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

怀疑本身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罗近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ella59444

已采纳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是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罗近月的作品。看似轻松向上的名字,其实读起来还是很烧脑的。因为你会结合自己,与书中的案例分析,自己是否是正确,自己是否会有所得。就如书中所说,每个想学心理学的人都想从中找到自己,完善自己的途径,而越是这样越是心里纠结,反而没有所获。所以我放下这种心态,一路读下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写下来,分享一下。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全书从觉察,看懂自己,你的从生才真正开始;接纳,带来自由与爱;探索,你是谁,想要去哪里;相信,你只能成为你相信的样子;关系,在关系里活出真实的自己。五个方面进行讲述,如果用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吧。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用现有的条件去探索与人处的模式,在相处的关系里,不能为了他人没有底限的为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也不能为了刷存在感而处处限制他人。与人相处,应该是两个相交的圆,有交集也有自我独立。在自我独立时不会感觉孤独,交集时也没有不自在,这才是好的关系。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的自序“不着急,慢慢地成长你自己”是现在人最缺少的状态。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快,5G通讯、动车、互联网,这里发生的事,几分钟就会传遍各处。人们常常常在焦虑不安中,短视频等速食的文化餐,让人更是很难静下心来。看似很近的两个人其实心确离得很远。所以心理咨询师,心理顾问这样的职业才会出现吧。因为他们会倾听你的心事,让你慢下来。 我一边读《不迎不拒,向喜而生》一边记下我认为有用的,可以你分享的内容,希望你也有所收获。 关于心理咨询这件事: 心理咨询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整合自我的途径。 给空间去理解自己有什么用呢?最终还是得靠我自己走路,你也不能帮我去走路!既然一直都是靠自己,那我为什么还要找咨询师呢? 其实,很多人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恰恰是因为靠不上自己,自己的内心变得很混乱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关于自我评定: 最终一个人能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理,或者做出多少努力,而是他真的没有学习认为自己是重要的。 我们看似可以通过感受的隔离断开与经历的连接,却永远活在了经历的阴影之下。想要摆脱这些阴影,就需要我们勇敢地站起来,去体验、还原自己在那些痛苦时候的感受,跟自己站在一起,坚定去维护自己。所以,如果没有充分的体验,你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就无法真正为自己的成长去做努力。唯有深入地体验才能让你重新看见、找回、善待你自己,带着自己走出痛苦的关系循环模式。 当你原本希望满足对方的需要去获取自己的价值时,对方却很容易把这当成理所应当,反而感觉不到你有任何价值。 当你在关系里为了获得价值认可而活成一个隐形人时,你不仅不会获得认可,连你自己都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只有当你从隐形的有关系里站出来,你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我们还在寻求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就不会真的感觉到自己的有价值。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低价值感不是你真的没有价值,而是你一直等着别人来定义你的价值。 你可能会一边埋怨自己,一边无比恐惧,另一边又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的这场战斗,直到自己变得习惯,逐渐适应这样的状态。无论如何,你会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这个渴望突破的新自己。 关于婚姻关系: 婚姻的三个阶段:制度化婚姻。因为生存条件很艰苦,所以两个人要组成联盟,共同生产、抑制侵害,来侵害,来维护必需的生活保障。第二阶段:陪伴式婚姻,因为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婚姻重心开始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第三阶段,自我实现式婚姻,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展现自我、感受到尊重和自身的成长。 当我们越在意一个人,对关系寄于更高的期待,努力去做到最好,就越容易对关系感到失望和愤怒。 这种“有我”和“无我”的不同,真是天壤之别。遇到突然的变化,最考验的就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就好像即便潜意识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场战斗,但是你在意识里可能还没有准备好立刻就上战场。 关于孤独的诠释: 感到孤独不是评估关系好坏的标准,而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开始。 不敢面对孤独,就会在危险来临前做出这些选择: 1.压抑自己跟对方融为一体,顺从他人。2.控制对方来满足自己人;威胁或纠缠。3.在压抑和控制两个极端间交替出现。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能暂时避开孤独的危险,然而这带来的更深远的影响是:避开了孤独也就避开了在孤独中发展出爱自己能力的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独立孤单,并不是孤独,孤独并不是一个人安静的呆着。是内在的,还非外在的表现) 孤独是一种发生在关系里的体验,如果你仅仅是一个人,不会感到孤独。 孤独是当你发射出一种渴望,而这种渴望没有被对方有效接收,最终被无效反弹回自己这里时,你才会有孤零零的感觉。 赫尔曼说,从创作到复原,追寻的不过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不迎不拒,向喜而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普通人。

心理咨询师罗近月

192 评论(14)

王生饮啖茶

萨姐出品

01

前几天,河南郑州的一名小女孩羡煞了无数网友。

原来11月7日是她的生日,爸爸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在 汽车 的后备箱准备了一份很有仪式感的生日礼物。

