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4

夭爻溔訞濘綸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找心理咨询师同时找别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smine2001

已采纳

我认为你只要找到的是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泄密和经济勒索问题。

首先,咨询师都有保密原择,如果泄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必担忧。

在咨询前,咨询师会向你说明保密原则。

包括你求助的内容,咨询的过程中与你的接触过程。在没有经过你同意的情况下咨询师不能随意打听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当然也有保密例外,求助者愿意把保密内容透漏给他人或是司法机关需要咨询师提供的相关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保密原则体现了咨询师是在尊重求助者,也体现咨询师诚信及避免求助者受到伤害,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其次,咨询师的咨询时间都是明码标价。

心理咨询机构的收费是按时间收费的,一般时间是50~60分钟左右,当然了特殊情况可能会延长时间,如果做催眠,可能时间会更长。

这个收费标准在咨询中心都是明码标价,当然是名师价位和普通咨询师价位有差异,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具体治疗效果,因为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特长领域,我建议选择与你求助的内容相关的具有这方面专长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不是选择贵的,而是选择对的,要和你求助内容相关度高的。

总之,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都有高度的职业精神,没必要担心泄密和勒索,当然没有经历过心理咨询的人,很多人都担心这些问题,非常理解你的心情。

愿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对你提出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一, 我做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从你提的问题看,说明你对心理咨询不了解,对心理咨询行业规范不了解,对心理咨询人员职业伦理准则不了解。这也说明了,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宣传的不够,向公众普及心理咨询常识也不到位。

第二, 做心理咨询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会泄密,对此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心理咨询有保密原则,这是心理咨询从业必须遵守的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当你初次去做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就要向你(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这既是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做决定的;但是保密也有例外,例如来访者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威胁,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来访者信息,来访者患有危及自己生命的传染性疾病等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将来访者的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

第三, 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结束后会勒索钱财,这一点大可不必。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与心理咨询有关联的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心理咨询师在来访者初次做心理咨询时,就有必要告诉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收费标准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受法律约束。

当然任何行业都有害群之马,如果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个别不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和国家法律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当地心理咨询行业组织投诉,让他们维护你的正当权利。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有担心可以理解,虽然有咨询协议和咨询伦理的约束,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

你还可以开诚公布的跟心理医生讨论这个问题,把你的担心说出来,把这作为一项咨询议题。

除此之外,办法还有几个可以参考:

1、选择异地咨询

2、选择有合法执照的心理咨询师

3、感觉风险很大可暂时换一个名字

4、电话咨询,不见面(效果虽弱比没有强)

坦白说,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不规范,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因此,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第一,找名声日久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机构。

因为品牌的树立不是一天两天的,如果咨询师和机构要做什么违法的事,势必会考虑下他的违法成本,也就是说名声越大、时间越久的人和机构相对来说靠谱一些。

第二,必要的情况下,签订保密协议。

白纸黑字签订协议,从形式到内容增强保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看人。

这一点或许最复杂,也最不容易把握,但却真的是最重要一点。你要看的是心理医生,如果你不能信任他,首先从治疗效果上就无法保证,所以你要找一个无论各方面都能取得你信任的人。如果你有丝毫疑虑,或者有些怀疑,就要确认清楚,心无旁骛去接受治疗。

祝早日痊愈。

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那就是为咨询者保守秘密,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没有资格做心理咨询师。不过,在咨询前的确要考察一下咨询师的履历,也看看他们所在平台权威性等。如果一旦发现发生他们有泄露秘密现象或者更甚者敲诈勒索,那就毫不犹豫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整治相关责任人。

您好首先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还有区别,心理医生必须有医学背景,心理医生有处方权,而心理咨询师没有;其次心理医生是针对一些精神类别的症状,做心理治疗,可以辅助药物治疗,而心理咨询师是针对心理问题引发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进行心理咨询。

针对你想解决的问题,是求助心理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无论那一方,你都可以放心。

首先,心理咨询有严格的伦理要求和保密原则,你所有的信息都是保密的,咨询师泄密也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其次咨询师都有专业的心理资质和坚持唯物、坚持辩证的职业素养,没有人愿意去自毁前程。

另外,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有职业医德,这是一个职业的要求!

