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吧猪五花
史春光1991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财金系财政金融专业,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高级讲师,会计师,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主编《财务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税收基础知识》等多种财经专业系列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两项科研成果分获财政厅和省社科联二,三等奖。王素艳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教龄26年。1997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郑州市(市级)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州州市(市级)先进工作者。发表过多篇论文:“电脑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刊登在《河南科技报》;“搞好实习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刊登在《职业技术培训》;“领导如何决策”刊登在《行政人事管理》;“浅议再就业培训”刊登在《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理论与实践》;“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获郑州市第三届论文发表二等奖。合著书一部《计算机应用基础》(副主编),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饶晓琴 1957年11月10日出生,1976年4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93年11月通过全国会计师考试。所教过课程:基础会计,审计学,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优质课 :市成人中专二等奖,《错帐的更正方法》论文:《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技术教育》独2068字《试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独3092字《试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独2806字《探究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独5355字张建红教学19年。主讲课程:市场营销,推销实务,销售心理,公共关系优质课:《人际传播》市成人中初等学校优质课一等奖。《人际关系》省教育 优质课一等奖。《品牌 》市政工学校系统优质课二等奖。论文: 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 加入WTO对我国网 的影响中国营销学发展趋势 议 浅说处理师生关系方法与艺术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论师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方法与调节艺术徐海霞1995年9月来校任教,先后担任《应用文写作》,《语文》,《普通话》,《幼儿文学》等课程教授。曾就读于郑州师范,郑大新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教学期间曾获市成教优质课教学二等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学科三等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撰写的论文:《平等和谐沟通无限》等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并有作品发表在《郑州日报》,《青年导报》上。李喜平 李喜平,女,1963年出生,汉族,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系,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执教于郑州市财经技师学院。曾担任德育课,语文课,市场营销,幼儿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教学,班主任,心理咨询,财经学院院报编辑等工作。从事教学,研究和班主任工作二十二年,诚实做人,踏实工作热爱德育工作,引领学生倘佯在德育天地,呼吸着中华美德的芳香。教学,管理班级之余,注重学习,实践,总结,在反思中前行,在探索中不断提升教学与班级管理艺术。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室主任等。田慧琴女 出生,本科学历,毕业于郑州大学思政系 讲师所授课程:《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政治与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法》《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商务礼仪》《旅游心理学》等荣誉:2003年《财产所有权》一课,荣获市优质三等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002年所写《教育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河南教育学院发表2002年所写《究竟谁能认定我的选民资格》在《当代民生发表》2007年合著《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刘福庆 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数学专业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从事数学教学多年,郑州市优质课获奖教师,郑州市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多次带队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刘康出生年月:1981年8月性别:男 参加工作时间:2005年9月学历:本科 任教科目:体育毕业院校: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工作业绩:2007年在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德“郑州市技工院校第二届学生篮球比赛”活动中,带领学院女子篮球队以全胜战绩获得女子冠军,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6——2007学年下学期处室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处室先进工作者”李燕女 1974年12月19日出生 1998年9月工作 学历;本科 所教专业;美术获奖作业1《“开方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获省级二等奖2《色彩基础知识》一课获省级优质课三等奖,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李琛琛女 汉族 出生于1975年4月26日郑州市音协成员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民族歌剧表演专业(学历;专科)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音乐系专业(学历;本科)1998年在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担任教师工作,曾教授军乐,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钢琴,舞蹈,音乐教学法,音乐欣赏,体形,礼貌礼节,礼仪与道德等科目自1998——2008年曾获得和取得以下奖励和成绩1.教学工作上2000——2001年上期,获校内命题一等奖2000——2001学年获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先进个人2001——2002学年,获校内命题三等奖2003——2004学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4——2005学年,被评为教学先进工作者2005年所教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学术研究上2000——2001学年,撰写得论文《中国人力资本开发得趋势》获经济发展与劳动者素质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研讨宣读优秀奖。2000-2001学年撰写的论文之《成事于人》获市劳动局论文二等奖2000-2001学年,撰写的论文《中国人力资本开发的趋势》获市劳动局论文二等奖2003学年,撰写的论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思考》获市劳动局论文二等奖 2005学年,撰写的论文《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获省教育厅一等奖,并发表在2007年素质教育论坛 2005学年,撰写得论文《单位犯罪若干问题透视》发表在2005年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并在同年被选入宣传河南大型之献之十佳文章2000-2002学年间曾编写过《五线谱视唱教材》作为教参在学校使用2004-2005年间编写教参《音乐素养教材》陈初性别;女 出生年月;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担任课程;餐厅服务旅游概论职称 助讲1997年6月郑州市第三届技工杯餐厅服务学生组团体一等奖,个人前三名,获“郑州市优秀辅导师”称号。2000年6月郑州市第四届技工杯餐厅服务教师组,学生组,团体一等奖,获“郑州市优秀辅导师”称号,本人荣获教师组第一名,获“正手好似劳动技术能手”称号。2000—2001年上学期荣获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先进个人2003年8月《中餐宴会擂台》一课荣获郑州市成人中初等学校优质课三等奖2004年4月撰写论文《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素质教育》在全省职业培训理论与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04年4月下学期评为优秀班主任2004年10月首届全国营销员大赛河南赛区比赛中获得综合组第一名2005——2006年第二学期获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先进个人2007年4月获郑州市技工学校系统实习教学优质课二等奖2007——2008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突出评为优秀教师曹红丽 个人情况2003年毕业于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2005年取得河南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在我院任语文教师。在历年的中专教学中取得了些许成绩,有几篇相关的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项,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近两年担任对口升学班得语文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此外,从06年至今,兼做《郑州财院报》的编辑工作和学院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工作。刘海鹏 助讲90年7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服装设计专业曾荣获:1 市“技工杯”优秀辅导教师2 市优质 “领型设计”获二等奖。孔德磊男,生于1980年10月19日,汉族人。2003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我院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并于2007年担任语政教研室副主任。历任2004级、2007级对口开学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自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荣获2007年度多口升学优秀班主任,市级演讲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垂杨紫陌
