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8

A明天你好!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英国心理咨询师马尔西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乖肉球

已采纳

郭念锋 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 郭念锋 主编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 这三本是必备的。

英国心理咨询师马尔西蒙

176 评论(10)

加勒B海盗

圣母型人格特质

圣母型人格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别期待别人的认可。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圣母型人格特质,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还记得有位朋友小敏跟我抱怨,她的一个同学雅悦离婚了,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有点抑郁。小敏很为她的同学担心,想尽办法去帮助她。小敏经常下班后去雅悦家去开导她,很热情地告诉她需要帮忙尽管出声。

可是雅悦虽然很感激小敏,但却实在不怎么想见她,很多时候雅悦就想自己一个人呆着,但小敏的频繁登门让她感觉很不舒服,自己的有些东西并不想过多与小敏分享,而且她也觉得对她帮助不大,但是她又不忍拒绝别人的好意。有时小敏问她感觉怎样,她还得强装笑脸敷衍一下,好多了,别担心。她真的很想自己独自去舔伤口,很想告诉小敏“我想静静”,但这句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雅悦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别期待别人的认可。在婚姻中她也是对丈夫温柔体贴,对公婆照顾,全付身心都扑在了这个家里。她有时候对丈夫的晚归也有怨言,但大多也是隐忍,她觉得男人在外应酬经常不回家也很正常。

终于有一天丈夫告诉她,他要离开这个家。他说,你是很好,我觉的很对不起你,但我跟你在一起太压抑了,因为你总是正确的,你什么都做得很完美,但好像跟我没关系。

我们看到这样的好人,为什么丈夫居然会要选择离婚呢?我们在婚姻中的付出,为什么得不到期望的幸福呢?

英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在她的新书《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中为我们阐述了这类人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做改变,如何可以去爱自己。

圣母型人格有什么特质呢?请先来对号入座。

*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看看雅悦占了很多条:她总是把家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没有了自我。她那么小心翼翼地苦心经营着这个家,不敢对别人表露出丝毫的不满,心中的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为她并不开心,所以天天挂个苦瓜脸也就不难理解了。她总是竭力把大家照顾的尽善尽美,让公婆觉得她孝顺,让丈夫认为她贤惠,让孩子觉得妈妈很温柔。她害怕拒绝别人,因为拒绝可能意味着破坏了关系,甚至失去了关系,那对于她来说是致命的。

这样的做的结果是,潜意识里我是全世界最正确的,我的完美对应的是你们的不完美,你们都欠我的,而我的期待就是你们的认可与赞美,如果期待落空,雅悦会觉得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她会更加加倍的去对对方好,而这种好让人窒息,让人有一种吞噬淹没的感觉,那个被无形控制的人,对你的好似乎永远无法给予等同的回报,就只好逃离了。

雅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圣母型人格特质呢?

美国客体关系理论的先驱温尼科特曾经说过,年幼时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父母给予的爱是“无条件的”,也就是无论你做了什么,你取得了什么成绩,我们都是爱你的。而“有条件的爱”却是,当孩子考了好成绩时,父母欣喜并给予孩子奖励,而孩子犯错时,就把孩子批的一无是处,那一刻孩子就觉得自己就是个垃圾。

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孩子学会了如何去迎合与讨好父母。他们会去揣摩父母的喜好,知道父母期待的是什么,就会朝着父母的期待去努力。而自己其实想要的、喜欢的或许并不是父母喜欢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爸爸妈妈高兴,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当我们习得了这样的模式,我们在成人后就会照搬这样的人际模式: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满足别人的需要才是最关键的。但在人际中,我们总会发现,那些失去自我的人并不能给她带来自尊,没有尊重也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关系,被讨好的人不会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会成为理所应当,而付出或者讨好者也并不能从关系中获得滋养,反而越付出越匮乏。

父母过度的挑剔,过多的指责,会让孩子形成一个严苛的内在父母。即使已经成年,父母不在身边,但这个声音一直都伴随左右。当孩子获得的认可不够时,他们就会上瘾般地想要得到它,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它。

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评价一个是内部评价。在早年的教养中得到父母赞赏比较多的孩子,自我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就会给自己较高的内在评价。当外部给予不切实际的贬低的评价时,他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自大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如果自我的内在评价跟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去甚远,而忽略外部的客观评价,那也就是盲目的自我膨胀了。

早年在批评指责中长大的孩子,会对于自己有着较低的内部评价,即使他们很努力,很优秀,甚至获得了很多奖励,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不行,不敢挑战。别人的评价高的自动会忽略,别人的评价低的自动照单全收,这样就把对自我的评价全然的交给了别人,那么我们的行为导向就是去获得别人的爱和重视,而不是凭借我这个人本身去跟他人建立关系了。

雅悦怎样找到自己,勇敢的做自己呢?

