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80

yuanxia6636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西西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喵是kuma酱

已采纳

嗯,怎么说呢?那个时候的我们,性格是叛逆的、倔强的、而且是很单纯的(当然,拍拖的女孩不太单纯,因为会有亲嘴的画面,西西)。活泼粗放的女孩心里所想的也是很简单的,从脸上也很易看出,毕竟那个年纪的小孩都是有不设防的心理。想要知道人家心理怎样想的,当然得要对方好好与女孩交流沟通才能知晓啊,我们都没有预先知晓与看穿人心理的能力,对吧。

心理咨询师西西

137 评论(12)

Charleswpf

今日有幸听了蒋老师的讲座,简单做一个总结,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蒋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认证指导师,获得过很多的个人先进奖。15年从事心理教育,有丰富的经验。         一、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如一颗树,根在父母、干是家庭教育、枝是学校教育,叶子是社会教育,果是孩子的成就。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忙于事业,给孩子送到培训班学校有老师教就可以了,其实是大错特错。孩子最初的认知来源于父母的语言,这是根,如果根都没有打牢,孩子未来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技能,但是情商未必高、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幸福感。 案例一: 合肥一中国际班某同学两次被学校劝退,原因是孩子有抑郁症,并且有自杀倾向。孩子学习能力固然很强,然而孩子心理有很大问题。 案例二; 李天一: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钢琴、书法奖无数;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就读人大附中,留学美国;后来因犯罪断送了前途。       追溯根源,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有很大影响,他妈妈梦鸽她给未成年儿子送宝马车,结果诱发了日后的打人事件。SH我们都知道需要到18周岁才可以学驾照,但是她妈妈明知这个事情不能做但还是做了。 案例三: 西西是一名学生,刚入学时出现与常人不同的现象:比如不坐凳子就喜欢到处乱爬、乱窜。喜欢抢别人玩具,如果别人抢他自己东西,他则喜欢动手打人。家长呢,则认为这孩子就是有多动症,没法管。老师在一次给孩子上厕所脱衣服时发现孩子PP上有很多被打的痕迹。老师问:“这是谁打的?”西西说:“这是爸爸在卫生间用铁丝打的”。后来老师经过与西西父母沟通调查发现,西西的爸爸经常对孩子暴力,妈妈有二宝,大宝也疏忽了,妈妈喜欢玩手机,不怎么陪孩子玩。奶奶呢,则是对孩子非常溺爱,有求必应。后来老师对爸爸的暴力行为进行止损,并要求妈妈每天至少留30分钟-1小时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要玩手机,要求奶奶不要溺爱孩子。一个月后西西的情况就好转了,后来西西也变的非常优秀。有没有多动症要根据医学结果,不能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给孩子判死刑,如果大家都认为他有多动症,孩子未来成长是非常不利。         以上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个家庭的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如果父母与孩子、夫妻之间也很关系很亲密,和谐,孩子会受到感染,充满爱与被爱,3岁以前也就建立了安全感。             二、父母语言的重要性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可以充分分泌压力荷尔蒙(简称皮质醇),(如果皮质醇过多容易引起身体的疾病和抑郁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孩子可以充分分泌多少皮质醇。父母是微笑的,温柔的,孩子的皮质醇也可以分泌的多,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经常骂孩子,就会形成负面的,对孩子孩子的认知行为、学习能力,自我与情感能力都有影响。         孩子在9个月时就已经有学习差距,3岁时的读写水平决定着未来上什么大学。这个说法也是有实验证明的。