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0

zhang小美12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自伤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osaLifeShare

已采纳

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因为现在讲究高效率产业的同时 员工的职场心理压力也很大,富士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心理培训提升自己也帮助别人...

心理咨询师自伤

81 评论(11)

沉默的玫瑰

我认为与其进行心理培训不如更好的建设企业文化。将人性化和员工关怀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自然降低了员工的压力,再辅佐以对某些性格孤僻或者不合群的人的开解和调整,基本可以让企业员工之间环境完美。说句实话,如果进行心理培训本身可能已经证实自己员工压力大了,而培训本身可能给员工进一步增大压力。因为培训结束之后都是得进行效果的考评的,有考评的培训必然会让一部分人感到压力,而没有考评的培训因为得不到反馈没有意义,即使有了反馈这个反馈是真是假也难以鉴别。

99 评论(10)

粒粒soso

什么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吗?我真希望有你这样的朋友。做个朋友吧。” 咨询关系与朋友关系,只能选其一。因为: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保 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 者带来暗示和影响。 第三,咨询关系拓展到咨询室外发展,会使心理咨询师 失去中立态度。 第四,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保护。咨询室内,医生与求助者间有着一种和谐与信任的关系,离开诊室,这种关系立即消失,医生也会迅速的遗忘掉你(自我保护 )。 第五,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不利于求助者的独立成长。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做了朋友,有问题随时联系她,问她,依靠她,就会失去求助者独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 保持心理咨询中的职业关系,这是有着一定科学意义的。所以当你喜欢和一个心理咨询师交往时,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 会让你选择:“你愿意得到一个好朋友,还是愿意继续拥有一个好咨询师,二者不得其兼”。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还是想了解更多一些关于咨询室里的事。我们一起来分享: 科普一下:心理咨询的设置: 1、不能咨询:熟人,亲戚,朋友,同事,领导,家庭成员…… 2、收费设置,要付款。 3、时间设置,事先预约时间,遵守时间。 4、场地设置,医院或机构,不能在公共场所,不能在咨询师或来访者家中。 5、保密设置,内容保密。 6、保密例外,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自伤、自杀行为或倾向,或伤害、杀害其他人行为或倾向,或其它危害社会、人身安全的行为和倾向的,咨询师可打破保密原则,告知来访者预留的紧急联系人或公安部门。

291 评论(9)

慧心永梅

绝大多数心理学培训对企业有没有意义!因为心理咨询、治疗这门科学起源于西方,你只要去国外了解一下的心理医生是怎么学习、训练的,就能发现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只有考证理论学习、考证复习的课程,没有“ 训练 ”这一块实操课程。但在中国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里,往往有不少的人只要考取了一张《资格证书》就敢自称“合格”(准确地说是理论考试合格)了,就敢开业工作了,竟然不知自己还是一个从未曾“下水”(即未曾接受过历时多年的“个人分析”和“个案督导”实操训练)的“游泳教练”——只会在岸上教教求助者怎么处理“溺水”问题。当然,更多的人在取得《资格证书》后则不知怎样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了。 业内的人皆明:心理咨询师只有接受过历时多年的“个人分析”和“个案督导”(特别指岀:其中“个案督导”这种“训练”是咨询师终生都必须接受的,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才能从“仅有一张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转化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后者在中国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里所占的比例极少极少!老师连“半桶水”都没有,怎么教学生?也许您先在网上搜读一下“千万勿迷信心理测量(原创)”这篇有良心的专业水平高的文章,会对你有帮助。我已尽自己所学作荅,您满意吗?

8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