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儿yuki
问题一:怎么安慰考试失败的人? 朋友伤心难过或掉泪时,我们通常会感到坐立难安:应该帮忙吗?能帮什么忙?怎样帮忙才有效?要帮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当朋友痛哭无语时,该如何最有效地抚平他的苦痛与焦虑?“心脖还要“心药”医,还是让我们来听听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吧! 自小一帆风顺的俞碰到了人生的悲剧:已经要谈婚论嫁的女友突患急病,没几天就离开了人间。他简直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一切,但同时,他又很好强,不想影响手头发展很好的工作前景。终于,他在老朋友蕾面前哭了,搞得不善于安慰人的蕾倒手足无措了。 转移注意力 一般人遇到挫折,会有两种反应:一种人会采取压抑的方式,他会把所有的不如意压抑在潜意识中,自己想办法消化。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如果积压太久,可能会慢慢形成一种神经症,或者是更严重的疾玻面对这种朋友,可以通过转移他的兴趣爱好来打开话匣,介入其中,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他喜欢唱歌跳舞的话,可以一起去泡吧;如果喜欢文学艺术,可以通过看书、看碟,转移他的注意力。另外,一些户外运动对身心也有好处。总之,你要懂得转移他的注意力。 听比说更重要 另外一种人则愿意倾诉,作为朋友,你就要选合适的时间地点,慢慢创造机会让他倾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倾听不是简单的沉默。倾听首先要做到的是忘我,在讲话的过程中,要完全抛开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想法意图全部搁置一边,用真诚的态度全身心投入,无条件提供帮助。这样,被安慰者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觉温暖。而且谈话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插话,一定要让他将情绪全都宣泄出来。 一般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或抗拒时,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合适的做法,被安慰者有时候仅需要安慰者当他们的“共鸣箱”,且能不厌其烦地供其反复使用。另外,对于被安慰者所讲的内容,全部要用支持性的话语。默认他说的全部是对的,错的地方也要不加理会。倾听过程中,如他主动问到,你可以讲自己的经历。当然,一定要简短。而且你所讲内容一定要比他的境遇更差的,“我曾经……也慢慢过来了。”你如果能成功地让他说上两个小时,那就基本没事了。 在整个安慰别人的过程中,听比说重要。一颗失落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不是滔滔不绝的你的长篇大论。聆听是“心心”相惜的过程,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没说两句就火气冲天 琳觉得好友皮皮最近怪怪的,约她出来逛街吧,她很生硬地说:没空!晚上打电话给她吧,她又好像在生闷气似的,没说两句就火气冲天。后来,琳才辗转打听到,原来皮皮部门新来了一个脾气古怪的经理,她老是喜欢挑每个人的刺,甚至无理取闹,搞得皮皮心情暴差。琳想和皮皮聊聊,但又不知道从何聊起。 不需“指教”他要怎么做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出入社会的学子在面试中几次碰壁,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沮丧彷徨。这时作为朋友的你,要做的是客观分析现状,帮他验证。竞争失利,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是最常见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帮他克服这种自卑感。首先,你要肯定。“这可能完全不是你能力的问题,也可能是……”注意一定要讲他好的东西。至于他还要怎么努力,那是他自己需要总结的。 我们不是去帮他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帮他解决心理上的感觉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教朋友怎样争取到这个职位,那是他的事,我们所做的是要帮他调节情绪,让他不要耿耿于怀。给予安慰并不是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你不应该觉得……”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觉。这个不是你要去讲的,这是要靠他慢慢摸索出来的。 整个安慰过程用开放式的提问是非常重要......>> 问题二:安慰考试失利的朋友 不要因为成绩的事情不开心, 我知道你学习很努力的, 是不是你的学习方法对你不太适合, 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也许会有效果。 也不要在学习上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放松点,反而效果会更好。 问题三:怎么安慰考试失利的人 考运不好,发挥失常,状态不好,总之要把责任推干净,让她减轻心理负担,转移注意力 问题四:怎么安慰考试失利的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 就不要安慰了。 他会想到反面的。 还不如陪着他。。 