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6

我的猫叫毛毛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教育机构被查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oyoyoyoyo224

已采纳

罚的很好,新东方学而思,这些网校这些线下的课堂,老师要补课,和学生学校里的老师勾结是家庭学生将增加负担,学生增加负担,学生老师都增加痛苦,其实没有必要多大的孩子,有多少知识是很好的,为什么要一起跑步呢?一起你补课呢,罚死他们。

心理咨询师教育机构被查

101 评论(12)

Icecream0513

新东方学而思等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罚款是应该的,就是因为他们把现在的教育搞得乱七八糟的各种培训,让很多老师不专心上课都去了培训机构了。

135 评论(14)

马铃薯菇凉

因为世界上的有些人就是想买,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误会,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不知情,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

91 评论(11)

30岁男人的世界

因为现在没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师考证渠道了,眼下所有活跃于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认证,说到底都只是培训认证。

335 评论(10)

咕噜咕噜SP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6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此次重点检查查办案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虚构、夸大、诱导”。比如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虚构原有价格等。有些课程原价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但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依据。这些“优惠折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实惠,实际上是通过划线价和实际售价间的巨大利差,诱导大批家长去买单。话说回来,教育培训行业乱像是该整顿了。校外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很多存在被查处的问题。虚构教学人员资质,虚构专家资质。留学机构动不动就是吹专家是海外名校的前招生主管,培训机构则四处找考上名校的学生,给钱,然后号称是自己培训出来的。在整个盈利狂欢中,虚假信息,以及虚高的学费中介费,成为忽悠学生家长进行韭菜收割的潜规则。行业培训也乱象横生,各种非国家行业资质的“培训证书”到处都是,以心理咨询为例子,花几千元培训费,就能搞个“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都变的浮躁。

185 评论(11)

念念花语

应该严厉惩罚,从这次重点检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特点是“虚构、夸大、诱导”。一是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主要包括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比如,蓝天宣传其121人的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来自985、211大学的仅有18人,占比不到15%。新东方“名师风采”栏103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二是价格欺诈行为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比如,邦德在其公众号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事实上该补习套餐是专门为2020年“双12”推出的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纳思书院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时宣称“钜惠双十二,五折抢好课!”事实上该课程从未按五折销售过。此次重点检查工作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监管方式突出“综合”。依据《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两部法律打出“组合拳”,发挥了市场监管的综合效益。二是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高地,也是校外培训机构“大牌云集”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也更为焦虑,此次整治聚焦一线城市和大型机构。三是检查结果突出“高效”。总局组建三个检查组赴地方现场检查,通过12315、12345等渠道积极收集投诉举报线索,查处了一大批典型案例,破除校外培训行业潜规则,形成有效震慑。

99 评论(8)

小超人0606

这是因为人们有这方面的需求,然后也想通过不劳而获的方式来获得这种证书。

198 评论(12)

飞雪樱子

我认为是一些机构,为了赚钱并没有任何的原则,他们就是在欺骗很多的人。

13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