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40

掬黛小公主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敏姐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tin逐梦游

已采纳

寂寞的小伙子: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苦闷心情,从你的提问中,有两点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一是情绪比较低落,心情有些抑郁。二是你是个多才多艺,有很多文艺天分的小伙子。那你的情绪为什么这么低落呢?除了家里的人,比如父亲对你不太理解你,另外,更主要的一点,人在青春期后期,都需要在个人情感上有所着落,有所依托,特别在艺术上有些特质的人,在情感上更加丰富、敏感,因而也就更加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后,人就会变得郁闷、深沉、寂寞和孤独,甚至产生悲观和轻生的想法。这种想法虽然很不好,但是却是真实的,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觉得生活没了情趣、没了希望、没了味,那心情还好的了吗? 那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改变现实中的这种状况呢?通过你的提问,我脑海中的你应是瘦瘦的,高高的,很有艺术家气质的,说实话,你的这种气质是让女孩子迷恋的气质。现在你之所以没有女朋友,可能和你的沉默、拒人千里的态度有关。送你一句别人的话“你笑,整个世界都跟你一起笑;你哭,只能你一人默默的哭。”所以现在请你笑一笑,看那时你的身边还能缺美丽的姑娘吗?

心理咨询师敏姐

319 评论(9)

闪闪的钻石糖

没有异性朋友,与你的自信心有关要去交有一些比较稳重的异性因为那样的人比较会说话,不会让你伤心还有要交一些幽默的朋友,让自己生活更开心你会那么多种音乐,完全可以去交音乐上有公识的朋友,这样就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咯我就会交一些有同样爱好的朋友我奶奶说咯:好的人(志同道合,有话题,且有人格)要交为一起开心的朋友,而坏的人也要交但要注意把持轻重

222 评论(9)

朵喵喵ljh

毕淑敏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07年4月出版)。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附1:《毕淑敏作品精选》序----王蒙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 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 而且她说她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她的数学与语文是同样地好(总算找到了一个喜欢也学得好数学的同行了,王蒙大悦焉!),她的开始写作源于她父亲的建议,而她的戒骄戒躁是由于儿时的母亲的教导,为了写作她在完成了医学学业以后又去上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学系并以“优”的成绩毕业,继而读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有几个作家老老实实地这样学过文学?),再说,她同时是或者更加是一个医术精良的内科医生,她对此充满自信与自豪……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枣怪物。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地时刻踉随着毕淑敏的笔端。惟其冷静才能公正,惟其公正才能好心,惟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 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她宁愿意忏悔“我”的多疑与戒备大过,歌颂普通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迎迥异其趣。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见底了。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分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 而另外的多得多的天才作家的另一面,实在是文学界的病友。我尊敬与同情我的病友,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病,他们太痛苦了,他们因痛苦而益发伟大了。但同时我也赞美与感谢大夫,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我祝愿在大夫与病友的比例上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失调。有病人也有医生,这才是世界,这才有各种写不完的故事。 不知道这是我的幸还是不幸,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被误解与被攻击的原因之一,我既觉得病人之可哀可叹,又觉得医生之可亲可信,特别是当我给一个比我年轻的作家作序写评的时候,我承认每一片树叶的价值。当然,我宁愿多称赞一点祥和与理性,我也许又发放了太多的苦口的良药,真对不起。 附2:文学的白衣天使---柴福善“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的。毕淑敏一方面文学,一方面大夫,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这几个字便太贴切不过地概括了。 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 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1986年,她34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夸张,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 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年1月发行,2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血玲珑》也好,中篇《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也好,短篇《紫色人形》、《一 厘米》、《女人之约》也好,勿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素面朝天》、《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 就创作而言,她是当今文坛最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之一,获海内外文学奖30余次。而她依然很谦虚,无论何时何地,从不张扬自己。这种品格,应该说是来源于母亲。她出生新疆巴岩岱,半岁时母亲抱着她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当年王蒙下放落户新疆,也是巴岩岱,一次她母亲与王蒙相见,大谈巴岩岱,谈得她好感动,以至后来竟陪着母亲,专程赴巴岩岱寻根。这次来京东丫髻山,她母亲虽已72岁高龄,也来了,每遇坡坎,她总上前搀扶,有些地方,母亲去不了,她宁可不去也要陪伴母亲。有时我们光顾说什么了,她以为母亲落在了后边,忙喊着回身去找,不想母亲趁说话之机,先慢慢地到前边石头那儿等着了。看得出,她不但相夫教子,而且极孝顺母亲。贤惠善良,以这种品格与心境立身于世,并进而去创作,作品能不感人能不深受读者喜爱能不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么?人品与文品毕竟是统一的。

322 评论(9)

佐必林家具2013

哎 你才多大啊.完全是不成熟的表现,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真的,很正常,之所以你感觉不正常,那是个人性格问题了 就象有人可以吃辣椒.吃点没问题,不可以的 吃一点就受不了 你认为你是哪种? 从小就爱挑人刺~ 那说明你傲啊. 还要孝顺父母.说明你责任心大啊. 怕女孩子认为你不行.说明你爱面子.怕失败/失败不起. 找点有意义的事情 用心的做做. 一切坦然面对. 呵呵,时间会告诉你 怎么做.很随意的事. 不要太可意注意 我小时候 一段时间 老爱注意 自己的呼吸次数,频率.搞的我感觉自己快要 窒息了.呵呵 想想就有意思. 你对与和别人相处的态度,心理 就象 是个时刻注意自己呼吸. 很累? 累不? 放松些,你会好起来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想我以前,也曾经陷与和你类似的 处境心里. 心理很是怨恨自己做的不够好. 有个女孩子追我,但被我拒绝~我认为我自己不可能给她幸福... 我不知道你现在家人对你怎么样? 我知道 我很惨的,我没个可以说话.正常谈心的朋友,家人也不可以. 也不是没朋友,只是我不愿意说这些. 那时候 我家里人 也对我冷言冷语.讽刺.辱骂羞辱与我~ 当时我发誓 以后定让他们后悔. 现在过去了.我也走出了阴霾.也就不想这么多了.忘掉算了 如果不是看了你的话.让我回想到以前.我心里也不会有那么点难受.

