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219
孩子要怎么养才「好」?这应该是每对父母都会思考的问题。放眼望去,不焦虑的父母实在太少了。物质条件越好,养育孩子反倒越成了难题。
好多年前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一位很聪明的男同学不无炫耀地提到自己刚刚用买房卖房再贷款买房的方式,拿下一套上千万的学区房,哪怕还贷压力超大。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一路奋斗过来实在太难了,所以要让儿子进最好的小学,结交最优质的人脉,赢在起跑线上。那年他儿子不过三岁!
一位邻居,孩子刚进幼儿园,她已经在担忧外地户口的儿子未来要去哪里读初中在哪里高考。我说等你孩子长大了,估计政策都变了,想那么远干嘛。她直摇头“你不懂你不懂”。
这次“五一”,我见到了已有一双儿女的大学同学,她苦笑着说“你采访采访我吧,一个焦虑无助的妈妈。”
大学同学的大女儿正值青春期,爱喝饮料爱吃肉,除了身材发胖外,还驼着背。加上不久前做了阑尾手术,稍微走几步就累到需要坐下来。我们相处了两天,没看见她露过一个笑容,要么锁着眉头靠着椅背休息,要么斜躺在床上玩Pad看动漫。我看出同学非常无奈,又一再隐忍着不去发脾气。
如今,各种知识付费APP上点击量最高的内容除了 养生 就是 育儿 。一点进去,五花八门的 育儿 知识扑面而来,带着浓浓的焦灼气息,漩涡一般,能把脆弱的人吞没。
朋友no one恰好来京,她是一位全职妈妈,也对「修行」颇有领悟。正好她的一对儿女与我同学的孩子年纪相仿,我便向她请教 育儿 心得。
no one的女儿13岁,长得清秀高挑,更写得一手好文章,每次看她的随笔,都忍不住惊叹这孩子的灵气,又有文采又有深度,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写出的文字。她马上要去参加鲁迅文学奖作文大赛,我相信她一定可以拿到一个好成绩。
她的儿子不到7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但一点都不惹人烦。他是我心中的小演员,非常有表演能力,活灵活现的。他几年前就开始现编现录自己的声音小说《屁股先生》《弟弟的日记》,打开喜马拉雅即兴开讲,一口气能连讲好多个故事。
女儿性格安静沉稳,儿子则活泼好动,但两个人都很热爱读书、看话剧。说实话,现在很少会看到一个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一个个都是 游戏 高手。但她这两个孩子,爱读书,又不是书呆子,非常开朗有趣。
我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邀请no one分享了她的 育儿 心得,和妈妈们共享。不过,这内容看上去是谈 育儿 ,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做自己,其实适合每一个人。
问与答
涵:涵予大朋友
劳:劳韵怡(no one)
#谈孩子#
不会完全围着小孩转
涵: 你是怎么带小孩的?你的两个孩子都看上去又聪明又 健康 ,都是特别好的孩子。
劳: 我觉得教育孩子没有一个标准,不能说发生了一个事情,别人那样处理了,你这样做也有效。最后还是看你的心。 如果你把这世界看得很当真,把孩子看得很当真,那就只能这样。 任何人的经验都没办法copy,还是要回到自己。
像我儿子幼儿园的时候,他同学的父母就已经非常焦虑,你知道上海初中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父母在孩子读小学时已经非常焦虑,但我们都是就近入学,从来没有想过要择校。
我妈原来也说要不让我儿子进个私立学校,觉得他挺聪明的,而且我们那片小学对口的初中并不是特别好,但我们就觉得怎么方便怎么来,也不用为了孩子去选学区房。我们一直不是那种以小孩为本的。
涵: 就是不会把孩子放到最重。
(儿子此时接话:我不重要吗?)
涵: 哈哈哈,你好会接。
劳: 就不是完全围着小孩转。女儿小时候我还会参加一些妈妈们的聚会,等到了儿子出生后,就完全不需要妈妈聚会了,所以他小时候也没有小朋友玩儿。但他自己玩的很好,很开心,上幼儿园也一点都没有不适应。有时候父母说孩子需要玩伴,可能更多是妈妈自己心里焦虑,内心没有力量去支撑。
#谈新式教育#
不需要非怎样不可
涵: 你这些年一直接触修行,我看到很多走进身心灵领域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去一些新式教育,离开传统公立学校。这个现象还挺常见的,你的孩子好像一直在公立学校?
