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80

功夫肥豬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坐牢名单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q496257996

已采纳

胡斌将马路当成赛车道严重超速将一名路人撞死,事后胡斌态度恶劣丝毫没有当一回事,胡斌被判3年有期徒刑,但是受害者家属觉得不公平。

心理咨询师坐牢名单

305 评论(14)

超级好奇诶

纳贡毕力格曾经因为传播邪教等原因入狱10年,纳贡毕力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蒙医临床心理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52 评论(15)

penny900627

寄生谎言大结局只讲到了顾瑶被抓,并没有说判了多少年。

女主顾瑶是个犯罪心理咨询师,男主是律师。她发现男主是为了查父亲的案子接近她的,女主也想找到以前车祸失去记忆,于是和男主一起追寻真相。原来男女主十年前就认识,因为男主父亲的死亡才分开。而男主父亲因为调查顾总的化工厂被杀,女主亲爷爷也因此被杀。女主说出了布了十年的局,最后被抓。

《寄生谎言》顾瑶角色:

顾瑶是一个坚强的人,她存活下来,并保有了一点点善良。她保护着无辜的异母弟弟,并对孤儿院长大的杜瞳有着不忍。而最重要的是她认识了徐烁,那个看似无赖却有着一身正义和阳光的男孩。他是在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家庭中长大,虽然看似跳脱不羁,内心却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救了顾瑶,也阻止了顾瑶事后要报复的行为。他的内心相信法律,相信正义,更相信光明。他似乎本身就是一束光,照亮了顾瑶那么多年的黑暗,也温暖了顾瑶冰冷的心。

然后一件件事情发生,一个个阴谋在背后推动。两个年轻人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悲剧,他们不得不分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布局,去抽丝剥茧,去复仇,去揭开真相,去还世间一个公道。

190 评论(12)

贪吃的猫猫410

一富家子弟开跑车撞死一浙江毕业车,交警对车速的鉴定为70码,引起很多人的质疑,而且开跑车的那些富家子弟并没有悔改之意,在网上引起公愤。现交警已重新鉴定,而且已经判刑。

270 评论(10)

会舞蹈的兔子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1、打着心理学的幌子,大肆宣传听课治病,毫无科学依据,讲不出理论就偷换概念。还说现在的人们不应该对什么都保持怀疑。他说用能量激发人的潜力,让大家在受到心理暗示来治疗各种疾病。2、心理暗示确实能有效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是纳贡毕力格却把本来应该辅助治疗的方法神化了,说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好多老乡被蛊惑、听不进去真正医生的诊断、导致病情严重恶化。

147 评论(12)

牙签victor

胡斌杭州富商之子,在一天晚上驾驶改装跑车与其他车辆飙车,把一名正在人行横道上的男子撞飞,经抢救无效死亡,交警已经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180 评论(12)

fenny80231

既然是刑满释放了自己就是受到惩罚,也恢复公民身份了,只要自己有能力有专业,当然是可以做任何职业的,但是也要看有没有资格证,会不会找到相应的工作,只要有人招聘就没问题。

255 评论(9)

豌豆大晟

社区服刑人员很少主动要求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正1、社会工作者、司法警察的身份,让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矫正避而远之。上海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部门人员(司法警察)和社会工作者共同承担,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乏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尤其在社会工作者中占有的绝大部分。这是由于2006年上海司法矫正部门对心理矫正工作的重视,培养了一批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结果。但是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并不十分明白,往往会认为他们是刑法惩罚的协助者,更不知道社会工作者中还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同样,司法警察身穿制服很明显就是刑法惩罚者身份。长期以来,他们在工作中习惯性的居高临下的沟通方式,势必让社区服刑人员避而远之,从而主动建起一道防御的屏障。司法民警即便是主动找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谈话,也是二对一(二名司法警察对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面对面180度的对势,甚至还亮出司法警官证、执法证,告知社区服刑人员有回避的权利等等,这种高压态势下的谈话是无法问出社区服刑的人员的心里话、真心话的,得到了是他们选择性回答的应付对待而已,更谈不上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正了。2、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不足,对心理矫正更有恐惧感。社会上一提到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心理有问题的、精神有问题的人,心理咨询被误认为是一种丢人的事情,再加上社区服刑人员“罪犯”的身份,使得他们更不愿意主动提出心理咨询。心理矫正与社区矫正有着很相似的“矫正”字眼,但是这两种“矫正”是完全不同的内容。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过程,有惩罚性和恢复性的二元双重价值功能。而心理矫正虽然是在社区矫正领域内的一种教育手段,但其实质更是一种“引导”,不具有惩罚的功能,也是无法强制进行的,而且即便是强制而为,效果也是不佳的。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矫正与社区矫正不同之处的不了解,往往将心理矫正视为社区矫正中惩罚的手段之一,且在司法实践中,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也是被强制要求的,造成他们被动参加,无奈接受状态,更强化了他们将心理矫正视为社区矫正中惩罚手段的理念。3、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矫正能让自己受益多少并不了解。司法实践中,一些社区服刑人员压根就不知道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正”的作用,只是例行公事的接受心理测试、心理授课等内容,甚至不知道社区矫正人员中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存在及他们的作用。更不会将他们的犯罪与自己犯罪背后的心理原因想联系。对自己犯罪后的心理状态、心理改善,人生成长等方面没有丝毫的认识及需求意识。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倒霉的,冤枉的,只想配合司法部门,早点结束这种惩罚。4、心理咨询师主动出击“寻找”社区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积极性及专业能力不足。社会工作者中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人才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合理使用,他们被一线的基础工作捆绑着,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心理专业技术,承担心理矫正的工作。

34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