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惠敏
《揪心父母烦心娃》序 张天一著为什么感谢波姐:兼论母亲的教育观2010年9月,大三的我,决定辞去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在课业之余独立创业,经营一家饺子馆。主意定后,遍问家里长辈,无不遭到激烈反对,除了波姐对我表示大力支持。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波姐对我说的:“认准你所认准的,坚持你所坚持的。”这就是波姐的教育理念。这就是波姐,我的娘,也是一位教育心理咨询师。医人者,往往不会自医,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位母亲,是成功的人民教师,育人无数,却因为工作过于投入,而忽视了对自己子女的培养教育。而波姐,不是如此。如果一定要站在儿子的角度对我的母亲波姐做一个评价,那就是她能够两者兼得,既是一个成功的母亲,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心理咨询师。检验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自然是孩子的成功与否。所以,曾经和波姐开玩笑,她哪天如果要为她的职业成果做广告,我就是她最好的招牌。作为学生的我,自然很难说得上有多大成功,但是身上揣着波姐这些年灌输给我的自信自立、敢做敢想、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真诚坦率等理念、品质,我觉得自己已是家产万贯。近日,在电话中听到波姐新书即将付梓的消息,欢欣鼓舞不已,于是乎,主动请缨,要求“现身说法”,为本书作序一篇。如果问起,最好的忘年交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我亲爱的娘—波姐;如果问起,成长过程中最感谢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波姐;如果问起,谁最懂孩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想起波姐。波姐的教育,重视理解。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过那个狭隘偏激的年龄段,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沟通自己的一切,我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波姐以一介中年妇女的身份,开始学习电脑,熟悉网络语言,以朋友而非长辈的身份和我对等地探讨问题,而“波姐”这个称号,也是从彼时一直沿用至今。波姐的教育,鼓励独立。初中之时,波姐即决定把我送到外地独自求学,自力生活。现在想起来,也正是波姐的这个决定,让我有了独立处理问题,敢于不和大多数人一样,能够灵活的具备在学生和社会双重身份之间自由转变的能力。波姐的教育,抓大放小。抓大,是指波姐在原则性问题上,绝对不会含糊。曾经有不守时的毛病(习惯迟到几分钟,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正常),波姐无不是严厉至极地纠正我,因为在她的理解里,守时与诚信密不可分,而诚信是立身之本。放小,是指波姐从未对我事无巨细地严加管教,而是给予我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任由我在历练中不断地自我塑形,自我发展,。波姐的教育,还注重沟通、对话、鼓励、包容、互动……而现在,面临毕业的我,放弃了自己本科所在名校的保研(这是一个全新的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学费全免,公费出国一年半,同时学习三门语言加一门专业课)。在一片不解声和大家异样的眼光中,我毅然而然地决定孤身去考风险巨大的北大研究生。当我说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又是波姐,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做的决定。同时,波姐甚而还专门为我作七言诗一首:“ 本是雄鹰据山巅,何惧路长征途远。惊天一啼九州动,万里疆阔心更远。”诗的意蕴大气浑厚,还暗嵌了我的名字在内,感动之余,和波姐开玩笑说:“波姐之豪气干云,几可比于岳母之刺字也。”这就是波姐的教育观。而在工作中,她也正是像对待我一样,去关心、开导她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波姐也从不主张自己是心理医生,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或者家长是“患者”。她也从不在诊室里为家长孩子们作诊断,更是很少使用药物等物理疗法。她更习惯的是,挑一个阳光慵懒的下午,在咖啡馆里,倾听家长和孩子们的倾诉,以朋友的身份为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波姐总是挂在口头:“家长和孩子们对她的信任,解决问题的大利器。”波姐的一句名言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当的家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教育难题。