劳: 我也经历过那个过程。我怀着儿子的时候,很迷华德福教育。记得儿子一岁不到,我就带着他和我妈,一起去广州的长洲岛参加给女儿报的华德福夏令营。当年很狂热,就觉得现在的教育真的不好,只有“华德福”最好。
后来又迷上一个做传统文化的学堂,它做的也很大,我还在那里学了泡茶。
但是,有天读到一念行者的一本书《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后,被这本书彻底颠覆了认知。
再去参加那个传统文化学校举办的线下读书会,当我看到妈妈们都在愤怒地哭诉,说绝不能让小孩子重复自己当年的路,为了孩子怎么样都可以时,我突然感觉她们都好焦虑,似乎小时候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对这个 社会 有很多不满,就感觉大家很疯狂。
后来我把《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本书送给了这个学校的校长,他读没读也不知道,我后来就退出了那个群。
涵: 心理上那股非这样不可的劲儿没了是吧?
劳: 对。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妈妈,其实她们心里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因为很多新式学校没有学籍,不能参加高考,很多家长都是不知所措的。
有一位妈妈,她的小孩上的是孙瑞雪的学校。孙瑞雪是很好的,她心里有那个力量和领悟,但不见得所有老师都能贯彻好,很多东西你学一些皮毛是学不到的。比如爱与尊重,很可能变成骄纵和惯养。
这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学,我说那就不上啊,去了学校老师肯定会说他的。她说老师根本不会说,因为她们贯彻的是爱的教育,不能批评。老师说你不想上学可以去玩儿,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好了。
包括我的一个朋友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所以孩子随意看电视打 游戏 ,但她又很焦虑,“怎么办,我已经让他看了一个多月了,他一点都没有刹车的意思”。这就是我刚刚说的,这不是单纯模仿行为的问题,而是心的问题。 如果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不稳定,只是行为上去模仿,这行不通的。
涵: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看电视打 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
劳: 首先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家都没有电视,只用投影,家里没有看电视的氛围。如果大人一直在看电视玩手机,却不让小孩子玩手机,这个肯定不行。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阵子很喜欢打 游戏 ,自己偷偷开机在电脑上玩,我都卸载了,她自己又把它装回来。我就给她限时,说只能玩半小时,我妈还说我纵容孩子。但我发现只要你不把它当做洪水猛兽,她的瘾过了就过了。但是你一直管着防着,把这个闸门堵住了,它迟早还是要爆发出来的。而且这件事还是靠自觉啊,你能看一辈子吗?所以还是尊重吧。
讲玄一点,她会想玩也不是自己想玩,有个能量是自发自动的,她也是顺着这个流在动。
我觉得很多新式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善和美的表达,只是后来有些就有点流于形式。教育更多是来自内心的力量,其实灵性追求和物质追求是一样的,可能还不如物质追求。 最简单就是不要去追求,它是怎样就怎样。
#谈与孩子沟通#
充分尊重,没有妈妈的包袱
涵: 如果孩子跟你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会怎么回应?
劳 :我基本上不会拒绝孩子的需求,我很信任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会提无理要求的人。有些东西他们自己都会说这个太贵了,不要了。有时候他们要买书,但那些书可能太浅,我觉得不值得花时间读,但也尊重他们。
我觉得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父母,认为孩子就要听自己的。对我来说,是我在跟他们学习。尤其在他们小时候,你看他们身上的童真、天真,就能看到我们是怎么一点点失去了这份童真。你这样看的时候,就不会用过来人的心境去要求他们怎样怎样,也不容易感觉被冒犯,我们就像伙伴一样。
涵 :这个真好!
劳 :但也不是事事都顺着他们。比如前两天,我就要回上海,我女儿打电话问我说回去的第二天能不能带她和两个同学去迪士尼玩,她说同学已经买好票了。我说那你现在来通知我,我不是很被动吗?我就说不可以。她就说那好吧,还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可以送她们去,再接她们回来。那我觉得这样更好。
可能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是妈妈,应该付出,但我没有妈妈的包袱。我想第二天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我会拒绝。这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顺着这个流走是最舒服的,不会有那么多的思前想后,也不会去检讨什么。
涵: 刚刚姐姐说妈妈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没有大人的架子,做错事会道歉,说其它同学的父母不会这样。
劳 :有次我们从五台山回来说好吃完饭她洗碗,但后来她不想洗了,我说你答应要洗的,她就很不情愿地去洗碗了。看出她有点不开心,我就过去说,“呀,不开心了啊?”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就对,但当下就那样去做了。
女儿是青春期,我也经历过。我那个时候更激烈,很多东西不会跟我妈讲,但我女儿有矛盾困惑都会来找我,我和女儿的关系比我和妈妈的关系好太多了。
涵: 说你的缺点是会威胁小孩,哈哈,会讲条件,而且威胁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威胁。
劳: 是啊,会。比如不做完这个家务就不能去看电影,或者不给买书。那天我叫她把家里的书整理一下,书太多了没地方放了。她没做,我又说她,结果她说你是不是有洁癖,对整洁有执念。那我也没生气,不太当真,没有什么面子问题。
#谈疾病与 健康 #
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操心
涵: 孩子的 健康 方面你是怎么做的?他们生病了你会怎么样?
