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7

最爱的mang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亲子故事书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阿晨

已采纳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不要急于求成,所有父母应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为大家分享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

1、《小獾的两个家》(3到6岁)

(法)纪蒂·威尔等文,(法)安娜·威尔斯多夫等图 周国强译

《小獾的两个家》是《我爱阅读丛书:蓝色系列第一辑》中的一本,用孩子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爸爸妈妈不再相爱要分开的故事。不过,獾爸爸和獾妈妈向小獾解释说:我们不愿意住在一起了,我们总是吵架,你也不快乐,我们决定分开住,但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2、《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3到9岁)

作者:Jeanie Franz Ransom

小女孩从父母那里听到离婚的字眼后,经历了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作者将孩子的情感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宣泄出来,一会儿是鳄鱼,一会儿是刺猬,读到这本书的孩子定会感同身受。

3、《妈妈的红沙发》(3-9岁适用)

作者:(美)威廉斯 文图,柯倩华 译

这是个以希望和勇气为主题的故事,家里发生了火灾,东西被烧光了,但是外婆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于是外婆、妈妈和孩子三代人开始了努力攒钱重建家园的过程。

邻居们送来了桌子、椅子和床,还有比萨、冰淇淋和好多好东西,这让她们很感激。可是,最令她们兴奋和骄傲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省吃俭用,她们终于攒够了钱再次买了一个漂亮的、舒服的红沙发!

故事中的家庭里只出现了妈妈、外婆和孩子,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但即使在单亲家庭里,爱、希望、勇气和幸福也始终都在。

4、《爸爸的围巾》

作者:阿万纪美子文,麦克·格雷涅茨图,蒲蒲兰译

《爸爸的围巾》讲述的是爸爸去世后的故事。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色的围巾,妈妈将它给了“我”,说这条围巾很适合“我”。于是,“我”戴上了爸爸的绿围巾。上学路上遇到了一条大黑狗,“我”紧握围巾没有被吓哭;和同学们玩捉迷藏,“我”跑得比以往快了很多;“我”不怕同学的欺负,而且学会了照顾妈妈……可是,大风刮走了爸爸的绿围巾。原来,爸爸的绿围巾会魔法,变成了春天的绿树绿草。“我”看着满眼的春天绿色不再哭了。

5、《我的爸爸叫焦尼》(3-9岁)

作者:(瑞典)波·R·汉伯格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图,彭懿 译

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比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英文原版书单

1、《两个家》Two homes(3-5岁适用)

这本书的故事温暖温情,会帮助孩子驱逐害怕失去父母的心灵恐惧。

2、《夏天的日子》The Days of Summer(5-8岁适用)

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没有选择父母离婚这个角度,而是讲述两个小姐妹如何适应祖父辈的婚姻变化,作者认为,如果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孩子是有很强的自我愈合能力的。

3、《恐龙离婚记》Dinosaurs Divorce(4-8岁适用)

这本书就孩子们关心的单亲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一一作出了令孩子满意的解答。(该书台湾已出版)

4、《蔻蔻熊,这不是你的错》Its Not Your Fault, Koko Bear(3-7岁适用)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和家长的绘本:还在上幼儿园的蔻蔻熊不得不面对爸爸妈妈要离婚的消息。熊妈妈和熊爸爸非常认真地倾听蔻蔻熊的各种顾虑并给了她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尽一切机会告诉蔻蔻熊这绝对不是她的错。

5、《潜鸟夏日》Loon Summer(5-9岁适用)

女孩若霓跟爸爸度过了第一个没有妈妈的夏天,女孩问爸爸,你说过潜鸟们会永远在一起,可是为什么你和妈妈不在一起了呢?爸爸回答:有时候情况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部分是不会变的,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6、《再见爸爸》Good- bye,Daddy!(4-8岁适用)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因为离婚而指责任何一方,而是详细解释了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离婚期间以及离婚后的各种问题,画面非常优美。

7、《熊妈妈和熊爸爸离婚了》Mama and Daddy Bears Divorce(4-8岁适用)

蒂娜的父母离婚了,开始蒂娜感到非常难过和害怕,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她意识到虽然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她依然被父母的爱包围着。

8、《是巧克力布丁吗?》Was it the Chocolate Pudding?(4-8岁适用)

这本书由美国心理学家协会出版,备受婚姻关系律师推荐。大部分8岁以下的孩子通常都会将父母离异归咎于是自己的错误,这本书则让孩子们感到释然。

9、《离婚快车》The DivorceExpress(适用于青少年)

初中生菲比不得不乘坐离婚快车往返于父母的新家之间,最初菲比非常痛恨她的新生活,但最终她成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

10、《Dear Mr Henshaw》(8-12适用)

1、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作者: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2、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 2014-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3、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 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4、儿童发展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 2013-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学前儿童心理学

作者:李甦,李焱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写。《学前儿童心理学》适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适用于远程教育学员和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

