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8

吃货终结者0416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孤独症患者与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月儿丸丸

已采纳

很多人都觉得,心理治疗师,一定是心理素质超强的人,他们的心灵有强大的力量,那种力量似乎永远不会枯竭,所以他们才能医治一个又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然而人,始终都是有弱点的,人性,都无本质上的区别。 《释梦人生》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心理治疗师的面纱,让读者了解真正的心理治疗师群体究竟是怎样的。01 苏黎:孤独患者 苏黎,30多岁的心理治疗师,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漂亮、强大、干练的女人。然而本质上,她是一个孤独患者,一个戴着面具生活的人。百度百科上对外向孤独症的描述是:从小懂得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喜欢将这种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周围人往往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不怎么关心他们。有时候会笑的没心没肺,有时候却沉默寡言,常常口是心非。她爱过方正,这个风度翩翩、谈吐不俗,又有事业心的帅气男人,但却无法接受方正不好的一面。她爱过宋辉,这个随性的男人总是流连于不同的女人,虽然每一次恋爱他都真诚相待,虽然每一次做爱,他的身体和灵魂都与她相融,但他却无法给自己安全感。她也爱那个记忆深处的小川——她18岁时的初恋,那个自卑又自负,倔强而忧郁,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少年。苏黎不像周迅,每一次的爱情都全力以赴,她总是有所保留,小心翼翼,不敢把自己交托给对方,但同时又想从恋人那里获得认可。人们只看到她的漂亮,她的专业能力,她的勇敢,但实际上,一遇到难题她就躲起来,把悲伤和无助的自己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一个人的时候才敢肆无忌惮地痛哭流涕。或许你会问,一个不折不扣的孤独患者,又如何成为好的心理治疗师?苏黎,她的确做到了。在森田疗养院休息、做自我体验的这段时间里,苏黎慢慢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原来,被养父母养大的她,天生带着一种孤独感。她与养父母的关系,总是很远。她因为逃避感情问题才来的森田疗养院,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给了她莫大的力量。自然,似乎本身就拥有美好而神奇的力量。天地广博,鸟鸣清脆、流水潺潺……没事就散散步、钓钓鱼。远离了钢筋水泥,避开了人世烦扰,在这里,她对一切都有了新的体会。包容——面对着自然,她生出了这样的念头,就像天空包容一切一样。其实作为心理治疗师,接受病人的一切,不加任何批判,这才是心理治疗师该有的态度。如果大自然给了苏黎一个看待人生的全新视角,那么静坐禅修,就是给了她一把开启看到人类美好的钥匙。打坐的时候,她对着朝阳开始冥想。她试图通过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达到净化某个人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禅修,让她获得了净化的能力。在净化中,所有有着缺陷的,病态的,那些带给她伤害的人,都以一种被阳光笼罩的形式出现。她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他们身上的美好。她终于可以放下过去,因为现在的她,已经真正具备可以战胜心灵创伤的强大力量。这力量可以说是大自然和禅修赋予的,然而承载这力量的,是她自己。是她主动选择和过去握手言和,才有了变得强大的机会。02 方正:爱无能者 方正,一个集才华与帅气于一身的男子,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多年来却和妻子过着无性婚姻。他们之间相敬如宾,却无一点激情。当妻子提出离婚后,他也不觉得心痛,反而认为对彼此来说是一种解脱。他不是不想去爱,而是失去了爱的能力。爱无能,有的是受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使得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缺乏自我价值的肯定;有的是因在过去的恋爱中受过比较严重而深刻的伤害,怕再次受伤而不敢尝试去爱;还有的,是因为对一切都看淡、看透了,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很佛系。爱无能者,或许从来都不懂爱。方正的初恋唐杰是一个绝色美女,不施脂粉,柔弱而美好,是所有男生心目中的女神。但与他相恋五年后,唐杰却嫁给了须发斑白的教授。唐杰的背叛让方正痛不欲生,方正因此自杀过。然而唐杰的自杀,让方正在恨她的同时,又多了一层内疚。因为是在唐杰自杀后,他才更多地了解了关于她的事。唐杰幼年父亲去世,又遭叔叔性侵,这样的阴影一直萦绕着,以至于多年来她得了抑郁症。她最后却选择嫁给高教授,一方面是想补全缺失的父爱;另一方面是希望她的心理疾病能被专业的高教授医治。然而高教授想娶的是她的青春,而不是疾病。一直在方正心目中圣洁、完美的唐杰,后来被方正发现与别的男人玩SM,唐杰哭着向他下跪,他带着失望和愤恨离开。与他分别后的第三天,唐杰自杀了。然后是在她自杀后,方正才明白,唐杰一直都在自责对他的伤害,她嫁给高教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方正。只有在面对方正的时候,她在心里才觉得,自己还是美好的。可方正离开时的失望,成了压垮她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多年以后,方正反思自己才发现,其实他对唐杰的倾慕并非是爱情,他只是喜欢她身上一切的美好,但却没有发现她心里的痛苦。后来虽与妻子结婚,但因为不知如何去爱,所以一直过着无性婚姻。爱情,于他而言好像是一个模糊的东西。人,有时候可能真的需要一些突如其来的灾难,才能明白一些以前看不清弄不懂的事情。因常年不歇的工作,方正患了颈椎间盘突出,手术失败后下肢瘫痪。被迫停止工作的方正,却突然间想通了一些什么。整个人也柔软了不少。前妻在他手术后前来照顾他,而最终他们也复婚了。或许最后他也懂得了爱,不然怎么会说出:“爱,就是打开自己,为了和对方结为一体,为了拥抱生活和世界,甘愿承担风险和焦虑。”他变了,以前追求事业的方正,现在却没了太大的野心,只想和妻子过安稳日子。他放下了与唐杰的旧事,放过了自己,不再自责,不再恨,而是懂得了“爱与被爱,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03 宋辉:彼得·潘综合征患者 宋辉是一个洒脱不羁、幽默风趣的男人,很招女人喜爱。他喜欢花天酒地,不像方正对事业有野心,他不具备威胁性,所以人缘很好。他贪恋于从女性身上获得爱抚,多年来不停地更换着身边的女人。他是一个好的恋爱对象,也是一个做爱高手。每当做爱的时候,他便把身体和灵魂全部倾注在这件事上,让双方都能得到享受。宋辉想要的不是一朵玫瑰花,而是整个玫瑰园。他想一辈子流浪在寻找女人所给的爱和抚慰的路上。而这,跟他幼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他很小的时候,给他关怀和温暖的母亲去世了。宋辉就像彼得·潘一样,拒绝长大,拒绝扮演父母的角色。总想无拘无束,任性自在地玩乐,不被责任所捆绑。宋辉曾说,他心里一直都是一个小男孩。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第一次分离是母亲的子宫,然后随着长大,孩子要去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终独自闯荡,离开家。宋辉就像仍旧停留在母亲子宫中的婴儿,不想与母亲分离,因此就无法长大。在和苏黎谈恋爱的时候,他就明确地说过结婚后也会找外遇。苏黎想要的安全感,他说他给不了。他以为自己无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一个女人的好丈夫,可当莫名其妙迈出这一步后,他却定下来了。宋辉结婚了,和一个20岁出头的女生奉子成婚,她不像苏黎一样理智,风风火火,因为爱情毫不犹豫地和宋辉结婚了,没有考虑未来。宋辉虽然有时会怀念单身生活,但他终究忍住了。当妻子怀孕后,他忍着身体的欲望不去找别的女人,他欣喜地期待孩子的降生。《释梦人生》的作者荣伟玲曾说:“ 拒绝分离,等于拒绝成长 。”分离注定是痛苦的,而与母亲、与家分离,然后与爱人组建家庭,才能让一个男孩长成为男人。《月亮与六便士》里说,我们可能不懂绘画,无法欣赏画家的作品,但我们懂情感,“因为艺术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说的语言,则是每个人都懂的”。就如同,我们或许不懂心理治疗,但我们懂人性。苏黎、方正、宋辉,他们都是心理治疗师,但他们并非强大到没有烦恼,他们也具有人性所具有的一切普遍的弱点。而心理治疗师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他们伤得虽痛,病得虽厉害,但他们的自愈能力也很强,他们能把曾经的痛苦转化成内心的力量,然后再去医治心理疾病患者,最终成为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

