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师
文/源琪琪 “洛兮,H大学心理系邀请你下午当他们辩论赛的嘉宾,顺便讲解一下心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张方急急忙忙走进我的办公室说道。“去年不是去过了吗?” “你也说了,那是去年,据说当时你的演讲让他们的就业率提高了不少,你知道的,我们这个专业很多人毕业都去做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像是销售啊,会计啊……” “好,我去。”没等张方说完我便打断了他的话,年纪轻轻特别啰嗦。 “还用给你准备稿子吗?” “不需要,你人陪我去就行。” 一般有张方在我身边,总有躲不掉的媚眼抛来,走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总能想起当年我上学的时候,还有我错过的那个她。 “洛医生,您来了,我是我们学院的院长助理,请跟我来。”一个年轻的女子说道,她举止优雅,端庄大方,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真漂亮。”张方说道,他总是这么没正型。 来到会场,看着学生们精彩的辩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下面有请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洛兮来给我们深入的讲解一下心理学。” “同学们,说到心理学,我自然不比你们的高教授厉害,平时专业课听得都腻了,今天,抛开专业,我给你们讲讲我自己的咨询室吧,你们想听吗?”台下竟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歪头看到助理和高教授紧张的神情,我确实没有按照原定计划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日益增重,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疾病接踵而至,大型的医院通常也会有心理咨询,但是常常会和精神科挂钩,这导致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心理咨询师,毕竟,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个神经病吧。”台下一些学生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我先来说一下心理咨询室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来咨询室,包括前几次咨询,其实都是我们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先安抚患者的情绪,了解基本信息,加深对患者的了解,一般不可以太深入得问,因为安全感还未建立呢。没有人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怀吧。” “经过我多年的经验,每次咨询时间一般不应当超过2个小时,每周一般1-2次,因为无论咨询师还是患者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尽量不要时间过长或者间隔时间太短。而且,作为咨询师,我们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要掌控好时间。另外,咨询是个连续的过程,患者的改变也是渐进的过程,通过咨询时感悟到的,实践到现实中,才是最终的目标,欲速则不达。” 之后我又说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有同学让我说说自己所碰到患者,我拒绝了,因为作为心理咨询师,对于患者基本信息的保密,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张方,你留下,和那个美女交接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事,小张说诊所有人在等我。”说着我匆匆离开,我转身看着那女子害羞的笑着,大约也明白其中的缘由。 之后的几天张方总是神采奕奕,我猜想他该是恋爱了,也没有多问。只是几天后,我的诊所来了一个熟人,是那个院长助理。 “您好,怎么是你?” “洛医生,我想咨询一点事情。”女人紧张兮兮地问道。 我拿出病历卡,开始准备记录,“先跟我重新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我叫余倩,是H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助理。” “好,你觉得自己哪里不舒服吗?” “我没有哪里不舒服,我没病,我只是想问一下,如果一个男人对我忽冷忽热,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余倩说着,竟要哭起来。 我放下笔,大概猜到些什么,“你想咨询情感方面的问题吗?” “对,我认识了一个男人,第一次见面他就约我吃饭,之后经常来找我,说些很浪漫的话,他有时还会偷偷藏在我家里给我惊喜,可是最近我见到他,他很冷漠,有一次竟然没有认出我来。” “什么?