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7

倆宝麻麻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圆桌派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周某某先生

已采纳

身为一个有周末的打工人是幸福的,那么周末可以做什么呢?昨晚跟朋友打牌,玩到一点多才回家。躺下睡觉,辗转两个回合才睡着。怎么睡着的呢?不去想睡觉,自然而然就睡着了。这一夜睡得很踏实,梦也是轻轻的,不像前一晚的梦,哭啊眼泪鼻涕啊都出来了。醒来一看手机,九点了——哦,昨晚大概睡了七个钟,有点小满足,似乎还是觉得不太够的样子。这次居然没有赖床,也没有纠结,看一下微信就起床了。因为我知道早餐要吃什么,也知道早餐后要做什么。目标清晰明确明确会带来果断的行动。 煮水,洗漱。家里咖啡喝完了,我以为那种挂耳咖啡还剩一包呢,其实已经在上周喝完了。我也不恼,把包装袋收拾掉,然后泡红茶。一连串动作不是行云流水的,因为我同时干好几件事:倒茶叶的同时开电视,冲泡的同时选频道,拆面包包装袋的同时找节目,边注意着茶水流出来边按遥控——从头开始看《圆桌派》第五季最新一期,昨天上午在办公室看了二十几分钟,也是边做其他事比如吃早餐和跟同事聊天边看的,这一期的嘉宾是李松蔚,一个有一万个小时咨询经验的顶尖心理咨询师。昨天看的一点内容让我肯定这一期节目很值得看。 火腿芝士牛角包很美味,又酥脆又香甜,红茶也很醇香顺滑,早餐吃得挺美。节目也很好看,整个人被吸引进去了。我知道早餐后要写写随笔,可是我坚持要把节目看完,哪怕已经快十一点了。 十一点左右,我爸回来了,他说我中午可以煮面条,冰箱里有豆腐鱼和猪肉。我说等一下我自己下去煮就好。 电视是不关的,太安静了,我打开音乐频道,选了“80年代怀旧歌曲”歌单,一串歌名都是熟悉又陌生的。好久没听这些歌曲了,那是少年时代常伴耳边的,是青春啊。人一心想要往前走,往高处走,很可能会忘记以前的模样,老话说就是“忘本了”。不管以前是什么样子,它都是现在的一部分。如果把以前的一些东西挖掉,现在会空去一大半,人也就失去了本来面目。 蹲厕所的时候是没想这么多的,只是觉得那些歌声很亲切。坐在沙发上,垫一个抱枕,这个姿势其实也没有很舒服,因为要用手机写东西,头要垂下来,腰后靠着抱枕,颈椎弯曲的角度过大,不用时间太长,一下子就很不舒服。我只写了一句话,朋友一个微信电话打过来找我过去帮忙搬东西。——谢天谢地,把我从沙发的封印里解救出来。 要做的事很简单,两个货架要挪一下位置,再把四楼上的电脑和电脑桌搬下来一楼,主要是四层楼爬上爬下的,出了一点汗,半个多钟头就弄完了。然后做什么呢?——吃饭,吃鹅肉面。其实我还不饿,而且昨天中午才吃了鹅肉面,今天确实不那么想吃。可是朋友请客,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想去吃的,便听他的。 朋友跟我一样是家里的老大,我们高中读同一所学校。他高中的成绩不好,据他说,他高中的时候经常头痛,尤其是午睡之后,还有上学来回都是坐公车耗去不少精力,他几乎没有什么心思学习。高考成绩比较低,读了一个大专,学电子信息专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家里给他拿主意做决定,包括高中时不让租房子住,包括毕业后要回来工作,甚至连工作都由家里人拖关系给他弄——那份工作他并不喜欢,可是他还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干了三年。这几年,他有很多抱怨,工作的家庭的,偶尔坐一块儿喝茶聊天,我们几个朋友会说他“空有想法却没有行为”,今天我跟他一起干活,发现他不是不敢去做,而是他本身就是那种比较软弱的性子。可是活儿他是肯卖力气去做的。吃饭时,他低声说,好久没有工作得这么兴奋了。我说,人做点自己的事情,感觉生活有了盼头,那股劲就会不一样。 周末的半天就这样子过去了,可以干点认识自己的事,也可以干点帮助朋友的事。生活是细水长流,两岸风光无限好,细波荡漾,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应俱佳。

