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0

小妮子乖乖81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张天一评价如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峰之晶

已采纳

北大硕士张天一的励志故事

引导语: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以下是的我为大家找到的北大硕士张天一励志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4年我即将结束在北大的硕士学习生涯,也面临着毕业的选择,我选择了开一家米粉店。就亲友的期待而言,我或者应当去律所(律师事务所),或者应当去机关,或者应当出国。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的问题大多关注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怎样的,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

现在即将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份不再是学生,我同时也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人生选择如果不问个为什么,你就无法为它找到合理性基础。比如有的朋友告诉我,他要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在北京有车有房,我便疑惑,要有车有房而不是当国家主席,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时朋友便会抛出另外一个论点,北京的机会很多。可是在我看来,北京的机会是有门槛的,比如在没有户口之前,北京的一切福利都和你无关,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连续着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后,我开始畏惧每天挤两个小时上下班的律师生活,也畏惧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好。 持续了大半年后,我想通了,因为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去驾校学车,和驾校的教练聊天,对话如下:

教练:你们大学生都好找工作吧?

我:嗨,不好找啊,形势不好啊。

教练:你们一毕业出来工资水平大约是多少?

我:七八千差不多吧。

教练:嘿!那工作还不好找啊。我小学毕业,觉得全国就业形势好着呢,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这也是我图舒服,当驾校教练,原来开出租挣得多。就是我啥也不会,去工地搬砖,还一天300管吃饭呢。怎么工作就会不好找呢!

这件事情让我忧豁然开朗之感,如果找工作的定位仅仅是谋生手段,那我发现我的谋生手段有一万条更多,而绝不仅限于这么两三条。当然,道理想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就像北大的那位卖猪肉的校友,哪怕已经做成企业了,演讲词还是要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母校,给母校丢人。人毕竟是社群动物,都得在乎家人、周围人的期待和目光:是大学生,就得做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给我触动更大的一件事,是我的导师吴志攀先生给我的教导。在我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里面,我曾经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去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温拿。”这段话在我看来,是表达了我的关于人生的想法。结果先生看到以后,就批评了我。他告诉我,环卫工人和其它职业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的表述有问题。这时我才想起先生经常对我们的一句教诲:“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通过这件事情,我读出来了事情根本就没有“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我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却从事和法律没有关系的工作,好像有一些浪费。但很快我也就想通了,法律在我看来,除了具体的条文,背后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思维。六年法律学习带给我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法条我早已忘记了大半,更主要的是我由此敢腆颜地说自己掌握了一些法律、法学的思维与做事方式。用一种思维去做事情,我觉得行业就不一定那么限制了,就像互联网思维,你可以拿它去做互联网,也可以拿它去做金融、房地产、餐饮。这样看来,假设世界上有一种法律人思维,那我拿它来做餐饮,似乎也可以。

心理的负担都七七八八卸下得差不多,我开始认真考虑开餐馆的问题。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岗位无高低,分工有不同”这句话,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可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大概这也是小学文化的驾校教练觉得工作好找而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觉得工作不好找的根源所在,不是不好找,而是很多工作看不上。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至少,大学生就业,不会如此困难了。这就是我的理想,去开一个餐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因为尊重职业,所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大概我的人生目标,就算是实现。我最后联系了三位朋友,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这也让我很受鼓舞与感动。这个团队里,有硕士、有MBA、有公务员,我们经营米粉,也经营一种生活方式。

我究竟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餐馆?本科时已经经营过两家小餐馆,开小餐馆的经验是有了,这一回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雕爷牛腩、黄太吉这样风头正劲的用互联网思维操作的餐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启发。但在实地吃过雕爷100元一碗的牛腩饭和黄太吉十几块钱的煎饼果子后,我却发现前两者运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是通过强营销提高了顾客的期待,却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善顾客体验,同时顾客还需要为营销成本付账单。互联网思维做产品本质上是一个快的、爆炸式的东西,而餐饮实际上是一个慢慢积淀的东西。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快慢之间,便容易脱节。黄太吉的名声是大了,可是产品却未必改进得那么让人满意。在餐饮业和互联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卖什么产品:有没有一种容易标准化操作、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蕴含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的食物?

最后,我想到了常德牛肉米粉。米粉是南方人的一种主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北方的面条对应。而我的家乡常德,正是把米粉当做每天早餐主食。常德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这样的米粉店:十几张桌椅,五六个小炖锅,锅中,汤水翻滚,牛肉飘香。煮粉的水、牛头汤头、始终保持着小小的沸腾,香料的多层次味道、牛油的醇味、汤头的鲜味、辣椒的香味、牛肉的肉味,俱在慢火熬制中盘旋蒸腾,纠缠不休。若有客人进店,一碗千呼万唤的米粉在滚水中沸腾一二,浇上汤头、牛头油码,撒上几撮香葱,滴上数滴香油,抹上一二胡椒粉,红、白、绿三色交融,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更重要的是,常德米粉的准备工作主要在前期,牛肉、牛骨汤需要提前约十小时熬制好。而等到真正操作的时候,从煮粉到出餐,全部过程不超过30秒。长时间的熬制,复杂的配料,是中餐的灵魂与哲学,但极快的出餐速度,又使得这种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标准化操作的可能性。如果说有人可以把煎饼果子、肉夹馍经营成中国的汉堡、热狗,那我想米粉这种有着巨大的地域代表性的食物最终被经营成中国的意大利面,也可以展望定。从2014年2月份开始筹备,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我的一位合伙人和我开玩笑说,吃米粉已经吃得菊花冒火。 最后,我们选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经历了拜师、学艺一系列的过程,又进行了标准化提炼,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里面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又通过常德餐饮协会邀请到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的主厨品尝,最后才制作出这几张配方。