问题五:如何安慰考试失败的人 说点开心的事情,告诉他除了这次机会其他还有更多机会,考差了也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还没掌握好,所以把重点在放在那些不会部分,争取下次在相同的问题上不要犯错误。 问题六:怎么安慰考试失利的人? 学习是一个过程,考试只是一个结果。 问题七:怎么安慰考试没考好的人 人生本没有失败,只是计较得太多而不给自己机会,其实高考失利没有那么可怕,调整好情绪,心态,重新来过,你能行 也许高考的成败的确会影响我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但是绝没有事情是可以决定我们的一生的,祝愿大学之路一路走好 大河有小鱼,小河有大鱼。你虽没考上理想名牌大学,但以你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相信四年后依旧前途无量,加油 感谢幸运女神给了SKY这次机会,机遇就在眼前,SKY一定会抓住它,SKY 还要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不久的将来SKY必然会在广告设计上有所建树。 高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无论成败与否,我认为现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总结高考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迈好每一个坎 金榜题名!名落孙山!只是短暂的。朋友只要你努力了,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失败是成功之母!努力吧努力!成功属于努力者 看成败,人生豪烈,唯有从来 梦,总不够漫长,可是我们需要梦想;情,总让人受伤,可是我们还念念不忘;雨,下的再漂亮,但我们还是喜欢阳光;你,虽不在我身旁,但从未将你遗忘。 找你最好的朋友倾诉吧 一次考试没考好,能代表什么呢 假如你真的信的过自己,那么告诉自己,加油 因为努力不是白费的哦!相信自己,努力做好自己 一次考试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 要是你真的想不开的话,那么你是个懦夫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不是吗?别在乎别人怎么说。 一次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只要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次…… 我们总会有机会的。 许多烦恼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别人帮不了我们,我们要自己坚强。 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 还有机会再努力啊 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比考试没考好更难过的事情 我们总要学会去面对啊 不是么 沮丧没有用 难过也没有用 加油努力争取下一次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 相信自己 不要伤心,下次可以在考好的,只要你努力就不是问题,难道你没有决心考好,还是怕没有信心,不要怕我们永远支持你,没有去怪你考不好的 高考中没有失败,它带给每个人的深刻思考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为理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 跟昨天的失意说再见,与今天的定义把手牵,为明天的惬意去挑战。高考失败并不可怕,重拾信心,调整心态,继续奋斗 问题八:考试失败应该如何安慰 失败是成功之母,想要成功就要禁得住风雨的洗礼,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找出自己的问题采取有效方法解决 问题九:学习成绩好的人怎样安慰考试失利的朋友 要想快乐的事,忘记不愉快的事, 不愉快的事过去就是过去了,不要再去想它了,就像日历翻过去就不要再翻回来了。 去爬爬山,看看蓝天、白云,听听音乐,跳跳舞。时间会冲淡一切,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雨过天晴会出彩虹。只要你调好心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问题十:关于安慰朋友考试失败的作文 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几乎落到了万丈深渊. 那次,数学测验分数下来了,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的分数.“韩泽琛,分!”吉老师用失望的口气说.听到这里,我的心震了一下,接着我的心跳急剧加快,变得心急如焚:我怎么考的这么差!当听到几个好朋友的分数时,我的心灵更是受到了打击.他们考得都比我高:鲁鹏鹏分,阮汇哲88分,王子康分,唐培@91分.我被心魔拉进了黑暗的深渊,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变得灰心,失望,性格内向. 放学后,我垂头丧气的独自走在出校门的路上,“享受”着痛苦的滋味.旁边好几次同学来找我玩,我都像没听见似的,只是低着头继续向前走.这时,王子康走来了,轻轻地对我说:“其实你不用那么伤心.”我没有说话.他安慰我说:“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我很低沉地说:“可我还是比不上你们.”说完,我哭出了声.王子康对我说:“我知道你的感受,我也知道你的心情,但是你也不要太灰心丧气,我那次不也考成了这样?可是我不放弃,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成绩不就赶回来了?