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宇盛
说起网红老师这个话题,华师也不会输给别的学校哇,而我最想推荐的就是我的高数b老师代晋军!
有一种人天生与数学结缘,看到数学符号,全身血液都沸腾起来;看到解不开的公式,那便更起劲了,不吃不喝都要与那道题作斗争。来自数统学院的代晋军老师便是这样的数学迷。大学时期的他本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王牌专业石油专业,因对数学的兴趣义无反顾地转到数学系,自2005年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担任一名数学老师。从此便将青春交给了那一方三尺讲台。
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这是学生们对华师数学老师代晋军课堂最好的评价。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段在“千禧宝宝”面前显得有点老土。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并且熟练掌握。直播、小视频、APP、云平台……这些年轻人的“时髦”货,硬是被他请进了课堂,代晋军成了华师的“网红老师”。
在他的课堂可以没有笔可以没有书,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手机的!因为老师要用微信答题!用微信雨课堂参与课堂讨论,你也不用担心没时间写高数笔记,老师上课是有高数课堂板书,你在的班级并非每次上课都能看见他的真人但是可以通过屏幕看见他!他总是那么的幽默有趣,总是能逗笑班上的人。
他为了让学生们积极地通过手机参与课堂经常给同学们发福利,而且班上都会有助教,他们认真负责,督促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和我们一起参与讨论!
快来华师pick人暖可爱的ddl代晋军网红高数老师吧!
后来后来510
爱与被爱,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享受被宠爱的感觉;有的人,则更喜欢奉献爱的那种责任。 在付出爱的同时,作为一个爱人者,他们更看重回报所带来的价值。临床心理医生舍利·杰克森(Sheri Jacobson)就说:有些人并不会因为付出而感到委屈,因为他们得到了对方其他形式爱的回报。 幸福的爱人,各有各的不同,但他们的关系总是双方相互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Christina)曾作过研究,如果一个人无法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就会本能地和自己理想中的人接近。比如,你希望成为一个充满力量和精力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你没有表现出这类特质。所以,你十分崇拜具有这些特质的伴侣。有些双方互动非常好,但有些则会起到破坏性作用。克里斯蒂娜说,假如一对爱人彼此依赖的并不是对方完全具备的东西,这种情境会令双方都不开心。 爱人者的达芬奇密码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充当被处罚而不是收获的角色,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田媛,33岁,她在情感关系中就是爱人者。她和一名已婚男子在一起有9年了。3年前,这位男子与他妻子离了婚,但是,尽管田媛非常希望,他们还是没有生活在一起。可田媛说自己无法离开他。 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她说,我不停地努力让他感到快乐。但是我憎恨他的优柔寡断。每一次我们亲近一点,他就连忙跑掉,消失一段时间。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安全。我应该结束这种关系,但我做不到。 在一个父亲很强势、很具攻击性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他/她可能就学会了安抚、缓和与崇拜,而不是挑战。如果我们总是不成比例地去爱别人,就会把这种较低的自我价值感长久地固定成一种模式。假如过去我们有生病、苛刻或是贫穷的父母,我们就会表现得像一个爱的付出者,因为害怕惩罚或者渴求关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我们使自己习惯于付出关爱,而在后来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也无意识地选用同样的角色。我们阻止自己接受爱,是因为从未经历过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看重自己的价值。几乎每一个愿意施予爱的人,隔一段时间都会收起他/她的爱。 心理学家和咨询师简尼特·瑞波斯坦(Janet Reibstein)向超过200对夫妻作过访谈,并出版了《男人与女人保持爱的故事》一书。她说:爱人者拥有离开或是要求更多的选择权,对于爱人者来说,跳出回报惩罚怪圈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得远远的。好老公模式 在爱情关系中,作为一个被爱的人,似乎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也有不利的因素。 朱虹,43岁,已经与李杰度过了15年快乐的婚姻生活。每个人都知道李杰是个大好人,她说:他为我做了一切,但是也正因为看起来我和一个圣人一起生活,结果坏人的角色就自然由我来扮演。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分开,我知道李杰会在两分钟内找到合适的人,而我已经习惯了依赖他,失去他,可能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待我的人了。 