(此段实验和收据是节选于:《父母的语言》)         医生给同样两个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做,做了人工耳蜗。三年以后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其中的一个孩子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而另外一个孩子则上了残疾人的学校。医生觉得纳闷,我给他们两个植入的人工耳蜗,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听了一下没问题,结果医生去走访了他们的家庭发现。第1个孩子,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和这个孩子不停的说话,使得他的听力和正常人基本上一样。嗯,另外一个孩子,他的家人很少对他说话,大家都忙。忙于生计导致他没有办法。 先看一组数据: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实验调查结果如下 : 脑力劳动者家庭:480句/小时 工人家庭301句/小时 接受福利的家庭是176/小时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词汇量实验调查结果如下: 脑力劳动者家庭:约4500万个单词 接受福利的家庭:约1300万个单子 差距有:3200万个单词(这里的单词是按照英语单词词汇量计算) 3岁孩子能掌握的词汇量实验调查结果如下: 脑力劳动者是1116个单词。接受救济家庭的只有525个单词,相差有591个单词         父母、爷爷奶奶、家人与孩子每天说很多语言,可以刺激孩子的神经元。         神经元,又称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神经元链接的建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促进孩子神经元链接的方法有很多、声音刺激,比如小时候可以用音乐刺激听觉、色彩卡、以及讲故事、用手触摸物体等)                 三、父母语言4T原则 (一) 共情关注 T urn in         和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有时会关注别的东西,比如摸一摸别的玩具,摸摸床单。这个时候大部分父母会说:“我给你讲故事你怎么不听,不听我就不讲了”。“赶快看这里,不要玩别的东西,要不然就睡觉了下次不给你讲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要骂孩子,孩子关注别的东西时,要用眼睛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她解释,把他的情绪感觉说出来:“来,你摸一摸这个,这个是床单,这个玩具可不可爱,等会我们讲完故事再陪你玩”。         共情关注还有很多方法比如:交流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孩子。传递叠加词(喝牛牛,拿拿),他觉得有韵律感容易记住。             (二) 不断讲述Talk  more         比如孩子说:“爸爸”。这时候可以说:“你是不是想要爸爸抱抱啊?”“是不是要爸爸陪你玩啊?”类似的组句。这样孩子会从爸爸这个词语学会创造句子。这个就是用语言拓展的方式和孩子说很多。         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玩,看到树可以和他说“这个是大树,大树的英文名字叫做:tree,         这个是小草,小草的名字叫:grass 。宝宝你看那边是花朵,你可以摸一摸,我们不可以摘花朵,它会疼的。我们要保护环境对不对?”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眼睛看,耳朵听,用手触摸。         给孩子东西吃的时候,拿出一些,数一数。来第一个给爸爸、第二个给妈妈、第三个给爷爷、第四个给奶奶,第五个给宝宝.....         这样孩子从父母不断讲述中会学习到其他的内容:丰富的词汇、数学、英语、古诗等等。 (三)轮流谈话Take turns         父母与孩子说话不要用封闭式、命令式的语言。而要学会用因果关系。         比如:“不要碰剪刀”。孩子会停止探索,脑神经元就没有办法链接。正确的方式:“因为你要是碰剪刀很容易割伤手指头,这样流血了会很疼。”让孩子知道因果。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不许哭”......  ( 四)Turn it  off  (关闭手机、电视) 很多的家长不陪孩子玩,直接扔给孩子一个pad、或者直接给孩子放电视、玩手机等。