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每一刻
首先你耐心与孩子沟通,不要呵斥孩子,让孩子能平静如实的讲述事实的来龙去脉。其次,我们也不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可以先问问他的同班同学是否有这回事,了解更多的事实真相。再者,把你所了解到的情况,与老师沟通,如果是真虐待你的孩子,你要准备好怎么让老师承担责任,与老师好好沟通解决。最后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也有错,老师也是一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做了错,希望大家好各退一步,各自己都要承担一些责任,如果是老师还是蛮不讲理,就要努力为孩子维护合法权益。
king独秀
我觉得听到学生说老师虐待了他,首先要冷静,不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要和老师沟通,或者通过别的同学打听一下事情的原委,不是说孩子会撒谎,孩子他还小,他判断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大部分的老师是爱学生的,很希望孩子能好,也许有时候会有小小的惩罚,但是我觉得应该谈不上虐待,你该了解情况,如果真有虐待,当然不能放过老师
大嘴闯天下
回答;这个需要分几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老师对于孩子实施了什么样的体罚,体罚程度如何?
体罚是精神言语的辱骂刺激还是肢体惩罚?
第二;孩子犯的是什么错误,犯错程度大小,还有平时的学习如何?
第三;孩子的性格和为人处世如何?
同学们基本上对于这样的惩罚是接受的,没有太重,知道是自己犯了错,老师是为自己好。
如果这个同学犯的错是别人引起的,孩子替别人承担责任,或者是老师没有分青红皂白,冤枉自己,有私心要体罚自己的孩子。
首先和 孩子沟通,为什么要替别人承担责任,和孩子讲清楚利弊,让孩子知道这样的后果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如果是老师的问题,可以对于这个老师进行投诉,到学校找校长,到教育局去申诉这个老师。
老师的体罚,如果是轻微的,正常合理范围,孩子又确实犯了错,那家长是需要支持和接受的,不能一味地护短,孩子的情况毕竟是在学校,老师比自己做家长的肯定更加了解。
还有一种,学生的性格,平时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又差,喜欢调皮捣蛋,这类的同学对于老师的体罚有些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和老师进行对抗,反抗老师。心态就是反正我也不爱学习,爱咋咋地。你管我啊,你以为你是谁,还管我。
特别理解您担忧的这种心情。的确,如果教师使用了错误惩罚方式,是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的。
现在家长群体对体罚的标准和定义理解不一,有的家长认为罚跑步、俯卧撑等体能训练是体罚,有的认为罚作业、罚义务劳动是体罚,有些家长认为打骂孩子、群体孤立孩子才算是体罚,还有些家长认为怎么罚都不是罚,老师只管去罚。
但不论家长怎么理解体罚,我们都得要回到孩子怎么看这个问题上来。如果说孩子从小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或者家长在其受挫后没有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那么在他的内心承受能力就会很低,特别是一直品学兼优的孩子,往往经不起公众场合下的自尊受损。教师当众批评、罚抄作业、同学偶尔的嘲弄等情况都可能会引发孩子冲动性行为,如罢课、休学、甚至还有孩子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所以,做为家长目前要做的事去理解孩子怎么想,而不是去贸然的和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我们要和孩子好好的谈谈,谈一下他对体罚的看法,帮助他打开内心宣泄的渠道,让他知道,父母是他最能信任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我们要让他能感觉到他是能被父母接纳的,而且也是安全的情况下,去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
父母需要去共情到孩子内心的痛苦点,给予他理解,明白他的内心或许委屈、或许愤怒、或许不甘的这些部份。在完全接纳和理解他的状态下,先宽抚好他的情绪,等到他情绪稳定下来后,帮助他分析老师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帮助孩子来理解老师。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上,帮助他来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是老师,他遇到的这样的事,他在情绪失控或者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会怎么做?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我们不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的这个能力,那么孩子在将来的 社会 生活、人际关系中,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缺少感知他人的能力,我们就会常常错误理解他人动机,这将会导致我们的社交生活总是碰壁,不断的出现解决不了的麻烦。
在和孩子讨论过后,如果不是过激的体罚方式,如性质恶劣的打骂伤害、侮辱性语言伤害、甚至鼓动全班同学孤立等行为,家长可以和班主任私下交流,要注意使用的语言温和而不带有攻击性,(因为但凡惩罚孩子,纠错孩子行为的老师,对这个孩子还是有较多关注的,反而是犯较大错误的孩子,却不予惩罚,才有可能是老师们束手无策,无法教导的孩子。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理解到这一点,因为被爱才会关注,才会希望他变得更好。)
在向老师表达感谢的同时,也需要委婉的表达出希望,愿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 健康 成长。老师们都会清楚,家长在孩子受到体罚后打来电话的目的。
最后,如果真的是非常严重的体罚方式,那么,您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孩子进行紧急的应激事件心理干预,防止孩子出现后期无法修复的创伤性遗留问题。同时您需要采集证据,上报教育部门,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会有一个 健康 的心理状态,如果您能提前发现,将他清除教育行业,也是帮助了更多孩子不受残害。
