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L快跑
张德芬,女,生于台湾,作家。台湾大学企管系毕业,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主播多年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MBA)的学位。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张德芬,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开始,辞去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自1994年开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著有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被冠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因为阅读德芬的书,有了生活的态度的积极转变。 五年多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 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热烈,成为畅销作家。 2010年8月创办 内在空间 网站,她的创办初衷是想把自己多年来的积累的心灵成长经验和灵性资源整合起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提供给身心灵爱好者一个全面的支持。 新版《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在2012年6月上市。 2013年9月出版全新作品《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进一步带领大家探讨人生中更深层的成长课题——和他人的关系。 2002年开始,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多年来 ,学习 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有关著作,透过每日的观照和静坐,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发现内在真实的自我与幸福。 主要成就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重遇未知的自己》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活出全新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 德芬: 夫妻之间能否共同成长,与你是否需要放弃一段婚姻并无必然的关系 我不能够为你决定,需要不需要放弃。 因为我看过很多例子,有些女人苦了很久,她放弃了婚姻,她变得非常非常的快乐。但是也有一些人,像我父母: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非常苦,可是她没有能力养活我们,又舍不得我们。只好在我爸爸的淫威之下,继续生活了好多年。但是我爸老了以后,就变得很好。 现在我的父母,他们真的是相濡以沫,非常恩爱。可是年轻的时候,我爸爸真的是一个大混球,很糟糕,所有的男人恶劣习性他都有。那你怎么说呢?所以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决定要离还是不要离。但是我只能跟你说,不要让你的婚姻阻挡你的自我成长。 在你不断自我成长的路上,当你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和内在智慧时,一则,影响你的老公,让他发生变化。二则,你会清楚的看到这个男人不是你要的,所以你可以放下,你可以离开。 对孩子的有没有伤害,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在状态,而非现实的婚姻模式 对孩子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不见得两个人在一起对孩子就有好的影响,两个人分开对孩子就有坏的影响,完全出于你自己的能量。如果这么苦,一讲到这件事情,你都要流泪。你有这么多的苦,你的离婚也是苦的,孩子会感受到母亲的苦。孩子帮她妈妈承接了很多痛苦,背在身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你的小孩,你不想伤害她,可是你已经在伤害她了。因为你有好多的痛苦,你自己没有办法消化掉,没有办法接纳这些苦,所以孩子在旁边看到,妈妈在这个婚姻里头,其实是不快乐的。那她承接到你的痛苦,感受到你的痛苦,她也背在她的身上,让她也很不快乐,所以说离婚不离婚,对孩子有没有伤害,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在状态。 如果孩子看到你离婚以后变得更快乐、更喜悦,还是能够跟爸爸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对孩子来讲,很好啊!你跟孩子说,别人都有一个家,你有两个家:爸爸家、妈妈家。你如果是这种态度的话,孩子也会觉得挺好的。甚至你交了一个男朋友,你会告诉她说,人家都有一个爸爸,你有两个,好赚啊!孩子就是随着父母亲的能量在走的。 你说你老婆不能跟你一起成长,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婚姻当中,你有没有学习到你该学的功课,你有没有成长,你能不能成长。有没有拿这个婚姻做借口,让你自己不去成长,有没有拿你老公做借口,让你自己不去学习,不去学会你的功课,这是最重要的。 朋友参加了张德芬的见面会,回来和我们分享。 会上张德芬说:“我去年又离了婚。我和父母可以处好,和孩子可以处好,就是在亲密关系上处理不好。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当我做的不够好,前夫会说,去把你自己写的书读一遍。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 这一条信息在群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所以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分享我的观点之前,我想阐明两个基本的立场。 第一,我不认为一个女性的婚姻状况和幸福程度直接挂钩。所以未婚,已婚,丁克,离婚,再婚,再离婚,再再婚的女性,都有可能处于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状态。 第二,我认为如果读者对于张德芬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怀疑否定她本人,不等于全盘否定她的作品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 群内意见分歧在于,张德芬已经离婚两次了,她自己的家庭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有没有资格出书去做别人的人生导师? 这一点,我马上想到的是拜师一说。我们所讲的师父,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武学和艺术方面。我们如果要去拜师,是不是要找一个在此领域很出众的人物?还是找一个道理说得很好,总结经验也很在行的人物呢?我是倾向于前者的。徒弟可以青出于蓝,但是师傅本身也应该实力相当。 百度百科的词条上,张德芬名字后面写着“台湾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不知道这个称号是从何而来的,如果按照上面“世界”和“首席”来看,的确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了。如果是此领域的师父,自身的修行必定要可以服众才好。 想必张德芬也是深明此道,所以才会说“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有朋友喜欢她的坦荡和大方,但是在网络和资讯发达的今天,她想隐瞒也是几乎不可能吧?其余被别人爆料还不如自己先说。 词条上还有一个名称“作家”,对的!一直以来我觉得张德芬是一位作家,所以她的书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工具书。