劳: 我女儿小时候生病我不大去医院,那时候是我灵性 探索 的开始,所以坚信很多观念,比如不能吃这个不能做那个,喂奶都喂到三岁,坚信母乳喂养才正确。等到儿子的时候我就没那些坚持了,并不觉得一定要怎样。
儿子有阵子诊断出有过敏性鼻炎,一咳嗽很久都不好,我就带他去医院,但是发现医院也解决不了,我就自己花时间找一些中医的方法,自己帮他做。
孩子生病是最考验家长的,病是需要发出来的,要有一个过程,这时候就要沉得住气,要有这个定力,他咳就让他咳。我相信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担心和操心,允许一切发生。生老病死是必然要经历的,不要把生病当成不正常的事。
#谈才艺培养#
像养花浇水一样,顺其自然
涵: 你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才华,女儿写东西好有灵气,儿子又很会编故事讲故事。你有怎么去培养过他们的才艺吗?
劳: 我挺懒的,他们小时候我唯一花时间做的就是给他们挑绘本,读书给他们听。所以他们都很爱读书。
很多朋友问我,你家小孩子怎么写作这么好,怎么让他们爱读书、提高写作能力啊?我想说你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又想让小孩子爱读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都是从小到大养成的。
首先家长不能很功利,好像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完全没有想让孩子读书达到什么目的,也从来没觉得要把他们培养成怎样,就是顺着他们的特点来走。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他们开心就好。
他们姐弟俩在喜马拉雅录了个音频节目《如果 历史 是一群喵》,他们学校的老师听到后觉得很不错,就说“你这妈妈做的好好,好会引导”。我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都是他们自己捣鼓着玩的。
但我也不是啥都不干,他们有什么想法出来的时候,我会说“很好啊,你要不要去喜马拉雅录下来或者写下来”。 我觉得都是顺势而为,就像养花浇水一样。
比如他们喜欢看音乐剧,我就带着她们去,而且不会专门看什么儿童剧,我们什么都看。最近看了《我的遗愿清单》《恋爱吧,契诃夫》,那天带他们看《哈姆雷特》,他们超喜欢。我们以为孩子看不懂,但并不是,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角度。看完后,我还给他们买了莎士比亚剧作集。
我每年都会抽几天一个人出去走走,很可能那几天是他们要期末考了,我都完全不管的,他们还考得非常好。我老公老说我在家很闲,但是我平时又不能不在家,可能这就是无为而治。
涵: 现在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好多兴趣班,也有家长坚持要培养孩子一门才艺,认为这样才好。但小孩子很难坚持把一门技艺学下去,家长又会很抓狂。
劳: 那天看马未都的《观复猫 I 暑期说》,嘉宾是方锦龙。他说了一段话很对,“有时候我们觉得小朋友学的东西很杂,学了一点就放弃了。这个没关系,其实这就是全面发展啊。”所以你不要觉得学一个东西一定要从一而终,就让他试,到了某个阶段他就会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
就像儿子有次一整天录了好几本书的音频,你以为他会一直录吗?也不是啊,他现在就不录了。我不会说,“你怎么又不录了,要持续啊”。或者说“你怎么一直录啊,干点别的吧”。我觉得就让他做,把这股能量宣泄出来。
女儿之前学长笛,学了一阵子搁置了,我以为她不学了,结果有一天她说感觉有点可惜,想再学一下。但是她说自己吹长笛的前提是我要给她钢琴伴奏,那我们就合奏啊,还会录下来。过了一阵子她学习太辛苦,又不练了,我也随她,不会说你一定要坚持啊什么的。
这几天她又说喜欢钢琴,想练一下,问我能不能教她弹钢琴。我说可以啊。她说,你不是很讨厌钢琴吗?我说,是啊,但是你要是真心想学,我也可以教你。
我觉得学乐器就是这样,不要硬学,除非自愿。很多东西不需要太确定,完全可以顺着,顺其自然不会错的。
#谈矛盾冲突#
吵也ok,不吵也ok
涵: 很多父母都发愁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长大了,各种叛逆,越来越不好沟通。
劳: 还是要回到自己。小孩子就是果,看父母种了什么因,都是日积月累大大小小的事导致的。不能现在说小孩是个问题,要怎样去解决,一切还是要回到自己。自己心不定的话,就会错位。
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是他们越来越远离父母,跟同学更近的时候。 所以着重点不是怎么改变孩子,而是如何回到自己的内心。
我觉得还是充分尊重孩子吧。我什么事都会问他们的意见,“你觉得这个怎样,那个怎样”。我不会说我们今天就怎样怎样,不会帮他们做什么决定。他们姐弟俩发生矛盾,一般我都不插手,都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觉得孩子肯定是爱父母的,但父母不见得是真的爱小孩的。尤其小孩一上了学,父母就变得很功利,更在意孩子的成绩,表现的好不好。
涵: 你会对孩子发脾气吗?
