宇酱ovo

你可以试着走出去自己的想法,不要过多的考虑其它事情那样只会给你增加心里上的包袱,然后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你觉得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最好是那种团队合作的!这样可以让你在集体中慢慢去改变你的想法!

258 评论(8)

游钓1000

遗传与环境两者是以互相纠结、紧密相连的方式来形塑人类的行为:生活经验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转录功能,但却开启另一些基因的功能;心理社会压力源,例如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创伤,也会经由改变大脑功能而产生极大的生理作用。《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Glen 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压力源,就是他的职业。职业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是三观,再者是性格。比如,程序员容易社交困难,性功能障碍;司机容易情绪失控;医生容易洁癖。另一方面,不同性格的人好像也会倾向于选择适合的职业。说实话,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似乎预示着未来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它又会有哪些不同呢?我想,至少有三点。1对变态的容忍度确实更高无论,有人问心理咨询师:听说你们学心理咨询的都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才去学的?还是说:你们每天接收那么多负能量,自己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呀?其实,简单点,就是问: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心理变态?面对类似的问题,我都会讲:如果非常变态到完全不变态是0到10的话,正常人处于4~6之间,同时,他们也只能容忍身边人处于4~6之间。而心理咨询师呢,他也在4~6之间,但是,他们一般能容忍身边人处于3~7之间。如果要说变态的话,那就是他们居然可以接纳3和7。比如,他能笑嘻嘻地接受,你问他是不是变态,而你身边的正常人可能无法容忍。再比如:我们【心理咨询录像解析·第二季】今天将更新的一集里,一个与比自己小16岁的男性婚外情的女性来访者暴露了自己在中学阶段被她仰慕的老师夺去初吻的经历。如果,几个小伙伴一起看的话,面对这个可以定义为性侵的情形,表现得最淡定的那个,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当然,这份淡定,来自于职业塑造的清奇的脑回路正在启动。2“舍己为人”的倾向更大新手咨询师之间,经常互夸对方敏锐。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夸得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心理咨询师。后来连续遭遇多个个案脱落后,被督导师指出缺乏共情。找分析师探讨,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感有特殊的敏感度(敏锐),却没有特殊的情感反应能力(共情)?原因可能是我小时候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主要照顾者又对我足够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我只需要察言观色不犯事儿,就万事大吉。所以,我只有天才咨询师一半的童子功。随着学习深入,我了解到,天才咨询师同时具备极强敏感度和极佳情感反应能力,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压抑自己的需要。更直白一点,就是以牺牲自己情感的发展为代价,去满足父母的各种无意识的需要。毫无疑问,这种“舍己为人”的特性,有助于一个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完全没有这个特性的人也不会选择心理咨询为职业。但是,当一个来访者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服从和依赖,看起来已经和孩子对父母的服从别无二致时,就需要警惕了。这个“舍己为人”的背后,必然包含着曾经的失望和愤怒,一不小心就会见诸行动,无意识的转移到来访者身上去。所以,心理咨询师相比于一般人,更显得有舍己为人的特质;相比于某些灵性导师,更具有“被治疗后的舍己为人”特质。3经过刻意练习的注意力心理咨询师并不被要求有极高的智力,但是,对注意力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如果有什么人不适合学心理咨询的话,可能就只有注意力缺陷且无解的人了。咨询师,被要求尽可能的保持注意的稳定,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走神;被要求有足够的注意广度,能同时注意语音、语调、内容、表情、肢体等;被要求能灵活的控制注意转移,不陷于来访者的故事、情绪,不被来访者带跑偏;而最难的,是被要求能完成注意的分配,一般要求同时注意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以及两人之间的过程,二般的要求是同时注意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咨询师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四者之间的结构、内容和动力。这样对注意力的四种品质同时做要求,相较于大部分职业,是可以被称为变态的。这不通过刻意练习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养临床方向的研究生,会让学生看无字幕外文情感电影。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升觉察和共情,另一方面,注意力绝对杠杠的。

202 评论(8)