而这本书,也是她这些年来所接触的有代表性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波姐的个人教育心得的精华展现。作为儿子,虽然对书中的案例未必全部熟悉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波姐正是手持着沟通理解这把钥匙,无论再疑难的问题,都会在她手上迎刃而解。而我也相信,诸位读者,开卷有益,通过本书,也一定能够多少掌握波姐的这一“法宝”。无论,您是家长,还是孩子。目录第一篇 让父母揪心的孩子1.爱磨蹭的孩子2.自卑敏感的孩子3.爱攀比的孩子4.爱撒谎的孩子5.网瘾成癖的孩子6.青春期叛逆的孩子7.患厌学症的孩子8.患“电视依赖症”的孩子9.爱乱发脾气的孩子10.无法专心学习的孩子11.过于注重打扮爱照镜子的孩子12.陷入早恋泥坑的孩子13.依赖性强的孩子14.有偷窃行为的孩子15.自私的孩子16.青春期抑郁症的孩子17.单亲家庭的孩子18.考试焦虑的孩子19.隔代养的孩子20.离家出走的孩子21.再婚家庭的孩子第二篇 让孩子烦心的父母1.强势的父母2.爱唠叨的父母3.酗酒吵架的父母4.信奉学习至上论的家长5.爱打骂孩子的父母6.爱当众批评孩子的父母7.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父母8.总是打击孩子的父母9.说话不算数的父母10.不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父母11.不尊重孩子隐私的父母12.忽视孩子自卑心理的父母13.拿孩子当“出气筒”的父母14.从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家长15.不和孩子做有效沟通的父母16.把孩子的分数视为自己的面子父母17.老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的父母18.无视孩子独立意识的父母19.偏心的父母20.苛求完美的父母21.溺爱孩子的父母第三篇 父母和孩子,那些温暖时光的故事1.妈妈离家出走2.带刺的玫瑰3.请抱抱我,妈妈4.赏识的力量5.不再做小电视“控”6.单亲家庭的“懒妈妈”7.小鸟的葬礼8.停宿事件9.女儿的“拳击袋”10.对孩子说不!11.妈妈发怒时,我们一起做祷告吧!第四篇 教育随笔1.教导孩子学会 “延缓对愿望的满足”2.父母,该放手时则放手3.父母要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4.父母:不为孩子设计未来,用心挖掘孩子的潜能,5.了解孩子,用“爱”倾听6.保持精力应付孩子的青春期7.教育是谁的责任?8.有效管理孩子行为的“十四字”方针.9.父母,请多给孩子一点时间!10.父母,有智慧的树立你的“权威”11.父母别为小事惊慌失措“契约”理念---用“契约”和孩子牵手一生节选自《揪心父母烦心娃》——笔者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深入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当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成功处理了上千例各种各样的教子难题。笔者并没有什么教子的“灵丹妙法”,也没有什么深奥的教育理论。笔者所持的解开教子难题的“钥匙”,就是让我们的父母理解一句话:“教育—用“契约”和孩子牵手一生”,做好一件事:“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来尊重,和我们的孩子建立共赢的“契约”关系,明白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和孩子合作,教会孩子懂得合作,在和孩子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是笔者耗费了二十多年心血对无数的教子难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认真的分析后总结出来的理念。在实践中,很多理解了的家长和孩子因此而受益。我把它定义为“契约”教育。节选自《揪心父母烦心娃》——儿子今年二十二岁了。而我对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我的一切空余的时间都是在和各种家庭的父母、孩子联系,沟通,交流。听他们欢笑,看他们落泪,然后写下一本本手札。每次做完咨询或者讲座后,很多的父母、孩子围着我问是否有文字资料,以便与他们的亲朋好友分享或者交流。于是,我决定把这些真实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例整理出来,或许对大家有一些启示和帮助,因为这本书的确凝聚了我二十年的心血。而“契约教育”是我通过多次实践后想一直推广的理念。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减少父母的揪心和孩子的烦心。同时也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探讨!最后愿我们的父母用“爱的契约”和孩子牵手,彼此成为一生中最愉快的合作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