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夫人
对这句话的深思源自于听完樊登老师讲的《中国哲学简史》,樊登老师讲了一些人对冯友兰教授的一些负面评价。樊登老师说:“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因言废人。”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上遇见的一些事情。有时候,我的确会因为不喜欢某人而即使某人给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也不听。这不就是因人废言吗!再细细一想,我又是何时“废”了此人呢? 想着想着就笑了,不就是很久以前的一句话引起的吗。过去都很久了哟,怎么还对这个人那么反感呢! 然后,去探索起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原来,来自于小时候的一个信念。而这个信念又是及不合理的,我当时做出判断的时候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仔细探索一番后,真是一件荒唐之事。是我儿时的一个小伙伴说的一句话,就是说具备某种特征的人怎样怎样惹人讨厌,都不是好人呀什么的。然后,那个某人,虽然是很真诚的与我交往,而我却莫名的躲闪。这种来自头脑的自动化的算法,真是迷雾障呀!它的运作模式快速得让我们毫无觉察,如果不是仔细探究,甚至老死都不知是为啥。难怪古人留下“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的名言警句。 有一个朋友,以前推荐我去一位业内颇具名气的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师那里参加他的一个工作坊。其实,他的方法确实也是业内一绝。但是,一位朋友说:“此人虽有些技术,但德行不高。”就这么一句,我就把学费给退了。这不就是因人废言吗?后来,去参加工作坊回来的同学们都说自己挺有收获的。而我则是死性不改,心里想着我是要找更好的导师,这位老师的德行不够高。我找老师的目的又不是去搞偶像崇拜主义,而是去学习他的研究成果的呀!那么,我要找的老师该是怎样的?世上有这么一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世上哪有这么完美的人。况且,我又没有什么实证可以证明那位导师德行不高,观道听途说就因言废人了,实在是不可取。代入主观臆断,影响的是自己的学业生涯。 记得有次读苏轼的诗词,身旁一好友在旁耳语道:“苏轼品性不行!”等她的话讲完,我再读苏轼的诗词时,眼前浮现出一个糟糕的苏轼,读苏轼的诗词瞬觉素然无味。我读苏轼之诗词为的是什么?跟他的为人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呢!想来也好笑,他人品究竟如何,已是尘封的史事了,究竟它也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做到的研究。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而已。然而,不合理的情绪就在起作用了。他的人品规人品,怎能因此而否定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呢!再说,世上恐怕也没有人人称道之人吧!可能你会说如圣师孔子,可对孔子的批评也是从无断绝的哟。我们去学习,并不是让我们全盘纳入,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呀! 一次,与人谈合作之事。我不太喜欢对方,而说出来的一些不喜欢的理由实在有些扯,但是自己却很坚信。真是奇了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之后细细留意,也查不出所以然来。虽然她在各个方面都没的说的,反正看她就是不爽。后来,我去找老师做心理督导。在老师的引导下,这种不爽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慢慢浮出水面。还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问题。 还真是服了李雪写的《当你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一生的理论。我对这位朋友的不喜欢与不接纳其实压根不关人家啥事。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有时还是需要和老师一起工作才能了然。因为,平常吧也就是在头脑层面分析分析,不能进入情绪记忆之中去抚平童年的创伤。而童年的创伤有时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出一些及其不合理的判断来。然后,因人废言。 就像这位朋友,她讲的方方面面都很好。因为,有了抗拒之心,不太可能会就事论事,只会通过合理化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我想要的!”这句话太好用了,用完就直接把人给否了。 这种“因人废言,因言废人”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是常有的。是一种由内在引发的一种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总是在无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张德芬老师有一句著名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自己。”说的是当我们对某人产生情绪时,正是内观自己时。一个人,对自己有多接纳对世界就有多接纳。无论是排斥一个人,还是喜欢一个人,关乎他人的成分不多,主要的都是自己的映照。所以,遇见一个对你百般挑剔的人,他对自己也如是。表面上可能看不太出来,而在他自己的内在充斥着过多的对自己的评判和否定,以至于难以承受。然后,通过防御方式将其阻隔,再投射给他人。所以说我心即我见,我见即我心。 苏东坡和佛印有个参蝉的小故事,他们俩相对盘坐参禅。佛印告诉苏东坡,参禅时他感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一个佛陀。苏东坡哈哈大笑,说自己感到坐在对面的是一坨屎。然后,苏东坡当时还以为这次赢了佛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心敞亮的人看事物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人们都善于以己度人,那么,你的内在世界是怎样的,决定了你外在世界看到的风景。 有一朋友,对谁都充满了批评。不是觉得人家这不行就是那不行。亲子关系不佳,想要寻求帮助。孩子出了些心理上的问题,听人说中国心理咨询师市场有些乱,于是也不求助,试图自己研究解决。真为他感到悲哀,人们常说:“不要因咽废食。”这哥们是因惧“咽”而废食,因言而废医呀!这种没有自己的观点的从众心理,导致了他以偏概全的认知模式。中国有那么多心理医生,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好的。只是,他的偏见误不了别人,只是苦了自己和家人。 同样的事情,在我家亲戚上也发生过。她们家女儿本来没多大的事,就因因言废医。在出了些小问题时不去看医生,如今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而且,还由于碍于面子,把孩子藏在家中,告诉别人孩子在外地工作。此等荒唐之事,真是令人费解。但从心理学上去解释也就通了,都是内在的一些东西在作祟嘛!主要的问题不是孩子,自己若是安好了,孩子的事情才会有希望嘛! 每个人都是一个变化的个体,我们也并不容易了解到对方在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之前的认识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实在是不可取。总之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理性的去应对和处理事情,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警句。
哈哈超man
对于很多想要报考心理学证书的人来说,想必都非常想知道心里学证书到底有没有用。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1 心理学证书有没有用 而如果你是以知识为主,你会发现大有可为之处,心理学之所以被人广泛重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神奇,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你完全可以将三级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与你眼前的任何一种现象相结合,去观察分析。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首先一定是能够洞察生活,观察生活的人,更是懂得如何去生活的人。当你足够从容,足够平和,你的心态同样会影响来访者。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在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中,心理咨询师一级也尚未开放,所以说中国心理学这个市场是有很大一块空缺。 手握心理学证书的小伙伴们,请不要拘泥于你的证书,与其急着去给人做咨询,不如先学会从生活中去体味人生,不如先累积案例,请继续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只要你有这份执着、兴趣与追求。古人云:苦尽,则甘来。 1 心理学证书含金量高不高 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如果仅仅是考一个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就想靠它吃饭不太现实,毕竟,消费层次没达到。