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3

lipingzhou1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毕淑敏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梁小姐12

已采纳

1、《提醒幸福》原文: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2、《提醒幸福》是毕淑敏的一篇代表着。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毕淑敏既是一名作家,又是一名内科医师,同时她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王蒙更是喻之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毕淑敏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

196 评论(12)

yyy777777777777777

怎样度过一生的低潮呢?安静的等待、好好睡觉、锻炼身体、无论何时好的体魄都用的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心,基本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干完。——毕淑敏 毕淑敏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昆仑女兵、医师、心理咨询师、作家,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集名利、地位、财富、于一身的人,也难逃脱芳华之年的"人生经历"带给她的自卑跟悲观心理。用30年时光走出阴霾,一定会经历寻常人所不能想像,望而不及的事情! 1952年10月出身于新疆伊宁的毕淑敏,17岁时选择在高原部队阿里地区当兵,直到1980年才结束11年的女兵生涯。这11年时光里,是毕淑敏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也正是这些经历,改变了她,成就了她 在阿里地区这段孤苦的日子,迎来了一次大合唱,在优美的旋律,激情高昂的歌唱声下,毕淑敏有点违和的大声唱着,她期盼音乐老师没有发现她的跑调。但还是被发现了,音乐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用轻蔑的眼神,难听的话语羞辱毕淑敏歌唱水平。 毕淑敏狼狈的离开,她强忍着心中不快,"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差劲?"后来一个女生拦住了她,让她回去继续唱歌。但前提是只张嘴,不说话!这件事深深影响了毕淑敏,以至于后期的她沉默寡言,常常独自思考,自此自卑心理就此产生。 17岁的人生该是什么样呢?大多数女孩正处于一个无忧无虑的"温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然而毕淑敏却经历了别人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可能多年以后,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17岁少女的身边!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生命之禁区" "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这里的环境极其恶劣,冬日酷寒,多大风大雨,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稍有不慎,一个年轻的生命就会稍纵即逝! 在阿里地区生活于人生而言不光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与生命做斗争!作为一名战地医师,她拯救过很多生命,同时也目睹了身边人的死亡。一次,她跟一位老军官把病死的遗体抬往高山,高山寂寥无人,使人心生悲凉,天空中的雄鹰好像随时等待猎物的到来……那一刻的毕淑敏好像看见了"死神" 当身边年轻的战友一点一点离开时,她不明白,人活着究竟在追求什么?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对待这些遗体,毕淑敏或许早就麻木不仁,见惯不怪,因为见识了太多生离死别,自己也早就坦然的对待死亡。这种自卑自叹的心理,一直深深扎根在毕淑敏心里。 1980年,毕淑敏回到北京,在见多了生离死别,毕淑敏决定放弃医疗,坚持写作。从此,中国多了一位女作家。1987年,历经8年的时光创作的作品《昆仑殇》被发表出来。一夜之间,大家认识了这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女性。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富豪榜作家"第14位!一时间风光无限。她的代表作《阿里》《藏红花》以及其细腻的手法,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人物、事情、 情感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时的毕淑敏正式步入大众的视野。 成名后的毕淑敏与医疗护士长汪瑞做客节目,与广大网友进行"心灵对话",谈论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许是因为经历过音乐老师的"轻蔑",毕淑敏面对采访总是一副和蔼的笑容,认真解答别人的每一个问题。 毕淑敏那不算幸福的11年光阴里,看遍人情冷暖却有一颗温暖的心,一直向前寻找"悲观"的出口。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断学习、改变,她所有 "特别"的经历是别人没有的,只属于她自己的宝贵经验。 毕淑敏彻底走出“自卑”,是源于她被邀请给汶川地震的孩子们,上一堂语文课。上完课后孩子们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完她觉得很惊讶,问道"为什么"孩子们说:"那么多人都死了,只有我们活了下来,还可以在课堂学习,难道我们还不够幸福吗?" 这句话好像点醒了毕淑敏,"是啊!幸福不就是珍惜当下,满足于现状的一切吗"。没想到,自己在教孩子们如何面对灾难,而孩子们却教会了她体会幸福。这一刻的毕淑敏好像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当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学习心理学,认识自己,帮助别人。 于是,毕淑敏跟随林孟平教授学习心理学,但是"万事开头难"对于毕淑敏来说也是一样的,时间上不自由,再加上没有心理学基础,课堂上老师讲三个知识点,对于她而言就是十三个。好学的毕淑敏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克服难题,继续跟随林孟平读博士。 学完后,毕淑敏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师诊所,开诊所的原因很简单,她想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找毕淑敏做心理医师,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来访者!这使她从一周上一天变成一周上五天班,压力之大,促使她继续做回作家。 30年后的毕淑敏,当她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那一刻起,她就释然了过去的一切,开始全新的自己。对别人而言,出门旅行,无非就是开始旅行跟结束旅行。然而对毕淑敏而言,是体会一个不一样的百味人生!" 如今,她已经走过全球80个国家,跨过七大洲四大洋,曾乘坐"和平号"进行全球航海,用半生积蓄绕地球一周,写下一本书《蓝色天堂》。其中她还写下《非洲三万里》《南极之南》《美洲小宇宙》,每一本书都记载她人生宝贵经历跟旅行路上的所见所闻。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看不一样的文化、吃没有吃过的食物、摆脱以前的旧习、得到心灵的解放。"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别忘记了沿途的风景依然是美丽的,只要你热爱生活,生活就会热爱你! 毕淑敏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她的一生一直在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面对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时,直面生活;在看到生离死别时,勇敢无畏;在重入大学,弃医从文时,毫不犹豫。她是一个有着坚韧外表,又极其细腻的内心的女作家!

25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