所以,您大可不必担心,这种事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在咨询前一般都会签订咨询协议,咨询协议里会有关于保密的规定,你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咨询师随意泄露,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找咨询师要找专业的,目前国内最好的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他们是有很严格的伦理设置的,并且如果出现伦理问题,可以向心理学会伦理委员会投诉,会比较有保障

不必担心,正规咨询师都替客人保密的义务,否则是违法的,应该承担后果!

您好,作为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也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始人。建议您一定选择正规渠道选择咨询师,对于那些动辄一次几个小时咨询,或是承诺效果,或是让您感觉有不安的咨询师,要警惕。虽然这是极少数从业者。

您的担心也是有一部分对心理咨询行业不了解的朋友的担心,这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隐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肯定是要暴露这些隐私的,这会让人有极大的不安全感,很理解您的心情。对心理咨询人员职业伦理准则不了解。这也说明了,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宣传的不够,需要更多的普及心理相关常识。

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与心理咨询有关联的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同时心理咨询师需遵循行业伦理准则,这是对咨询行业更高的要求,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受法律约束,更受伦理的约束。

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结束后会勒索钱财,这种情况也比较特殊,基本不会发生,心理咨询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果咨询师超出行业规范收费,或泄密来访者隐私,抑或是利用来访在咨询过程暴露的信息勒索来访者,将是违法行为,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情节轻微的可以通过伦理仲裁解决。

这个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总是会有一些不遵守伦理法律的人,如果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请对个别不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和国家法律的心理咨询师追究责任,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当地心理咨询行业组织投诉,让他们维护你的正当权利。

不必担心,职业规定必须为来访者保密,如需教学、研讨所呈现案例,势必事前征求来访者是否同意!

找心理咨询师同时找别人

319 评论(15)

悠悠思忞

可以去医院心理医生,也可以去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表达能力一般,所学知识有限,尽心尽力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33 评论(8)

白树dodo

第一,如果病情特别严重,可以先去医院精神科做一个诊断,评估一下症状的程度,如果医生认为可以做心理咨询,然后在找咨询师;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直接找心理咨询师;第二、咨询师寻找方式,可以通过熟人介绍,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本地的机构或工作室,主动预约,一般第一次见面都是首次评估,你可以看看自己的首次会谈中的感受,如果觉得咨询师不合适你,你的感受很不舒适等,都可以更换,或者另外找。你和咨询师是双向评估的,咨询师也需要评估你的症状,是不是在他能胜任力范围以内。第三、做心理咨询,不需要准备什么,真实的呈现和表达就好。

195 评论(15)

一佛爷一

在咨询师专业发展的较早阶段。需要从三个具体方面深入剖析自己:能力、权力和亲密。在此以后可能还有其他方面将会加入,例如,评估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在危机处理机构工作,或者是否具有与身患绝症的病人一起工作所需要的洞察力等。

能力

能力包括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包括在实践核心各种交互联系。自我意识涉及到对这些方面的自我力量与局限性的正确评估。此外,我们要知道自我态度的重要性。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是“自己让自己失望”,或者选择逃避某些可能证实自己消极自我形象的人际交往情景,这种行为对咨询师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或有价值的人,我们就可能把这种态度传达给求助者。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咨询能力没有信心,我们就会无意中把咨询过程引导去满足自我形象或思想需要,或用来证实消极的自我形象。

Corey等人曾指出,如果你有一个“脆弱的自我”,那就很难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治疗能力有效的咨询师。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在有些时候感到自我怀疑,尤其是在开始新职业的早期阶段,感到自我怀疑是正常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能力也包括何时寻求督导、咨询或同行的支持。与其说希望成为“刀枪不入”的咨询师,不如说更需要成为这样一种咨询师:具有广泛而坚实的自尊,具有处理复杂性与不适感的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与开放性,井在需要的时候,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及持续不断地进行终生学习。

批判性思维是能力中一个微细而又关键的方面, Nickerson指出,自我意识是批判性思维中三种核心认识之一(另外两个是针对具体领域的认识以及对批判性思维本身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对人类推理过程的意识和对自己进行推理过程的有意识注意——例如,自问“我相信什么,我为什么相信这些?我工作时具有怎样的偏见或假定?我能否为我的立场做出一个合理的辩护,同时也考虑到他人的观点?”

