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ca8918
2017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人格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格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人格特点
大多时候,应激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是非直接的,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起作用。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等都是影响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
人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四种模型:某种人格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出现,即心身疾病模型;某种人格可能是由某种疾病所引起的,即身心疾病模型;人格可能是一个知觉过滤器,决定对疾病的特殊反应;交互作用的模式,即人格即是一个生理疾病的显示器,也可以通过一些微妙的反馈来影响与疾病有关的生理机制。
(一)疾病倾向人格--自我治疗人格
根据应激易感性划分出的两种人格,又分别和消极负面情感或是积极情感、悲观主义解释和归因风格或是乐观主义风格联系在一起。抑郁、愤怒、敌意与焦虑等心理不适,可能构成了“疾病倾向”人格的基础。往往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模式来对应激作出反应,倾向于将失败做整体、稳定和内在的归因,导致恶化,易导致生病和短命。
积极情绪提高生理、认知和社会资源,更加有效的应对应激。
(二)A型行为模式--B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力量以攻击性释出,遭遇抵抗,费力维持,伤心)(Friedman提出)也被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其与冠心病之间的高相关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高生理反应性和危险行为。
A型行为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竞争性完成倾向、时间紧迫感、愤怒/敌意。愤怒和敌意是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生物、心理、社会(个体内部的、个人间的、制度的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着A型行为的形成和表现。
B型人格的人面对挑战时通常比较有耐心、比较放松、不易激动、不好竞争、遇事想得开、不耿耿于怀、容易相处、社交适应性较好,较有利于健康。
C型人格即癌症易感人格(力量反转退到自我后面,伤身),特征:面对应激常感觉抑郁和绝望,以及潜在的无助感,可又不把这些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是忍气吞声。
D型人格即忧伤人格(力量夹在自我与社会中间,费力冲击,伤心),是消极情感NA与社会压抑SI的统合,必需同时出现才给心脏带来破坏作用。其作用已经在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并发的癌症患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一)内部控制--外部控制
内部控制(自力控制)者相信事在人为,也更会作出自我奋斗,有更加有效的认知系统,也更能够实施具体的行动计划,因此较少体验到来自应激物的紧张,更能够保持健康并预防疾病,且一旦患上严重的疾病,也更能够适应疾病并作出康复努力。多数是两种控制的混合,某种强势。
控制有四种类型:行为控制、认知控制、选择控制(在不同的行为模式间有选择的机会)和信息控制(有获得应激事件相关信息的机会)。其中认识控制似乎具有更稳定的有益的作用。
(二)坚韧人格
“应激阻抗者”具有坚韧人格,特点为:投入、控制(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并采取行动)和挑战(不满足于现状,把生活变化看作是向自己的挑战而不是威胁)。
弹性、耐力是与坚韧性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众更好地应对那些难以抗拒的.艰难困境。弹性源自于个人的特质有社会支持。耐力(困境中仍积极)主要指晚年能成功应对的老人。
二、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社会性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个体应对应激时重要的外部资源。甚至是宠物。
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相对而言,后者的作用更为突出。
四种形式:评估支持、实物/工具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
社会支持即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并不总能减轻应激,因为: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觉出它的支持的时候(帮助不恰当或并不希望被帮助,或没有注意到);所接受到的支持类型与应激物所产生的需求可能并不相符;社会支持还可能有损于人体的健康(不良榜样、过度保护、负性互动、过于密切)。
社会支持的理论解释:
1.缓冲假说:最普遍的观点,把社会支持看作应激情境中的一帖缓冲剂,帮助个体进行有效的应对(保护人体来抵抗高水平应激的消极作用)来间接地发挥作用。
2.直接影响假设:认为无论是应激还是非应激情况下,任何时候社会支持对人都是有益的。通过增强躯体对挑战性情境的生理反应(通过提高归属感、自尊,从而被鼓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发挥作用。
两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支持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健康心理学家应该将社会支持作为初级预防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但也需要关注妨碍个体寻求社会支持的个性特点并给予帮助。
拥有较强社交能力、较低社交焦虑水平和较好自我暴躁技巧的人能够更有效地发展社会支持。因此,决定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之能力的是个体的人格特质。
