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2

逍遥无涯子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催眠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这点小事

已采纳

首先是房间的颜色,淡雅一些,不要过深,特别是不能是深蓝色,那代表的是抑郁。房间的布置不能太满,要让人感觉比较轻松,各个家具需要有一定距离。如果是家庭治疗或团体治疗,那么沙发需要多一些,如果只进行个体治疗,那么2个沙发足够。如果要进行精神分析或催眠,还需要一个躺椅。咨询师和来访者不能正对,座位呈90度角比较好。来访者坐的位置最好能够看到窗户,但又不是直接面对窗户。钟表是必须的,方便咨询师把握时间。需要有一个能够放置来访者所带物品的桌子或茶几。1-2盆绿色植物。尽量用太阳光照明,如果是晚上,灯光的选择也要柔和。

心理咨询师催眠床

219 评论(12)

eugenewoo1986

导语催眠很厉害,玩转须努力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内容是检验人们对待“催眠”这件事情的态度。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我将测试对象定位为那些没有听过有关催眠术的课程、对它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层面的新朋友。整个测试前后加起来大概持续了一年时间,被测试者囊括了大学生、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商人及文化圈等各个层面的上百人。而最终测试数据统计的结果很有趣。当我跟这些朋友提到有关催眠的话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批判型,觉得我在吹牛。从骨子里认为催眠就是骗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能让他们的意志不被自己左右的事情。这类人占30%左右。二是恐惧型,一听到“催眠”二字,马上表现出对被操纵的恐惧,自然而然对我也有了保持距离的心态。这类人占60%左右。只有剩下不到10%的人,在聊到这个话题后,对催眠术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希望参加我的培训,深入了解催眠的相关知识技巧。对这类人,我的评价是——可怕!因为我感觉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常人所缺少的冒险精神。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这样的精神,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其实无论是批判型还是恐惧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对“催眠”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催眠”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否真能如同电影电视和某些书里所描述的那样:让被催眠者躺在床上,只要对他说些类似“放松、越来越放松……”这样看似简单无比的语言,就可以让他失去意识,甚至对其进行行为控制?对问题的前半部分:让被催眠者躺在床上,进行放松暗示,就能将对方带入催眠状态——我的回答是:“有!”不过这是催眠术在心理咨询领域运用的一种,目的是方便快速地将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而大部分时间里,我要催眠一个人根本无须如此复杂。可能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能达到目的。而问题的后半部分,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催眠状态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事实恰恰相反,它其实是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集中于当下的某一件事情。也正因为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被催眠者会全部或部分忽略周围的事物。生活中最常见的催眠状态就是走神。走神的人是在意不到身旁的人在做什么、是否离开过的,哪怕叫他几声,也未必能听见,整个身体和感受都集中在大脑想象的故事情节里,嘴角偶尔还会露出傻傻的微笑——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自我催眠。催眠后,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语言、行为的暗示去引导对方的思维,但是不会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夸张,无论要对方做什么,他都会乖乖去做。因为催眠不能控制对方的行为,只能影响。并且要不要执行催眠师的指令,也完全由被催眠者自己决定。也就是说,即便我催眠了你,你的思维还是自己的,如果意识将我的暗示评判为错误加以拒绝,那么我是没办法让你按照我的想法去行动的。但这种选择,仅限于某些违背生存本能和道德底线的事情。催眠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不属于二者范畴时,催眠者如果催眠成功,那么他的指令的确会让人变得更加听话。因为施加催眠者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降低被催眠者的意识,让自己的信号到达对方的“无意识”。所谓意识,就是在我们大脑中负责判断、思考、感受的部分。这种思维的结果,就是评判出一件事情的好坏或者价值,然后告诉身体是否应该遵从。比如正常情况下看到一盆滚烫的开水,你肯定不会把手放进去,因为你的意识已经有了评判——这东西很烫,接触到会伤害自己。但是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你在全神贯注地想一件事情或者就是脑子里空白一片,只是觉得自己要去洗手,结果手放进盆里后,才发现这水原来是滚烫的。显然,这时候意识没有给你“水烫不能碰”的评判。那么,此刻你的行为是谁在控制?答案是——无意识。无意识是指“人类对自身或外在环境变化无觉知的现象”,它与意识的含义相对。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了事,但还不自知”。比如走路的时候,很少有人在走路之前会先思考:我是应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而是习惯性地就完成从起身到踏脚这一系列连贯性的动作。并且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有的人会习惯先出右脚,有的人则是左脚。这是不一样的:先出左脚的人,往往执行力很强,想到就会去做;而先出右脚的人,则习惯三思而后行。像这些不需要我们思考就能完成的动作,就是我们的无意识行为,而控制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的,就是无意识。如果我们去刻意留意观察这些无意识行为,就叫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意识和无意识功能各不同。意识最大的本领是评判,无意识最大的职责则是行动。凡是被无意识收到的信息,无论好与坏,它都一定会把这个信息变成现实:让它蹲下,它就蹲下;让它离开,它就离开……这种结果几乎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因为人人都喜欢听话的人。但是无意识并不是随时都能工作的,否则你就不会苦恼于孩子不爱学习,更不会纠结于客户不买你的产品——只要你能把信息告诉对方的无意识,他们都会立刻执行。无意识不是那么容易沟通到的,这就是因为在无意识之外,人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意识评判系统的存在。这就像一面盾牌,当外界一个信息进来,首先要经过意识系统的评判和筛选,也就是评价。评价这个信息好不好,这个信息是否正确。当意识觉得正确,或者对这个信息进行片段性的筛选、改变,觉得这样才是正确的以后,这个信息才会被传入无意识,然后无意识再把收到的信息转换为行为外显出来。小孩不听话、客户总是拒绝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说的话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无意识,而是被他们的盾牌挡在了外面。你的话对方是听到了,但是他不一定会照做。话要进入无意识才有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80%的话都会像这样被对方的意识盾牌挡在无意识之外。所以,你才会觉得自己说话没分量,才会觉得难沟通,甚至怀疑对方是否理解力有问题。其实,只要你能先降低对方的意识作用,再和听话的无意识进行沟通,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而这,就是催眠可以做到的。催眠就是降低意识评判,与对方进行无意识沟通的过程。这也是催眠有效的秘密所在。你能让对方的意识降低越多,对方接纳度就会越高,催眠的程度也就越深——所以施加催眠的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维去影响被催眠者,秘密就是如此。你现在一定很好奇,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别人的意识评判,直接跟对方无意识对话呢?这看起来太不可思议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掌握了某些技巧(催眠术),这就变得很容易了。而本书要告诉你的,其实就是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催眠技巧。在学习这些技巧的同时,别忘了利用人类天然的无意识状态,以及个体个人的无意识习惯进行催眠,这才是最厉害的催眠术。而这些,在本书中都会讲到。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可以玩转催眠,不仅可以给别人、给自己施加积极的暗示,更可以抵御来自周围无时无刻处处都在的消极催眠。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立刻开始我们玩转催眠的快乐之旅吧!

334 评论(8)

萌萌萌萌瓜

心理咨询室布置以温馨为原则,色调不宜太冷,让来访者感觉安全,这样在开始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很快的进入主题

156 评论(11)

海狸鼠小姐

看你的预算多少的啦。简单点的话,一般就是沙发、桌子、花、饮水机、催眠床、钟表

21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