没有认出你?你确定那是你男朋友吗?” “确定,我们认识没几天就接吻了,这还不算确立关系吗?” 之后,余倩绘声绘色地描绘着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她的男友应该不是张方,我认识的张方似乎不是这样。 余倩从头至尾没有提起男子的名字,出于职业道德我也没有问。 “余小姐,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你的问题似乎多数出现在男友身上,你该找他好好聊聊,看看他什么态度,三天后再来吧。” 余倩走后,张方鬼鬼祟祟进来,“喂,那女人来干吗?” “干吗?还不是你干的好事?和人家好上了就得对人家好好的,搞什么若即若离?” “什么好上了?谁和谁好上了?洛兮你在说什么?” “说什么,说你啊,当时不是看你挺喜欢余倩的吗,你们没在一起吗?” “没有,那女人神神叨叨的,当时因为还有尾款没付,加上你的演讲视频需要我审核,我和她多接触了几次,有次吃着饭我离开去洗手间,回来时发现她对着我的座位说话,你说奇不奇怪?”张方摸着脑袋,皱着眉头说着。 “奇怪,可听她的描述,当时我也觉得不太像你,似乎她很爱她男友,唉,最讨厌女患者咨询情感问题了,下班喝酒去吧?”我问道。 “走呗。” 酒吧里,人人都脱去一本正经的外衣,纷纷露出自己的本色,而我也是。舞池里的张方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是个有魅力的男人。 “叮……”不知道电话响了多少次后才被我接起来。 “喂,你好,稍等,我去个安静的地方接听……喂,你好,请讲。” “是洛医生吗?我是余倩。” “是余小姐呀,有事吗?” “我想和我男友谈谈,可是他不接电话,我该怎么办?我猜他肯定又去酒吧了,肯定又去找女人了,我该怎么办?” “余小姐,现在很晚了,也许你男友睡了呢,或许……” “你怎么才回来?你……洛医生,我不和你说话了,我男友回来了,再见。”没等我回答,余倩就和我说了再见,只是她好像忘记了挂断电话。 凌晨一点半,我和张方准备回家。 “唉,我怎么这么多未接电话?全是余倩的,这个疯女人要干吗?” “余倩给你打电话?她刚刚也给我打了,开始说男友去了酒吧,然后又说回来了,奇怪。”我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三天后,余倩再次来到我的诊所,“洛医生,我跟我男朋友谈过了,他说他爱我,我说我要和他分手,他拼命的抱着我,吻我,我又原谅他了,我做的对不对?” “余小姐,有件事我想先确认一下,我需要问一个有点隐私的问题,您的男友贵姓?” “张方啊,就是你的助手张方,他没有和您说起过吗?”余倩毫不犹豫的说出张方名字的时候,我很惊讶。 “让张方进来一下。”我电话连线小张让她把张方叫进来。 “张方,我说过,生活工作你给我分开,余倩明明是你女朋友,我问你的时候你装什么?我大可不必利用工作时间给你们解决这样的情感问题好吗?”我有些愤怒,因为有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被远远的排在后面。 “老洛,说什么呢?余倩,我什么时候和你好了?你这女人有毛病吧?我就见过你三次。”张方拽起余倩怒吼道,我急忙上前将他们拉开。 “张方,你别生气,我错了还不行吗?以后我都听你的好吗?你别不要我好吗?” “我服了,我到底什么时候和你在一起的我怎么不知道?到底是你疯了还是我失忆了?”张方歇斯底里的喊着,我从未见到过他这样。 “张方,你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到底有没有和余倩在一起,到底有没有伤害她?”我抓着张方领口问道。 “没有!没有!没有!我要说多少遍你们才信?”张方说着,脱下他的外套狠狠的摔在地上。 “我信!”说着,我回到自己座位上,“余倩,我很早就发现你有问题,每当你说起你和男友交往的过程,眼神总是飘忽不定,像是很努力的在想,再者就是张方,我们认识十年了,这十年来,他从没有停止的交女朋友,从没有不承认过,他为何不承认你?原因很简单,他真的没有和你在一起。” “不可能,怎么可能,我们明明在一起的,我们一起做饭,我们一起逛街,我们还做爱,怎么可能没有在一起。” “余小姐,你还记得那晚你给我打电话抱怨男友不在家吗?” “记得,可是后来张方回来了。” “他根本没有回去,他一直和我在一起,一直到凌晨一点多,还有,你的电话并没有挂断,我仔细的听了,一直就是你自己在说话,我一直以为可能你男朋友离得手机太远我没听到,可是当你说你男友是张方,这些事加在一起,我就明白了,余小姐,这一切都是你幻想出来的。” “幻想?怎么可能?” “余小姐,我想,您应该没有谈过恋爱或者谈过一场失败的恋爱,当你遇见张方的时候你可能真的很喜欢他,于是,你就开始幻想她是你的男朋友,他会陪着你做所有正常男友朋友会做的事,但事实上,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做。” “那我不成了神经病了吗?”余倩竟然忍不住笑了一下。 “您别那么紧张,明天我会带你去我的治疗室,我有信心,你也要有信心,好吗?” “对不起,造成你的困扰。”余倩走到张方面前,低着头向他道歉,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推掉了第二天的应酬,和余倩来到我的治疗室,几次治疗和心理疏导后,余倩明显好了许多,其实她本就可以控制,至少当我揭开真相的时候,她相信了我说的话,并且愿意接受我的治疗。 半年后,余倩离开我的诊所,我想她应该可以正常开心的生活了,我拿出病历本记录: 余倩,知名大学院长助理,因为曾经感情受挫,长时间缺少异性间的爱恋,加上父母整日逼婚的压力,导致出现被爱妄想症,这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陷入与另一个人的恋爱妄想中,通常这个人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是长相身材出众。这类患者性格往往比较内向,或是情感曾遭遇挫折,轻者一般可以自己很好的控制,若是严重,则会出现幻视、幻听、喃喃自语、狂躁不安、自残自虐等行为,需要送医,接受病理治疗。第一章 心理咨询师系列小说|眼见未必为实
