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2

Xiaonini71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孙萍视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汉朝文帝

已采纳

一、从教者情况分析: 孙萍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专修英语教育专业。今年八月进入我们霍桥幼儿参加工作,是一名幼儿园新教师。这学期与我共同担任中一班的教学工作。 二、现状分析: 孙萍是一位新教师,在大学期间专修过《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生的必修课,但对幼儿园教材不熟悉。通过假期中的接触了解及开学至今的观察中,我发现孙萍是一位80后的小青年,在校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良,理论上比较有自己的见解,但动手方面、实践经验和各项专业技能上比较欠缺。孙老师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喜欢孩子,能虚心请教。她性格温和平静,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受到小朋友喜爱。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缺乏经验,表现在班级孩子教学的管理,有时候力不从心。根据孙萍老师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带教计划: 三、发展目标: “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领会纲要精神,在互动中使新教师认识到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同时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提高新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能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能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热爱幼教事业,体验教育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2、掌握观察幼儿的方法,能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发展,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进一步与幼儿交往,使教育效果明显有效。在日常活动与幼儿习惯培养中能多注意观察幼儿,抓住教育契机。 3、能抓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较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能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4、加强各种专业技能练习,鼓励她积极提高业务技能,克服不足之处,增强自身素质。 5、以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新教师,进一步萌发爱岗、爱生的情感。 四、措施: 1、每周不定时听课,观察其班级常规的养成情况,做到自评,点评结合,及时指导在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的建议,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 2、在制定周计划的同时进行活动选择方法的指导和活动设计方法的指导。 3、不定期的观摩教学活动,结合自评和他人评等方式,不断提高听评课 4、注重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采用观摩和被观摩的方法,使班级常规更加稳定。 5、共同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商量与交流指导家访工作的方法。 6、每半学期进行一次考评活动,听取园考评小组指导。 7、每周有与新教师谈心的时间,了解其思想状况,共同探讨教育心得。 五、活动时间: 2013年9月—2013年7月 六、参加人员: 师:马新伟 徒:孙萍 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 九月份:签定师徒结对协议,指导新教师熟悉整册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丰富提高,学习新课程理念。 十月份:师傅上示范课,并听徒弟的课,共同研讨,共同备课。在教学实践中,提炼教学特色,设立成长目标,使之能轻松驾奴课堂。师傅和徒弟共同探讨多媒体技能的运用。 十一月份:随时随地教研,研究教材、教学、提高专业技能,共同探讨教学论文,推荐参评。不断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促进个人素质不断提高。 十二月份:指导制订复习计划,研讨如何上好复习课。 (第二学期) 三月份:指导制订教学计划,并学习几篇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四月份:参加开放周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共同备课。每月至少听徒弟2节课,并给出导评,使徒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五月份:交流教学案例,提出意见,及时整改。与徒弟商讨为园内汇报课一节,在大型教学活动中与商讨徒弟设计,完成上课任务。 六月份:上示范课,听徒弟课,共同研讨。与徒弟商讨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 七月份:指导制订复习计划,撰写学生寄语、教学及个人工作。 五、带教成果(或达成度) 1、能较顺利地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熟悉一日活动流程,能独立带班。 2、能独立制定一日活动计划,初步设计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集体活动,能按照计划实施活动。 3、了解并实施保教结合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保育工作有一定的敏感度。 4、了解与家长交流沟通的几种方式,掌握与家长的基本沟通技巧。 第二篇:幼儿园年度师徒结对计划 面对刚接触新教改的红红来说,对任何事情都是似懂非懂,常会面对顽皮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因此,给她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给于指导和带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提升专业技能 在教育、教学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有长流水,孩子才会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教师担负着为祖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作为青年教师,要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准,争取在语言、计算、音乐、舞蹈、外语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并且要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把握的知识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激发幼儿潜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加强师德修养 在师德修养上:孩子有着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教师应该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爱去爱护他们,我把孩子们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们教师应该悉心的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呵护他们、雕琢他们。我将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红红来了解孩子,使她在日常生活中以“妈妈”的细心关心体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以“严师”的耐心启发引导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指正、循循善诱;在游戏活动中以“玩伴”的童心信任鼓励他们。走进童心世界,与他们同舞同歌,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理智施爱,用爱心谱写一曲美丽的旋律,让爱心的种子撒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三、丰富保育知识 在保育知识上:幼儿教师不仅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保教任务相当繁重,没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是不行的。我将带领红红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努力学习保育方面的知识,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重视及时反思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收获,可以使我在教育教学中进步的更快。并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进。因此,本学期要求红红积极参与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多和同事进行讨论评价,从而获得广泛而深入的评价反思信息,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对策。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引导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在徒弟的心目中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好师傅。 