劳: 肯定会啊,怎么可能不发脾气。但我觉得吵架也是沟通的方式,也不是不好。我跟我老公也会吵架,冷暴力互不理睬才更不好吧。谁都想好好说话,但不是每个时刻都能如你心愿,那个当下要那样呈现,那也不必非憋着。顺着它就好,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吵也ok,不吵也ok。
我觉得事情怎么处理都没有一定之规的,比如这件事现在是这样处理,但下一次又发生了,我完全不知道我会怎么去做,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反应。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就顺着它就好。
END
作者介绍
张涵予
「Now归心之旅」公号主编
独立采访人
公号专栏《生活笔记》《归心专访集》
sailwithjada
人物简介:她是一位富有教育情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他是变现学院联合创始人,同是也是爱里相遇联合创始人,目前在变现学院负责新六项精进的主理人,在采访过程中,她给我的感觉是思维开放,内心真诚,待人亲切,就是一个大姐姐一样在关心大家。 人物海报: Q1:我看你最早一条关于变现学院的朋友圈是2020年4月30日,据我所知,变现学院是从2020年2月开始建立的,那么读懂陈露,就可是说读懂变现学院的历史吗? 这种表达是不适合的,我是4月份听到海明教练的直播课,当时就成为合伙人了,不过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在潜水学习;一直到华山游学回来之后,也就是2020年12以后,才开始真正融入变现学院,开始主动担任相关职务,一直到当总统筹,在现在担任新六项精进的主理事。Q2:我对你担任的新六项精进的主理事感到好奇,你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个训练营是什么吗? 这是其实是变现学院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精进的6大项,关于思维力、学习力、战略力、演说力、领袖力,行动力,其实这个是我们的最底层的一个能力,在海明教练看来,只要把我们底层的能力去打通了,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好,很多事情他就能够很轻松的去应对。我是因为在这一套系统里我自己成长了,所以我也想把自己当做是新六项精进的主理人,去把它传播传递出去。Q3:我看到您有一个标签跟我一样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方向是一名家庭指导师,不知道你在教育方面有一些怎样的理解呢? 我是觉得,孩子是来帮助我成长的,我为了陪伴孩子0-3岁的关键期,辞职4年当了全职当妈妈,现在回看回来,这是最值得的事情,因为期间也一直研究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变化,迎合就是孩子的成长的关键期,会适当的去做一些调整,我自己反而成了一个育儿专家。 当看到很多家长使用批评的语言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选择一种发现孩子闪光点时,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陪孩子一起去做的,而非说教,我也想把这些教育理念的话给到身边更多的一些家长,我自己也会一直研发我自己的课程。Q4:你看你现在,即是新六项精进的主理人,同时也兼顾自己的公司,还有你的家庭教育方向,甚至可能还有更多的事业在做,你是怎么平衡,排序你自己的事业顺序呢? 新六项精进是作为一个底层训练,自我提升,他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方向,他不是一种事业方向,对于我自己而言,教育还是我未来3-5年的核心方向,同时考虑到现在线下疫情和社群的发展,我们还继续做线下课,这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事情,所以就希望通过打造社区,从线上走到线下。Q5:请问陈露班班,在你的工作生活或个人成长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三本书。 第一本书是:鲍秀兰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于孩子的不同时期的关键期间,会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他有不一样的这种行为表现,所以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需求还是蛮关键。 第二本书是:古典《拆掉思维的墙》,这是在变现学院谈思维,经常被伙伴提到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助于打破我们自己固有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认知,跳出了框架思维,在生活中我我也经常和大家去分享要去打破自己固有思维。 第三本书是: 夏晋宇 《大师是怎么炼成的》,这也是海明教练推荐的书籍,我就觉得想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师的话,真的是那一句,做我所讲的,讲我所做的。这个才是能够真正去影响和带动其他人来做事,这本书让我无论是讲课也好,还是做行业深耕,都会带给我很多思考。 