为什么要把电视手机、pad电子产品关了,因为它们违反了以上3个原则(手机和电视不能共情关注孩子、抚慰孩子、也不能与孩子好好交流,更不会建立充分谈话)。 有句话说:“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情商低。”孩子所接受的信息语言是电视传递的,父母给予的则很少,电视机里某人被打,摸一摸头,哭两下就没事,孩子并不能感受到疼不疼。所以很多孩子在学校打架,这个和看电视,以及父母关注少有很大关系。       四、孩子需要成长,父母更需要学习 (一)幼儿时期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对周边事物,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总喜欢问为什么。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语言,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和孩子说话,要转换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不要态度差不解释,直接扼杀孩子的探知。       比如:妈妈带着孩子正在走,看到大树上的叶子落下来,孩子会问:“妈妈这个大树的叶子为什么会落啊?”以下会有N种回答: 1、理科生:“因为地球有引力”。  ——孩子非懂似懂,什么是引力?还是不懂 2、文科生:“冬天快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3、“因为叶子老了,就会掉下来,这样才会长出新的呀。” 4、直男:“落了就落了,那么多废话”。 这样说的时候父母态度就有问题,倒不如自己仔细想想叶子为什么会落”。 5、“因为你看大地是不是黄色的,叶子想大地妈妈了,它穿了黄色的衣服”。这种就是转换成孩子理解的语言去表达。   (二)、青春期要学会用书面语言沟通         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禁止和孩子说:“你不要谈恋爱,到时候影响学习,大学都考不上”。这样孩子会反感。       青春期本身很敏感,有的时候只需要点到即可,这时候父母可以用书面语言沟通。     比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生路途遥远,当目标高远时,有的人注定只能陪你一阵子”。 ( 三)沟通时要注意少用禁词、多积极性的词语     医生给55个家庭,在征得他们同意的下装了一些这窃听器:不同的家庭对于孩子所说的语言数量不一样。中产家庭所说的积极的正面的词语素远远多于负面的词汇,而忙于生计的,那样的家庭往往是负面的词汇多于正面的词汇。       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影响到孩子的原因,影响到孩子处理语言的速度,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脑力劳动者听到的肯定词汇是166,000个,禁忌实惠是26,000个,工人家庭所听到的肯定词汇是62,000个禁忌词汇36,000个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26,000个肯定词汇是57,000个。       到了4岁的时候,孩子听到的肯定词汇为劳动者家庭肯定是66万禁忌词汇是104,000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肯定是104,000个禁忌词汇是228,000个。就是这些词汇,逐渐塑造了孩子之间的差别。                 (三) 镜子效应         孩子的语言95%来源于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如果父母与孩子说话粗暴(滚一边去、我靠、不要你了,让警察去抓你、我不喜欢你了、再哭我就打死你等等)孩子会变得孤僻、缺乏爱、安全感、时间长了会容易有心理疾病或者抑郁,孩子以后也会有语言暴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说话温柔的、态度温和,孩子以后也会变得温文尔雅更加充满自信。         孩子最能体现父母的教养,如果孩子变得不乖巧叛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方法。       平时在孩子出现叛逆不听话的时候,我也会经常看些教育方面的书,从书中学方法,以前可能一直觉得孩子未来是习惯养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看来现在自己认知有错误。再多的培训班、早教都不如父母的教育,语言才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拉开差距的关键。                                 笔名筱韵,(吴娜)

