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zidoumei
文/晴天 这本书是我初入职场时带我的姐姐近期给我邮寄的,她觉得我的状态需要这本书。最初看到书名以为又是本浅显的鸡汤书,其实很多鸡汤作家现在写的鸡汤书对我毫无触动,比如刘同,比如大冰,有激励,但经不起深层次的推敲,有些畅销书作家的人生阅历和对于人生的理解还是过于浅显了些。买书也是浪费钱,读了也不见得有作用。这本《了不起的我》却大有不同,难怪豆瓣评分分,读者对于这本书都给予了肯定。这部书的作者陈海贤是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在浙江大学任教,后辞职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在心理学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这样一位心理学专家写出的书自然不会是简单的鸡汤书,而是本非常实用的心理学书籍,书中总会找到我们对应的心理问题,然后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果要好好写读书笔记,这本书起码要读三遍才够,而这本书也确实值得我们去读三遍。因为我只读过一遍,所以只简单阐述几点感悟。 关于选择 我们经常会发问究竟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其实觉得努力更重要,无论是哪个选择其实都是你做的决定,而你的决定是基于你现有认知、阅历和储备的,如果认知不够阅历不够,那么选择的精准性就低了些。有很多人说,我没有选择,但其实没有选择也是你的一种选择。努力拓宽视野,努力学习知识,除了会让你在选择时有好的基础外,也会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关于改变和努力 我们总会给自己立下FLAG说我要减重多少斤,我要在某个时间段实现某个目标,而往往我们又特别急于求成,总希望自己2-3天的努力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收获,但其实并不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慢慢努力,一小步一小步努力才会换得更大的成就。坚持努力,一步一步积累,时间总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关于“场” 场的建立非常重要,《秘密》和《吸引力法则》讲的是神奇的事儿,我们想着好的事物就会引来好的事物,我们想不好的事物那么也会被不好的事物萦绕。这其实说的就是场,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场,这个场一定是有正能量的场,在任何时间段都建立自己的正念磁场,建立自己的独有的场,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吸引类似的事物。 关于主流价值观下的乌合之众 现代人特别焦虑,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其实是想得多做得少。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就是因为它是主流价值观,所以被大众推崇和认可,就像《乌合之众》中说的大众心理。而很多人又会被主流价值观绑架,比如现代人的容貌焦虑,比如鸡娃焦虑,比如中国人如此勤奋赚钱天天工作就是为了大房子豪车,北欧人每天骑自行车喝咖啡,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在生活,这其实就是北欧和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差异。 关于接纳自我 身边有很多人活得很累,因为他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他,他想要每个人对他的评价就是好的,他总是面面俱到照顾身边每一个人的情绪,用心去对待和帮助每一个找他帮助的人,久而久之忘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感受,也会忽视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快乐多重要,他不知道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最值得自己珍惜的人。他不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但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人,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不会让自己那么辛苦,接纳了自己也就不会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 关于爱自己 很多人活着活着就丢了自己。现代社会最凸显的就是那些歇斯底里不工作的全职妈妈,她价值都体现在对孩子对老公的照顾上,她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只能依赖孩子和老公去实现,她把她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自己的爱好,每天疑神疑鬼筋疲力尽,却忘了她最需要呵护的就是自己。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去学习,去提升,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事情做,每天活得多姿多彩,每天都有进步和提升,哪有时间猜疑,就算婚姻出了问题又能怎么样,没你我活得一样精彩,我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每天学习越来越优秀,没你我一样有能力养活自己并且可以过上优质的生活。女性只有真的懂得爱自己了,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会让家庭有更好的氛围,让自己多学习可以更好地带动孩子学习,照顾好自己的形象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健康才有资本照顾自己爱的人。 关于赞美 看人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不要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看到优点后要懂得去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优点。任何关系都需要赞美,陌生人之间需要,普通朋友之间需要,同事之间需要,家人夫妻之间更加需要,赞美会有效改善两个人的关系,也会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一直在寻求是被理解和认可。 近来迷上了心理学,两本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和《了不起的我》都恰到好处的激发了我对心理学更加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对生活的作用太大了,让我们更加懂得人生,也会更加淡定和积极的面对人生。就像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愿你坚持信仰,永葆天真,愿你所愿皆实现,所行化坦途!