文学作品就如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感悟。文学作品不像工具书那样有标准答案,不像不知道一个字什么意思怎么造句而查的新华字典。 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作者,可以欣赏,但是没必要崇拜。同理的,对于作者个人的人生选择,可以不认同,但是也没必要否定她的作品。毕竟张德芬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一些道理罢了。她的书是建立在例如心理学,禅修,内观等等宏大的理论基础上的,不能以她个人的问题来否定理论的根基。 张德芬也提过,她是学习了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阅读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也是文字的搬运工罢了。 所以事实上婚已经离了,书也已经出几本了,我们的争论有什么意义呢?最后的总结借用群内参加分享会的朋友的一句话:“我们读那么多书,无非就是做好自己,尊重他人。” 上面很多文字都是网络上的,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个人,了解更多的名人及她们努力奋斗历程,从而让我们普通人也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不断的学习。也让我们明白: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在不断的自省在、成长中,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我在2009年初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时候,有人给我推荐了张德芬的书,因为我感觉她没有心理学的从业背景、知识,居然用了那么心理学的书名。凭生活中的点滴事件就那么的肯定心理学,除非是天才。后来在我生下二胎孩子后遭遇抑郁症困扰严重的时候,于是利用网络疯狂的搜集一些名人事迹与名人的书,成长的经历,张德芬,居然离婚好几次,还在40岁的时候也患上了抑郁症,这让我释然了,更多的名人或者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苦苦的探索自己,当遭遇了更多的困境后,释然后的大彻大悟的勇气,这已经感动了我们,影响了我们。 朋友们,了解别人的故事,也了解自己,也发现自己的优秀。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努力,再努力!
小胖爱旅游
我喜爱读书,从小到大读的书不计其数,也记住了许多作家,如张爱玲、莫言、路遥、贾平凹、琼瑶、张德芬、史铁生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是张德芬女士,她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我认为她是一个杰出的身心灵解读师。 因为喜爱她的作品,从而喜欢张德芬作家。我陆续看完了她著的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尤其是读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感触很深,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以前我总是自寻烦恼,整天杞人忧天,总会担心糟糕的事情发生,其实,生活中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坏,我却总是抱怨,懊悔。真可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由于那几天有烦心事,心情糟透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随口说了一句:还不如一下地震了,谁也找不着谁。谁知第二天上午果真地震了,所幸震级不太大,那也把我吓坏了。过后我想,难道冥冥之中我说的话应验了?此后我再也不敢胡言乱语,凡事都往好处想。 我相信张德芬老师说的吸引力法则,我感同身受。以前我们住在平房时,每当我走在大街小巷时,我就想不久我也要住楼房,果真不久我们就买了楼房。刚买房时家具没换,我又在想什么时候也把家具换新的,我去家具店看了一遍又一遍,由于当时经济拮据没买。可是不久孩子们回来用他们的工资买回来了。其实在我想买家具的时候,我内心发出的愿望传向宇宙,吸引了和我振动频率相同的孩子们,可能也是因为巧合,孩子们放假一回来就提议换套家具。 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要多想好的东西。张德芬老师在书中说到,她学习灵修课时,炼金师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能量就是一个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意念,思想是有一定能量的,它们的能量振动会影响其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想要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想好事,好事等人,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往好的方面想,大多都会有好的结果,就如我们每次参加考试时,多想我一定能过,结果真的就考过了。 张德芬作家还是一位国家心理咨询师,她曾是台湾电视新闻记者,后又到美国深造,曾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再后来她辞去高薪工作,专心研究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她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原因,深受人们欢迎,她的书非常热销,很多人因为读了她的书,对生活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我也因此心灵有很大的震撼,从此再不自寻烦恼,而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时常保持一种好的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可能在某个时刻有某个愿望,那么我们像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要时刻想着那个愿望,想着一定会实现,并为此付出努力,那么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只是早与晚的事情。只要你肯诚心祈祷,同时再勤奋努力,我们的梦想迟早都会成真。 张德芬老师的书以及她的心理咨询课,让许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又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征程,向往新生活。生活中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要想好的方面,大脑中同时也会储存正能量,会吸引好的东西。不要有负面情绪,为什么人在心情低落时,往往做什么事情都会不顺,就是这个道理,负面情绪会吸引负能量,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有时候 你越担心什么,它会越来什么,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如同书中所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相互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所以,我们要常想好的东西,抛弃坏的想法。 张德芬老师是一个好的心灵解读师,直至人的心灵深处,并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她告诫人们要常有一个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摆脱负面情绪,开启心想事成的征程,她希望人人都心想事成。这也是我喜爱她的原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