Lindahellokitty
半年前,有一位朋友与家人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冲突背后的原因是困扰已久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为对过往始终无法释怀,而久久陷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一痛苦,就怨恨父母,怨恨父母,就更加痛苦。 在生活面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永远只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才是现实交给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因有所思,我便写了《四步,帮你从原生家庭中走出自我》,文中讲述了走出原生家庭的四步,1、看见自己;2、活在当下;3、寻求帮助;4、超脱。就1和2已分别展开写了《看见自己便能活出自己》和《活在当下,走出束缚你的牢笼》。 关于“寻求帮助”,于我确实产生了一些困惑,因我并未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对这个专业衍生出的行业,仅仅一知半解,只能是尽量把我知道的都写出来,也许不尽全面,仅供大家参考了解。01 不建议 市场上有很多心理教育机构,号称能够教你看清伤害的真相,看到爱的曙光,化解情绪的愤怒,走出创造失败的模式,达到身心灵合一,从而成为爱的发光体,自然、快乐、真我、宁静的生活。 广告词说的好,实际效果怎么样则因人而异。 这种课程普遍价格昂贵,少则几千上万,多则十几二十多万。几天的时间就能够把深藏的心理问题全部化解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这种活动的热衷程度就像宗教一样虔诚,我同情他们的痛苦,但也心疼他们的钱包。 这种课程多是有一两位主持人、导师把控全场,却有几百个学员同时授课。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工作人员的带动,加上身边几百人的情绪感染,绝大多数人会在短时间内频繁经历痛苦、发泄、感动、悔恨、解脱、快乐等多种情绪。这种强度极大的情绪调动会让你产生效果显著的错觉。 (某机构的宣传,粗制滥造的内容拼凑,传销般的活动形式。) 有同学曾参加过一场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每人发了一根多层报纸卷成的棍子,互相打。想象一下,几百人举着打不死也打不疼的棍子互殴,场面能不嗨吗,确实很发泄。但是这种情绪的宣泄感染,是很短暂的,过不了几天,仍然路归路桥归桥,回归原来的矛盾、愤怒、焦虑中去。 培训就开心,不培训就不开心,便误把这种培训当成灵丹妙药,其实是饮鸩止渴。 真正有帮助的课程,会让人每一次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逐渐摆脱依赖。02 可以尝试 有一些机构组织,认为禅修对调节身心大有裨益。如果一个人稍微有些禅定的力量,就不容易因为一点点事情而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事而焦虑不安,通过禅修的力量,负面的情绪都能得以减轻。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我并没有亲身参与过任何组织的禅修活动,读心理学课程的时候,有老师和同学讲过他们参与禅修的过程。 老师参与的是行禅,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一个房间或一块空地,一队人绕圈行走,不能交谈,不能看手机,只是一圈一圈地走,每天晨起至晚归,这样走7天。 同学参与的是坐禅,学员之间不可以交流,即便住在一个房间也不能聊天,大家每天在一个大厅里打坐,也是晨起至晚归,连续7天,打坐、吃素、禁言。 老师和同学都称这种禅修的方式有一定效果,心境平和些,也有所感悟。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禅修的内容,他们有的以佛法为论,有的以道家为基,但本质相通,都是通过这种相似的行为过程,让心达到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去觉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坐禅-网络图片) 虽然如个人定力较强,在家也能完成禅修,但没有共修的氛围,很容易被周围繁杂的事务干扰,而难以坚持,而且遇到想不通透的问题时,如果有导师的指引也会更有收获。 