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3

lucherking1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马云完整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开旭航

已采纳

你看如何了,现在依然很有钱很嗨

心理咨询师谈马云完整

281 评论(8)

julielovecat

发财了,首富了

156 评论(8)

多收了三五斗啊

我自己感觉是这样: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的人,却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人很多。能够树立自己的事业目标,并且能够坚持下去的人真的是太少。就好像谁说的那句话——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我感觉道理都是相通的,想要成功,除了正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两个字"坚持"。我们一开始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满怀信心,斗志昂扬,有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我们还是没有看到一丁点儿的希望,我们就开始绝望,开始懊悔,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还有一部分人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近,这时候突如其来,有一个巨大的困难,摆在你的面前,其实,你坚持下去就马上成功了,但你永远选择放弃。信心就在一瞬间被击垮,所以说大多数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338 评论(13)

许多多000

有些问题,不到某个年纪,你是不会想明白的。有些问题,不到某个恰好的时候,你是不会想明白的。有些问题,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是不会想明白的。 我是在三十岁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该成家立业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大声呼喊着,“谁规定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我敢说我就能不按照套路来”。可是在我离家多时终于回家看到久未见面的父亲的头发发白,母亲满手都是皲裂后愈合的痕迹,我知道我该长大了。 虽然,我的父母从未催我结婚,甚至连我是否有女朋友了都不敢问我,怕给我压力。我也一直很享受我的单身生活,因为无房无车无贷款,因为父母有我姐照顾,我没有责任在身,也就无须负担什么。 或许你要笑我:看来你是终于被父母曲线“逼婚”,准备随便找个人结婚以消除自己的负罪感。 不,这样的推理太粗暴,我劝你以后也不要这样。 同样粗暴的推理,我在《结婚率远超发达国家,中国家长都是怎么想的?》一文中也有读到。这篇文章说“中国人的结婚率依然高得惊人”,比“日本更是高出30%”。 我真不知道,两个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家的数据,究竟有什么可比性? 该文又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初婚年龄只比30年前延迟了1岁而已。而根据联合国统计,英法德日等国人口的结婚年龄普遍早已延迟到30岁之后,二十五六就早早结婚的中国人根本算不得晚婚。” 所以我们连初次结婚的年龄都得和英法德日等国看齐了? 最后,该文拿“2010年中国人初婚解体的风险率比30年前增加了倍,离婚夫妻的平均婚姻存续时间从1980年前的年降至年”来得出结论:“ 结婚不是一件急切且压倒一切的事情 ”。这一推理和我胡说:“北京的空气质量比30年前污染重了30倍,现在人们一次呼吸空气的时间降至秒,呼吸空气变得不是一件急切且压倒一切的事情”是一样样的啊。 另外一篇题为《包办婚姻回潮与被高房价吞噬的青年》文章中,作者张丰在文章的开头就写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故事: 作者说,“如今的90后,成长期被大大延长了”,因为他们被房价吞噬,“不得不因为房子而重新与父母捆绑在一起”。由此,作者得出结论:这个社会的包办婚姻正在回潮。 看起来,高房价不得不背上这个“黑锅”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包括我在内,似乎都特别反感“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这一论调。有人反驳:所以你过了平均寿命就去死好了。有人送你鸡汤:难道我八十岁就该死吗?没有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只有这个年龄想做的事。我一点都不想祝你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大人,我就想祝你永远不要把世界活成理所当然的样子。你得有自己的模样。 感觉都好有道理的样子。 可是细想一下就知道不对。 所谓“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指向的是在那个时候做那个事的结果有利于我们自己,而“过了平均寿命就去死”,并不指向利己这一结果。 简单心理在《我们的成长,滞后了8年|成长困境发生在什么时候?》一文中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为理论支撑,以上万来访者的数据为依据写道: 问题讨论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结婚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本应在18-25岁解决的亲密关系问题,被心理发展迟滞的我们一拖再拖,最终为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我们就说父母爱控制,说别人是巨婴,说房价太高我们买不起婚房…… 该是你自己背的锅,请不要轻易扔给别人! 我是在阅读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时想明白以上的一切的。村上君在书中说他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我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社会学习……总之就是长大成人了”。因为在二十几岁这段时间顺利完成了需要解决的心理发展问题,他才能在1978年(他29岁)去神宫球场看棒球赛时突然想到:“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而不是走在去找心理医生的路上。 再看回吴晓波的《三十岁,该怎么度过你的人生转折点?》一文,我又发现,文中提到的马云、杰夫·贝索斯、埃隆·马斯克,包括吴晓波自己,都在三十岁左右已完成了结婚这一重要“任务”。因为不需要分心于解决亲密关系这一问题,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立业”这一同样重要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恰当的年纪,做恰当的事,对我们自己来说,最是有利。 我还想借用村上君在书中讲的两个人游览富士山的故事。 解决亲密关系这一问题,就如爬富士山,看韩剧,看言情小说,就如前者,看似高效,却不过是浅尝辄止,难见庐山真面目。真要与他人形成情感上的联结,避免孤独,还是得如后者,亲自爬到山顶。 因此, 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找一个刚好的人,相爱一生,再大的人生困境,也能携手摆脱,不是吗? 最后,请对照一下下表,看看你是否存在本该在上一年龄段解决却拖到下一年龄段来解决的发展任务?如果没有,那我恭喜你。如果有,不妨考虑及时找心理咨询师探讨一下自己的心理发展问题。

81 评论(15)

佛罗妮曲奇饼

所以现在就应该努力

10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