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蔻妖妖柒
怎样预防青少年沉迷游戏 专业心理咨询师这样说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非常严格 本次活动邀请了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副主任冯清梅为家长支招。冯清梅是广州大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讲座上,她向现场家长和小读者展示了青少年游戏成瘾(沉迷游戏)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危害。 到底痴迷到何种程度才会被界定为游戏成瘾?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非常严格,包括:当事人的相关行为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确诊。 冯清梅说,具体要看当事人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其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当事人与家长、同学、老师之间关系如何;是否发展了不良癖好,当事人是否熬夜、大量购买游戏装备;是否作息或性情突变,当事人是否早上起不来、不吃饭、讲话烦躁等。 戒除游戏并不能治愈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即使作为疾病类型,也不是游戏直接作为病因导致成瘾。”冯清梅认为,游戏成瘾另有别的原因导致。比如学习压力大、厌学等,而厌学等又会有更深层的原因。所以,无论如何,千万别简单地认为:戒除游戏就能治愈游戏成瘾。 “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在冯清梅看来,成瘾者背后往往有一个控制者(依赖者)。孩子的所有活动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么样的朋友,该去发展什么兴趣爱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甚至小到今天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都由父母来决定。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毫无自由,他可能无法反抗父母,那只能在游戏的世界里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父母是过度负责,过度控制,过度满足,过度溺爱;成瘾者则是去责任化,放任行为,用放任,伤害,对抗父母来刷存在感。 治疗成瘾的办法是放弃对成瘾者的控制,归还属于成瘾者的责任,让成瘾者成为他自己,对自己所有的部分负责。 孩子喜欢游戏是因能体验回应感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孩子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永远都是会回应他。”冯清梅指出,孩子要从游戏当中去体验这种回应感,而家庭无法给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当一些孩子试图跟父母沟通,但得不到回应。而游戏这种虚拟世界,不管他做什么都是能得到一个回应的感觉,会让他感觉很好。这一点非常吸引孩子。冯清梅支招,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孩子,回应他。 “对待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我们要关注的往往不是他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而是这种沉迷背后的原因。”冯清梅分析,许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都存在自卑和人际不良的问题。沉迷网络、自卑、人际不良这三个问题往往产生交互作用:因为自卑所以在社交中缺乏主动甚至回避,回避又加剧了自卑感,并缺少社交技巧的锻炼,加剧了社交不良,而网络游戏中可以隐藏真实身份,所以通过网络游戏来满足社交需要。沉迷网络本身就是对现实社交的回避。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解决沉迷游戏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我们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只要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孩子就不会沉迷网络,沉迷游戏。”冯清梅说,对于孩子使用手机这件事情上,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去留给父母。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用手机、玩游戏。” “关于游戏,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冯清梅支招,父母要改变敌视孩子打游戏的态度。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设计游戏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游戏更加健康的态度。 此外,孩子兴趣太少也会导致沉迷网络游戏。而避免这一现象的好办法就是,父母从小充分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陪伴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如果一个人对探索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充满了兴趣,则是不太可能沉迷网络。
zhinaltl333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有很多人在那个年龄段,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业也变得荒废,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些努力,让他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
有一句话说,马云培养了一批中国的败家老娘们,马化腾为首的网络公司,培养了一批网瘾少年。现在互联网十分的发达,网络游戏也是一直层出不穷。我在网吧还见过,有的30多的人还整天在网吧坐一天打游戏。网瘾是一种精神鸦片,适当的玩几把游戏,还能缓解一下平常的压力。跟朋友一起玩几把,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中学生还是学业为主,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家长应该从根就给他拔起。马云的儿子当初也是沉迷于网络游戏,马云就用了一个办法。给了儿子200块钱,让他在网吧玩个三天三夜再出来,他会在网吧门口看着,如果发现他出来了,就以后不让他玩。
结果他的儿子玩了三天三夜之后,就再也不玩网游了。直接三天在网吧吃住,让他儿子对网吧和网游都产生了抵触感。家长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试一试这种做法,毕竟他们都是中学生直接让他们玩到吐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中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不让在家玩,都会跑一些黑网吧去玩。国家也需要加大力度去检查这些黑网吧。家长应该平常多鼓励孩子出去跟小伙伴一起玩,喜欢出去玩,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可以转移。平常多注意让孩子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发现孩子打的竞技类游戏确实很不错,而且非常有成就,其实也可以让孩子去打职业的比赛。
huazhiqingci
电脑和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而中学生是最大的受害人群,。好多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学生彻底拜托网络游戏的侵害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网络游戏的特点。烧钱,耗时这是大部分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了达到盈利的本质,游戏的设计者是不可能让你很快出坑的。现在玩游戏充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只不过是充多与充少的区别。能够真正靠着技术和时间玩下去的高手虽然有,但是不多。其实当你玩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你的装备在增强,别人的装备也在增强,无非是人民币和技术有所不同。当你看清这些游戏的本质之后会慢慢厌恶这些游戏,对游戏的设计者深恶痛绝。毕竟现在能够像《纪念碑谷》这样为了艺术而不是利益而研发游戏的公司已经很少了。
再开说说中学生沉迷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处于青春期,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生活环境产生逆反心理,对现实不满,于是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来麻痹自我,找寻快乐。这是学生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不能及时的和学生沟通,才导致学生沉迷游戏。不是不能玩游戏,而是要适度,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也能够丰富生活。同学之间应该经常一起活动,学习,而不是经常一起玩游戏。交益友,慎交友,交那些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有帮助的朋友,远离网络游戏,在最美好的年纪应该快乐的成长。
网络游戏只是娱乐,沉迷游戏害人害己。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拥有美好青春。
么么1009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1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
通过游戏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说,孩子玩儿游戏就要去反思。这个语境是说,当孩子已经沉迷于游戏,或者说成瘾于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点。 如果孩子只是玩儿,但是不符合昨天讲的那些上瘾的标准,觉得父母大可不必太过焦虑。
2家长要抓住孩子对“够酷”的需求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游戏行业的发展,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
因为孩子有时会有一种想法,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妈和老师不一样的事情,不允许的事情才够酷,对不对?