圆桌派心理咨询师

88 评论(14)

天晟哥哥

前几天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加入贾坤老师的【日行一善】公益小组。贾坤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正念指导老师,近10年来一直在从事正念研究和教学。 加入这个公益小组的起因是周二看到贾坤老师在公众号发的《日行一善公益小组招募:来自积极心理学的邀请》。坦白讲,刚看到“日行一善”这四个字时,我有点排斥,会有天道轮回、因果报应之类的联想,觉得这很“中年人”。贾坤老师也很抗拒这种道德说教式的善,他对此做出了澄清。我被他的其中一点澄清打动,并决定加入小组。他说: “善”的范畴很广,不只是“为别人做好事”这样简单。我认为,如果你累了,你选择放下手机,闭目养神,让身心休息,这也是极有价值的“一善”。 我被打动是因为在生活中,一提到“善”,我们总会想到别人,但很少把视角转向自己。我很想参与进来,学习一下怎么善待自己。另外,这个小组的愿景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和万物,让善良和智慧从心里长出来。善待自己是排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和万物。 日行一善和感恩日记有点相似,但又有点不同。感恩日记更多的是完成时,日行一善则偏向进行时或者将来时。 今天是小组正式打卡第2天,我在小组里看到了更多关于善的讨论,并零零碎碎记录了一些善,当然更多的是关于善待自己。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我不知道我记录下来的算不算一善,但没关系,记录的这个过程我感觉很愉悦,觉得很有意义。而且贾坤老师也说了,“ 用自己的行为和切身感受来定义,到底什么是“善”,你的感受更重要,不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 1、和朋友闹不愉快,在微信上发信息和TA 说了我不开心的点。我没有委曲求全,也没有站在“受害者”的角度顾影自怜,而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朋友真诚地沟通。 关照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感受,也对和朋友的相处行善。 2、从昨天开始就一直想吃汉堡,今天中午没有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顺应身体需求,点了汉堡做午餐。吃汉堡好像跟善待自己有点相悖,因为汉堡是油炸食品,是高热量的,某种层面来说,它是不健康的。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吃到想吃的食物,也是一种善待自己啊 。而且我特别怕压抑了这一刻的欲望后,它会在某个时日反弹。反弹后,我要吃更多的高热量食品来填补这种欲望。 3、跟送餐的外卖小哥说谢谢。 对认真工作、尽职尽责的人行善 。 4、前天听了一期讲故乡和童年的播客,主播细腻真诚的讲述打动了我,也勾起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为了表达对这期播客的喜爱,我第一次在播客下面留下评论。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两句话,但却是真诚善意的互动和反馈。 对认真创作内容、真诚分享的人行善 。5、一直尽量保持着吃饭不玩手机的习惯,但今天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看《圆桌派》,我没有苛责自己,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不需要时时把那根弦绷得那么紧,偶尔松松手透透气。 1、虽然昨天中午到晚上都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安排的To Do List也没有完成,但我没有苛责自己,而是分析了我是怎么一步步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并且对于那些很优秀的博主,我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要把眼睛放高一点,看到更宽广的世界;也要把眼睛收回来,专注在脚下的路,手边的事 。 2、昨晚10点半准时放下手机,关掉电脑,早早上床休息。 关照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心行善 。 3、早上和中午都准时禁用了电子产品,关机时间里,我认真梳理了头脑中凌乱的想法和思绪,并呈现在纸上。 4、午觉前躺床上什么也不干,静静地听播客,感受着主播的情绪流动,也为她最后无意中解开困惑,找到答案而感到开心。 5、翻阅日行一善小组里的消息, 体会友友们的日行一善 。 6、认真阅读小伙伴创作的文章,并给予反馈和鼓励。 7、没有苛责自己未按照预定的主题更新文章,而是选择了自己当下最想表达的。 8、分享了Scrivener这个软件不一样的计算试用期的方法;分享了听播客时的一点小感悟,看到有相似想法的人觉得很开心, 有一种重新和世界连接的感觉 。 加入这个小组后谈不上有多大的改变,但有一点小收获,就是种下了善待自己的善念,我开始学着善待自己,肯定自己。这不是为自己找的推脱和借口,而是真的学着和自己友好相处。 今天你有好好和自己相处吗?有做什么善待自己的举动吗?哪怕仅仅是放下手机,好好休息,也是极有价值的一善噢。

17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