(一)哲学研究 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本质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以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为知识基础,以个人的教育技术哲学、公众的教育技术哲学与专业的教育技术哲学为基本框架。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对教育智慧的追求使教育哲学研究要使用能够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方法,因为基于有限数据只能获得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而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只能对应教育事物的片段性特征,这些片段性特征对形成教育智慧虽有益但并不充分。因而,教育哲学研究要采用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的方法,对教育的各种片段性认识通过这类方法可以得到整理和集中。 第二,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由于教育哲学需要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这种目标要求教育哲学不能以直接描述事物某一细小特征的数据为处理对象,因为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需要根本不可能获取的海量数据。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表达各种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这些教育命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育事物,但都未能真正把握教育整体。 第三,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要处理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把它们最终统合成对教育事物更加整体性的把握。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收集这些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其次,教育哲学研究方法还要对这些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切入教育并可能相互冲突的命题进行整理,这里特别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技巧对命题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等;最后,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需要在整理片段性教育命题的基础形成新的命题,这是一种更为整体性的教育命题,更趋向于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石中英.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论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5):1-7.。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该文作者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我认为该文较好的描述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是模仿自然科学,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观察(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做出解释。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量化研究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阅读陆宏老师的文章——“量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后,可知量化研究有如下特点,(1)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以进一步的分析;(2)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操作程序。如数学建模法,要求在统计和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运作把现实事物的变化反映出来;(3)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李庆良,马晓开,程瑾,罗毅波.花颜色和花气味的量化研究方法[J].生物多样性,2012,20(03):308-316.花颜色和花气味是花部构成的重要内容。在已开展的传粉生态学研究中对二者的报道主要是描述性的,而其量化研究可以为揭示传粉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该文主要介绍了花颜色的测量和标定方法,包括比色卡、分光色差仪和便携式光谱仪等;花气味的采集方法,包括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吸附–溶剂洗脱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等;花气味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电子鼻型超速气相色谱仪分析等;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昆虫触角电位联用技术、Y型嗅觉仪和飞行箱实验等。科研人员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和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量化研究方法,该文重点介绍花颜色的测定分析、花气味的采集分析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等常用的量化研究手段,综上,我认为本文章较好的运用了量化研究方法。 (三)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基于将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世界之中的研究活动。它包含一系列可以使被观察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的阐释性的、经验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转变了世界,他们将研究的对象世界变成一系列“作品”——现场笔记、访谈、交谈、照片、记录,以及有关自身的备忘录。在这一意义上,质性研究是以阐释性和自然主义的方式来探究世界。这就意味着,质性研究者研究事物的方法是:在研究对象的实地背景下,试图对人们赋予意义的现象做出理解和阐释。 阅读文献后总结质性研究有如下特点: (1)质性研究最为基本的哲学基础是,它是以个体与其身处其中的社会世界(socialworld)交互作用而建构(construct)的实在(reality)的图景(view)为基础的。 (2)研究者要从相关参与者(participant)的视角而不是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来理解现象,才能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体验、情感、情绪。 (3)质性研究意味着研究者必须做“实地研究”。 (4)质性研究主要采用描述———归纳方法。 (5)质性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过程、意义和理解上,因此,质性研究的作品表现为深度而丰富的描述。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孙拥军,李倩,吴秀峰.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的质性研究:反思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4,34(11):88-96.该文主要描述了质性研究在体育科学方面的应用。质性研究的数量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呈上升趋势,研究议题涉及运动员情绪调节、教练员行为、锻炼表象、运动参与的社会支持、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精英运动员参赛经历、病患人群在运动中的心理体验以及运动心理咨询的应用等。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中的质性研究,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取向仍占主导地位。现象学、扎根理论与个案研究是主要的方法学取向,平行视角则是主要的研究质量评判应用。综上,质性研究具有“平民意识”,体现出“人文关怀”,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包含对实践的好奇。它是关于如何寻找有效的助人方法;它也是关于如何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挑战现有问题的实践,以及依据我们在实践中亲身的经历发展出新的知识和想法。大家公认实践研究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协同,以致彼此可以互相学习。这是一种建构专业知识的整合的方式,一方面研究者在实践中能更理解实践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培力和实现社会公义。 也就是实践研究要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达到“实践亦研究”的合二为一。达到研究(者)即是实践(者)两种身份的结合。 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田宝军,李燕.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特点与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01):36-39.校本教研是实践研究,其重点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发表学理性很强的论文,论文只是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之一。教师们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和策略并最终解决问题,然后,将这一过程中发现的规律、特点,提出的方法、策略总结提炼,提出可供别人借鉴的经验并形成文字,不能去追求一些连自己可能都不完全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综上,该文的实践研究具有代表性。 (五)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 历史性。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现象之间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认识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 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2.研究过程: 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过程 (2) 具体性。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是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史料。 (3) 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模糊不清的东西。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杨登峰. 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电化教育历史研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实质和特点,也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把握电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文作者在前人电化教育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及教育技术著作和文献中,搜寻关于早期电化教育发展的线索,寻找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运动与电化教育之间的联系,大胆地假设 ,试图将电化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大背景结合在一起,形成早期电化教育发展较为完整的轮廓。一方面对早期电化教育历史作纵向的描述,另方面对其中典型的电化教育组织和机构进行深入挖掘,点面俱全地探悉中国电化教育的早期历史。综上,我认为该文献所做的历史研究比较典型。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