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吃吃
最近有妈妈告诉我,她让孩子罚站10分钟的时候,小孩站在墙角嬉皮笑脸,还唱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妈妈在生气的同时,也在质疑这样的惩罚对孩子是否没用? 惩罚孩子时,父母们常见的困惑 困惑1、 “孩子不想罚站,是不是没效果?” A爸爸说,有时孩子犯错时,他会让小孩在家里的冷静区面壁一会。可孩子每次都哭闹说“不要”,需要父母严厉命令才进入冷静区。孩子这种反应,是不是代表罚站没效果? 困惑2、 “孩子罚站时扭来扭曲,是不是没效果?” B妈妈说,女儿犯错后被罚站的时候,会扭来扭曲。看不出孩子悔改,但孩子也没抗拒罚站。孩子这种表现,是不是不适合惩罚? 困惑3、 “孩子无所谓,是不是没效果?” C妈妈说,她的儿子在罚站时,不仅不安静,有时还站在冷静区逗他8个月大的弟弟,“弟弟,你好笨”,“弟弟,你的玩具飞走了”,一副非常无所谓的样子。 困惑4、 孩子罚站就像“过家家”,是不是没效果? D爸爸说,小孩被要求罚站时,会一边走进冷静区,一边玩“过家家游戏”,嘴巴嚷嚷“我来了,小布熊”,罚站完之后,小孩会嚷嚷“再见了,小布熊,我回去玩玩具了”。“小布熊”是孩子想象出来的,他认为冷静区有一只小布熊。孩子整个过程就像在玩“过家家”,是不是罚站没效果? 父母通过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幼儿说经常提到, 如果父母采用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刺激的是孩子大脑的情绪警报系统,而不是理性系统,不仅容易带来阴影,孩子还会变得情绪化。 并且,打骂的效用最后也会慢慢递减,最终变得没效果。所以,打骂孩子的方式,父母们尽量避免。 可是,不少父母说,有时当他们轻声细语地教育孩子,效果不明显。例如在一个二胎家庭,姐姐总欺负弟弟,弟弟每次有好吃的会被抢,弟弟玩什么玩具也会被抢。被反抗时,姐姐还爱伸手狠狠地抓弟弟的脸……父母经常教育,可姐姐却是屡教不改。这种情况下,有时适当惩罚一下孩子,可能会收获效果。一般来说,相比起温柔教养,惩罚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例如孩子会恐惧或愤怒,所以有些孩子会拒绝接受惩罚; 有时孩子罚站时扭来扭曲,是不是没效果?孩子扭来扭曲,恰好表明孩子已经感觉不自在,这种惩罚限制对这种孩子已经在起作用。 孩子罚站时无所谓,还逗弟弟的情形呢?有些孩子会故意无所谓让自己放松一些,或故意制造让大人以为没有效的“假象”。 孩子罚站就像“过家家”呢?有时孩子罚站的时间太短,就起不到限制的作用,孩子在限制区跟其他地方没两样,这时爸妈可以适当让惩罚的时间变长。 看来,别那么快就判断惩罚对孩子没用,但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重视的。有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不惜把孩子关进小黑屋,引起孩子极大的恐惧,这是不对的。 除此之外,当你打算对孩子采用惩罚的措施前,最好提前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还这样犯错,妈妈会惩罚你,让你站在墙角10分钟反思错误”。为什么要这样做?正如科普记者Dan Gardner说, 对惩罚有心理准备,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举个例子,当一位爸爸突然对儿子说“去墙角站着”,因为儿子往沙发洒水,这个小孩很可能会害怕,因为他不知道“去墙角站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这位爸爸在孩子犯错前,就曾经告诉过小孩这样的教育规则:“你下次再洒水,你就要去墙角站10分钟,爸爸希望你通过这种方式反省错误。” 最后,父母惩罚孩子,如果缺乏下面三技巧,可能会导致惩罚没效果 技巧1: 罚站时,孩子需要同时反省错误 有一名名叫罗斯.帕克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对比研究。 例如他对A组小朋友说:“不要碰台灯,否则我会把你关起来。” 他对B组小朋友说:“不要碰台灯,否则我会把你关起来。因为台灯有电,我担心你会被电到。” 经过两组教育结果对比后,研究者发现B组孩子听从的比例更多。 相同的道理, 我们在惩罚孩子时,不要忘记提醒孩子在罚站时思考自己的错误 ,例如妈妈提醒孩子,“等会要告诉妈妈,你哪里错了,因为这样的错误对于你未来的成长不妥”。如果一个孩子在接受惩罚时,能做到反省错误,效果会比不知道什么原因而罚站的孩子,或比罚站时脑袋想其他事情的孩子,效果更佳。 罚站完之后,爸妈最好鼓励孩子把犯的错误说一遍,并且说出未来的改正打算。 技巧2: 惩罚时,父母不要模糊了惩罚的目的 “你如果不收玩具,就不能吃冰淇淋”,“你如果不吃饭,会被没收玩具”,这种错位惩罚的结果,会让孩子为了冰淇淋而收拾玩具,或为了得到玩具而吃饭,这种做法似乎达到了效果,可模糊了教育的目的,因为目的错位了,孩子下次也会照犯不误。结果,爸妈也没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正确的惩罚应该是“自然后果惩罚法” ,例如孩子如果不收玩具,父母就把玩具没收;例如孩子如果不吃饭,就惩罚孩子不吃饭。集中目的,孩子才明白惩罚的意义,也能因为自然后果的惩罚,在大脑产生直接的记忆关联。 