文洁,38岁,与方裕结婚11年,有一个儿子。文洁是全职主妇,而方裕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尽管如此,他还要做晚饭,照顾老婆和儿子。方裕永远都是这样,文洁说: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是家里排行最小的,完全被宠坏了。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就相信我是特殊的,是值得被人爱的。方裕的爸爸同样宠爱他妈妈,所以方裕从小看着他爸爸付出的多一些。方裕并不认为自己惧内他认为拥有这样的亲密关系十分公平。对此他真的十分自信。而且如果我的表现不好,我知道他也会离开的,他知道我对他很依赖。我们彼此很合适。 而对于曼丽来说,被爱则是她需要的一剂药膏。在她艰难的童年里,父母的爱是间断的、易碎的、而且总在改变。伴侣施洋对她的爱却是完全的、毫无保留的。曼丽说:这是我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为了感到安全,我需要他爱我要比我爱他多一点。施洋对此表示理解并欣然接受:我自己有安全感,所以这不是什么问题。我知道她爱我,这就足够了。 在一对爱人中,要被爱的那个人表达他/她的情感,可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可能默认了童年时接受的一种信息,认为接受爱要比给予爱更安全。 从我的经验来看,克里斯蒂娜 说:除非当事人注意到了这种可能,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关系一般又会变回去。这是一个好机会,双方可以看一看表面之下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两人之间的驱动力,以达到一个积极、健康的永久性改变。 有时候,当改变是被迫进行的,不论是爱人者还是被爱者,都不能接受新的角色安排,他们的亲密关系也就随之结束了,这经常发生在其中一人重塑自己的时候,另一方无法接受,俩人的关系也就随之结束。 要想理解是什么使我们爱的太多或者太少,需要进行一番自我检查,并挑战一些我们认为自然而然的想法,努力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如果我们给予的爱太多,我们可以看一下扎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信条。比如我必须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否则我将被抛弃,最终孤单一人。如果我们做到了改变行为,就会看到我们的担心其实不会变成事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会感受到爱带来的喜悦。 一段亲密关系就像一本由不同章节构成的书,在这些章节中故事逐渐呈现。丹尼斯·纽赖兹(Denise Knowles)说,在两性关系中,有时候他们彼此爱与被爱,有时候他们互相不喜欢,有时候一方享有被爱的权利,有时候这种平衡又反过来。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情绪波动。 如果你坚持待在一个位置上,不管是爱人者还是被爱者,都可能使你们的亲密关系变得停滞不前。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对于双方幸福都有利的是故事要不断持续地发展下去。交换立场 如果你是爱人者 ● 将你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得到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出来。 看看哪一项清单比较长。 如果你是被爱者 ● 列出你认为你由于回报对方的爱而可能丧失的东西。 ● 尝试付出一些爱给你的伴侣,而不是仅仅接受爱。
母婴家居学院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华师有很多教授讲的特别棒。
看到那么多校友回答戴建业教授就不再说他啦,说一说别的教授。
刘三女牙教授
首先介绍一下刘三女牙教授。刘三女牙,教授、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信息化专家库专家、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曾有幸听过几次刘三女牙老师给我们上的课,讲的是大数据方面的知识,虽然是大数据的课,但他所讲的内容不仅仅是大数据,有一次上课从周易开始讲起,以此为例再来讲大数据【我现在都觉得很神奇hhh】他的课一点都不枯燥,相反上课特别有趣,不是那种特别死板的传授知识,也会和学生互动。
杜旭教授
还是先贴一下介绍:杜旭,博士,教授,博导。 现任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杜旭老师的课也很棒的( •̀ ω •́ )y他讲授的东西本来是很难理解的那种,但是他能通过他的方式把死板的介绍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然后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了,人也特别和善。
张新宝教授
曾有幸蹭过一节法学院的课【别问我是怎么混进去的hhh】,当时上的就是张老师的课,虽然是一节分析论文的课,但是他讲的特别有趣,我之前一直以为法学相关的课程都是一板一眼很无趣那种,但是这个老师的课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法学课的想法。因为他讲的不仅仅是法学,还有生活中其他的一些知识,甚至还提到了养生。
虽然只列了三个,但是还有很多教授的课也超级棒的!