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家长这样问说明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管束力度多半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不要吃一点点亏,表面看来是爱孩子,心疼孩子,但实质却是在以爱的名义把孩子放进了温室去养。
无论家庭条件怎样,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是要独自面对生活的。如果因为老师体罚了一下,就有了心理阴影,那你这个孩子也差不多快变成一个废人了。这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慢慢去学会处理各种问题,解决各种困难,面对各种压力。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太顺利,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让家长代为解决,孩子就永远不会有解决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没有能力就难以生存。
老师就算是体罚学生,我相信也是有底线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绝大部分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处罚目的都是为孩子好,希望家长自己能够正确面对。孩子做错了事,就应该接受惩罚,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做错了事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成长经历,家长不宜过度紧张,更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去质疑老师,否则,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的孩子。
不当老师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孩子有多难管。很多人都希望老师春风化雨,用爱用温柔来教育学生,其实没有当老师之前,我以为老师是可以做到的,只有当了老师才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理想化。没有惩戒真的很难教育学生,当然这个惩戒不是一味地暴打学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而且老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以教育为目的,要有一个基本的分寸感。
孩子在学校犯错误,遭到班主任的体罚,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呢?这要看具体情况来判定:
第一,你孩子犯了什么错,老师的体罚具体是什么?比如罚抄作业,或是罚打扫卫生,停课反思,写检讨什么的,我认为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心理阴影。因为班规是学生集体制定的,别人能接受,到自己家孩子怎么就接受不了呢?还有家长也不要把孩子想得有多娇气,认为这个也承受不了那个也承受不来,其实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有也是家长一味庇护造成的。
吴山脚下2012
孩子调皮不听话,打骂是很多家长认为最有效的法子。
表面上看,见效快,实际上,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极大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那些从小被打骂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有一位家长在底下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孩子现在六岁半,调皮的很,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被老师罚站,还不以为然。
我和他爷爷奶奶都管不住,根本说不听,说烦了就撒泼打滚。
他爸爸是个暴躁脾气,从小孩子不对就打,现在也就他爸爸一个人能管得住。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从小被打,让孩子有了一个“谁强大谁说了算”的观念,所以,他怕爸爸,却不怕妈妈。
无奈吧,再大一点,估计连他爸都制服不了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敏燕老师,在儿童偏差行为的家庭治疗案例分享中,表示,从小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形成两种极端人格:
第一种是,性格倔犟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施暴者。
即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
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导致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种是,性格怯懦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受害者。
即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懦弱自卑、胆小怕事的性格。
不管是哪种后果,打骂这种极度的惩罚方式,长期使用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著名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在《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中,也指出:
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的性格:顽固,冷酷,残忍,独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从,不诚实等等。
我们气急打骂孩子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你还会这样做吗?
孩子调皮犯错了,确实需要管教。
除了打骂,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惩罚犯了错的孩子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当的惩罚,不可或缺!
