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faceonlyme
孩子能不能打,家长分成了两个明显的阵营,有坚决反对打孩子的,也有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必须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家长们没有定论,就连专家,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支持打孩子的人里,有很多人都是小时候挨打的。
很多家长现身说法,我就是被打着长大的,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呀,而且我也打我们家孩子,他也很阳光,没有什么心理阴影。孩子就得打,不打不行,玉不琢不成情,孩子不打不成才。
不只有现身说法,还有实验证明打孩子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英国的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利用刚出生的猴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恒河猴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被称为“铁娘子实验”。在恒河猴实验里,哈罗给刚出生的小猴子们做的各种各样的母亲,有毛绒玩具类的,有铁丝做成能喂奶的,这类承担母亲角色的物体统称为“代母”。
“铁娘子”是一种特殊的代母,它会向小猴发射锋利的铁钉,吹出强力冷气,把小猴吹得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尖叫。哈洛设计出这个邪恶的母亲,就是想看看,面对坏妈妈,小猴子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实验结果是让人吃惊的,无论面对的是多邪恶的母亲,小猴字都不离去,反而更加紧紧的抱住它们。即使是遍体鳞伤,也会不计一切代价紧贴母亲。
这也让很多人相信,打孩子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孩子依然会在心里深深爱着母亲。打孩子见效快,又不会影响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做过一场演讲叫《幸福为什么那么难》,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赖佩霞生活在单亲家庭,小时候经常被母亲责骂,长大后在感情世界里不断地碰壁。但她是幸运的,她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认清了自己,也解脱了自己。
赖佩霞在演讲中说,很多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说,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不要还嘴,孩子看着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的妈妈,努力说服自己这就是爱。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也会用这种方式的爱去爱别人。
但很明显,打骂都不是爱,赖佩霞在演讲中,让大家跟着他深呼吸,说出的那句话才是打骂孩子的真正原因-- 我打你,是因为我情绪管理得不好。
很多心理学的研究也都显示,打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打孩子和孩子的 健康 、社交和发育方面的不良结果频发息息相关。这些不良结果包括:精神 健康 问题、自杀行为、各种疾病,以及发育、行为、 社会 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觉得能不能打孩子呢?我是坚定的反对打孩子的,我认为,在所有的教育方式中,打孩子是最低级的一种。
打孩子,孩子会疼,会害怕,打完孩子,孩子依然会抱着妈妈,爱着妈妈。原因真的是打孩子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吗?孩子身体忍着痛,心里感受到的是爱?其实原因很残酷,孩子太弱小了,弱小到离开父母就生活不下去,所以他只能继续爱爸爸妈妈,哪怕他心里充满疑惑,甚至仇恨,他也只能这样做,他要活下去。
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古老的谚语是在 科技 发展水平极低的时候提出来的,老祖宗留下的不全是精华, 也有很多时代局限的产物。这两句话就是典型的代表,不打孩子,照样有更多好办法来教育孩子。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冷静一下,看看孩子犯的错,是不是真的错。
孩子犯的错,不一定是真的犯错,有些错是孩子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比如,在孩子学爬行的时候,他会对空间感兴趣,他喜欢扔东西,看着东西从高处掉落,或者从手里到别的地方,他只是在 探索 ,并不是故意捣乱,乱扔东西。
在孩子没有物权归属概念的时候,他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他也不知道物权怎么界定。他可能会把别人的玩具拿回家,可能会抢别人的东西,甚至会从超市拿东西。这样的错,不是恃强凌弱欺负人,也不是偷东西,是孩子搞不清楚规则,什么东西是谁的该怎么界定。家长应该做的,不是一味的惩罚,说孩子偷东西等等,而是把规则讲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建立归属权的概念。
所以,只有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才能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行为。 当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之后,就会发现,孩子犯的错,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多。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之一,斯金纳认为,人会对刺激作出反应,有利的刺激会让人重复行为,不利的刺激会让人减弱或不做该行为。
正向强化,就是给积极的刺激,让孩子产生或保持你想让孩子采取的行为。比如,孩子大吵大闹的行为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你就可以在孩子安静坐着的时候表扬他,鼓励他。 通过鼓励和强化那些不同于不受欢迎行为的行为,许多不受欢迎的行为就能完全被抑制 。比起惩罚孩子来,正向强化是一种更好的长期策略。
正向强化,能促进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过程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引导。我们提倡正向强化,绝不是说孩子犯了错不能惩罚,相反,孩子犯了错,不但要惩罚,还要及时的惩罚,但惩罚,绝对不是体罚。
孩子犯了错是要惩罚的,只有及时的惩罚,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才会有改正的动力。惩罚不是目的,纠正孩子的行为才是重中之重。
惩罚孩子,首先要告诉孩子为什么。
要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要惩罚他。不要学偶像剧里男女主角吵架,“你知道你错哪了吗?连这都不知道,我再也不要理你了……”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会引起什么不好的后果,让孩子明白前因后果,他才会重视起来,也不至于稀里糊涂被惩罚,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
惩罚孩子,就要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
孩子犯的错,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孩子把玩具乱扔乱放,就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如果你每次都告诉孩子,乱扔玩具是不对,但你每次又大包大揽,主动帮孩子收拾残局,那对孩子来说,你的指责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他又何必改正呢。
惩罚孩子,要及时告诉孩子惩罚的结果。
惩罚孩子,要当庭宣判,及时告诉孩子惩罚的结果。惩罚除了传统的面壁思过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孩子在乎的项目进行惩罚。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惩罚孩子当天不能玩 游戏 ,或不能看电视,或取消周末去游乐场的机会。 通过及时的惩罚,让孩子切实体会到,不好的行为会带来对自己不好的结果的。
孩子犯了错,打一顿,可能会立竿见影,让孩子迅速改正,但还有一种风险,孩子被打到麻木,这就是传说中的记吃不记打。孩子已经忘记了为什么挨打,但挨打的感受,会让他一直记得。
就像玛雅·安杰罗说过的, 人们会忘记你所说的话,人们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人们不会忘记你令他们产生的感受 。挨打的感受,应该不会是幸福吧?
