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阿玉
学了心理学后可以做什么,许多即将、正在、已经学过心理学的朋友都有同样的疑问。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似乎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都用得上,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没错,想从事市场调研,但你比得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吗?想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但你比得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吗?想从事咨询工作,但人家看你长得太年轻觉得你不靠谱,说出来都是泪啊!心理学人该何去何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接下来想跟小伙伴们分析分析,涨涨心理学人的自信。方向一:成为心理科研工作者 如果你是学霸,喜欢做研究,耐得住寂寞,那你就从了学术研究吧!这是一个苦逼但很高大上的选择。当然,对个人的学术能力要求颇高,至少也得读个博,甚至出国留学,在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如果能在SCI或SSCI发几篇论文,那你已经相当成功了。这要求也太高了吧,对!不是人人都能搞科研,对于大多数心理学毕业的同学来说,门槛太高,不宜操作。方向二: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每次看到XX大学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有同学打趣的说,心理系的同学有业务啦!我们真心不想看到这种场面,这个世界会很粗暴,我们需要温暖,需要被关爱。我们太需要心理咨询,但不是学过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课程,拿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就可以胜任。我所认识的咨询师,很多都是受过正规训练,接受超过300小时的督导以及300小时的个案咨询,考评通过后才正式上岗。其实,要求如此苛刻,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来访者,也是更好的保护提升自己。不然每天接收到一堆负面信息,功力不够很容易受伤。所以,入行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课,特别需要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心理老师的工作比较稳定,适合喜欢稳定的同学。方向三: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如果你觉得带着学校太稳定,不够刺激,喜欢折腾,欢迎进入企业,人力资源是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选择。据我所知,好些HR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但后来都会学点心理学。我想说的一点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千万不要忘记专业背景,心理学会让你从事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方向四:从事用户体验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衍生出新的工作——用户体验,像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都十分重视用户体验,专门设置了用户体验研究部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从事用户体验工作有天然的优势,更能读懂用户的心理模型,看透人性更懂用户的需求,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喜欢互联网的同学不凡考虑下。方向五:成为心理学新媒体人 如果以上工作都没有你喜欢的,但你热爱心理学,喜欢传播有趣实用的心理学,喜欢和文字做朋友,不凡考虑成为心理学新媒体人。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那每次能帮助一名来访者;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学老师,那每次最多帮助千百位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新媒体人,那每个作品可以帮助千千万万朋友。特别在互联网如此高度发达的今天,为心理学人提供的无限想象空间,我们可以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输出心理学价值,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火焰天堂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心理学发展方向来看,有两大倾向:一是倾向于心理医学,如果你是进入的医学院校的心理学系,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基本是这样的,进精神病院或者安定医院的心理门诊,或者去普通医院的心理门诊,但是在我国普通医院里设心理门诊的还不多。再就是去私人的心理诊所,这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流行的趋势,因为大多数的病人都不愿意去精神病院的心理科,害怕别人的言语,所以更多人选择了去心理门诊做咨询。这个方向应该还是前途广阔的,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都发达的我国大型城市。二是倾向于心理咨询,这是非病态咨询,也可以称的上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做开导工作的。如果你进的是师范院校的心理学系,那么,以后工作的可能性就是进入学校做心理咨询老师,充当“知心姐姐”的角色。