296 评论(11)

一个老神仙

孩子厌学可能隐藏着精神问题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想读书,整天就爱玩,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又蹦又跳,玩得十分尽兴。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方法把他弄到学校,他都会拼命跑回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这么厌恶学习? 杭州市七医院副院长陈致宇主任医师,在做客本报第68期名医大讲堂时说:“有些孩子的厌学,或许不是简单的学习压力原因,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精神问题,甚至更严重的还有精神疾病,家长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考上重点大学后不愿上学 今年刚30出头的肖强(化名),虽然现在处于领导岗位,但大学时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厌学生活。 当时,肖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一跨入大学校门,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松懈了很多。于是,第一次考试时,老师故意出了难题。结果肖强只考了30多分。看到自己这么低的成绩,他的自信荡然无存,从此不愿上学。 此后,家长费尽心思帮他转专业,甚至休学两年,可还是没能改变他。最后不得不带着儿子到陈院长这里看病。 “经过多次聊天,我发现这孩子极度不自信。”陈院长说,虽然他从小到大的成绩都不错,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并不高。再加上经历过多次成绩被别人超越,他慢慢认为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在长期的教育中形成性格缺陷。 陈院长认为,像肖强这样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明显被家长过度保护,无法承受一点点的挫折,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他丧失自信。 所以,陈院长对肖强的治疗,并不是简单的用药物,而是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帮他重拾信心。并在每次考试甚至毕业实习前做心理辅导,给予鼓励。最后他整整花了6年时间完成学业,并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 说有同学笑她腿毛长 高中女生不愿去学校 如果孩子说不愿上学,是因为同学的嘲讽,那么家长们千万要多一个心眼。因为这可能是孩子和同学有矛盾,但也有部分人不是这样。在陈院长的门诊中,曾经就来过这样一位女高中生。 “小女孩对父母说,她之所以对上学反感,那是因为有同学笑她腿上的汗毛太长。以至于孩子不敢抬头说话,不敢跟别人讲话,最后不敢去学校。”陈院长说。 检查后发现,同学并没有笑她,而只是她自己的一种幻觉。幻觉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就诊。经过用药,女孩的幻觉症状很快改善,最后读完高中,考上大学。 陈院长认为,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多认识几个孩子在班上的要好同学,随时了解情况,如果得到否定答案,一定要高度关注。以下15种症状 需要引起注意 陈院长想建议各位家长,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并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另外,一旦孩子出现一些奇怪的表现,千万不要大意,这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对孩子的未来更有帮助。 如何早期发现?陈院长说:“医学专家已通过潜心研究,将疾病的早期症状按发生频率的排序,罗列了前15位症状:敏感多疑,社交能力减退,古怪的想法,变内向,烦躁,牵连观念,情绪不稳,紧张,思维和语言简单,片段的妄想,情感变淡漠,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奇怪的语言,情绪低落,兴趣和社交减少等。” ●读者互动 读者李先生:13岁孩子的厌学该怎么处理?不管我们怎么说,怎么做,这孩子就是不爱读书,不爱听老师讲。 陈致宇:父母有时间要多陪孩子学习,孩子对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 网友“米西西”:我家孩子读初一,在学校课堂上能做到积极发言,但课堂作业、回家作业答题准确率不够高。各科单元测试分数排倒数。 陈致宇:你家孩子比较爱展示自己,这是个好的现象,但他对问题考虑不周到,知道一部分就回答,所以准确率不高,建议你让孩子考虑问题尽量周全一点。 另外,这实际上是个学习方法问题。让他要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还来得及改变,要不断强化,可能开始效果不理想。 网友“沧海一条鱼”:小孩做作业很磨蹭,总要等到不能再拖下去了才做,家长坐旁边也效果不好。怎么办? 陈致宇:可以做一些行为奖励的方法,早做好就有奖励,晚做好就没有。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网友“白杨”:我家小孩今年4岁了,让他背唐诗三字经还有点兴趣,但是要让他数数就是没一点兴趣,好像没有数字概念,我们家长该怎么引导啊? 陈致宇:数学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要到上小学时慢慢形成,现在还太早了。

96 评论(12)