雅基﹒马森在《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的书中提出了几个权力: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

你有权做自己。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犯错误。

你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

当你能够行使你的上述权力,你就开始在爱自己了。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如何才能做到去克服恐惧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呢?

第一, 你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感情中受到了创伤,她一直都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自己不够完美,潜意识里她觉得她是不配得到这么美好的爱情的。

其实造物主在造人的时候,把我们每个人都打造成一个独特的个体,正是与他人的不同,才让我们各放异彩,世界也因为多样而变得精彩。在这如万花筒般的世界里,也有独特的你的一份力量。

我们需要去尝试一种自我肯定,去帮助自己看到这个如金子般的与众不同,去寻找能够建立积极的自我感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与自信的感觉。

第二, 自我肯定不断强化我的美好。

自我肯定有很多的套路,方法并不复杂,但对于你长期的习惯性思维模式的挑战却是非常艰难。但如果坚持持续地使用这样的方法,形成新的习惯,你会发现你真的可以是一个让自己欣赏、让自己喜爱的人了

《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中提到了一个“一日三好”日记,这一理论来自于马丁﹒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它让人们将关注点放在关注自己的优势及乐观性格上,而不是弱点和缺陷上。

当我们的头脑中一出现负面的批评的声音时,我们就应有敏锐的觉察。当这个批评的声音出来时,我用积极的正面的思维去替代它,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你可能一天会有几十次的批评的声音出现在脑海,但你只需要先记录三个积极的肯定的句子,不要贪多,只需要三条。

93 评论(12)

味增汤君

这个还真不知道 我没被人说笨还是什么的

353 评论(10)

0密星猛龙0

1.别人对你说话时要保持微笑,不住点头,表示你在认真聆听,并且同意他的看法。2.尽量不拒绝他提出的请求,除非迫不得已。3.举止,谈吐要大方,千万别扭扭捏捏。4.和善待人,遵守约定,不出尔反尔。做到以上四点,就没问题了。

282 评论(8)

昂昂千里

第一,先给你介绍心理学的课程;我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以我做教育工作的体会看,你想学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是接受系统的教育比较好,有益于自己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学毕竟不系统,尽管我们给你也推荐的课程和书籍,但毕竟不如不全面、不系统。因此,我给你推荐的是:一是我不知道你年龄有多大,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是高中学历,我建议考取全日制本科心理学专业,例如,你可以报考我所工作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个学院就有心理学本科专业心理学,这样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学习期间在参与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服务,为成为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二是如果你已经有本科学历,想系统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建议你报考心理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国内很多高校都招收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但是报考研究生,英语是硬骨头,不知你英语怎么样?三是你不想接纳上述两个建议,要自学,那我给你介绍两个培训心理咨询师的项目,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一个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他们都在做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培训项目,你可以报名参加,报考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学习系统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你所在的地方如果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你可以咨询并报名参加。第二,给你介绍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一是了解心理学学科发展、性质和现状的书籍,推荐美国人编写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开设心理学的高校要求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须阅读的书籍,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入门教材;它从如何学习心理学入手,告诉你怎么学心理学,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能做什么等,让你比较系统、全面的对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你的大脑中形成对心理学学科的整体把握。二是给你介绍一本美国高校使用的心理学教材,尽管是一部教科书,但是这本书非常突出实用性和互动性,紧紧围绕人的成长展开,它就是《心理学与个人成长》;可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它详尽介绍了个人成长过程中如何与心理学发生关系,用心理学的力量呈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过程,内容全面,形式活泼,我把它作为枕边书经常看。三是给你推荐一本个人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书籍,书名《心理咨询师手册:发展个人方法》,英国人编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必须探索的道德观、职业观、伦理观,心理咨询师如何形成个人的方法,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觉察为什么重要,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危机,心理咨询对你意味着什么等等;本书不仅是给心理咨询师写的,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个人职业发展指导手册。就给你推荐这三本书,这是基础性的;我学习心理学的体会,先把基础打牢,再去学习心理学中其他的东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2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