所以你应该鼓起勇气,重新做回欠自己!”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王子康那句“你要鼓起勇气,重新做回自己”久久地在耳边回荡.是呀,我为什么要灰心?为什么要伤心?不就是一次测验吗?下次努力、认真一点不就行了?何必那样难过?我心中的火焰又燃烧起来了,决心做回以前的自己. 不久后,我的成绩从第3格阶梯跨到了第5格,成绩迅速上升,期末考试也考的很好.多亏了王子康的安慰.如果不是他的安慰,我不会考的这么好.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朋友是你饥肠辘辘的时候的一块面包,让你横扫饥饿,做回自己;朋友是你口干舌燥时的一泓清泉,让你神清气爽.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啊!我真为在我灰心的时候朋友能给予我安慰,又为能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 我很抱歉听到你不好你的学习.我写信是要告诉你,不管你得到好分数,只要你努力学习你的功课.努力学习是一回事,但取得了好成绩,是另一个.约翰,不要灰心.你必须相信自己.来吧.我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我相信总有一天你可以秀出你自己.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人生就象一张多姿多彩的图画,成功和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点缀.有人说:成功是鲜明的,失败是灰暗的.也有人说:成功是美丽的,失败是丑陋的.可我并不那么觉得.我认为,有失败,才有成功. 我听说过爱迪生的一个故事.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迪生老实地回答:“有.”说着把他做的前两个板凳拿出来.最后,爱迪生成了世界上很伟大的发明家.这也说明失败是成功的踮脚石,它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激励我们向前进. 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那是去年的暑假,太阳 *** 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叫着.外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外面买冰棍吃,而我,却在家里做着暑假作业中的数学题.闷热的天气让我汗流浃背,又遇到了“拦路虎”.我左思右想,都不对,思路对不上.再打电话问同学,他们都做好了,就是不肯告诉我.我已经热得不行了,头上直冒汗,连风扇也吹不凉.我双手一摊,不写了.可我那不服输的拽脾气又上来了: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一定也可以!想着,立即拿出草稿纸,“刷刷”地算起来.“对了!”终于把那道题解开了.突然感到不那么热了. 失败是土壤,成功是种子;失败是阶梯,成功是顶峰.没有失败激励你的意志,就没有成功光临你理想的世界.
让子弹飞888
2020年1月13日 周三 晴 性命攸关,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话题背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时代,多数人一点一点被时代的齿轮所吞噬,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现状:小学高年级作业潦草,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让老师与家长生气的地方在于,孩子犯的很多错误都是低级错误,这些错误稍微细心一点,稍微动一点脑子能够避免。如何帮孩子避免粗心的习惯成为家长经常咨询的话题。 原因:但是,我们知道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根源在于孩子作业时只想着完成作业,不走心,根本就不想做作业,找不到作业的意义,他以为作业是家长或老师强加给他的,他只想完成作业然后交差,从来没有想过作业的目的是借作业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孩子作业时缺少敏感,缺少健康的兴趣,缺乏深层的动机,思维是惰性的,作业缺乏敏感,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更不能进入心流的状态。而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学习,能进入一种深入的状态,反复琢磨。数学难题与阅读。这是作业的最佳状态。孩子整个生命与学习是疏离的、割裂的。 一句话,孩子不爱学习,学习只是他的手段,成绩好的如此,成绩差的也是如此。家长一样,学习只是手段,是好大学的敲门砖。孩子不爱学习而爱分数。孩子学习很累,一旦高考结束会撕书,大学时一旦没有压力与考评,孩子不愿意阅读与学习,宁可打游戏。家长与老师联合起来伤害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如何解决:在孩子在上学时我们作为家长与老 师不要把焦点放到与孩子比较的基础之上,而是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方向。 大国崛起表明我们与欧美差距很大,欧美做研究的人是怀着对研究强烈的兴趣做研究,心理是快乐的。中国孩子是不快乐的,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往往是为了一个外在的目标,学的很累,工作也很累,累是一种对生命的伤害,生命不能从事情本身里面获得滋养。 实际上,我们在面对孩子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引向外部兴趣而不是内部兴趣。