黑暗中的精灵88

孩子厌学怎么办?这一直是令父母头痛,甚至让整个家庭混乱的问题。当孩子出现厌学端倪时,家长应给予重视,及早积极地解决。孩子厌学情况非常严重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更是刻不容缓了。本期专家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郑启涓PS:本案例已征得当事人书面授权同意,其个人信息已作技术处理。01第一次见到小温是两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她14岁,刚上初三,因厌学问题被妈妈带过来咨询。在新学期开始后的十一假期,我见到小温,满脸愁容,在妈妈的旁边,显得很沉默。妈妈一见我就焦虑地说,孩子刚上初三,本来是要冲刺的一年,老师却反馈孩子状态不对,发现孩子变得不爱学习了,经常呆坐几个小时都没有做完作业,老师讲了什么都忘记了,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最近一周,说身体很不舒服,头痛头晕、胃难受和胸闷,不肯去上学,可带去医院检查又没有病症,医生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来处理。在妈妈跟我沟通时,小温拿出手机低头刷起来,妈妈立马轻声制止她,她好像没听到一样。妈妈就跟我抱怨:“这孩子真没礼貌,讲她也不听”。我观察着这对母女的互动,继续将心理咨询的专业设置告知她们。介绍完毕,我征求她们的意见哪位先开始谈,妈妈迫不及待想说,女儿把手机收起来,看了我一眼。我又重新对小温强调一下保密设置,并告诉她如果她想先与我沟通也是可以的,妈妈可以先到外面休息一下。她点了下头,我尊重了她的意愿,于是将妈妈先请出咨询室。02妈妈出去后,小温开始忧伤的讲起自己的故事:她是家中的独女,父母要求比较高,希望自己考上重点大学。妈妈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经常唠叨、督促自己要好好学习,她对丈夫亦如此,爸爸为了逃避妈妈的喋喋不休,经常在外面躲着少回家。即使自己考了班上第一名,父母也从来不会肯定、鼓励自己,爸爸从不管学习,妈妈则是时时强调“危机意识”——不能骄傲、不进则退,要时刻比别人更努力来保持优秀。感觉自己犹如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见备注),每天都要很吃力地把学习那块大石头推向山顶,一有懈怠石头就会滑落山底,自己还得从头再来。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慢慢感觉自己跟不上了,尤其是上了初中。越赶不上,越被妈妈唠叨、批评、督促,现在爸爸也加入了妈妈的阵营。妈妈很不满意小温的成绩,为了在初三备考的这一年能够大大提升,在暑假里,妈妈帮小温报了一个精英强化辅导班,每天从早到晚高强度的学习、预习、复习,一整天下来脑袋是晕的,压力很大,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身体出现了失眠、头痛、消瘦的现象。暑假班结束后,新学期就开始了,小温发现自己无法正常学习了,想看书、想听课,但看不进、听不进,感觉脑子如同浆糊一样转不动,晚上常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不愿意跟同学说话,没有能说真心话的朋友。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自己原本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女孩,而如今,面对妈妈的要求,小温觉得很压抑和无力,内心很崩溃,身体变得虚弱。03小温的成长经历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她在学业上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假期的精英班导致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完全崩塌。在小温的潜意识深处,学习跟痛苦、压抑、无助、沮丧等感受画上了等号,但凡触及与学习有关的事物和情景,比如看书、上课、做作业,便本能地陷入这些负性情绪的包围中。她被这些情绪浓浓地包裹着,难以找到出口,并出现抑郁早期症状。因此,根据小温的现况,咨询要分为三步走,逐步攻破:① 处理和转化小温内心压抑的情绪,改善她的抑郁状态。② 进行亲子关系的辅导,改善家庭的氛围,成为可滋养的能量来帮助她走出抑郁。③ 帮助小温重塑学习的价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04经过谈话治疗后,我和小温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其后通过在咨询室内创造一种“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我鼓励她表达内心的想法——她的压抑更多来自对父母的愤怒,这些愤怒她无法在现实中跟父母去表达,一直强压在自己的内心,但愤怒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如同火焰,越积越旺,憋得她快要崩溃,而压抑的同时,她也会责备自己不够好、无能,难以达到妈妈的期盼。我采用完型疗法的空椅子技术,帮助她通过意象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对话,大声喊出内心的感受。刚开始她不敢大声说,只是小声说了句“我很难受”。我鼓励她继续、大声点儿,她慢慢放开自己,“我都被你们逼得无路可走了,我都要崩溃了”、“你们就知道学习学习,根本就不关心我”、“我生病了,你们从来都不问我感受,就知道催学习学习”....释放后,我引导她说出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对待自己,“我希望妈妈能少说几句,我已经长大了,晓得该做什么”、“我希望爸爸能多与妈妈说话,这样妈妈就不用老是盯着我了”...我让她想象一下父母听到她这些话,父母会怎样回应。当她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回应时,她慢慢能理解父母了,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爱。有一次,当她表达了对妈妈的希望后,“妈妈”说,“我希望自己少说,少操心,可是我控制不住,忍不住。我太孤独了,你爸爸不愿意跟我说话,我也没有朋友,你是我的女儿,我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啊”,她边说边流泪。我引导她把这份理解升华为内心的力量,最后,她跟“妈妈”说道:“妈妈,我能理解你的孤独和寂寞,但你的情绪让我喘不过气来了。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有你的人生,你要为你的人生负责,你可以与爸爸好好说话、好好相处,你也可以去找朋友啊,没有朋友那就从现在开始去交往吧。这样我轻松一些,我才能够做好自己,希望妈妈能够信任我,尊重我。”