这五个科学惩罚孩子的方法,希望对父母有所帮助。
一、及时规劝
规劝也是有方法的。
说白了,就是好好说话,说动孩子。
就拿孩子喜欢看电视来说吧。
你不想让孩子看电视了,想让他去做作业或是休息,你是不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不要看了……”。
可孩子不听,仍旧磨蹭在电视前,直到你发脾气。
那是因为,孩子对“不要”这两个字是很排斥的。对其他类似的负面说教也很反感。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总是喜欢使用负面语言,比如说“你不要干这,你不要干那。”
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好的,是为了帮孩子改掉坏毛病,但是我们的话语传达给孩子的,却是否定和不信任。
就如同跟孩子说:“你不行,你不对,你做不好!”
这样一来,孩子的逆反心理,只会让他越来越不愿意配合。
所以,我们要多用正面语句,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必须说“不要”时,给孩子一个简要的解释,孩子觉得你在跟他沟通,也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二、设立处罚区域
有的孩子,不管你怎么说就是油盐不进。
规劝对这类孩子来说,就没什么效力了,需要采取惩罚手段。
设立“站点”,罚站或是罚坐,在家里规划一个处罚区,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以免伤及孩子的自尊。
罚坐的椅子必须专门专用,不做其他,否则达不到效果。
同时,注意惩罚时间,不宜过长。
2分钟,3分钟,把握在5分钟内为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
可以,再准备一个计时器(闹钟),记录时间,有仪式感一点,引起孩子重视。
如果,能事先跟孩子达成约定时间,自然最好。
孩子接受处罚时间确定后,就必须让孩子待在处罚区域内,不可离开,也不能因为心软妥协,否则孩子会蔑视规则。
如果孩子中途离开,计时重新开始,直到孩子乖乖待在处罚区域。
在处罚时间内,家长要待在彼此能看到的地方,不管孩子撒泼打滚还是其他哭闹行为,只要保证安全就好,别理他,也不要露出情绪。
等时间一到,再去安抚孩子,并询问孩子处罚原因,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下次他就不会轻易犯同样的错误。
三、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很多家长哄孩子时,习惯承诺孩子,“只要他怎么怎么做,就给他一个什么奖励。”
比如:你乖乖把饭吃了,多吃点青菜,等会给你买零食。
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难满足,后面哄起来也更吃力。
所以不建议用这种哄乖的方式。
我们得反其道行之。
如果,孩子本该做的事没做,可以跟孩子说,因为他没做到,所以会有相应的惩罚。
比如说:吃饭时间点磨蹭;看电视时间到了还在看;不愿意刷牙等等……
那么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禁止孩子某些权利或要求。
像原本约定吃完饭后去公园放风筝,可是孩子吃饭时突然闹脾气,不肯吃饭,想直接出去玩;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因为他不吃饭,所以取消他出门的权利,作为惩罚。
吃不吃饭随他,反正饿一顿也没事。
即便孩子吃了,这次的外出也取消,并告知孩子遭受这种惩罚的原因,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做法。
当孩子日后表现好时,则恢复其相应的权利,并且可适当奖励。
这种惩罚,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带走他的某些权利,下次,他就不会肆意妄为了。
四、没收孩子心爱的东西
不打不骂,直接没收孩子心爱的东西,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惩罚了。
而且,用于相应情景效果会很不错。
比如,孩子发脾气,乱摔乱扔。
你骂他,他可能会害怕,你打他,他可能会听一次,但不能保证以后不再犯。
你跟他讲道理吧,他可能完全听不进去,还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
你直接把他心爱的玩具收走,他就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让他失去心爱之物。
下次再犯时,可以提醒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不听,则收走。
哭闹随他,只需要静静地关注他就好;等他情绪平静下来了,再跟孩子沟通。
问问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要惩罚他。
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就学乖了。
如果下次出现相似的情况,孩子并没有出现吵闹哭喊等情况,可以及时做出一些奖励。
比如一个爱的抱抱,一句鼓励。
管孩子,真的是脑力活,也是技术活。
以上几种惩罚方式,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我们管教孩子,不仅仅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从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纠错空间,不为追求管教的速度打骂了事,孩子以后管起来才好管。
不然,就有可能遇到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的苦恼了――孩子除了服从常打骂他的人,谁都不放在眼里,而且等孩子长大了,说不定谁都管不了他了。
# 今日话题 #
孩子不听话,你通常会怎么惩罚他呢?
快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