孤独症患者与心理咨询师

232 评论(9)

小苹果草莓心

1.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症候群。这种症状在少年人群里更易发生。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爹妈独居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所以不容易交得知心朋友,从而导致性格的变异。2.自闭症的症状:1、社会交往障碍;这些孩子,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听而不闻,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无法与周围的人甚至与父母建立情感和思维交流。 2、言语发育障碍;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3、刻板重复的行为;患儿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维要求,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常常在较长时间里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旋转等简单动作。4、智力和认知缺陷;约80%的患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只有约20%的患儿智商与正常人相当。孤独症发病率大约在万分之五---万分之十之间,全国约有50—100万患者。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由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原理和机制尚未明了,医学界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当前唯一的治疗手段是在发病早期给予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但是,当前在我国从事自闭儿童训练的师资十分紧缺。当前的专业训练老师全国大约也只有500人,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就更少了。而全国大约有自闭症患者100万人,这些患者大多需要一个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训练,也就是说需要数十万经特别培训的自闭儿童训练师,师资紧缺程度可想而知,大多数自闭儿童的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训练坐失康复良机。在自闭儿童训练机构只能通过非常有限的国外及国内专家讲座班等形式培训人才,常常被人才短缺的局面所困扰,造成自闭儿童训练师资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闭儿童训练师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主要是采用“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运用这种疗法的训练师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其行为有许多病理症状,这就要求训练师了解一些相关医学知识。由于自闭症儿童训练难度大进展缓慢,要求训练师具备非凡的爱心和耐心以及很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可见,同时具备这些品质要求的高水平训练师颇为难得。二是,国家尚未设立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构,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执业资格认证机制。当前与自闭儿童教育训练相关的专业人才,主要有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及儿保科医师等。从教师来说,在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培养的教师,主要是方向是盲、聋、哑、智力残疾等人群的教学,对自闭儿童教育训练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知之甚少。至于普通师范院校基本上没有开设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课程。当前,所有的院校都未设置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专业。就心理咨询师来说,心理咨询师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疗法中的“行为疗法”更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主要方法,但,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范围一般都定位为,正常人群中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人从事儿童自闭症的研究与训练,况且心理咨询师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许多心理咨询师对儿童自闭症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再说精神科或儿保科医师,虽然儿童自闭症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精神科的范畴,儿保科也对此病有涉及,但儿童自闭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疗。我国医师资源本就十分紧缺不可能对自闭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自闭症儿童在医院门诊,除了作诊断外能得到的帮助十分有限。三是、当今社会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较为普遍,青年学子有志选择特殊儿童教育作为长远职业的人为数不多,加之社会对儿童自闭症了解不够,训练机构难以在较大的范围里挑选适合的人才,因此训练机构常常面临人才流动大骨干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

329 评论(9)

美林小姐

我想所有关于心理方面的疾病都是因为家庭 生活环境 心情引起的 只要从这些方面改变一下 所有心理疾病都能治疗好的

24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