除了打孩子,还有很多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去摸索,去尝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孩子,去引导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打孩子是最低级的一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省力气,还能让家长发泄一下内心的郁闷,只是苦了可怜的孩子。
Emily147303
我想家长在决定打孩子的那一刻,有着深深的愤怒和无耐,但凡有一点办法,我相信都不会愿意打孩子。但有时也不外乎是为了发泄情绪,可是这种发泄是不健康的,对孩子是不尊重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心理自卑,更严重的是孩子无形中已经复制了你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
空山微风
我的孩子和很多职场女性的孩子一样,都是老人在帮着带的,要说敢不敢让老人带,我是敢的,但是如果老人暴打我的孩子,我是一定会和老人进行沟通的。
1.在暴力,严厉,惩罚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的健康状况一定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一旦违反规则就会得到惩罚。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家长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才会得到父母的爱。
这样的孩子要么就特别听话,缺乏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和进步的主动性。这样下去孩子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2.老人如果脾气总是不好,我们也要找一找老人发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遗传,或者生活的压力过大,的或者精力跟不上了。
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一些固定的应对措施。如果孩子的精力跟不上,那么就要想一些办法,比如请个小时工等帮着老人做做家务,每周周末的时候给老人也放个假,有好的活动给老人买个票,放松放松,老人的心情也会好。
如果遇到打孩子这样的情况,要在事后和老人进行沟通,告诉老人这样做的后果,以及正确的做法,并且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尽量减少孩子收到的伤害。
芥末花vera
奶奶超市暴打孙女,起因是要买糖,这种老人应该也是很少见的吧。一般这种老人多少有些心理问题,暴躁易怒神经质,对小孩没有爱心。如果说是一个正常的老人,绝对不会这样去对待自己的孙女的。大多数老人都容易溺爱孙子孙女。
如果说我把小孩交给老人带,我最担心的不是老人打小孩,而是他们太溺爱孩子了,孩子容易被宠坏。但不管是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敢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他们肯定是不会伤害孩子的,尤其是我自己的父母。我跟他们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他们是什么脾性,他们不会对孩子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他们身心健康,特别喜欢小孩,年纪上来之后,人也比年轻时平和了很多,帮忙带孩子是很不错的选择,只是要告诫他们不要太宠着孩子了。我想不管怎么说,他们总是比外面请来的保姆要好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老人愿意帮忙搭把手带一下孩子,是很大的荣幸了。当然如果你父母本身脾气暴躁,也不太喜欢小孩的话,那就另说了。我们自己需要去做这样一个权衡。
另外平时在跟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晚辈对老人还是要有耐心一些,贴心一些,不要动不动就对他们发脾气,抱怨他们哪哪不好。我们还是要学会多感恩的。
这一是对他们的尊重,二是给孩子言传身教,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三也是在尽子女的义务。在一个家庭中,把老人照顾好了,生活就会顺很多。
不管你的孩子给不给老人带,老人想孩子的时候,还是要让他们多接触的。
Sunny彩妆半永久
现在在中国老人带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父母都是早出晚归,若没有老人帮忙,没有去请保姆,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的调皮,孩子的种种都会激怒大人,老人。经常会在公开场合看到父母的西斯底里,看到老人的暴怒及恐吓。
若父母有时间,最好自己带孩子,但是如果没有,那可能还是需要老人的帮忙。
1.父母应该尽最大可能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在下班后陪孩子进食晚餐,周末时间,让老人休息,自己带孩子出去happy。
2.若遇到老人对孩子的指责,需立即指出她的问题,不要一味的妥协,把这样做的的害告知老人,让老人知晓她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毕竟老人也是希望孩子好的,但她的方法不对。
3.可能老人会不高兴你当面指出,但可以在事情过后,买点礼物去哄哄老人,在她心情愉悦的时候,在指出她的问题。老人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一般都会在比较累的时候怒火比较大,因此平时就给予她一些轻松时间,让她不要太累。
4.我家的老人平日虽然也会提高嗓门,但还没有在公开场合暴打孩子,若她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很严肃的处理,可能会请外婆来带一段孩子,让她回家休息休息,在公开场合暴打孩子,其实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会不自信,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