而且三级心理咨询师考下来也只是个心理咨询员,并不具备心理治疗的资质,正规的心理治疗还是要去医院。所以说这个证书只能是起辅助作用的,比如医务人员或者是教师之类,帮助肯定是会有的,而且这个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将来评职称什么的也很有用。退一步说,自己学了也是长见识提高修养的。至于前景么,我觉得很不错的,毕竟有这方面需求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个证书考起来不难,但是一定要经过培训班培训才有资格考。基本上多看看做做真题,尤其是技能部分的问答题,把历年真题的考点综合一下,基本上就在那个范围内。考题的重复率还是挺高的。如果平时没时间的话,考前一个月突击一下应该可以过的。 1 心理学证书报考条件 报考对象: 1、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想系统接受专业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士; 2、热爱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有前瞻性认识并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士; 3、非心理学知识背景,关爱生命品质,注重心灵健康的心理学知识探索者; 4、工作需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的职业人士。 报考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 1、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专毕业,其它专业专科毕业,连续从事心理工作满1年;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本科毕业; 3、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5年并能具可靠证明;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初级职称,连续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人1年以上。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考试: 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4年以上;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本科毕业或其它专业硕士毕业,连续从事心理工作5年以上;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3年以上;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高级职称,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年以上。
袜子飞了
心理咨询师的就业前景怎样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从事工作如下: 自主执业 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进修,然后自己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室。 商业领域 1.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愿意优先选择有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一项天然的优势——更知道如何在HR政策和流程设计中考虑到心理因素因而在实施中更加妥帖和高效。 他们会基于学习与发展原理设计有效的人才发展项目,他们清楚怎样的激励机制能发挥作用,甚至在处理问题员工和裁员过程中,他们也能更准确地提升员工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地完成工作。 2.广告、营销和市场研究 广告设计和营销方案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果。对市场的认可程度、消费者的接受度做预先的了解和判断。 很多大企业都有市场研究的职能,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能都会用的上,基于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对企业的战略方向,新产品研发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3.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 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是必要的,怎样的功能设计用起来最舒服,如何设计包装、款式能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大家可以想想一些非常火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体验方面取胜的,是否都会体验到产品设计方面的人性化。 比如说苹果手机,有如此大量的用户群和忠实粉丝,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出简洁、好用的产品。 教育和培训领域 1.学校心理教育 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者,无论是学生学业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的关心,而青少年也正是心理方面问题的高发时期,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看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因此教师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中也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所以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书对于教师来说是大有帮助的。 而现在随着青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多发,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同时,也开始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知识或者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甚至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集中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因此根据发展趋势,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将来可能成为大学辅导员的必须条件。 2.心理学相关培训 心理学相关培训目前在市场上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心理学工作者也需要持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持续更新自己。 一些管理类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的整合进心理学的内容来增加有效性,因此相关的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实施都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成为专职的培训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医疗和健康领域 1.心理咨询 尽管有不少人都在吐槽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但不得不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实在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咨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来访者的帮助过程,也对社会有很多贡献。 2.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帮助 护理人员作为医护工作者日常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时刻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 尤其是精神科护士,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面对病人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晋升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重要依据。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