技巧3: 父母表情要严肃 “你以后别抢玩具啊”,一位妈妈轻声地对儿子说,可刚说完没多久,孩子又开始抢另一位小朋友的玩具。有些父母更夸张,一边批评一边哈哈笑。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威严、不够严肃,孩子也常常不会当一回事。 这时爸妈表情要足够严肃,稍提高音量 :“你不能再抢小朋友的玩具,听到没?” 如果能配合肢体动作,效果会更好。 例如大人用双手握住小孩的双手,让孩子觉得你现在跟平常不一样,目的是为了给小孩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个错误是严重的、需要改正的,爸爸妈妈没有在开玩笑! 下次,如果孩子又冲动想抢玩具时,就容易想起你这一次的威严管教,有助于孩子及时自我阻止。 难怪人们常常说,教育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的灵魂, 当你不够了解孩子时,“口水”只洒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心上!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该书第一版已售光,已第二次再印)。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惩罚没效?如果少了三技巧,小孩会一直犯错 母亲被她恨,她被女儿恨!原生家庭的错误,为何总被“复制”? 为什么爱玩手机父母,对孩子来说是“害人精”? 传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孩子奴”爸爸? 真正赢在起跑线的开始:从小让孩子学一门乐器!到底多重要? 把一个情绪“喷火瓶”变成温和小姑娘!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爱“打小报告”是坏孩子吗?别乱冤枉!有四种原因 戳破谎言:夫妻绝不可在娃面前吵架? 兴趣班学了一半孩子不想上了怎么办?
瞳言無忌
耐心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学会与孩子沟通。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叛逆期,每个人都从孩子的阶段变成了成年人。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环境才会有健康的人和健康的孩子。 家庭关系一定要和谐。 别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接触,至少他们彼此认识,彼此了解。 不能说隔阂很严重,那种环境往往最容易生出叛逆的孩子。
少责备,多鼓励。
如果孩子有叛逆的心理,千万不要在第一时间就盲目地指责和批评孩子。 你必须试着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压力,他们为什么不开心,不听话。大禹治水已经告诉我们,堵不能治水,只有疏浚才能治水,叛逆的孩子也是如此。
注意配合学校指导。
除学校生活外,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或长辈一起生活。 这时,学校也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正确引导和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不是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激发矛盾。 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引导学生的心理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学习。
允许孩子犯错误。
高中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孩子不断摸索和尝试犯错误是正常的。 谁还没有犯过错误? 我们年轻的时候犯过错误,不是吗?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自己做选择,自己去体验这种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你的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因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学会缓解孩子的压力。
如果还是帮不上孩子,必要时还可以带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顺利、安全地度过叛逆期。 心理咨询师会根据孩子的表情给孩子做一些心理疏导,让孩子更快的接受自己,接受父母和周围环境带来的压力。
鼓励和尊重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因为孩子刚进入高中时,也会有一些心理落差,各种不适也会接踵而至。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和孩子们谈心,鼓励和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不是摧毁他们的自信心。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