引向内部兴趣是什么意思?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事情本身有内部价值,而不是说因为做了一件事情获得了分数或者奖赏。如果孩子习惯了从一件事情里面获得了内部价值,孩子一生大概率是幸福的;如果不能,孩子一生会活着与别人的比较之中,他可能是不幸的。 我们可以在别人面前展现很漂亮的一面,但很多时候欺骗不了自己,被内在的动力推着往前走。今天我们有很多人是自我保护,关注外部的评价,自我保护就是自我封闭,封闭自我可能性,打开自己才能不断飞速成长。我们要过我们想要的生活,有一种内在的游刃有余的自由,外部的变化与变迁伤害不了自己,是一种很深的生命体验。 因此,我们作为家长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也要引导孩子不要过多的把焦点放到自己身上,而应该放在事情身上。当孩子沉浸在事情身上时,他是忘我的,也是幸福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获得幸福。这种幸福是事情本身赋予他的,因此,做一件事情的意义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事情带来的后果,后果是额外的奖赏。我们对待孩子的观点要有根本的变化。 但是,我们从小训练孩子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是外在的目标,不是内在的目的。但是只有事件内在的目的才是做事的意义所在。中国家长不顾励孩子做对的事,而是鼓励孩子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就是问题。因此理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位给了会闹的孩子有糖吃,这样的社会是不好的,这样的关系也不好,因此孩子之间的友谊很少志同道合,更像是拉帮结派。这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样的事在中国的家长中很少有。“志同道合”是最好的关系,今天的孩子之间是相互阿谀的关系,拉低了整个生命的品质。 中国的科学不发达,但中国的技术很发达,这与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有关系。孩子没有对科学纯粹的兴趣,没有对数学纯粹的兴趣,上大学是一个工具,一进大学门立刻就丢掉了。没有兴趣就很难忘我,也很难投入到这个事情里面去。无论如何学习本身不是目的或者说丧失了意义,学习就成了负担、劳逸、诅咒。 如我们学校的一些行为,表现不好罚写作业,多荒谬!荒谬的是我们对作业的认知,作业不应该成为奖赏吗?作业什么时候成了惩罚!因为这种对学习扭曲的认识才出来“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是伪问题,根本问题不是负担过重,而是学习没有意义。12年学下来学的东西很少,高中毕业错别字满天飞,作文不会写。学习无意义及整体低效是根本问题。 若孩子不能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潜意识中会产生对抗,这种对抗是对人生命的消耗。从真正健康角度讲,学业情况看,反而是学业严重不足。如小学阶段语文与英语输入量够不?不够!语言学科需要的是是输入量,做太多题没用;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够。孩子缺少内在的紧张感,他在学校里面等待、拖延,他把时间填满了,但真正做题的数量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多。因此,在小学阶段恢复学习的意义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家庭来讲都意义深远。 找到学习的本身内在的价值而不是在学习之外寻找价值,更不是认为学习没有价值。如果一个家长本身很有文化,他跟孩子一样热爱阅读,他跟孩子能够进入到一类题目或阅读如痴如醉的浸入,而不是盯孩子作业完成了没有、对答案,他与孩子一起进步,他的注意力就不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对知识的挑战上面,那孩子就会形成健康的兴趣。 有两种错误的方式妨碍学习价值或者学习意义的真正建立。 第一种是把学习当成手段,用学习去获取分数,争夺名次,修炼进入更好学校的敲门砖,这是成功主义的思路。很多优等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只是因为他的成功掩盖了问题,但不代表说,他进入成人世界不会发作。 第二种是潜意识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强调轻负担,强调快乐学习,以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为主的自然主义思路。它是一种消极应对压力的思路,消极应对压力是一种药。假设一个社会刚刚战乱,老百姓需要修养生息,需要用消极行为,每个朝代之初,盛行黄老之术,都需要这种药,是一种退行,退行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休养生息之后再采取积极策略。丑小鸭到农家小屋里,狮子王辛巴跟鹏鹏与猪住在一起,都是一种心理学上的退行。如果竞争压力太大,孩子需要适度的抽身,最终还得进入社会,退行不能成为主流。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进取才是主旋律,这是有生命的内在本质决定的。生命的内在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他的性质是扩张的,一个种子除非煮熟了,埋在土里一定会扩张、生长、开花结果。扩张是生命的本质。对孩子来讲,贪婪的汲取知识才是自然的健康的,一个孩子在知识面前没有像食物面前那么贪婪,那这个孩子是不健康的。