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子125940
在婚姻里,我们大多都会经历一个从「滔滔不绝」到「相顾无言」的过程。 上一次,老灰写了一篇解梦的文章( 解读「春梦」里的香艳 ),在留言区,一位女性朋友给老灰报了一个梦。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信任,老灰为她解了这个梦,也得到了她的反馈。 反馈中的这个「活得累」,让老灰很感慨。因为在婚姻中,如果关系失衡,就很容易出现这种 「一方活很累」 的情况。 这种累,最开始会让人烦躁、气愤和不甘心。 时间久了以后,也就懒得伤心动气,除了逼自己一个人默默做完两个人的事,还要开始忍受一种 孤军奋战的强大孤独感。 “明明有丈夫,为什么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单身?”“明明有丈夫,为什么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单身?” “你不结婚,以后会孤独终老啊”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而且是 很有威慑力 的一句话。 尤其在都市生活中,当一个人的生活逐渐安定后,孤独感就会接踵而至。这时候,没什么能比「晚上回家还能见到另一个人」的感觉更好的了。 “你选择结婚的理由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真的觉得 孤寂 了。事业有了,钱有了,而心灵上依靠的却始终没有。” (问答来自知乎) 但是,我们因为害怕孤独而结婚,却不知还有另一种更让人绝望的孤独,叫做「婚内孤独」。 小A忧伤地诉苦,原本以为丈夫是跟自己最亲密的人,没想到结婚才几年,两人就只有在偶尔聊聊孩子的时候才可以说说话,其他时间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久而久之,双方的对话变得比北欧家具还要简约: “喂,吃饭。” “喂,把这个衣服洗一下” “喂,去接孩子”“哎,感觉自己结了个假婚。” 小A总结说。婚内孤独,跟单身时的孤独并不一样。 单身时的孤独,是明摆着的,除非自己主动寻求改变。由于没有预期,所以也不参杂别的情绪,就是单纯的孤单寂寞。 但结婚后的孤独,却要复杂很多。 大多数夫妻,结婚时可没打算要让自己孤独,所以在最终陷入孤独之前,都会经历了一个 「期待——失落——再期待——再失落——失望——绝望」 的过程。 这种反反复复的起起落落,比单纯的有和没有, 更容易摧毁人寻求改变的意志。 “我试过,在他发愁的时候安慰他,在我自己受挫的时候向他诉苦,结果不是被冷冷地打发掉,就是被批评一通,老灰,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骑车摔了一跤,过去他都会立即带我去医院检查,还帮我抹药,现在他却只是冷冷地告诉我“下次小心”,真的,那一刻我想离婚。” 除了孤独,人在多次遇挫过后,还会很容易给人下(tie)定(biao)义(qian)。 “他真的就是个自私冷漠的人” “他真的不能理解我” “他真的不能够跟我交流” 这样的标签,一旦贴上去,就很难取下来。 被贴标签的那一方呢,往往也很“给力”,基本都能比着这个标签一直长下去。 于是,孤独的人继续孤独,冷漠的人继续冷漠,如此 恶性循环。 老灰很希望一段孤独的婚姻可以修复,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有一方已经“病入膏肓”,请允许我残忍地建议: 该放弃就放弃。 什么是“病入膏肓”? 就是无论一方如何地作出改变,另一方都完全不为所动,甚至视而不见,一次次将努力的一方推向孤独的深渊。 如果不是这样极端的情况,那么,婚内孤独总有方法可以改善。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结婚七年的妻子,在婚姻生活里感到很孤独,一次看到丈夫因为工作着急上火,于是主动去买了瓶丈夫爱喝的红酒(她自己并不怎么喝酒),想陪他喝点,说说心里话,开心开心。谁曾想他们之间却爆发了这样的对话: 丈夫:什么都不懂,瞎买什么呀! 妻子:你不是爱喝红酒吗?我特意跑了好几条街给你买的。 丈夫:行,谢谢你!但我今天不想喝酒,没心情。 妻子:你怎么了?单位有什么事儿不顺心吗? 丈夫:不顺心的事儿多了,你能帮我解决呀?什么都不懂。 妻子: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好心好意买酒,想陪你喝点,你这什么态度? 丈夫:我又没让你买!我已经够烦了,你能不能消停点! 最终,酒没喝上,丈夫饭也没吃就摔门而出,妻子,则独自在家委屈着,并继续孤独着。 (案例引自网络) 这样的对话,别说夫妻双方,旁观者听了都闹心得慌。 而问题的症结,前两句话其实已经反映出来了: 丈夫在拒绝和指责 “什么都不懂,瞎买什么呀”,言外之意就是: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喝酒,工作不顺,你还乱花钱。 妻子在强迫和邀功 ”你不是爱喝红酒吗?我特意跑了好几条街给你买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为了你这么辛苦,买了你最爱的酒,你就得领情。 这件事情,丈夫的表现当然非常令人失望。 