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2

西城桃乐蒂1126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失独家庭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公山虚1

已采纳

2022年9月16日下午,在新仓1955城市客厅开展了心理顾问培训第2-3课《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由田继红老师为各位学员授课。老师介绍田 继 红全国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念教育讲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师;嘉兴市教育系统心理顾问工作室主持人;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及讲师;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及讲师;海宁市心理学会理事;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外聘心理咨询师01寻找印象最深的培训课程开始,田继红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健脑操”,使学员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和愉悦的氛围,逐渐地开放自我。接着田老师提出问题:你之前参加过哪些培训,这些培训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学员们积极发言,说到:督导培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可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去,走出培训室,到小区中去,分组进行调研,发现小区中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另一位学员说道:是上次顾问培训中的精神障碍的识别与分辨课程,回去之后结合社区工作,想到了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一直“做不通”,可能要加强心理疏导,对这方面有了初步了解,但如何去帮助他们、如何去解决还是要加强学习。田老师回应道: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培训后能够使人豁然开朗,原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么多问题是这个方面的原因,但具体如何去缓和、去解决问题,还需要督导或者大家一起进行案例研讨。我们要坚持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理念,要在倾听,尊重,共情的基础上去做工作。02小组工作类型接着,田老师介绍了小组的4种工作类型:1.教育小组: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2.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发展。3.支持小组:支持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立、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的关系构建、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4.治疗小组: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 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通过小组工作的活动过程, 帮助小组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辅以一定的资源整合或社会支持网络, 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从而改变小组组员的行为, 重塑其人格, 开发其潜能, 促使其成为健康、 健全的社会人。学习了四种工作小组类型,学员们更好地理解了不同类型工作小组的内涵,以及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实践。03如何设计小组工作开场游戏最后田老师提出问题:如果计划为失独家庭人员组织一场参与式的小组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开场游戏?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其中一位学员说道:首先分析参与人员中群体特性(年龄层次,职业分化)、性别比例、兴趣爱好等,然后根据特定人群特性来制定活动。另一位学员说道:失独家庭最主要的问题点是不愿意走出家门,与社会有一定脱离,要鼓励她参与集体活动,参加活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田老师补充道:是的,提前做一些个案调研,如何邀请他们参与活动能够接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们明白了小组工作的类型以及如何进行工作,如何确定小组工作的主题以及环节设计。在接下来的家庭与工作中,要更好地运用培训中所学知识点、“尊重”与“倾听”每一位来访者,做大家身边的“聆听者”、“守护者”。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和爱海虞|厚植爱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 流水琴川公益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培训课程指导大纲(第1版)》 甘肃青年志愿者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学在南湖”学术节】聚焦专业成长 赋能德育进阶——2022年南湖区中小学“成长•进阶”德育研讨活动 南湖研训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失独家庭心理咨询师

350 评论(13)

yiyiling1221

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是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由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近年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正在蓬勃发展。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决策部署。 2018年,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启全国55个试点的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工作。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唯有心安,才有民安,方有国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而且关系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方案》,聚焦基层人员的心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居委会人员、网格员、民警、民政干事、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救助站、职业康复站工作人员,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工会(共青团)等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服务基础知识和能力培训。为积极推动社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缓解社区心理服务人才短缺现象,提升社区心理服务专业水平,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针对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实际需求,整合国内多方心理服务等专家资源,推出《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项目。什么是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是立足城乡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是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场域,以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老年群体、困境儿童、社区矫正人员、失独家庭、社区戒毒人员等社区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矛盾调解、危机干预协助、社区心理文化活动等综合社会心理服务,营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心理服务人员。1.工作场所:城乡社区各类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2.服务内容:心理健康科普、心理问题识别与一般心理疏导、社区心理援助、社区危机干预辅助和各类心理服务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3.工作机制与角色定位: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基于社区特定人群的具体需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区别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扮演八种不同的角色:1、问题识别和需求评估者;2、直接服务提供者;3、心理服务转介者;4、特定人群利益维护者;5、社会资源链接者;6、服务活动策划者;7、危机干预的协助者;8、心理服务政策倡导者。

12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