他在里面拉了横幅,放满了气球、蜡烛以及准备好的鲜花和生日礼物。

他化身为王子,很绅士地打开后备箱,单手拿出一束鲜花,在女儿面前鞠了一个超大的躬,送给女儿。

看到爸爸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女儿幸福极了,开心地给了爸爸一个吻,随后在爸爸怀中傻笑。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羡慕不已,纷纷表示:好浪漫的爸爸,羡慕。

更有网友说:被爱养大的孩子,太幸福了。

是啊!女孩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们,这一刻的她有多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对孩子来说,玩具、零食这些更重要,其实不然,对他们来说,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爱。

因为这份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更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变得更笃定和勇敢。

正如心理咨询师罗近月说的那样: 好好被爱过,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气来源。

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父母的爱,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认可的,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他们的内心就会很充实。

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幸福的事。

而从小被父母用爱喂大,这样的童年更是孩子一生成长中最大的养分。

02

被爱喂大的孩子,更自信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童年缺乏爱的孩子,他们自我价值感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平时看起来害羞内向,很自卑。

可那些从小被爱喂大的孩子,他们会更自信。

前段时间,田亮在微博中分享了女儿健身的视频。

视频中的森碟身材极好,高挑的个子,精致的肌肉线条,很有节奏地做着锻炼。

如今才12岁的森碟,会小提琴、古筝、竖笛、钢琴、冲浪、攀岩、滑板、标枪、跑步、打网球等,而如此优秀的她也非常自信。

之前在一次的公开活动上,森碟用编程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森碟小宇宙》。

她的小宇宙中,有超酷的火箭,还有多彩的星球,更重要的是,为爸爸设置了跳水台,和特制的水池。

整个在展示的过程中,她都是一副自信的模样。

看到如此自信的森碟,有网友喊话:田亮,你怎么把女儿养得这么自信?

但其实森碟能够如此自信的背后,是来自于父母的爱。

从小叶一茜和田亮就陪着森碟长大,而在森碟成长的路上,他们夫妇俩更是用了很多的心血。

有次,叶一茜在采访的时候说:小时候的我受到的约束太多了,父母总是说这个不能弄,那个不要做,自己有了孩子,我希望她能去体验更多的东西。

于是从小森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喜好,也可以像一个男孩一样地疯玩。

后来,森碟喜欢了网球,她的父母便每天陪她去练习,当她在练习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帮她捡球。

在父母这样的爱下,森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从小被父母用爱喂大的孩子就是这般,他们在爱中感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于是越来越自信。

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而想要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就需要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爱。

03

被爱喂大的孩子,更有爱

爱对孩子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时刻温暖着孩子,而从小收获了足够温暖的孩子,长大后必然也是一个温暖的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不仅拥有爱,更懂得去表达爱,用爱去关心身边的人。

前几天,是等等10岁的生日,孙俪晒了给等等庆生的照片,并感慨地表达了对等等的感谢。

她说:谢谢你等等。

原来在有了等等的这些年,等等不仅让她感受到了当妈妈的喜悦,更是在等等身上看到了爱。

他在意父母的 健康 ,为妈妈泡茶,还用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并时常赞美妈妈。

这些小小的细节,都让妈妈感受到爱和温暖。

之前有次,邓超和等等视频,他看到爸爸嘴巴干裂起泡,问爸爸房间有水吗?

爸爸说房间有香蕉、苹果、橘子和梨,然后等等对爸爸说:“别吃橘子,橘子上火,吃梨。”

邓超吃了一个梨后,等等又问爸爸:房间有锅吗?

邓超说:“没有”,之后等等让爸爸用烧水壶把另一个梨煮了,并告诉爸爸要切成小块,越小越好,能去火。

这样一个有爱的孩子,令人羡慕不已,但其实能养出这样的孩子,他们夫妇功不可没。

从小他们就很爱等等,经常陪着等等玩,等等去打篮球的时候,爸爸在一边鼓励他,为他擦汗。

等等想画画的时候,就让妈妈陪着自己画画,而孙俪则很有耐心地陪着他画。

冬天陪等等去滑雪,用等等的灵感定制笔记本,带等等去看图片展等……

正是因为收获了父母足够的爱,等等才会成为一个更有爱的孩子。

也是因为有了足够的爱,他才能去表达爱。

其实想让一个孩子拥有爱,就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唯有他们感受到了爱,才能明白被爱的幸福,也才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爱,成为一个暖心的孩子。

04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抚养。

而心灵上的抚养,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在爱中长大。

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多的父母,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去爱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真正的爱。

比如有的父母会不断给孩子钱,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我们总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其实对孩子来说,真正的爱是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

父母能够看见自己,能够尊重自己,能够陪伴自己,更能够表达爱,这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爱。

而这样的爱才是有营养的爱,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有爱。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吝啬于对孩子表达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爱中幸福地成长。

唯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才能真正变得越来越优秀。

22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