一旦他丧失了在知识面前的贪婪,必然表现为在食物面前的贪婪,物欲横流。 因此,我们要防止过度竞争,成功主义思路;一种是逃避竞争,自然主义思路。 任何事情都要发掘事情本身的意义,或者要赋予事情以意义。 什么是生命意义?生命意义不是虚幻的,多数人没加反思的接受了生命意义的观念。我们所有人据何生活? 我们的生活一定有一个脚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在没有意识与反思的情况下,我们是照着公共剧本在演出。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一样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潜在回答,如努力获得成功,让家人与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里面听着没毛病,很正能量,其实你是用成功定义生命意义的,你是用物质生活定义成功的,问题在于,万一你失败了呢?万一你的物质条件不如其他人呢?请问,你幸福吗?真实的人生是成功与失败交替来临,物质环境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时我们的幸福与处境息息相关,我们的幸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稳定的幸福,而一般情况下失败是多于成功的,美梦到头总是一场空。至于物质条件,人永远是欲壑难填,所以叔本华说,人是钟摆,在痛苦中和无聊之间摆动。关键在那里,我们无法把握的部分,无论怎么努力,很多东西你决定不了。我反对与其他孩子比较,因为不管你多努力,你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打败其他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是我在每一件事情上接近全力,至于结果,随他,可能成功,可能失败,要紧是孩子尽力了。孩子尽力之后有内在的充实感。别人比我好,可以羡慕,可以祝福,唯独不嫉妒。这是健康的人生,否则会不幸。遭遇极端打击,人会彻底的否定自己,自杀的人很多。实际上自杀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孩子还缺乏勇气。 今天的孩子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幸福,他的人生与脚本是不自觉的,他是被扭曲的。那反过来再问,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先要问自己,什么时候感觉到最幸福,罗素的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是西方人给出的答案;中国人的答案是粗俗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罗素在讲对爱情的渴望与我们的爱情有差异,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本质上是忘我,在对象面前的“自失”,“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所以真正陷入爱情的人是自卑的,不可能是自我中心的,把自己无限放小,把对象无限放大,自卑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所有不幸的人生都跟对自我过度的关注有关系。 同样,对知识的追求,不是跟别人去比,就像论语里讲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朝闻道夕死可矣”。每一天都是满足的。人活着世上,像太阳或者花一样,释放你的光与芬芳,有没有人闻到是他的事情,但有没有香味是自己的事情,你的任务是发光发热发出芬芳,不是耿耿于怀有无人看到你这束光或者一朵花。这样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平静与愉悦的,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这是一种幸福。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它是意义的来源,也是幸福的来源。 帮助别人时别人是中心,我们是幸福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帮助别人的能力,也来源于我们博爱的能力。看到乞丐给他几枚硬币,你内心的感受很好,不是有什么损失。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感觉幸福,是将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到有价值的对象身上,无论这个对象是爱人、知识、还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一句话,当我们忘我时,我们是最幸福的。这就是泰戈尔说的“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回到最深的内殿。”我们是通过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是通过爱别人拓展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爱着获得更深的幸福,而不是在被爱中获得幸福。这是弗洛姆爱的艺术里讲到的。 太多的心理治疗指向了人,很多关于自我的问题要解决关键是把问题从自我身上转移开来,一个整体想着自己的人,一个陷在自我情绪的人,闲的没事干。工作是最好的药,忙起来,人的心里反而健康。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做思想工作,最终会教育出一个非常有问题的孩子,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做事情,不要讨论孩子本人。