权力

在咨询过程中,权力可能被以下列几种不同的方式误用。首先,一个咨询师可能希望自己无所不能。对他来讲,只有在他能够控制时,咨询才可以进行。这样的咨询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实施控制,包括劝说求助者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一且求助者抵抗或犹豫,他就感到难过或进行防卫)、支配谈话的内容和方向。具有控制欲望的咨询师进行咨询时,更像是与求助者展开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

相反,有的咨询师则可能害怕权力,或者希望否认助人角色中具有施加影响的成分。这些咨询师在无意之中尽可能地逃避咨询中的责任和参与,他们会回避对双方的角色或期望进行坦率的讨论,也回避表达自己的观点。助人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职业关系具有多种不平等权力的形式(如权威、资源和脆弱性等)。否认或回避对权力差别的承认,会限制咨询师诚实而有益地处理这种差别的能力。

另外一种可能影响咨询而未能得以解决的权力需求,可以在“生活方式转变者”型的咨询师身上见到。这种人对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怀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他们会利用职业之便,用咨询方法使求助者朝着他自己所钟爱的方向转变生活或思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就成为咨询师本人发表见解和发泄愤怒的地方。最后,正如 Woodman指出的那样,咨询师很容易沉溺于帮助他人的权力之中。

在现实中,权力是助人关系和过程中固有的成分。强调它的影响,是因为自我意识应包括对于权力微妙之处的认识,以及对选择使用权力微妙之处的认识。例如,权力可以由已经达到或者获得的东西(如,受教育获得的学位和表现出来的技能等)来加以区分,或者由某种意义上的指定或“继承”的东西来加以区分。所谓指定的权力可能来自于一个人的社会结构特征或血统,例如性别、种族经济地位、能力、性取向或宗教,这些特征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咨询实践。咨询中的权力不仅存在于个体水平(即治疗师和求助者二人之间的问题),且也存在于其他水平之上,如咨询师所在的机构拥有的组织权力、与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权,以及与保险承保范围和医疗管理有关的经济权力等。

人际觉察与亲密

众所周知,人际习惯、倾向和意识构成恰当而有效咨询的重要部分。所有人都会出现起伏的交往模式,这十分自然。咨询师也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自己的体验和起伏的生活之中!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对他人认可的敏感性、情绪的表达以及对权威身份的适意感,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水平。重要的是,不是去狭义地规定何谓绝对正确,而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去调整“过分”或“不足”。

我们通过探讨一种人际模式——亲密关系——来说明人际意识的价值。咨询师不曾察觉的亲密需要,能够改变咨询的方向和进程。如同权力一样,发展某种程度和形式的亲密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咨询中的重要成分。例如,设想一下在帮助求助者处理痛苦经历、丧失、自我怀疑和担忧时,咨询师需要投入的情感深度。当然,必须给人格差异留出空间。我们都知道,有的人热情如火,像“大地之母”或“之父”,而有的人在表达热情的方式上则颇为保守。了解咨询师自己和求助者的风格,对于准确感受并传达共情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实践中还会出现对于亲密关系更为极端的斗争。有些遭到拒绝或对批评非常敏感的咨询师,可能会采取让求助者接受和喜爱的行为。例如,因为担心求助者不会再来,咨询师可能避免向其提出挑战,或避免与之辩论。为了肯定自己得到了尊重和爱戴,咨询师可能会隐地寻求求助者给予积极的反馈意见。因为不想听到求助者的不满,咨询师也可能忽视求助者表露出的各种消极反馈信息。有些咨询师则对亲密具有很高的个人需求,他们有可能把这些需求带入咨询之中,并超出求助者感到恰当或舒适的界限。

另一类咨询师害怕亲密和情感表达,或者对此感到不适,他们因此会使咨患关系保持过大的距离。忽视求助者积极的情感表达,采取粗暴、疏远或冷漠的行为,以及用僵硬的“职业角色”对待求助者,都会使咨询师在与求助者的关系中回避情感亲密性。这些反应可能会中断求助者的情感表达,并造成求助者产生不被重视或不被理解的感觉。

以上的许多问题,存在于人性和人际互动关系之中。为了洞察我们个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力量和弱点,就要不断地进行努力。

21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