水金之幻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 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 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 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 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 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 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 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 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最需要的内在源泉。心理治疗师应该具备创造性, 具备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形象和逻辑的一种巧妙结合的思维。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来源于治疗师灵魂深处的特质。创造力的要素不同于模仿, 在治疗过程中是治疗师与病人在其互动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真实。治疗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应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敢于并善于严格地解剖自己, 这是治疗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 一个不善于作自我分析的人又如何去给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呢?治疗师无疑应是一个学者, 但更应该是一个语言大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语言, 一个不善于运用语言符号的人, 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治疗师。例如在催眠治疗中, 治疗师要在丰富的想象中铸造出符合规定情景的语言, 又用语言来描绘传达这种想象。这包含着即兴创造的力量。治疗师在治疗中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指导语, 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随机灵活运用。当然, 一个理想的心理治疗师, 严格地说应具有临床心理和医学临床的专业培训,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还是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把一切有关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说, 心理治疗与咨询是一门伟大的综合性艺术。治疗师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创造, 治疗师应该是创造这种瞬间的名符其实的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乃至心理治疗学家的一个先决条件, 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混合而成的人格气质。事实上, 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周围发现, 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学的知识, 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训练, 但是他们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乐于倾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考虑, 替他人着想, 能提出中肯而妥贴的建议与意见。故他们有着众多的倾诉者, 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恼,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难言之隐。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天生的心理咨询师”, 是成为专业的从业者的好坯子。在经过精心雕琢与反复锻造后,有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姣姣者。成为一名咨询师与治疗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说大学本科的学历。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分析临床实践, 来接受分析与治疗的人, 其所诉说的问题的内容基本可归纳到童年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性、爱情与婚姻这样二个主题中。这两个问题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两大基本成因。更一般地说这两大问题实际上又是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文化内在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错位与不匹配的表达。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叙说、问题及症状, 尤其是隐藏在叙说、问题与症状背后, 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被压抑的愿望与动机, 治疗师需要经过适当的哲学训练以便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 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真正症结。同时咨询师与治疗家还需要具备一般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 以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知识。缺乏这些知识将影响咨询或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正确判断, 并会影响咨询或治疗的进程及结果。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最后一项, 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条件, 当然是接受该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并接受系统的咨询、治疗或分析的训练。 所谓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方面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身的理论与技术; 另一方面还应包括精神病学的理论与诊断技术。

135 评论(10)

快乐的森蝶

我觉得内向的人反而适合做咨询师。咨询师需要对患者耐心的倾听,对案例逻辑严密的分析,已经较好的专业知识。内向人跟外向人比,更注重知识的深度而不是广度,并且喜欢对事物进行推敲研究。而且内向不代表交际障碍, 和人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反而比外向人有优势。

234 评论(12)

朱迪迪迪

多和他说说话 在多和他开开玩笑 在关心 以事实说以事实 打动他的内心 他会给你开玩笑的 成家没成家 在看他说什么你才能说 以你为他 问提 他会给你说的

283 评论(9)

最後放縦

按说,同理心强的人,容易对他人的经历设身处地地感受、考虑,更能在心理咨询方面对来访者提供帮助,似乎更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但以我自身体验来说,那只是理想中的想法。或者说,只是想当然罢了。 昨天,A从关心B的角度,给我讲了B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B孩子高考前一天,孩子的父亲突然发病不在了,此前不久,B家里老人也是缠绵病榻。 当时,我就听得寒毛直竖,心里很难受。 那些曾读过的无比巧合的悲剧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认识且熟悉的人身上,震惊之余,我已经在替B难过了。 A的意思是,如果方便的话,想让我多宽慰一下B,帮B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可说实在话,谁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前几年接连经历至亲老人离世,生活痛击之下,我断断续续有过多次抑郁症状,随时会哭的状态持续了几年,才在不断自我调理和周围各路贵人的相继援手下走出泥淖,过程并不顺利,且很漫长。 漫说我不是心理咨询师,即使是,我能帮B的,也只是在B需要倾诉、痛哭时,静静地听着,准备好足够的纸巾,告诉B: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想哭就好好哭一场吧! 其它的,我一概爱莫能助。 可事实是,昨晚我睡得不好,老是做梦,还是有些紧张惊恐的梦,说明已经因同理心强勾起了我自己曾经的心理创伤。 即使读过不少心理学书籍,即使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自救收效良好,却恰恰因同理心强,我自认为没办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不能把自己与他人的冷暖悲喜很好地隔离。 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每人手里都有了个麦克风。 一些社会新闻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特别是与真善美相抵触的事情,哪怕不看热搜,不用微博,只要用任何一款社交媒体账号,都可以很快看到。 当看到某类令人震惊、害怕、难免自我代入的社会新闻时,对我的触动,特别是因同理心带给我的痛苦,直接影响到个人生活了。 它会让我反应强烈、内耗很大,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来自我开解、修复,其中的困扰,大概只有自己最清楚。 经朋友善意提醒,后来,每每这种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让自己少用社交媒体,与那些纷扰保持物理距离,也格外能理解G老师反复讲给我们听也要求我们在某些时候做到的“止语”。 在没有能力改变某些事情的时候,不如做只鸵鸟,静下心来去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等具备某种能力且成为了“能说那话的人”,再去改变也不迟。

349 评论(14)

甜甜的daisy

你的性格到底如何?你的导师应该是比较了解你的。虽然你懂心理学,但是可能你的性格并不适合作为这一行。你应该听一下你的导师的意见。

13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