漳南一邺
这个问题我必须回答!华师名师数不胜数,但这几位教授的课不可不蹭!且听我慢慢道来吧。
1.华师风云人物——戴建业老师
戴建业老师是华师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成为了红遍网络的的中国教授第一人:人民网、新华网甚至抖音随处可见他的影子,我不由心生疑惑,他究竟有何传奇之处?到底是何种的人格魅力能让如此众多的学子们都折服呢?
很有幸的是,去年十一月份,戴建业老师给本科生开了一节课,讲古诗经典,华师校内很快就掀起一股浪潮,大家奔走相告,计划好一定要去蹭一节戴建业老师的课,下图是上课前,教室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
很悲伤的是这节课我有课不能去蹭,而且据说由于教室太小了,很多想去蹭课的人甚至连门都进不去,再放一张图带你们感受一下~
为了弥补不能去到现场的遗憾,并且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我恶补了戴建业老师的许多讲课视频,看罢不得不拍手称赞,他的语言灵动有趣,把古诗讲成了一个个故事,一堂课完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2.万千高中学子的“噩梦”——王后雄
刚来到华师,就有学长跟我说,华师有个人的课你一定得去蹭一节,我小小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大大的疑惑——是谁??竟然已经达到一定得蹭一节程度了吗?他说“王后雄!”
你们绝对无法想象我当时的表情,王后雄!这个陪伴了我高中三年的人竟然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后来我才了解道,他是我们学校化学学院的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方法独特、能够很好得带领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上完他的课,同学们无不由衷的佩服——名师就是名师!
放一张教学节——基础教育专家讲座的照片吧。
华师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都是很值得上的,我就先分享这两个吧。
cloverEcho
看到这个话题,我搓搓手,觉得我可以!!!
作为一枚大四学姐,过去四年上过不少老师的课,总的来说,华师的老师都是很耐心负责的,而且平易近人,对于学生的问题都会超级仔细地解答。在华师,教授们学术水平都很高深,但各有各的风格,在我四年的学业生涯中,有两位教授令我印象深刻,学弟学妹们有机会可以去蹭课啊,当然欢迎其他学校的小伙伴呀~一位是有风趣幽默的戴建业教授,另一位是知心大姐姐田媛。
首先说戴建业老师吧,先贴一张戴爷爷的照片。
在本科生方面他主要教授的是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哈哈,看戴建业老爷爷(我们私底下这样称呼他,因为他平易近人很有家里人的样子呀~)精神矍铄的样子是不是就很有魏晋风骨的气质!在他出名之前,我们院很多学生就喜欢上他的课,因为上课幽默风趣,课堂上经常是乌泱泱一片人,因为可能有别的课堂的同学来蹭课,所以每到他的课,都得早早地去占座……戴建业老爷爷讲课很投入,对于文学的理解很独到,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也经常在课上和我们分享他生活中的事情,一学期下来,我们知道了他各种梗,现在在宿舍说起来还觉得有趣。
上田媛的课也是机缘巧合,在大学不久就听说过田媛老师的名气,她是心理学院的副教授,曾经录制的《媛知媛谓讲心理》网络微课程点击量巨大,受到了媒体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广泛好评,更被学生票选为微博女神还开发了将信息化带入课堂的“微助教”。那次在八号楼上自习,看书看着没注意教室里有老师来上课了,抬头一看,是田媛老师,于是放下专业书开始听田媛老师的心理学课,田媛老师上课就是如坐春风的感觉,让人很舒服,很受教,推荐大家去蹭课!!!!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