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乾宝宝
虽然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角色的问题,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并不适合做孩子的咨询师,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即孩子只是一般的成长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如果父母经过学习和训练,增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改善亲子关系为目标,长期学习,终身学习,会让家庭更加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 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主要有:一,父母孩子之间的一般问题;二,区分有效与无效的管教方法;三,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四,孩子的行为目的;五,如何增进亲子关系;六,如何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七,如何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八,如何和学校老师合作,真正帮助孩子。 学习的方式是团体辅导式的,重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父母们个人成长。父母们可以共同探讨,看到每一个人真实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伤痛对自己的影响,比一般的演讲效果要持久,同时更愿意接受,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 如果绝大多数父母都在孩子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之前就加强学习,可以节约精力、时间、金钱,事半功倍。
樱桃小胖子O
原生家庭,现在讨论很多,但很多人对其有误解,认为一提到原生家庭,就是要责怪父母、抱怨父母,甚至和父母断绝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讨论原生家庭,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及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问题。当然,我们要承认,有些父母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因为父母的忽视,孩子形成了自卑性格,不敢拒绝别人,人际关系应对不好;父母的强势,让孩子形成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畏首畏尾,工作总是做不好;等等,父母亲若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过去,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让这个没有长大的自己,和子女重演过去的剧本。那么,怎么做好和父母“和解”这件事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具说说。01和父母和解之路,首先是接纳和表达。话说拿得起,放得下。首先要拿起来,直视它,放下后,才可以一身轻盈。所以要疗愈父母关系,首先要承认童年时期自己遭遇的不公平对待对自己造成的心理伤害,接纳一切发生的事实。被爸爸妈妈打骂、让还是孩子的自己带弟弟妹妹、父母吵闹打架、关系不和、被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里、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里、父母突发意外、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等等,你认为小时候遭遇的所有不幸,都可以一一回忆起来。然后找个安静的氛围放松下来,尝试和自己的内心链接,想象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在自己面前,或者当着自己父母的面,勇敢的把内心压抑的感受和想法和他们表达出来。比如:妈妈,我也是个孩子,却要担负照顾妹妹的责任。这不是我的义务,而你却没有为此感谢和欣赏我,反而给我那么多的批评、命令和指责,甚至还因为我没有照顾好妹妹打了我一巴掌,这不公平!爸爸,我本来一个聪明活泼美丽的女孩,你们却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忽视我,无论我怎么努力,即便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们还是忽略我,这不公平!爸爸妈妈,我也是你们的孩子,却因为你们当时条件有限,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最终选择了供养弟弟,而让我放弃了机会,这不公平!这些本就是真实的,你可以为此在心里或者合适的场域控诉父母:“当初你那样做,我真的很受伤,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会觉得很委屈。”我们需要充分承认和面对这些不公平,不必害怕激起潜藏在内心的愤怒和怨恨,只有让这些深埋的情绪流动,然后被怨恨覆盖的爱才会涌出来。正确直接地表达出来,悲伤和愤怒的情绪便会流动,当悲伤流动,接纳也就开始了,当接纳开始,爱也就油然而生了,我们对父母所有的怒和怨,不过是求爱不得。作为疗愈父母关系的第一步,“接纳事实”的意义在于“看见”自己当时在不公平事件中的情绪,“看见”那些不公平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将童年时的情绪、恐惧、愤怒释放,不让它们继续控制、影响我们的生活。02其次是,试着去理解和原谅毕竟我们的父母并非心理学家,他们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用已经长大的、成熟的自己来重新看待和父母的关系。首先感谢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因为他们我们才得以来到人世间;一旦开始接受父母亲,也接受他们是普通人,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接纳自已,打开心门让爱走入我们的生命中,也同时的走出我们对双亲的依赖。然后就是试着放下这些曾经带给我们痛苦的失落和伤害。其实父母是无意要伤害我们的,而是他们无力做得更好。你可以试着去成长,就是要为自己负责,你要明白发现父母对你的伤害,只是你一生中被伤害中的普通一个。如何应对伤害,则是你需要负责的功课。而“你不能伤害我”,则还是婴儿对于母亲的诉求,是不愿长大的幻想。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对它的感受,它对我们的冲击,同时改写它对你的意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