其实在中国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和治疗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很多竟然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中国高校的心理咨询课和心理咨询的程序都不完善,大部分高校不设心理热线或者跟心理咨询有关的其他事物,有些高校即使设了也多是由政治老师充当这样重要的角色,而小学、中学就更谈不上开设心理课了。这是因为很多学校还没有重视起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证明我国还是非常缺少心理学方面的人才。而且心理咨询进入学校,并且开展起来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和趋势。所以这方面的前景也是很不错的。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就目前来看心理学方面的学生前途是不很乐观的,但是如果你刚开始学,那就没什么关系了,因为4年以后的变化应该非常的大,而且心理学也会和律师、会计等专业一样热门起来,心理学方面的人才也会是十分抢手的,这一点你要有信心。
滴水无香2005
如果是本科,真的不能算学到家,一定执着于心理学,就考研吧,有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方向,可以去高校做心理学或教育学相关专业的老师,还可以选择做心理咨询师,这个需要你的性格适合,善于倾听、同感共情,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只是兴趣建议你慎重选择专业,说起来哪个专业不与心理有关?但是公司招聘的时候会选择真的专业对口的比较多,心理学就业很不乐观,很期待心理学在中国的春天。
ansenhachi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络上充斥着报考心理咨询师的广告,宣传着:从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在心理行业就职,本科我学的是教育,也会学习普通心理学,但是我花了两年多才开始真正的做个案。 之前一直在做心理工作室的新媒体部分,为此学习怎么做海报,怎么运营公众号,去写各种软文和活动文案,中间有一段我也跟他人合伙做心理工作室。于此同时,我也在上课学习,做个人成长,考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 到现在为止,学习和实践心理学之路已经四年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没有广告宣传的挣钱和就业好。 下面我详细说说我所看到的心理市场的一些现象。 人们对于心理学和咨询仍有很多误解,我们工作当作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会花在最基础的普及上面,例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只有精神疾病的才能做心理咨询吗?...这里不得不提到武志红,他的确让心理学被更多人看到和熟知,但是个体心理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如果去学习这些心理学知识,并没有真正让你获得幸福感、解脱感,没有让你和周围的人相处更好,你需要停下来反思了。我们能够明显感觉现在的人们心理更容易出毛病,也更容易听到抑郁症这一类的心理名词。 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人们也更加看重上层的需求。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能够吃饱饭了,所以有了条件去思考星空的事情。 但是,心理的需求不像生理需求那么明显,你一饿就得吃饭,困得不行就得睡觉。一开始,我们倾向于压抑,直到承受不了,才会冒出问题的端倪。人心是由自愈能力的,有时候你熬一熬,挺一挺,能够守到云开见月明。有时候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尤其是专业的干预。首先,国家在17年就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已获得证者仍有效。所以现在市面上的咨询师考证,都是第三方机构颁发和考核的。证书的含金量和专业性都有待考量。 我关注好几个做线上咨询的机构,都有爆出过咨询师丢失职业操守,跨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其中,违反保密协议是最令我不爽的,Ta抹黑的是整个行业,让真正在做事的心理从业者雪上加霜。好在这几个机构也马上做出相应的惩戒措施,这样的咨询师也不可能再在其平台上工作了。 考证,学习心理学都只是入门,并不代表你可以做个案或团体咨询。 我想在现在对于任何一门职业,终身学习与成长都是一个课题,心理咨询师尤其是。 对来访者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咨询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成长,一方面是专业理论的学习,技术的练习,另一方面是咨询师个体的成长。 咨询师也只是一个人,有TA的情绪、想法和观念,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咨询师,也是TA要在自己职业道路上思考并不断实践的。我能明白为什么这些广告要这样宣传,其实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想轻松的挣钱。这样他们才能轻松的挣你的钱。 但是他们忽略了真实的一点,就是人生真的是很难很难的,没有easy way,只有this way。任何职业做好、做精,都不容易。 虽然国内心理学市场的确有很多东西还要去完善,去改变,但是已经有许多人开始这样去做了。这其实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从混乱到有序,从鱼龙混杂到规则化。所以对于心理学的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 不过如果你是为了挣钱而做一份职业,最好先不要选择咨询师,可能选择金融、销售方面的比较好?我也不太懂啊。 作为咨询师,我坚信心理学是有益于个体的,只是任何观念在宣传的过程中,都会失真。这就是我们从业人员要去理清的事了,下一篇这个话题我会给想学习心理学、或者想从事这门职业的人一些建议。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