我是无神论者,不信奉任何宗教,不管是源于佛教还是道教,只要他们的理论内容不是宣扬信奉宗教便能得到解救,我便认为这种禅修的形式是有一定积极正向作用的,值得去尝试一下。03 强烈推荐 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基础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内省自己,理解他人;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心理学衍生机构哪个真的可以帮到自己;帮助我们理解和信任心理咨询师,又不会盲目依赖。 心理问题不像生理上的疾病,只要去医院挂了号做了检查,对症下药,总会有所缓解。心理咨询不同,来访者与咨询师需要气场相投、互相信任、坦诚相待,通过多次的沟通,逐渐找到并打开心中的症结,实现个人成长,达到内心平静。 很多咨询师也会组织团体成长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价格相对个人咨询来说会便宜一些。我们可以先尝试参加不同咨询师组织的团体体验,找到那个你认为很专业,非常愿意跟他聊一聊的咨询师来进行个人咨询。 我和几位同学,曾经一起在一位老师那里参加过团体成长的课程,除了老师指导的专业,还因为我们远离彼此的生活圈子,便可以畅所欲言,又都具有心理学基础,可以理解和接纳对方,所以每周一次的团体课程,对我们大家都具有治愈的作用。 一个周期的课程结束后,有两位同学私下找这位老师做了一段时间的个人咨询,也都反馈很好,克服了原本的心理障碍,达到了成长目标。 (上图为“沙盘游戏”,是团体成长中常见的方式) 很多人见到心理咨询师,急急忙忙就想得到答案,“你说我该怎么办?”“你就说我怎么了!”“来了一两次了也没有效果!”。这种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来做咨询,妄图一针见效是不可取的。 这便是盲目依赖,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神仙,当成算命先生,是错误的认知。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我们成长,我们变得内心强大,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后,由我们自己对人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倾听者》,是一本讲述心理咨询领域故事的小说,作者梅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书中描述了很多心理学的方法、技巧、场景,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你会被书中的故事所触动,书里的人物疗愈自己疗愈他人,也温暖着现实中的我们。另外,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找朋友倾诉,但是朋友有着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不一定能够做到保持中立的态度帮助你梳理情绪。 而且,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各类琐事会占据大量精力,都很忙,压力都很大,也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可以毫不受影响地总在承接别人的负面情绪,咱们也就尽量别给他人添麻烦了。与朋友见面的时候,多聊聊风花雪月,多谈谈个人见闻,多讲讲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这样多好呀。 我们的冰箱坏了,会找维修师傅;我们生病了,会找医生;我们遇到麻烦了,会找警察或者法院;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我们一样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的科学,而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如果心理学能够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必学科目,那些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孩子起码知道心理难过时可以求助于谁;如果父母办理准生证之前必须学习心理学,也许对待孩子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如果学校、职场能够有心理辅导,也许可以减少一些自杀或伤人等极端事件;如果全民学习心理学,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范畴,人与人之间都能多一些接纳和理解,也许全民幸福感也会获得提升。 四步,帮你从原生家庭中走出自我! 看见自己便能活出自己。 活在当下,走出束缚你的牢笼 爱好:影视、职场、心理学... 订阅号:双印红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