第三篇:幼儿园年度师徒结对子计划 面对刚接触新教改的红红来说,对任何事情都是似懂非懂,常会面对顽皮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因此,给她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带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制定以下计划: 一、提升专业技能 在教育、教学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有长流水,孩子才会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教师担负着为祖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作为青年教师,要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准,争取在语言、计算、音乐、舞蹈、外语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并且要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把握的知识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激发幼儿潜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加强师德修养 在师德修养上:孩子有着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教师应该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爱去爱护他们,我把孩子们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们教师应该悉心的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呵护他们、雕琢他们。我将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红红来了解孩子,使她在日常生活中以“妈妈”的细心关心体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以“严师”的耐心启发引导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指正、循循善诱;在游戏活动中以“玩伴”的童心信任鼓励他们。走进童心世界,与他们同舞同歌,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理智施爱,用爱心谱写一曲美丽的旋律,让爱心的种子撒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三、丰富保育知识 在保育知识上:幼儿教师不仅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保教任务相当繁重,没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是不行的。我将带领红红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努力学习保育方面的知识,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重视及时反思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收获,可以使我在教育教学中进步的更快。并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进。因此,本学期要求红红积极参与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多和同事进行讨论评价,从而获得广泛而深入的评价反思信息,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对策。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引导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在徒弟的心目中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好师傅。 第四篇:幼儿园师徒结对计划 刚进入教育事业,我对任何事情都是似懂非懂,常会面对顽皮的孩子们束手无策,金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在金老师的带教下,我们制定师徒结对计划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有长流水,孩子才会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教师担负着为祖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作为新教师的我,要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准,争取在语言、计算、音乐、舞蹈、外语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并且要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激发幼儿潜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在师德修养上:孩子有着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教师应该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爱去爱护他们,我把孩子们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们教师应该悉心的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呵护他们、雕琢他们。在有经验的金老师的支持和带领下,我将用各种方式、方法来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以“妈妈”的细心关心体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以“严师”的耐心启发引导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指正、循循善诱;在游戏活动中以“玩伴”的童心信任鼓励他们。走进童心世界,与他们同舞同歌,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理智施爱,用爱心谱写一曲优美的旋律,让爱心的种子撒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三、在保育知识上:幼儿教师不仅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保教任务相当繁重,没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一颗炽热的爱心是不行的。我将在金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学习保育方面的知识,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及时反思:金老师在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中告诉我: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收获,可以使我在教育教学中进步的更快。并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进。多和同事进行讨论评价,从而获得广泛而深入的评价反思信息,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对策。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带教老师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有一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第五篇:幼儿园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计划 作为年轻的教师,我深知自己存在许多不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迫切的期待在师傅的带领下,尽快胜任学校的工作。 今年,我继续拜教学功底深厚,师德高尚的老师为师傅。现制定师徒结对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 1.每月邀请师傅至少来听3节课,每个学期也至少去听师傅5节示范课。在交流中升华理念。 3.和师傅一起观看优质课,一起讨论,深入领会名家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 4.邀请师傅指点备课,每学期开设一节校内汇报课。 5.经常和师傅沟通,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 6.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7.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经常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指点。 8.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傅交流。 二、活动内容 三月份: 1.制定成长计划;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聆听师傅的课、交流; 四月份: 1.听师傅的课,并进行交流; 2.准备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3.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4.邀请师傅随堂听课; 五月份: 1.共同探讨名家课例; 2.和师傅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3.邀请师傅随堂听课,评课; 幼儿园师徒结对计划(2) 六、七月份: 1.听师傅的课,并进行交流; 2.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3.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4.完成个人总结。 三、自我期望 1.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学习;每学期至少读5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并做好笔记或。 2.多交流: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增进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3.多听课: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前一周备好课,认真上好每堂课。 4.多反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积累,多做课后反思,争取每课都有小反思,每学期至少写多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5.认真理解钻研教材,努力备好课,并在实践中掌握教与学的内在联系。 6.多开课:争取更多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开课活动,每学年争取上一节校级公开课。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师傅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有一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心理咨询师孙萍视频