small891227
。。ISBN: 9787516824344 。。文件格式:epub 。。内容简介。。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 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 …… 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作者简介 。。 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通识课,颇受欢迎。。。精彩短评。。 # 上次读这类书掉眼泪同样是陈海贤的《幸福课》:面对不完美的父母,除了愤怒和原谅,我们“还可以选择悲伤”,那一刹那就像和什么自己一直与之抗争的东西和解了,原来我可以在看过之后并不去做什么,只是单纯悲伤而已。而这次他说“过程的意义在于让一切发生”,说实话我甚少能感受到人生被什么点亮,有的话大多因阅读而起,但这句话于我就有这么神奇。我想起许多晦暗的时光,诸多埋怨,无非是把自己置身于一系列结果之中,仿佛一切为的就是等待宣判,可宣判往往意味着终结,所有意义和价值真的深埋在这么短暂又无趣的终结里吗…书中许多理论自不必说,心理学读的足够多会觉得熟悉,人可以牢记许多理论在挫折是反复诵读聊以自慰,可真正必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觉悟,所以它触动我的是夹杂在间隙中的几个短句,仿佛若有光,之后是微弱的豁然开朗感,小而足够。 # 1、小步子原理 核心就是专注于当下能做的事情上。 2、控制两分法 第一步:在思考担心的事情里,找出哪些是自己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能控制的部分上来。 第二步:在不能控制的部分里,再找出能控制的内容来,并作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3、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这么做吗? 我以前看心理学方面的书,都是试图在里面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病 症”或是找到人生的答案,而现在,或者说在陈老师的书里,我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去实践、运用、训练自己,而不找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是看到一条延伸向前的道路。 # 我一直都很喜欢陈海贤老师分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陈述。 这本书中最喜欢第一章对于改变自己的讨论。章节抽丝剥茧,教你如何真正地找到并直面改变自己时所遭遇的困难和恐惧。 扣掉的一星在于和音频课还是太像了,我本来期待有更多深入、系统化的整理。所以和书相比,我还是更推荐音频课~ # 可是,独立并不是容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意味着孤独。 一个独立的人,是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当他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他可以求助,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同时他知道,别人帮不帮他,是别人的课题。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理由和资格。当然,他也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怀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责任,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去掉了了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用挖制和期货来维持联系的方式、一个独立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 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完全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我们总说,这是“我的”家人、“我的”恋人、“我的”孩子、“我”最好的朋友,好像我们拥有某个人一样。拥有是人际关系史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修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又长又短,最终我们还是会分开各走各的路。 但正是因为别人没有必要一定对我们好,才有了感恩的理由。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骗我们,才会有信任。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自由是美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出于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一种美徳。 引自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 “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想象你有一个孩子。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因为贪玩的天性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想象你是这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教育这个孩子呢?你觉得那个孩子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呢? 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的批评,当然也不是放纵,是那种带着爱的规范,慈爱而坚定。坚定是不忘目标和方向,慈爱是能够原谅和接纳,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也应该成为自己慈爱而坚定的父母。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凡人,接纳自己的不足,爱自己。在拖延之后,用自我激励代替自我谴责,提醒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同时,不把上一次的拖延看作需要偿还的欠债,而看作一个结束。带着新的目标轻装上阵,重新出发,是在内疚和自责中重新积聚能量的不二法门。因为说到底,能把我们从拖延症中拯救出来的,还得靠爱啊。 回过头来看那两个分裂的自我:那个上进的你和那个堕落的你当然都是你。当你想懒惰的时候,用激励代替责备,告诉自己:“你能做得要比现在能做的多。”当你休息的时候,也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累了,让我休息会。” 所以,试着尊重另一个自己吧,就像尊重一个朋友一样。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斗争吧,就像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终于要解甲归田一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