教室里需有植物,孩子可以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把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出来。我们很难看到园丁工匠得神经病,精神出问题最多的人群一定是心理医生。因此所有工作内容关注到对象身上的基本上心理都会比较健康。 今天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关注,过度关注导致你看起来是爱孩子,孩子不堪重负,孩子的焦点会放在自我身上,家长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那是末,不是本。主要不在与如何沟通,那是第二位的,主要的是本质性的关系,以及注意力聚焦在哪里?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本质是给人生一个目标,给生命一个寄托,人一旦有明确的目标,生命就有了意义,这才是关键。 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之后有工作,但人生没意义,没有一个领域进入是安心的,欢喜的,愿意在他身上投入无限的时间,就像投入一场恋爱,孩子没有这样的时刻,他会把目光聚焦在外部时刻,为职称,为领导撒的几粒米争的面红耳赤。 因此我们讲生命意义主要指内在意义,类似自我实现而可能性只能在事情当中实现,意义来自外部,生命就是消耗性的而不是增长性的;如果热爱与工作是一致的,那工作中生命意义是增长性的。生命的内在意义指向自身,或者通过指向对象指向自身。杜威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自身。生命的意义是无止境地成长。人对幸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对一个孩子来讲,如果他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无止境地成长,指意味着他掌握了幸福之道。如果孩子一生有深爱你人与深爱的领域,这样的人生就是完美的,虽然也可能经受各种挫折,但因为有意义,挫折都会被他有效转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对他都是过眼烟云,不会动摇人生的根本,对于成功来讲,失败具有特点的意义。化危机为契机,把失败当成成长的营养,这是一种特别积极的人生。 一个母亲要养育一个孩子,虽然单亲,但很难自杀,因为孩子在。虽然只是一个比喻,如果一个孩子有生命的寄托,有意义,有责任,有核心,有希望,他的生命也就有了弹性,这种弹性对人生的重大挫折具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在黑暗的时光里,他也有灯塔。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光源,外部的压力会压垮一个孩子,让他决定生命毫无意义。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浇灭不了家长的焦虑,但要大家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我们焦虑的原因,我们今天延续了匮乏时代的思维,在匮乏时代,资源有限,不得不拼抢,否则我们会没饭吃;但现在孩子们衣食无忧但仍旧需要拼抢北大清华的资源,我们永远为生存而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为生存而战我们永远需要争抢,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发自己的光,不用熄灭别人的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教孩子生活而不是生存。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专注当下!当下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汇,专注于当下的成就与意义是问题的关键。 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的意义,每一件事情当成目的不是手段,包括重视当下的自我。孩子当下有没有努力,有没有充满好奇非常关键,不要总怕孩子输。每一天获得真实的幸福,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幸福,否则不可能持久。每天的进步,痛苦是幸福的部分,要么接受要么超越,是增长性的,多背一公斤; 内在的自由感,为自己做事,不是被动的做事,而是主动做事。卑微不仅是被动的做事,而且也包括合理化认为自己的生活,逃避自由。自由的运用自己的能力,做让自己的事情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事情。培养一个自由的孩子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好。鼓励孩子去探索,挑战,把孩子的眼光从自我引出来,外部的世界很广阔,孩子对自己的缺陷有认知,能改则改,不能改的则接受。 我们做父母的,面对孩子一定要定力,“我一定不要把我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其他孩子是参照系,借着参照系,我发现孩子的问题,我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拥有自身的价值,而且这种观念要灌输给孩子,不管考的好,考的不好,生命是灰暗的还是明亮的,我来到这个世界别人不能定义我,我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我的使命是把我的可能性不断推向极致,我们有这种信念,会帮助自己的孩子。也会汇集到其他孩子,孩子还会差到哪里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