但此时此刻, 老灰更关心妻子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初衷。 毕竟,妻子的本意就是要表达关心、拉近距离。事实上,如果妻子愿意在丈夫第一句话说完后, 稍微停一下,不反击,更不强迫, 而是接住他的拒绝,并温和地表达出自己的初衷,也许事情就会顺利进行下去。 例如,“你说的对,我确实不懂红酒,只是最近看你为了工作着急,想做点什么看看是否可以帮到你”。 当然,老灰不敢保证这样的话语一定有用,但至少,它帮助妻子温和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关怀和好意。 如果妻子此时跟丈夫对抗,甚至用邀功来“强迫”他完成「自己的期待」,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在意话语本身,而忽视掉了对面的那个人究竟在表达什么。 事实上,作为独立的个体,时不时有一些孤独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王浩威先生,曾引用过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 的一句话: “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也就是说,“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摘自刘若英、王浩威:《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谨以此言,与君共勉。
josephine383
钟志农,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课程班结业,浙江省特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十佳家长”。曾历任中学教师、班主任、教育科长、教委主任、教育处长、地区教育局长等职。现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从1993年以来,钟老师主持的三项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含学科心理发展)课题,分别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等奖、推广奖,2002年他获得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0多年来,他有49篇论文在《人民教育》、《新德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等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12部。2008年3月,钟老师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心理辅导学术界老前辈吴武典博士合著的《团体辅导》一书由海峡两岸文化机构联袂出版,标志着他在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钟志农老师创办了全国知名的大型公益性网站“心海扬帆”,还应邀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河北、四川、湖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江苏、海南、黑龙江等几十个省、市讲学数百场,受到各地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中国心理学会也将他列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多次邀请他在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的全国培训会议上作学术讲座。
小怡子乖乖
心理人 . . .B 柏晓利 卜明臣 C 蔡0飞 蔡玲瑛 蔡孟岳 蔡荣裕 陈会昌 陈0亮 陈向一 陈登义 陈政雄 陈珠璋 迟毓凯 丛0中 F 樊雪梅 傅文青 G 高宣扬 葛0毅 顾亚亮 顾0怡 H 韩0岩 何0良 胡慎之 黄维仁 霍大同 J 季锴源 贾晓明 L 赖其万 李0莉 李孟潮 李绍昆 李维榕 李新雨 李晓驷 李子勋 林孟平 林玉华 刘0丹 刘建鸿 刘未鹏 刘晓祯 刘佳昌 卢静恩 卢丽卿 路0梅 M 马春树 马明伟 马维祥 马晓年 P 庞美云 彭聃龄 彭凯平 Q 钱0坤 秦0伟 R 荣伟玲 S 申荷永 施琪嘉 司纪元 苏晓波 素0黑 单雨佳 帅0彪 孙晓杰 T 谭0论 汤海鹏 童慧琦 童0俊 W 王0婵 王浩威 王建平 王祖承 翁开诚 吴熙琄 吴和鸣 吴亚林 X 奚小鹿 夏林清 萧晓曦 徐光兴 徐0娟 徐0钧 许维素 许又新 Y 阳志平 杨0蓓 杨瑞凤 杨中芳 杨国枢 杨明磊 尹0立 于0飞 袁0辛 岳晓东 Z 臧海龙 曾奇峰 曾文星 张宝蕊 张晋岗 张晶燕 张沛超 张0涛 张天布 张宜宏 张凯理 张妙清 郑日昌 郑世彦 钟0琳 朱宏博 朱建军 朱建玲 庄0磊 邹庆林 这是比较权威全面的信息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