275 评论(13)

Elaine暖阳

现在的社会,社恐似乎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共有的通病,不想出门,碰到陌生电话不敢接(就算是外卖电话),遇到没那么熟的人跟你打招呼也不敢回应。就算知道这是错误的也没办法改变,因为慢慢地已经形成习惯,其实我也是属于有点社恐的,但可能没有他们那么严重吧,那么社恐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呢?

首先,我觉得这个跟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有关。我认为社恐的人其实都是有一些些心理问题的,比如社交焦虑障碍,内心比较自卑,这些问题导致他们不敢与别人交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交流大多数都是线上交流,靠聊天工具,很多人线上非常活跃,实际生活中却很沉默,仿佛这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低头族”,坐车玩手机,在餐厅吃饭也玩手机,基本不与人交流,导致缺少与人交流的能力,慢慢也就社恐。

还有就是家庭环境,有很多家庭生活氛围比较压抑,或者很多大人为了挣钱与孩子缺少交流(也有很多留守儿童),导致他们形成比较内向压抑的性格,慢慢地就会社恐。其实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是有一些自卑的,他们能接触的与城市里的孩子相差太多,很多时候他们内心都会觉得不如城市里的孩子,导致他们不敢与其他人交流,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其次,有些时候可能他们身上有些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残疾,又或者是有点胖,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虽然我们从不这样认为),有时候他们也会遭受到不怀好意的人的攻击与嘲笑,导致他们越来越自卑,慢慢地就社恐。

我自己本身也是有些社恐的,只要一个人出门就会害怕,不想与别人交流,看到来电就下意识不想接,这其实与我的家庭有关,从小寄养在别人家庭,要学会看别人眼色,尽量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麻烦从而被赶出去,以至于有点自卑,从而慢慢地就害怕与别人交流。随着长大,才慢慢打开内心,勇敢与别人交流。

其实,社恐的人我是特别心疼他们的,他们也想与别人交流,只是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嫌弃。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我希望我们都能对他们释放出善意,让他们慢慢打开内心,不再拒绝与别人交流。

86 评论(13)

爱吃烤鸭的小猫

现如今,年轻人都把“社恐”二字常常挂在嘴边,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更是随处可见“社恐人”。“社恐”即社交恐惧,又叫社交焦虑障碍。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会表现得非常紧张,不敢去面对。下面让我说说我对社恐的一些看法以及它成为年轻人流行病的原因。

1,精神疾病

“社恐”泛化的背后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变化。医理上的社交恐惧属于一种精神疾病,通常伴随有焦虑、抑郁、精神衰弱等症状。

2,逃避现实

但如今流行于网络上的“社恐”的范围明显更广。对社交情况的轻微不适、紧张或者仅仅只是不情愿等情况也被纳入其中。因为我在大学中有很深的感触,如果有个什么需要出面的活动,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都会说一句“我社恐”!这就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因为可能这么说会解决很多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

1,拒绝一切社交

可能有些人会说拒绝社交是因为自己觉得那些社交并没有什么用,反而是在浪费时间。我并不否认。确实有些社交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社恐的人是拒绝一切社交,除非是硬性要求的,否则绝对不和别人有联系。

2, 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够好

“社恐人”总是认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别人肯定都会笑话自己。站在台上的时候恨不得把头低到尘埃里去。就连出去玩的时候点杯奶茶都不敢大声跟服务员说话,生怕自己说错什么,也不敢反驳别人。‘社恐’人总觉得别人正在关注和评价自己,一直在给自己制造无端的焦虑。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么的关注你的一举一动,更不会觉得你很糟糕。

3, 回避一切场合,一直推脱。

“社恐人”一般都不会想要在人多的地方出现,他们觉得自己有手机就够了。比如有朋友邀请他去参加聚会,就不敢去;比如可能在学校有演讲的场合是让他去上台演讲,也不敢。 所以当遇到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时候,如果硬拉着他去参加聚会,他会找各种理由去推脱,这就是社交恐惧的表现。

