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joannatang200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锦州市中心心理咨询师陈建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州齐惠壮士

已采纳

按照引号的用法,咋一看题目,问题多多:怎么“教育理念”还加了引号?难道是有什么“反意”?难道……别猜了!这里是重点中的重点引用,“一语三关”:一、指教育理念的本意即教育思想观念;二、提示读者注意这个理念并非“曲靖专利”而是在曲靖地区的教育者们的最美实践、升华和见证;三、这里我所提的“教育理念”更指拥有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人,且特别指曲靖地区的教育人。为什么我一定提曲靖的“教育理念”和曲靖的教育人?我想,作为云南人,提到曲靖教育无所不知,可谓云南一流、高大上。为什么会高大上?首先是有一批批拥有“教育理念”的教育人。当然,我承认也有其他比我们其他地区更有优势的客观条件,但我更惊叹的是可以自控、改变的自我教育人的教育精神。或许真的验证了“机会不会辜负努力的人”这句话吧,愚笨的我在求学的路上总会遇上很多的机会,找到很多的缘。2010年5月在曲靖师范学院参与的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次外出培训是我与曲靖教育的首次相遇,也是我从教12年后第一次感受到我得努力学习、我得用心从教的机缘。从此,我认识了我的偶像周国显老师,并作为远方的“徒弟”在云南省周国显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中爱上了课题研究、爱上了科研成果的展现、爱上了教育事业。很多时候我都想,周国显老师从初中文凭从教(代课)到自考大专、本科文凭;从一个人的成长到引领一批人成长(记得当时的工作室里有十位正式成员,其他还招募了各校的一百多位学员,我是外州唯一一名);从基础的科研到带领一批人出版诸多著作……所以,我常常想也常常讲:周老师用生动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用心没有什么不可能”。周国显老师就是曲靖“教育理念”的典范,当然这样的教育引领者很多很多。时隔十二年后的今天(2022年1月12日)我有缘又与三位曲靖教育人相遇,汲取曲靖“教育理念”。上午聆听了王金平老师题为《争做好老师》的讲座。王老师是曲靖市教育体育局人事科长、四级调研员。在曲靖市教育体育局招生办、考试中心、师资教育科、局办公室等多岗位负责。参与省级、市级多个课题研究,其中2015年参与的《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创新研究》,结题时被评为“优秀”课题。全面负责曲靖市2019年以前曲靖市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教师全员培训等管理办法、考核方案的起草、修订、完善工作;开展工作室管理、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题讲座近百场看简介不用质疑王老师的讲座一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强的见解,“切实际”“接地气”“解需求”,可谓受益匪浅,引领我们做一名对教育有用的“好老师”。近四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很多内容让我如雷贯耳,这里不去多提。我想讲一个我感受到的关键词:感动。王老师身居高层却不断学习,分享中的理念、人物、素材等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一位年近六十的精进者毅力和典范。我们年轻的后生,还有什么借口不学习呢?然而,我们教育中的事实却是:教书人不读书!下午聆听了陈建顺教授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陈教授,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看职务和身份,我们也不用质疑他带给我们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研判、矫正以及教师如何引导的许多干货。解决了我们对学生行为的判断和与学生对话的方法,让学生多了许多被关爱。陈教授作为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适度区分并密切协同,给我们在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引了方向。写本文是还在期待聆听的是施维江老师题为《实施县管校聘后如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讲座。施老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现任通泉中学校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30年,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曲靖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曲靖市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云南省、曲靖市青年教师课堂竞赛评委;曲靖市“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曲靖师范学院外聘专家,市委联系专家。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2017 年成为“云南省初中语文施维江名师工作坊”坊主,倡导高效早读,在全国首推“精准早读”课例研修,探索高效早读途径和方法,引领教学研究的深入和青年教师成长。承担省市课题四个,发表论文60余篇。曾荣获曲靖市“优秀教师”;曲靖市“教书育人楷模”;曲靖市“名教师”;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云南省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坊主”;“云南省具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等36个荣誉称号,2018年荣登《云南教育》第10期封面。看简介和主题,又是一场盛大洗礼。我觉得我很幸运,十年前与曲靖教育人相遇并接受洗礼,十年后又再一次与曲靖教育人相遇得到如雷贯耳的启发和触动,此生足也。

锦州市中心心理咨询师陈建

124 评论(13)

小丫夏夏

一、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心理规律和特点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儿童是好动的,喜爱各项体育活动,在活动中特别喜爱比赛,好胜心强这对教师组织体育活动是有利的,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因素,积极引导并组织他们从事体育活动,达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另外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较广泛,喜欢多样活动,在活动中不容易控制自己,兴趣来时可以就某个项目玩得不知疲倦,这就违反科学的锻炼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教育,积极引导。大家知道各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例如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好动,而高年级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跳跳蹦蹦,认为体育活动没有意思,特别是女生更为明显,在低年级时男女生一起赛跑有说有笑,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上则表现为害羞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学生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 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教师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多从正面教育。同时也不断讲一些中外女子在体育方面超过男子的例子。再如,在体育课时,多让小干部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可多用分组轮换由他们负责的教学活动。事实证明,有的学生确实能组织得比较好。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就可以合理安排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譬如对低年级学生,多用儿童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可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动作,或模仿动物动作的体操等。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体育术语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得以掌握,达到教学目的。示范前,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取正面示范,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另外病残儿童的个性又与正常学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细心观察和区别对待。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统一锻炼。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既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又培养其间接兴趣;同时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单纯地从兴趣出发的错误倾向。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如何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说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譬如做游戏,体育教材中为什么安排了要多做游戏呢?因为小学生往往对游戏有兴趣。怎样选游戏才能引起学生兴趣是有讲究的,教法也要多样化,要能符合学生的心理。游戏对小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教学中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本来较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做发展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时,就搞多数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接力”和用单脚、双脚跳前进的“划龙舟”比赛或集体跳绳等。400米耐久跑学生既感到单调乏味,又非常发怵,就采用“领先跑”、“赶超跑”、“带球跑”等形式,提高练习兴趣。这样,用游戏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贯穿起来, 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加了锻炼身体的实效。还有竞赛也是很好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于低年级学生还可设计新颖的场地。另外,还可以采用“表扬”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一表扬学生的劲头就来了。三、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小学生最喜欢模仿,体育教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无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无论在仪表、语言和举止活动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为了更好的教育指导学生,对学生应该是不抱陈建的,观察学生时,不能选用自己的框框,应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他们从你的语言、目光和态度中察到你对他的好或坏,在对待体育差和纪律品德差的学生,教师应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对他们既严又亲,努力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能在你的教育下成为合格人才。四、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发育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体育老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式教学。这种强制教学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不想害怕上体育课,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选修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快乐享受优秀的喜悦。这样学校体育才有精神感召力,享受健康的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张扬,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5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