每次咨询后,她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西西弗斯的石头越来越轻了,对自己、对父母、对父母间的关系都多了一些理解。这样一次次处理完之后,小温的身体不适已经渐渐消失,并可以回学校上课了。05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会在咨询室看到来访者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议家长参与咨询,形成疗愈联盟,这样孩子不仅能在咨询室内感受到“安全岛”,获得内在力量的成长,离开咨询室、回到家庭中也能获得“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从中得到滋养的力量。许多父母经过咨询、指导后能够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并适度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亲子关系及自己的生活质量。小温妈妈本意是希望孩子爱上学习,快乐学习,但因自己与丈夫关系不良,夫妻缺乏情感沟通,于是孩子出生后她便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盯着孩子的成长,逼着孩子优秀,反而让孩子感到被控制、被强迫,感到压抑,对学习产生厌倦。经过探讨,小温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但没有达到效果,还让孩子走向厌学和抑郁的边缘,她下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我与之约定在咨询期间不再贬低、批评、指责孩子,感到孤独、焦虑的时候,及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和家务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情绪平和后再与丈夫、女儿沟通交流,交流时要学会理解和鼓励、少说多听,扭转之前的沟通模式。几次咨询后妈妈有了很大变化,从开始的孩子说一句她说十句,到孩子说五句她说五句,及最后能安静的听孩子说话,让小温很欣喜,母女之间的关系变得温情多了,她也开始敢于向妈妈表达了。小温向我反馈,有一次她看到妈妈又想唠叨了,但想起老师的交代只好憋了回去,当时妈妈的模样可爱极了。06当小温的抑郁情绪缓解后,我们针对她的学习问题进行了正面的讨论。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她也觉得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用途,学习更像例行公事。我们讨论了她的兴趣爱好、未来的梦想和想成为怎样的人。她表示自己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期盼,因为父母已经帮自己规划好了——好好学习,上大学,找工作,好好工作;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知道自己现在是怎样的人,更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是怎样的人。我相信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感受,但也知道她内心隐藏着更有动力的希望和力量。在详细讨论了“我是谁?”之后,她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了,对现在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此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进几次行,不断深入、巩固)。终于,小温袒露自己其实很崇拜村上春树那样的作家,也曾梦想当作家,但觉得不现实,且自己写作水平也还不够好。我们一起发掘她的优点与特长,探讨怎样才能与偶像靠近,达到那样的文字功底、文学基础、情感体验,将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个阶段自己能够做些什么。经过探讨,她开始赋予学习新的意义——为成为一个好的作家打基础,磨炼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的阅历和体验。在是否还上辅导班的问题上,小温表达了她的不愿意。妈妈从心底是希望孩子在节假日能继续上,因此存在着冲突。我与妈妈总结了孩子的状况,妈妈也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更能让孩子日渐恢复学习动力。于是,在引导下,妈妈与孩子达成一致。孩子恢复良好状态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为首要,在此情况下,由孩子根据学习的进度来决定是否参加辅导班。多年来从各种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中可以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很单纯的,如果不被外界所影响和扭曲,他们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兴趣是完好的。而青春期的孩子体验着“成为大人”的过渡阶段,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从父母那里夺回自由选择的权利。否则,学习兴趣就被扭曲了。在学习兴趣完好的情况下,孩子遇到挑战和困难会自己思考、克服和解决;若孩子对学习生厌,不愿意上学,父母再大的责备或苦口婆心去劝,孩子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与其这样,父母不如适度给孩子决定权,让她自己思考及选择,并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妈妈后来反馈,她的改变,有了意外的收获——孩子的爸爸回家变多了,愿意给家庭更多的陪伴。孩子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虽然没有参加辅导班,但她主动的购买了一些辅导书籍去学习,成绩也在稳步的上升。如今小温已是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她如愿以偿分到了文科班,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了。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得罪了众神主宰宙斯和冥王哈得斯而被惩罚,罚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当巨石快推到山顶时,石头的重量迫使他后退,巨石滚回原来的地方,于是,他又得从山下重新推。