1, 心理因素

因为自己心里一直觉得在很多人面前会丢脸,觉得别人会看得出来很紧张,会笑话、贬低他,就会刻意回避这些场合。

2,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性格内向,平常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因而回避社会;而有些人自尊心过强,有什么没做好或者是有什么自己接受不了的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愿意和人交往的“社恐人”。

3, 社会因素

现在没有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着评奖评优,考研考证的压力;已经毕业了的年轻人面对着“996”的工作时长和高速的生活节奏,工作中的压力、在大城市中生存的压力;更别说现在还存在着严重的内卷现象······不少年轻人被这些压力挤压着,因而感到疲惫和恐惧。自此,很多年轻人都甘愿当一个“社恐”患者。

4,家庭因素

不和谐的家庭因素是导致当代年轻人社恐的一大因素。他们小时候在家没有感受到爱,长大后又被评论排斥,内心深处就更拒绝与人接触了。

5,完美主义者

自己非常追求完美,但是本身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又过多,社会环境压力大,形成恶性循环。如创业失败,家庭负担过大等。他们在社交中无法获得认同感,或者说害怕在社交活动中得不到内心希望的认同。

最后我觉得任何人都不能总是假借“社恐”来逃避现实,更何况现在是国家中坚之力的年轻人呢?一旦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到达一定程度,那一遇到社交就想逃。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也可能成为真正的“社恐”患者啊!

综上所述,没有社恐的年轻人千万别给自己乱贴“社恐”的标签,别给自己制造无端的焦虑,也不要给自己成为“社恐患者”的机会。“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拥抱现实生活,才能努力塑造适合自己的积极的社交状态。

282 评论(11)

莫非mioamy

- 如果被一只老虎咬了,你会求救吗?

- 我不会,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来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不知道这个段子有没有戳到部分人的心,这可以说是社恐人的真实写照了吧。

什么是社恐?

社恐,即社交恐惧,又叫作社会交流障碍,从医学角度看是一种精神疾病,是焦虑症的一种。很多承受压力过大的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些社恐障碍。

社恐在当下,除了是一个医学概念,更多的是年轻人自我或相互调侃的一个“梗”,作为一张粗暴的标签表达一种身份认同。

“社恐”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

社交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年轻人的社交范围反而越来越小。

一方面,对年轻一代来说独生子女占多数;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改变了以往邻里相亲的状态,青年群体已经习惯了“自我轴心”式的成长,年轻人的社交频率远远比不上上一代。而且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得年轻人们更加习惯“线上狂欢,线下沉默”,年轻人们倾向于躲在屏幕后面而不是暴露于人前。

再者,在大城市漂泊的独居者越来越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窘境被别人看见,也不喜欢强迫自己在人前装模作样。越是需要在社交上付出心力,人们就越抗拒社交。繁忙的工作、生活的不确定、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很大程度造成了年轻人想要成为一个“社交隐形人”。

当某些群体不想面对某些问题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为之赋予病名。像是把“赖床”叫作“起床困难症”,听起来就不那么可耻,反而多了点自我戏谑的调侃;同样的,说自己“废宅”会显得很颓,但叫自己“社恐”就显得很当代,很北上广,很年轻人:不是我不想社交,而是我确实社交技能缺少——这可能也是“社恐”成为“时代病”的原因之一吧。

怎样才是真正的“社恐”?

并非所有恐惧社交的情况都叫社交恐惧症。比如一个害羞的人会对社交活动场合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心情甚至是回避行为,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离开了当下的情境就会消失,这并不算真正的社恐。

临床上的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都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可能伴有应激反应和过度反应(如发抖、冒汗、不敢抬头或正视等)。

可以这么理解,社恐的人可能自卑内向,但自卑内向的人不一定是社恐。

我们平常所说的“社恐”,其实远远达不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人际关系的焦虑和紧张,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往往是害怕来自外界的消极评价。

当代“社恐人”如何自我拯救?

1)为自己而活

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始终记得为自己而活。尝试撕掉自己身上的标签,放平心态,学会接受自己 的不完美。

2)寻找让自己舒适的社交方式

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圈子里,尝试走出去,拓宽自己的社交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中找到与人相处的最佳模式。当然也不要过于勉强自己,只要把重要的关系维护好,自然地和别人相处,做自己,就足够了。

19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