127 评论(13)

寒江之月

忘记自己、你才会变的勇敢、关怀别人你才会赢得尊重、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就没有理由看不起你、、你的问题在于:你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老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呢?还有就是由于自私、得失心太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知道这很难、可你必须去做、试着放下你心中的顽石、试着多想想别人、放弃焦虑、当你还无法摆脱忧虑的时候、去找个很累很苦的活干干吧、去建筑队活水泥、一天、只要一天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生活、

222 评论(9)

小倩TINA

毕淑敏,女,汉族,祖籍山东。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 1952年10月生于新疆伊宁,196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俄语专业。1969年入伍,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著有《毕淑敏文集》十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共计300余万字。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5次及昆仑文学奖、青年文学奖,当代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北京文学奖、北京市第一届文艺奖,北京市第四届文艺奖、庄重文文学奖、老舍文学奖提名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市建国45周年文艺奖,北京市建国50周年文艺奖,北京市建国55周年文艺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台湾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奖项30余个。

226 评论(9)

君绮罗222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因此,自卑是成功的敌人。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理,有过心理创伤。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 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起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因此自卑者总是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个心病。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方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其实,争强好胜本身并非坏事,优秀运动员没有不是勤学苦练,非夺冠军不可的。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优秀运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失败了决不沮丧气馁。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有输不起的人,这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输不起呢?因为一旦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人,自卑便也掩盖不住而在意识里显现出来,使他难以忍受,使得更加自卑。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自卑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样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一、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当然,也就会兴味索然。这种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唯一目的在与超过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二、由于所订的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为了完全掩盖自卑,这种代偿往往是过分的。举例说,一位学生考95分仍然哭鼻子,因为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考100分,他没有得头三名。自卑之过分代偿使人务必拔尖,事事出人投地,每次都得第一,这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更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投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自卑感是人类在起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东西,因为任何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足,因而就易产生自卑,为了克服自卑,便会努力奋斗。然而,自卑感并非都是如此激励人,使人奋发向上的。更多的是,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正常的发展,在不幸中虚度了一生。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就是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还有一些方法方法一: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方法二: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则表露出的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法三:当众发言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方法四:众人面前显显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试着在你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在较空的车厢里来回走走,或是当步入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并选前排的座位座下,以此来锻炼自己。文章引用自:

146 评论(9)

没蜡笔的小新

可能吧,人们在这个社会压力很大,他们很难保持原来哪种好,所以不结婚,就是很好的一个做法。

235 评论(9)

一杯清茶NJ

叶家辉先是套路了贺顿(杨紫饰演)的师姐李云,令其名誉扫地逃离故土。后又接近贺顿,想方设法的窥探其生活中的隐私。是什么原因,让李云、贺顿成了叶家辉的目标,难道是因为他们都是姬铭聪的学生吗。姬铭聪是一名心理学的教授,也是一名年近迟暮的老人。叶家辉如此处心积虑地针对姬铭聪的得意门生,自然会令姬铭聪痛心疾首。难道叶家辉的异常举动,就是出于某种原因报复姬铭聪?就是为了看到姬铭聪痛心疾首的样子?在《女心理师》的第13集中,出现了一位神秘人物。正是这个人使得叶家辉暴露了自己坑李云、接近贺顿的动机。根据剧情,我们只知道这位神秘人物叫叶念棠,而且还是个心理学博士。但是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究,那就是这位叶博士是“心理咨询医学化”的倡导者。“心理咨询医学化”说白了,就是将心理治疗这种1对1的咨询治疗方式,改成可以量化的治疗方式。相当于是将心理治疗标准化。文章图片4心理治疗再也不用根据病患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而是像治疗感冒一样,发烧吃退烧药,咳嗽吃止咳药一样简单。治疗过程也不在过分地依赖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当然,如果“心理咨询医学化”可行的话,这不啻是一件造福人类的好事。但是患有心理方面障碍的病患千差万别,在根本上与“心理咨询医学化”的理论相悖。

165 评论(13)

馋死宝宝啦

注意,你现在很危险,对自己对别人都是!!! 1.人首先做的是要正视自己,人在尊严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要自卑 2.其次你没读过什么书,你没认识人生的意义,没有认真思考过 3.与家人关系的疏远,不要只归咎于家人,想想自己能改正些什么 4.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在自己心里 5.朋友是财富,看你怎么挖掘 6.找女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但不要自卑,人间是有真爱的 7.珍视生命★★★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每天必须保证充足时间读些书,你现在很适合读史铁生的书,读者,还有毕淑敏的文章;每天应该有时间锻炼;还有最有效的一点,你去帮助一些比你更需要帮助的人,在他们的快乐中,你会知道你自己是多么有价值!小伙子,青春无价,珍惜吧

105 评论(8)

相关问答