350 评论(14)

晴猫猫天

孩子会出现这些行为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这里并不清楚您的孩子年龄是多少,叛逆的时间多久,“网瘾”达到什么程度,“离家出走”是什么形式的,所以并不能给予确切的答复。会出现这些情况一般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之间沟通交流不畅有关,如果您感觉这些方面做的都很好的话,那就建议您带领孩子去看下心理医生吧。

113 评论(14)

迪拉索高品

要看你是什么角度去看15岁的女孩了,比如从长辈或者家人的角度去看和朋友同学的角度去看15岁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342 评论(13)

天才和笨蛋

可以告诉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这样的故事来教育他们他们就会努力学习。

266 评论(9)

水水香蓝草

社会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家长们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会把很多精力用在他们身上,很多家长都在抱怨,为何自己的孩子明明不笨,有的还有几分聪明,可是学习的成绩就是差强人意,这也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难题。

人与人智商相差不大,深刻剖析低年级同学,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

学而时习之,学习习惯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

低年级的同学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心智不够成熟,所以新鲜事物都能够让他们产生吸引力,在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要培养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等,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提到了复习习惯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复习的时候总会感悟到新的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同学,老师和家长要能够相互配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叛逆孩子思想问题,导致学习成绩差

有些孩子非常叛逆也很淘气,他们喜欢和家长老师反方向对着干,这样的同学一般还是会比较聪明的,但是由于思想比较叛逆,不爱学习,不尊重父母和老师,家长在教育上面一定要加强,能够好好沟通交流,多表扬,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还要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教育也是关键问题。

家庭问题,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造成重要影响

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总是吵架或是父母离异家庭,这种家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这样的同学一般都会比较自卑,就算长大后也非常没有安全感,思想很消极,这也会直接造成学习成绩差,甚至影响一生,所以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一定要能够建立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即使聪明但专注力不够,影响学习成绩

一些同学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却很一般,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专注力上面是不够的,如果专注力不够,在课上就很难做到认真听讲,也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父母和老师应双重配合,有效提升孩子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当他们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并且专注力更强,那么家长和老师平时应善于观察他们的兴趣点,有的同学爱好数学,有的同学爱好美术书法等等,父母可以挖掘孩子的特殊兴趣,作为一门特长进行培养。

以身作则,塑造榜样力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环境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为了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家长们要能够以身作则,塑造榜样的力量,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能够辅导之外,可以拿一本书阅读,不要再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看电视等等,要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与其抱怨不如想解决办法,环环相扣提升专注力,提升学习成绩

朗读训练法,提升专注力

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孩子进行朗读训练,比如在家里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进行朗读,这样不仅有效提升认字,不漏字的能力,也可以达到百分百的专注,长期保持习惯,提升专注力。

不要一心二用,一次只完成一件事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因为他们注意力本身就很难集中,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情。

给低年级家长的两点小建议:

低年级同学,不要太固执他们的学习成绩,需从学习态度入手

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学习知识量比较少,也比较简单,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要把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面,固执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应该让孩子能够爱上学习,打好基础,自然学习成绩便会有所提升。

从小培养良好作息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同学在步入校园之后,家长就应该教育引导孩子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在生活上也要养成好习惯,尊敬老师,互助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家庭作业按时完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有态度,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写等等。

【笔者寄语】

每个低年级的同学都像是一张白纸一样,重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上面,与其抱怨不如找到方法,温故而知新,养成学习良好习惯提升专注力,自然成绩就会提升,也会为后续升入高年级打下坚实基础。

今日话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提升低年级同学专注力?

27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