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0

dreamy8594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传播者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坚持到底2011

已采纳

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台湾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教育传播者与实践者李崇建老师的著作《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收获颇多。下面让我为大家解读一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这本书与其说是让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成为家长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家长修炼手册。为什么这么说呢?全书的核心观点,我提炼了一下: 教育孩子前,先调整做我们自身的情绪和心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通过尊重孩子、联结孩子内心、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在不断引导孩子转变的过程中,家长也从中学习和成长。 最核心的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 平等、联结、和尊重 。         孩子从生下来,就如一张白纸,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可能在我们大人眼里,有些多动的孩子,不受管教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那些文静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不然,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罢了。他们产生坏情绪、多动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孩子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故意为之。就如我的孩子,经常故意摔东西,发出很大的声响,想引起我的注意,但是如果我越是指责他,批评他,他越是变本加厉的去实施,反而我采取不理的方式,他自己觉得无趣,一会儿就停止这样,而且以后也很少会再去砸东西。作为家长,更应该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和他们做朋友,通过心灵的交流,发现他们产生这样状态的原因,从而正确的引导他们朝着好的,也就是我们大人想要的方向转变。         书中第一章就说到“ 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足见尊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的重要性,不仅是与孩子沟通,就连与我们的同事、家人和朋友沟通,尊重也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是沟通的前提。孩子心灵很脆弱,更加渴望被关注和尊重,所以予以关注和尊重,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从而很愿意靠近你,与你倾诉。这就是为啥家庭中,孩子会更黏多带他们的那个家长的原因。做到尊重孩子的前提,就是别把孩子看成晚辈,这样就会无意中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孩子的谈话也就会不自然的变成上级对下级一样的命令。要学会和他们做朋友,把他们当做自己平辈看待,遇到和他们相关的事情,多询问一下他们的看法。这样他们会觉得受到了重视,并且更能让他们今后成为有主见的人、独立的人。         书中第二章谈到“ 检视自己的姿态和语气 ”,是说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我们的姿态摆错了。比如采用了指责、讨好、超理性、打岔这些错误的姿态面对和孩子的沟通,在与孩子沟通时,倾听孩子的诉求,能更好的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家长需要保持一致性的沟通姿态。书中谈到了和孩子沟通时肢体上的仪态和语气:肢体上应该做到”肩膀、脖子要处于放松状态。双手自然,不做出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的姿态,专注且放松地与孩子对话。眼神与孩子尽量维持同一水平,即眼睛的高度相当。说话的气息要稳,忽将声音紧缩在喉头处。语速平静缓慢,切莫急促。说话之前,练习深呼吸,让自己内心放松。”可能看到这里,大家会说,原来和孩子交流还有那么多学问。是的,与孩子交流并不是我们通常想的那么简单,这就是为啥家长经常教育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孩子不听的原因。我尝试了一下用书中说到的方法去和我孩子沟通,起初确实不容易,因为那么多年已经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习惯,一下要放低身段去,与孩子视线齐平的心平气和交流,不是那么容易。这就是我们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地方。       后面书中谈到了使用“ 联结孩子内心渴望 ”的方法,提升孩子的优秀指数。书中强调”心灵体验是改变的关键”,也印证了本书的核心是“心教”,通过心灵的沟通,达到引导孩子朝更好的方向转变的目的。李崇建老师是萨提亚教育模式的倡导和传播者,萨提亚教育模式提出: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成长模式的四大目标是:提升自我价值、为自己做出选择、为自己负责和一致性的沟通 。虽然看似简单的一两句话,却蕴含了很多内容,真正的做到不容易。“联结”一词在文中反复提到,说通俗点就是要家长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以孩子为出发点去思考引导孩子的方法。书中有一节提到,孩子的优秀是暗示出来的,更加说明我们家长不要指示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暗示哪些是对的事,哪些是不对的事,当孩子从心里形成了是非观之后,自然会“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书的最后是介绍“超级父母是怎样炼成的——从学习到运用”以及如何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出: 用柔和的方法解决孩子间的争执、对孩子的需求认真回应、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愿意说、父母要学会自律 。         说了那么多,我再梳理一下整本书的思路。《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是一本给家长读的书,全书总共8个章节,这几个章节的关系看似并列,实则存在一种由内而外的逻辑关系,那就是:书的前六章是介绍内心的转变,家长如何保持平静,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情感教育及联结孩子内心,后面第七、八章则是教家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心教》这本书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介绍了很多内容,我反复读了两遍,只能理解其中一个大概的意思。本书值得推荐,相信你在读过之后,一定会有不小收获,帮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同时运用到与人的沟通交流上,同样受益匪浅。

心理咨询师的传播者

308 评论(12)

睡不死也睡

早上朋友在健康美丽生活微信群里分享了一个短视频——无座位车票。 看完后我流泪了,转发视频时写下了一段文字,在原文“真正的善良是准备好放弃你本身所需要的”后面加上了“心怀感恩,爱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 视频讲的是,一位拄拐的老人无座乘车,车上大多数人或抬眼一瞥佯装视而不见或眯眼假寐,一位漂亮女士非常友善地起身让座,为使老人坐得安心,她告诉老人“我的票也是无座的哦”。 待列车员验票时,却发现这位女士的座位是27C,正是她主动让给无座老人的那个座位。 非但如此,更令我震撼的是,这位美丽的女士竟然是一位拄着双拐,更需要“座位”的残需要特殊关照的人。当我再次观看这段视频以及自己所写的文字时,突然想起了昨晚值夜的事。昨晚是自己参加太原“携手抗疫情,暖心伴你行”志愿者服务第25天,也是自己从每2天线上值班2小时转为“24小时防疫热线”三班倒后的第一次值班,值班时间是从昨晚22:00到今晨8:00。 因家里地方有限,电脑被放在主卧室的床头,为了不影响我正常工作,老公主动提出在客厅里打地铺。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再次流泪了,这一次不是被视频里那位让座的女士感动,而是为23年来不知道为自己和儿子让过多少次“座位”,却一直不被我和儿子看到并理解的老公的善良而感动,也是为自己多少年如一日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悔恨、内疚和自责…… 当我口口声声说“让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的时候,真正善良的人却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如果我都无法感受到身边人对自己的爱,也无法让自己身边的人感受到爱,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去爱、并真正爱好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呢? 想起了阳明心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先从反省觉察自己,用心去感受身边人对自己的爱,开始对自己身边的人真诚地付出爱,当真正爱满自溢时,再去爱身边更多的人吧! #情感写作小能手# 作者简介:刘英赞,外号英雄赞歌,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传播者,007不写就出局践行者,微信号:liuyingzan相遇只为彼此托起,用文字记录成长轨迹,每天进步1%,最终成长为1%的人。

224 评论(13)

excellentpri

成为心理咨询师不等于活成一个完美的标本。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达到心理的舒适与自洽,技术和能力和离婚几次没有直接关系

178 评论(10)

晓峰1124

成为心理咨询师不等于活成一个完美的标本。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达到心理的舒适与自洽,技术和能力和离婚几次没有直接关系。

21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