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勒蓝天
在很多西方国家,婆媳关系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线也是明确的。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伴侣生活。 “公婆来了。”这是女作家六六的小说《双面胶》里的第一句话。这意味着,从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上海媳妇胡丽鹃的生活罩上了乌云。一个屋檐下,两个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女人明争暗战,中间夹着一个狼狈不堪的男人。 小说结局令人震撼:刚学会说话的儿子对“妈妈”一词的本能反应竟然是“妈妈坏”,忍无可忍的丽鹃终于爆发:“你妈在我这里吃我的住我的,说是替我带孩子帮忙,心里指不定怎么恨我呢,你恨就恨吧!还要教唆我儿子恨我,我看她是空心笋子流黄水,坏透了!” 丈夫亚平盛怒之下出拳,击中了丽鹃的太阳穴……这太惨烈了—电视剧里, 编剧六六没让丽鹃死,只是,她的生活分崩离析。 只要涉及婆媳关系,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可能很火,“有婆婆的女人,做了婆婆的女人,夹在老妈老婆之间受夹板气的男人”,都是目标人群。在外企任人力资源经理的Nancy说,她喜欢看这类伦理剧,尤其爱听媳妇们控诉婆婆,觉得解气:“她们说出了我想说但绝对不敢对婆婆说的话!” 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 对立,冲突,复杂……婆媳关系总是让人恐惧。与这种真实现实相对应的是,人们又往往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理想化期待。是啊,在最初,因为一个男人而缔结婆媳关系的时候,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3年前,李慧结婚时还很自信地认为,凭自己的善良、好脾气和耐性,一定能跟婆婆处好,因为她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总是很愉快。她尝试去爱婆婆,但李慧最终失望了。她感到,婆婆那双窥视的、挑剔的眼睛,总在冷冰冰地观察和评判她。想要爱婆婆,太困难了,也太牵强了。 “一样是叫妈,可婆婆和自己的亲妈完全不一样!自己的妈真心疼你,为你着想,急了可以跟她嚷;婆婆就不一样了,她最初的立场就不是爱你的,她是挑剔你、挤对你。”对这个凭空多出的妈,李慧爱不起来。 另一方面,婆婆也难以像爱女儿一样地爱媳妇!52岁的傅荔说,最初也希望能爱媳妇,可媳妇真的过了门,那种爱的感情就是酝酿不起来。 其实儿媳人不错,在外企,挺能干,对她也尊敬,但跟女儿比,还是差太远了。“彼此之间好像都有那么一股劲往外推,也许是敌意?我总觉得她太懒,老支使我儿子,这点让我特别不舒服。” 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的努力绝大多数会遭遇失败。不错,我们是叫婆婆“妈妈”,可这种关系是Mother-in-law和Daughter-in-law,这种“先天不足”的亲属关系,想说“爱”字,太难了。 问题就在这里。 “不能把婆媳关系与真正的母女关系相提并论。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结是切不断的,她们之间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则没有这种情感联结,容纳度也同样没有。”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 我们何以在婆媳关系问题上有这么多的纠缠? 荣伟玲认为,可能就是源于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不恰当的期待。“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要求没有血缘关系、又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的两个女人相爱,注定会失望的。” 婆媳目标一致?一个唯美假设 由婆媳关系导致伴侣关系出现危机的情形,在我们身边太多了。35岁的张薇就是因此离婚的。她困惑:我和婆婆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所爱的男人的幸福,却为什么如此冲突呢? “你和婆婆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的想法太唯美了。”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我们太习惯于从唯美的角度去描述、解释人类的关系和情感,这可能会妨碍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婆婆和媳妇之间不但没有天然的爱,而且是相互竞争的。” 在很多西方国家,婆媳关系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线也是明确的。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伴侣生活。 荣伟玲认为:“中国人往往不懂得经营夫妻间的柔情,却更看重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异性,包括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这就使得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会感到失落,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得到儿子。” 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挑剔儿媳妇—也许在她心目中,只有她自己才是儿子最理想的爱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母亲的现状:母子之间有如此多的爱,纠缠而无理性,母亲在儿子结婚后还如此深刻地介入他的生活。