2月中旬回到北京,开始找门面,走遍了北京城,最终蜗居在了金台夕照的环球金融中心。再把相关手续的时间算上,4月4日正式营业。这个速度应该是神速了,因为为了这件事情,已经搭上了大学所有的积蓄,不尽快营业,吃饭的钱都成问题。在筹备开业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还干着不用坐班的三份兼职,一个意外之喜是体重轻下来了将近15斤。

在写字楼里面开餐馆,有的时候忙到半夜,可是心里面却充满愉悦。

“伏牛堂”是我一个小小的试验平台。这家店里,不设服务员,我们有三个垃圾桶,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将垃圾按照残汤、塑料碗、筷子纸屑的顺序分类好。作为一起履行环保责任的奖励,我们则回馈一份水果。这个试验对我们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我希望探索一种店铺和顾客双赢的模式来做这件事情:一方面通过垃圾分类保护了环境,一方面顾客享受了餐后水果,而店铺则节约了人工。

或者未来这家店能够像美国的快餐店一样,本来需要四个人来运转,最后只需要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定。节省出来的成本,用于提高员工待遇,为员工提供培训、职业发展,如果能够形成模式,或许餐饮业会慢慢吸引来更多的大学生,做米粉成为一种艺术,餐饮业也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吧。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不靠谱心愿。此外,伏牛堂还做了很多我感兴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和绿色和平的合作,和参差计划的合作等等,他的未来就像一个操作系统,有着无限可能,可以加载许许多多的APP。我尊重我的米粉,尊重餐饮业,所以我们看了将近十次《寿司之神》,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到极致。在尊重的前提下,我们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昨天,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事情失败了会怎样。我想了想,从这家餐馆开业的第一天起,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经成功了吧。我觉得,外在的东西,没有可以再争取,不难,难得是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心理咨询师张天一评价如何

228 评论(12)

笔岸四叶草

01 接纳别人的情绪,也不因情绪而自责

我们在和人交往时,也就是身处关系中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责”的状态,只要对方有一点不好的情绪,我们就会开始想“是不是我说的那句话不合适?哎呀,当时真应该在委婉一点的”,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自责状态,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那是我们的错。

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童年时期,在我们的父母吵架的时候,小时候的我们会被爸爸妈妈竭斯底里的状态吓到,但是由于我们太弱小了,所以只能哭着说“爸爸妈妈你们别吵架了好不好?以后我会听话的”,这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把爸爸妈妈吵架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于是我们就开始承担起停止父母吵架的责任,这种责任一直背负到我们长大,所以我们在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看到对方有负面情绪了,就会潜意识的认为那是自己的错。

但我们忽略了一点的是对方的情绪并不一定来源于我,可能是今天他被老板批评了,也可能是打游戏输了,这些和我们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这也并不是我们的错。

我们在面对这种负面情绪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愤怒,觉得自己很无辜,这种愤怒的来源是我们想当然的代入了对方情绪的发泄点,我们认为对方的情绪是针对于我们的,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没有接纳对方的情绪。

接纳对方的情绪就是我允许你有情绪,我也清楚的直到你的情绪和我无关。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情绪发泄的场,但这并不是我的错。

02 接纳自己也允许别人

273 评论(13)

实言舌实言兑

内心强大便是面对我们人生里突然袭来的苦难,面对生命里洪水决堤般的痛苦,面对生活骤然掉进万丈深渊,或者感觉被全世界抛弃被所有人误解。但依旧会于茫茫无边的灰暗岁月里,咬紧牙关勇敢承受,珍惜生命里的每时每秒,认真地过好当下,不放弃地往前匍匐,直到重新看到希望,看见漫长黑暗潮湿的隧道口透进来的微弱光芒。那些拥有强大内心的人,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标,他们清楚地知晓自己要走的路途。哪怕他们暂时陷进迷茫的境地,但他们依旧会在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他们会在痛苦袭来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怕不要躲,然后静静地承受住。他们会在深夜嚎啕痛哭,他们也会在绝望时想要放弃,但只要发泄完,天一亮,又依旧满身复活地继续着奋斗。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都觉得,只要人在就什么都好,只要人还活着,就觉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他们能够在血雨腥风中储蓄这厮杀的力量,在艰难时刻,保持冷静,并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或许就是最好的概括,他们背负着极大的压力或者痛苦,然后继续默默地往前走。他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地努力,拼命奋斗,时间会给出想要的答案,时间也会赠送美好的结局。

178 评论(9)

初夏红豆冰

1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一颗平静的内心,一副温柔的心肠,一个智慧的头脑。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内心自然不够平静。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口舌之中,从而失去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摇摆不定、坐立不安。2要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至少需要具备四个特征:高度自律内心强大的人首先都高度自律。自律即可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学会克制自己,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增强自信。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谈何强大,谈何自信?经历过绝望也许你还未曾绝望过,并不意味着你不坚强,但一定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坚强。绝望可能是情感、事业抑或无法面对的孤独等等。当绝望来临时,坦然无惧的接受它,即使当下极其痛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值得体验的一种人生。强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独处的能力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是一种灵魂的缺陷。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所谓的成熟,就是你越长大,越能学会一个人适应一切。在独处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勇敢做自己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最在乎的人,他们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倘若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误解或质疑,值得你花时间去回应和解释。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现在做不到,未来也做不到。内心强大的人,很少在意他人的看法。积极的人很少关注消极的信息,即便看到,也自动瞬间被屏蔽或消化。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追求。3遇到了障碍,想尽一切办法铲除。遇到了挫折,也不轻言放弃。克服了困难,便拥有了力量。解决了问题,便拥有了智慧。走出了黑暗,便拥有了希望。因为这些对内心强大的人而言,仅仅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拥有充满智慧的坚强意志。

34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