主持人吉吉:感谢陈露老师给我带来三本不同层面的书籍,那我也分享三本对我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书籍。 第一本书是:关于思维认知的,豆豆《遥远的救世主》,里面对于思维定势与人物命运,对于规则的把握和运用都有独特的解读,作者豆豆真正给传递给读者的思想,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对我有很多的启发。 第二本书:关于孩子教育方向的,一念行者《救救孩子,还是救救自己》,这么书中谈到教育的理念和其他大众观点比较不一样,却很能启发作为父母,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Q6:你是爱里相遇和变现学院的双联创合伙人,他们是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针对的群体是不同的,来变现学院,有很多是来链接资源,资源变现的,是要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开发;爱里相遇是针对妈妈群体的,想培养会宠公,带娃,挣钱的妈妈们,实现家庭女性更大的社会价值;他们又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提供社群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社区咨询和诊断,陪跑。Q7:您几乎参加了变现学院所有线下的游学活动,跟你自己去游学有什么不一样? 我最大的触动点,以前我不太愿意参加这种集体活动,融合某个集体。但是变现学院给到我的感觉真的就是一家人,我们去到线下,虽说彼此第一次见面,但却没有陌生感,我们在线上已经有过很多交流,所以来到线下一见面就会大大的拥抱,这给到我们像家人般的这种温暖和关怀,其实就是和很多地方它是不一样的。在游学过程当中,反正我们是一种很轻松,很愉悦的心情,我也去上其他大课,他们上课就上课,没有像我们变现学院创造的这种家人的感受,所以我还是蛮喜欢的,想要和变现学院走一辈子。Q8:哪一场线下游学对你体验触动最大,具体是什么内容让你触动? 应该说是华山游学,我去了西安的华山,在华山的那一次游学过程中,我们去见世面,见众生了,站在一个更高的环境上,去感受那种心境,站在山峰之间,傲然于天地间。第一个就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格局,站在更严重看看很多些事情轻松,它就是变得不一样。然后在这个环境中,海明教练说了很多一些话,非常触动到我,比如说是IP打造,在普通人看来,它就必须是说你前期要有所积累,从0~1~2~3~~10逐步前进,走到第10步,你可能才成功,也就是用线性思维你需要走十步,每步一年,共十年,就能把你自己个人IP或者是个人品牌打造出来。海明教练就用破框思维,为什么我不能从0~10,只走一步呢?也就是我们如何获得10倍加速成长,这也是我们变现学院的十倍速成长文化。接下来为了达成十倍速成长,那我采访10个,100个牛人,不是可以避免自己走很多弯路吗,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也因为华山游游学回来之后,我才会采取一系列的一些行动,才会真正说融入到变现学院来快速的成长自己。 主持人吉吉:当我第一次来到变现学院,吸引我的有几个概念,零成本思维,十倍速成长,同时我也正在尝试验证这两个理论,30天时间,我从一个学员身份,到时间管理营班长,当7天思维营的助教,采访10个牛人,就是让自己体验十倍速的成长是什么样的;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实现10倍速成长的方式,让自己吸收人类最前沿的思想武装自己,这样人类的100年的就可以走得更远。Q9: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新进变现学院的学员的呢? 我经常也给所有人讲就是要聚焦,短暂性聚焦,在变现学院,我也看到有很多一些小伙伴,每一个东西他都想学习一下,比如说这个月他又去接触了时间管理,他又去接触了社群运营,他又去接触了财商,一个人的精力他是非常有限的,很难把这么多东西吃透,如果都是这样蜻蜓点水在方式在学习,表面看起来很努力,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就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自己是这样学习的,比如说我在这一个月我就要把时间管理的课程就是这一点,这个理论的体系我要把它搞懂,这个月我不会太多去接触其他的东西,我就是专心把一个关卡的通关了。现在人为什么听你说话,无非就是你拿到的结果是不是?你拿到的结果证明你的经验或者说你的它是有效的,所以你才能去把行动和经验分享出去,如果说你非常努力,你都没有拿到一个成功的结果,你如何证明你的方式是可行的? 我第一期做总统筹,我就拿到100多万的业绩是吧?当时也是说是破一个记录,就是我全情聚焦在当下去做这个事情。只要你在当下聚焦,你想要拿到结果去证明,那就不能分散精力。 而且变现学院是终身合伙人制度,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去学习想学的,为什么没有学透就着急学另外一个事情呢?从1到10到100,他都是存在1的基础上,只要我有一个东西能够证明我在这板块能拿到结果,这套方法就能用到第二件事情上。也就是一门深入,最后一通则百通。 采访结束。采访时间:2021年6月10日 采访时长:31分钟 采访主持人 :蔡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