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瑶姚
你好,我是柠檬心理咨询师-路真老师。也是柠檬心理咨询特约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个女生,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
但其实,你所爱的人,不会是你生活的全部,不切实际的幻想,温柔动听的情话,都不如优秀的自己更为靠谱,太过于依赖对方,沉溺于信口的甜言蜜语而迷失自我,只会被伤的痛彻心扉。
女生容易被感动,也容易被伤害。
刚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想学什么都被他阻止,他说他只想要一个能够有时间陪他的女友,于是在他的宠爱下,我开始习惯了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逐渐挤出了所有的时间去陪他,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句“她可以把我照顾的更好”。
因为我太在乎他,太依赖他,相信曾经自认为坚不可摧的承诺,于是我放弃了我的爱好,只为迎合他,最后却为自己的依赖承担了后果。
张小娴说过:“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这句话,好像更适合恋爱中的女生。
女生好像天生就很敏感,越是在乎一件东西,就越怕会失去它,于是越来越依赖,直到最后,委曲求全,变得不再是自己。
适度的依赖会为你们的爱情增添情趣,太过于依赖却会迷失自我,每一个女孩的人生中,被宠爱必不可少,可是自立自强也不可或缺。
狄更斯说过:“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为了对方痛哭流涕的人,是最不值得的。
作为女生,一定要活出自我,在你最值得努力的年纪,不要为了依赖对方过多的付出,而是为了自己不断的努力,不要让依赖成为习惯。
太依赖别人是不是会被嫌弃?
更多关于过度依赖的问题欢迎私信柠檬心理。
曹婕倩风恬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求家人帮忙,被拒绝了会生气愤怒,这是什么心理?你说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 说正常也要看年龄,如果你是一个20岁以下的年轻人的话,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你不断成长自己的路上都会遇到的,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了,就需要反思这种情绪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情绪没有对错好坏,都是一个人对于发生的事情的内心感受的反应,遇到好事,我们就高兴,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会不高兴,情绪是具有提示作用的,情绪可以提示一个保护自己,如:害怕的情绪具有提示保护自己的作用,内疚、自责的情绪提示你有些地方需要注意了,这样做是不好的,愤怒情绪的提示作用是有些东西要改变了,比如说,自己的能力需要提高、自己的谈吐需要改善,自己的情商也是需要成长的。
当人被拒绝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生气愤怒,有的人被拒绝了,反而激发了他的积极努力的内心动力,改变的力量很强大,如:十年磨一剑。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练,将来一定打败你,这样的斗志,有时是愤怒情绪所激发的。
一生气,我就不信,我不可以。然后,开始发愤努力,所以,愤怒情绪是力量的提示,这个力量不是用于打架,而是用来鼓励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被拒绝了,体验到的是一种被否定的感觉,如果,能够反思自己的感受,用来了解自己的状态,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表现。
也有一种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觉得其他人必须要包容自己,然后,自己很任性,没有反思的能力的时候,被拒绝了,会觉得都是其他人不好,没有办法认识到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也不想着如何提升自己,总是找别人的问题,这种生气是一种抱怨的表现,喜欢抱怨的人很难使自己成长,因为,她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一个人在不断的成长的过程里,不再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担忧。此后,这个真的能自由地去做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人生起伏,境遇各不相同,再重逢有人在高山,有人在低谷。
祝好
我是闫锦稳,一个关注家庭幸福度的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柠檬心理咨询师-张颖老师。
也是柠檬心理咨询特约二级心理咨询师。
看到你说“请求家人帮忙,被拒绝了会生气愤怒”,我首先感觉到的,是你有了困难需要帮助,并信任、期待家人可以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讲“我真的很需要帮助,你帮帮我好不好”同时对家人的信任和期待,让你向他们表达了这样的需求,告诉他们你是需要帮助的。
然而当家人拒绝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被帮助”的需求不会满足了,这是一种希望被转化成失望的感觉。
同时, “请求帮助却被拒绝”,也是一种期待落空的,痛苦的感觉。
这两种感觉混杂在一起,是会让人感觉到很难受的。
你说你的感觉是生气、愤怒,也许在生气和愤怒之前,你先感觉受到了伤害,然后才会用生气和愤怒的情绪,来保护自己不再继续被伤害。
也许这种被伤害的感觉太痛苦了,你不想再去面对这样的痛苦,而当你再次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被拒绝的痛苦,就不愿意再开口了。
我不知道你对自己“会愤怒,生气”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我会想告诉那个受伤的你,你确实感觉到了痛苦,并且保护自己不再继续受伤,不是什么错误。
如果一定要讲些什么方法的话,也许你可以调整一下保护自己的方式,让它变得更能被自己和他人接受,比如在请求帮助之前,调整一下预期,做好“对方有可能会拒绝我”的心理准备。
我们常说我们把坏脾气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也许因为知道得罪他们也不会离开放弃你的原因吧。
所以即使对家人,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生气和怨恨。
适度降低对别人的期待,也许你会更轻松的去面对处理一切。
我们有时候会很奇怪,那就是对别人的期望值过高,设想得太完美,然后当别人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期盼,结果反而去怪别人没做好没做到,其实也要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过高过于完美,如果适度降低期待,也许超出预期的时候你会更惊喜。
我们有时候埋怨别人不帮忙的时候,其实是自身能力有欠缺或者并未先尽量努力做好,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先努力做好,而不是把压力甩给别人,然后当得不到帮助时埋怨别人,其实自己也要前期尽力去做好,实在有问题再去求助,而别人是否给予帮助也是他的自由和权利。
多换位思考,别太想控制别人的言行。
比如我们比较爱帮助人,不代表别人也都会这么做。你这会有困难需要帮助,不代表别人就有时间或者愿意帮助你。
当然你也可以因此选择以后不去帮助她,这也很正常,平和心去看待和处理就好,没必要纠结埋怨记恨,格局要大气些,没必要为这些小事让自己心烦。
这样的话,可能会在被拒绝时,不再那么难受,以至于需要去愤怒和生气。
kimiko范范
你好,我是柠檬心理咨询师-瞿芯莹老师。
也是柠檬心理咨询特约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性格特征
我做咨询的来访者里也会有遇到,很难用一个答案来回答,每个人都有着不相同的内在机制,他会不习惯去找人交流求助,除非万不得已,比如有的人宁愿用地图也不愿意问路,就算偶尔鼓起勇气去问路,都得到了优待,但是还是会仍然不愿意去主动询问他人,这有一点原因就是与个人性格类型有关,像是内倾性的人格特征,在生活里也是如此,基本不与人交流,哪怕不是求助也很少和人交流。
二、自尊心
我有个来访者就是从来不去找别人开口,遇事都不会说,后来了解可以发现,因为他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认为他求助于别人就是自己没用,自己不行,他在早年经历里被人欺负,却无能为力,甚至只好讨好别人来获得生存的空间,这样一个模式,深深的印刻在自己心中,然后构成了一个反向的力量,我一定要强大,强大到什么都可以。
三、改善
以上仅仅举例两个,都是有获得改善的,第一个是从熟悉的人交流开始,然后如果是和朋友出门,那一定是怂恿朋友问路,不过也不构成问题,第二个是随着咨询深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给对方,允许对方去表达,进一步的让他看到表达不是代表弱小,他慢慢的从不表达,到事后表达,最后终于可以及时表达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