那换句话说,从一个稍微狡猾一点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妈跟老师自己也做得挺来劲的,一个小孩儿他可能就觉得没兴趣了。他就觉得这个不够酷,好像连我爸妈都做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没劲。所以,当一个爸妈对于游戏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当敌人的话,有些小孩儿他自动就觉得这事儿也就这样。
但如果说,你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游戏的行业发展和孩子的语境。包括如何去帮助孩子去选择相对适合的一些游戏。
其实,游戏也分很多种,这个网上可能有几百万款游戏。有些游戏非常益智,而有些游戏除了宣扬暴力和色情,骗装备的钱之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好处。怎么帮助孩子去鉴别这些游戏,也是父母去做的一个功课。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去留给自己。这个是指,有些孩子玩游戏,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监督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游戏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游戏更加健康的态度。
5当孩子游戏成瘾时,请正确对待Ta
如果孩子已经对游戏成瘾,有必要的话要求助专业人士,比如说一些家庭治疗师,或者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师。
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一些动力。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及时求助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沉迷电视,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1帮孩子界定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鱼目混珠,孩子没有辨别力,逮住什么就看什么。家长必须做孩子的眼睛,事先作个筛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课题组的专题研究显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像儿童文学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另一类是知识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险、科普专题、科幻题材等。
家长要指导孩子观看这些具有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电视节目,尽量避免那些具有消极作用的节目进入孩子的视听。
2界定看电视的时间
碰到喜欢的节目,就让他看个够;时间充裕,就随他看多长时间。家长的纵容会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以我为大的习惯,“电视迷”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家长必须给孩子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原则,比如,每次只看一个小时或者做完作业才能看或者只是周末晚上看。如果孩子以哭闹相要挟,也必须坚持原则。这会孩子慢慢体会到规范、原则和秩序的涵义并学会自律。
3和孩子讨论电视节目
聪明的父母会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交流,如看完动画片后可以问问孩子好看不好看,比如看了《狮子王》,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问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要求孩子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让他们在快乐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
4父母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要求孩子看电视有节制,父母自然要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也把看电视作为主要的消遣方式,将大量的空闲时间花在电视机前,这时孩子很自然地效仿大人,“你们能看,我为什么不能看?”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和孩子一起有计划、有选择地收看电视。
5进行有趣的亲子活动
孩子喜欢看电视,有时候只是因为没有玩伴。父母太忙碌,没有人和孩子进行互动,所以电视就成了陪伴他们唯一的“伙伴”。
所以,建议家长在忙碌的工作之后,尽量放松身心地和孩子进行互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此外,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吸引孩子一起参与。
让孩子在现实互动中寻找真正的乐趣,培养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亲子间的亲密程度,逐渐减少在电视节目上的时间。
6一起和孩子享受亲子阅读时光
家长可以帮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好的书籍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接受丰富有趣知识的同时渐渐减少看电视的次数。
家长可以挑选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供孩子阅读,并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书籍中寻找乐趣。
鼓励孩子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们一起享受阅读时光,一家人在一起静静的看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偶尔孩子有不懂的地方会像爸爸妈妈提问,父母们也很乐意的向他们解答,长期以往还怕孩子不仅会降低看电视的次数,还会让他们爱上阅读。
bayueshisan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般就是学习压力太大,想在游戏中放松,或者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整天无所事事,又或者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想在虚拟网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防止他们沉迷于网络呢?
首先,我们应该找到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症下药,如果他们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可以帮助他们调整学习计划,减轻他们的压力,或者是帮助他们找到其他更好更健康原因减轻压力,放轻松的方法。
如果他们是由于觉得学习无趣,整天无所事事,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读书,慢慢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要知道现在学习是很重要的,中学生没有一条比学习更好的出路,学习是走向成功最快的捷径。所以,作为一个中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明天,只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这些比什么都重要,以后有的是时间玩,不要以为一时的舒适,而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现在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都有叛逆心理,总觉得生活不如意,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成绩,没有一点意思,家长只在乎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总比自己的思想加诸于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渐渐的觉得这个世界不适合他们,他们在网络游戏中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自己理想的生活,渐渐地他们就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所以我们要时刻关系中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虽然长大了,但是也需要有人关心,呵护。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