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的婆媳关系的基础。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就应完成重要的分离,但这种分离,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子,都完成得不够。”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心理中心心理咨询师张焰如是说。 荣伟玲的建议是:“男人要起作用,要把来自妈妈的能量挡在小家庭之外,保护好你的伴侣生活。” 可是,很多儿子根本意识不到要去挡,儿媳妇只好站出来挡,直接造成两个女人短兵相接! “还是不要与婆婆亲如母女吧!” 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对峙的。心理学家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种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的婆媳关系。 可盈就和她的婆婆特亲,仿佛天生母女。与李慧想做个好儿媳的追求不同,有时候,可盈甚至是在讨好婆婆。“有的儿媳跟婆婆很粘,这可能由于她在成长中缺失妈妈的爱,更愿意认同这个母亲,对她有理想化的投射—因为叫妈,很容易直接投射到婆婆那里。”荣伟玲分析。 另一种亲如母女的情形是婆婆对媳妇特好。其中,有些是儿子的条件与儿媳不对称,婆婆觉得委屈了人家姑娘,因内疚而补偿。 荣伟玲说,更多的情形是这样的:婆婆对媳妇好,一般是看在儿子的份儿上,因为儿子把媳妇看得很重,婆婆可能用低自尊争取儿子的爱。“当婆婆把自己弄成一个小媳妇,她就把自己的儿媳变成了一个道德的谴责对象。” 另外一些母亲不愿意失去儿子的爱,她在意识层面就有很强的意愿和媳妇搞好关系,婆媳结成同盟,这样,就有机会3个人在一起了。 这种关系因其难得,仿佛是紧张而对抗的婆媳关系中的一抹亮色,往往获得称赞。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相爱”的婆媳关系,可能埋藏着不易觉察的危险。“抹杀了婆婆和媳妇的角色界线,就给一对一的小夫妻关系涂上了太重的第三者色彩。”可以理解,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儿媳妇会觉得婆婆像一个情敌! 关系需要经营。“除了技巧,还要有理性。为了两人的伴侣生活,还是不要与婆婆亲如母女吧!最好不要将婆婆作为母亲的替代。”荣伟玲说。
空想城城主
发刊词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关键词:尊重 感觉 自我意识我们始终要意识到 而我自己内心一直渴望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自己,勇敢、为了目标在一段时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能够搭建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不顾身的团队,在成就别人的时候,成就自己,这就是李慧,你这辈子想做的事情,现在在启程,但是你目前的状态还是不对,信念没有那么强吗?内心的渴望还不够强烈吗?想想没做到的最坏后果会怎么样,一事无成,所有的都变成空想,那是你想要的吗?不是,那就趁年轻,多行动,多总结反思,多执行,如果你渴望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成长,也是遵循以上的步骤: 有些人可能会比较疑惑,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可以思考下你不想要什么,这个就要问问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曾经巴菲特的父亲一再对他说: “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尊重:尊敬,重视,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说到这一点,自己好像每一次都是比较任性,跟着自己的感觉去选择,去做一件事,之前也有朋友跟我分享过: 在这半年来,自己的观念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不是想要做这份事业?好,决定做了,那在路途中,不管怎么样,遇到问题了,我们就想办法去解决,去克服。而且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还年轻,还有时间去闯,所以,现在自己一直在现在这个大健康的平台上,之后也一直会在,渴望在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看到这里,送读者一份礼物,两句话:文中武志红老师也提及: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这相当于人生的一种起跑线。自我意识: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而有些人,常常会被贴上‘宅’、‘拖延’、‘迟到’、‘好忘事’、‘效率低下’等标签,症结可能都在于——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就会倾向于将自己适当封闭起来,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世界中自己说了算。”这句话自己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希望有订阅此专栏的朋友一起探讨解惑。最后,武老师在专栏中提及此专栏的目的则是 而“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的体现则是 我也会时刻记住这个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到达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的彼岸!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各抒己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