wongjackson
很多人认为双重人格就是人前人后两种性格,比如楼上那位给你测试的仁兄……那个测试指的“双重人格”根本就鉴定不了,因为那里指的性格是装出来的,而一般的多重人格患者不用可以去装,而是在某些强烈刺激下爆发出另一种人格,而且是无意识、不是你自觉、想去爆发。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的表人格,也就是你的“惯用人格”就会进入无意识状态、隐藏起来,但你再次转换到这个人格的时候,就会发觉之前处于里人格(就是突然爆发出来的那个)状态时的那段记忆你是没有的,因为这个记忆是属于另一个人格的。而严重患者可以自由控制人格,和其他人格交流。如果我这么说你还是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可以去双重人格吧看看,那里虽然有伪多重人格患者,但也有真的。一下是我在一个帖子里面找来的,给你看大概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虽然下面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内容确确实实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会出现的症状。看这个要知道的前提是,不是每个里人格都是如同下述中的一样残暴:期末考试之前 上语文课的时候 我忘带语文书了 最近我表现也不怎么好 所以老师一股脑的从那狠狠的骂我,还打了我几下 我非常的生气 想顶撞几句,心想大不了不从这个学校上 就在我要开口顶撞的时候 突然我眼前一黑,好像睡了过去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 我眼前又重新出现了光亮 天呢!我吓了一跳 我站在原来放讲台的那个地方 讲台在下面,好像被重物砸的,很烂 语文老师没了去向 整个教室乱做一团 同学们都惊恐的看着我 我很奇怪,问大家怎么了 然后过了一会,我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说了一句:太……厉害了 我还是有点迷惑,最后另一个朋友说 我刚才搬起我的课桌就砸向了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被砸到地上以后 我又连续剁了几脚,又跑上讲台,把讲桌用旁边放着的一个板凳 一顿乱打 语文老师当时也很震惊,不过并没有冲过来跟我“PK” 而是冲出了教师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然后我骂了一句:“没事本还跟我玩,滚吧” 再然后…… 怎么说呢?应该是我有恢复“正常”了吧 再然后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了,例如我爸带我来道歉,反正最后这件事终于平息了 我真的很困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好像是双重人格,我好害怕 我怕另一个那个狂暴的自我伤害到我身边的人,大家救救我,我好痛苦,奉劝大家一句,双重人格真的很痛苦,大家不要以为很好玩,等你拥有了才知道后悔照常来说,出现了人格分裂的问题你本人是会发觉到的,如果你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那就是这样。
哎呀呀biubiubiu
亲爱的朋友。别为了生活的命运而苦恼.谁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生活烦恼.找个爱你的知己来面对你以后的酸甜苦辣,你要记住,吃亏,上当,哪怕是你普通的跌倒都是你人生最宝贵的经验.你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一切.开朗的接受,大度的包容,博爱这一起哪怕是最痛苦的事情。象听故事一样,不要太当真。每个人的机遇、环境包括整个的人气都有不同,并且主要的是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不一样.怀着一份乐观的事情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你嘲笑的人,不疼爱你的人,你可以先主动一定表示你的友善,以一颗宽容大度的心胸去原谅那些人,朋友喜新厌旧,你可以好好的珍惜他们,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就会很珍惜你的·不需要自己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个角色,你无聊郁闷时候可以找好朋友多聊天多沟通,不喜欢别人在嘲笑你,你可以视而不见,不需要报复,报复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希望你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在意别人的嘲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其实不需要以装疯卖傻来逃避现实,逃避只会让自己更加孤单,更加寂寞。所以,怎么过不都是一辈子么?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选择不快乐或者种种负累呢?你说是吗?因为人活着不是单单的为自己活着。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等一系列群组。人就要顾及到身边的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活着也不单单是活着,怎么活,什么样的活法?物质需求满足了,精神需求又是否能满足呢?所以人就有一定的压力。外界的,自身的双重压力。所以人就感觉到累!其实人可以不比这么累的,那就看你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生活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乐趣,只是你疲乏的身体不愿去感受罢了。多一些兴趣和好奇心去发现生活的点滴吧!真正的享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很美。人也就不会这么累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因为偶然所以必然的东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为!中肯的对你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更努力的面对生活.即便是暴风雨,也是你人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愿你每天都阳光灿烂!!~开心健康:)望与你共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