家长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一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优秀的心理学书籍

《爱的艺术》

弗洛姆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全球10大最经典的心理学书籍

1、《梦的解析》:《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经典 着作,这本书主要就是通过对人们梦境的分析,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真正的想法。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一般人也可以看得懂。

2、《幻想即现实》:《幻想即现实》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医生,专门研究精神分析的。这本书涵盖了他多年进行治疗的想法,这本书不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文字感染力比较强,读起来风趣幽默,十分有趣。

3、《为何家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通过各种心理案例反映了现在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方式,其中有很多因为家庭的缘故不知不觉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甚至给孩子带来伤害。

4、《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十分专业的书籍,这本书一直都是美国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教材,在我国国内很多学校也都是把它作为教材来使用的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包含了很多人们对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更多的解决方案。看过这本书的应该会被严谨有趣的文字所折服。

6、《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主要就是一个女性和一位老人的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读者了解更多的知识,甚至遇到未知的自己。

7、《爱的艺术》:《爱的艺术》出版于1956年,是一本经久不衰的作品至今依旧十分畅销,并且已经翻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影响了更多的人。

8、《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主要从集体心态出发,让人们了解更多的集体行为背后的意义,这本书的文字入木三分,影响了很多人。

9、《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了不起的人,他在小时候因为佝偻病和肺炎的缘故有着隐隐的自卑,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打倒反而更好的超越自己,最后成为世界有名的精神分析师。这本书就是作者的人生感悟,让读者了解更多。

10、《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的作者欧文亚隆本身就是世界顶级的心理大师,这本书就如名字所说的,专门为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写的,给予年轻一辈更多有用的知识。

心理咨询师亲子故事书籍

173 评论(13)

xiaoyimoon

我分享的家庭教育书籍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父母大讲堂讲师刘称莲老师。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关爱。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这本书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作者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这些足迹是女儿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小学家长阅读的书,书中有很多可供家长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方法。读完《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我也学到了许多,小学阶段的孩子相比于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这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小学阶段不要过度关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逼孩子使劲学,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那以后几十年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是更加痛苦的,所以家长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书的序言有两篇阅读推荐,一篇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推荐,另外一篇是作者女儿幼儿园老师的推荐。其中窦桂梅老师阅读推荐说: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不仅需要智慧和耐力,更需要阳光、开放的心态。作者还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部的家庭成员参与,其中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的实践最终启迪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多一点耐心陪孩子慢慢长大。 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地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描绘了朴实自然的生活场景。作者倡导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的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从“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五个部分出发,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自己的孩子上小学时的成长足迹,比如,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者常常把书店作为休闲交流的地方,有意选择视角不同的书籍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再辅以家长的见解,寓教于乐;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作者身体力行,陪孩子一起玩儿拼图游戏,让孩子从中体会“输得起”的人生态度。     书中没有居高临下的指导,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如每一章节的标题: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该书让我们看到了,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陪伴下,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孩子最终走向社会,终身受益。正如作者所说:“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他终究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地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与别人攀比,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中有许多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故事,因为有些教育方法和我小时候我父母教育我的方法差不多。比如作者女儿的整个小学期间,他们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养育小动物。在他们看来,女儿在和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神奇,从小建立了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在悉心照顾这些小动物的过程中,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这些素养,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导和支持才能逐渐养成。我小学阶段在父母的同意下也养过许多小动物,在西安上小学的时候,在阳台上养过一只小兔子,汶川地震的时候西安也有震动,当时还有余震,每天晚上睡觉都提心吊胆的。有一次余震,我正在家里看电视,妈妈拉着我往外跑,我非要抱着小兔子一起跑,可惜最后兔子跑丢了,为此我还哭了好久。还养过小乌龟、狗等小动物,还有蚕,通过养蚕我观察了蚕的一生,每天要给它喂桑叶,生怕它们饿着,渐渐体会到父母养育我的耐心和用心。在养动物的过程中慢慢让我变得富有爱心,想去接触大自然。约瑟夫.康奈尔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小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坚持做完一件事的耐心。作者为了培养女儿的耐心,在女儿小学期间给她买了好几幅1000块的拼图让她拼。女儿经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拼完一幅拼图,虽然拼图过程很长也有许多困难,她最后都完成了拼图。无形中让女儿懂得,只有善始善终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就和快乐,也让她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记得我小时候我的妈妈也用过其它方法来培养我的耐心,让我剥完一碗黄豆的皮,黄豆很小,一碗的黄豆有很多。起初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结果还不到10分钟就耐不住性子,不想剥了,但是妈妈还是让我剥,说没剥完就不允许我喝豆浆,最后我剥哭了,妈妈才让我别剥了。虽然我妈妈也是想培养我的耐心,但是我觉得她这种方式不太对,因为我到最后并没有尝到坚持所带来任何甜头。相反,书中的作者,是见自己女儿对拼图有点兴趣,才让女儿拼的,可见教育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

19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